成语

犯颜敢谏的意思

fànyángǎnjiàn

犯颜敢谏



拼音fàn yán gǎn jiàn

注音ㄈㄢˋ 一ㄢˊ ㄍㄢˇ ㄐ一ㄢˋ

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出处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例子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是以犯颜敢谏之士,恒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朋友之间。”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感情犯颜敢谏是中性词。

繁体犯顔敢諫

近义犯颜苦谏、犯颜极谏、犯颜进谏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àn   注音  ㄈㄢˋ   
简体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犬部  
五笔  QTBN  仓颉  KHSU  郑码  QMYY  四角  4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3690  区位  2324  统一码  72AF  笔顺  ノフノ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犯的拼音:fàn(ㄈㄢˋ)  

⒈ 抵触,违反: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⒉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⒊ 侵害,进攻:侵犯。秋毫无犯。

⒋ 触发,发作:犯病。犯愁。犯疑。

⒌ 做错事情:犯错误。

统一码

犯字UNICODE编码U+72AF,10进制: 29359,UTF-32: 000072AF,UTF-8: E7 8A AF。

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mission、infract、perpetrate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commit crime, violate; crimin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犯的拼音: fàn  

〈词性:动〉

(1) 同本义 [invade;assail]

犯,侵也。——《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

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2) 又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侵犯他国领土);犯境(犯边。侵犯边界)

(3) 触犯,冒犯 [offen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 曹操之忌。——《三国演义》

(4) 又如:犯忌讳;犯阙(危害国家,对抗朝廷。阙:指朝廷);犯颜(冒犯他人的尊严。颜:颜面,引申为尊严,威严);犯鳞(因直谏触犯君王);犯众(触犯众人)

(5) 袭击 [attack]

王祖帅诸垒共救之,夜犯 燕军, 燕人逆击,走之。——《资治通鉴》

(6) 遭遇;顶着;冒着 [meet;brave]

触风雨,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8) 侵害 [prejudice]

水火之所犯,犹不可救,而况天乎?——《国语》

(9) 伤害,损害 [damage]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礼记·檀弓》

(10) 欺凌,污辱 [bully]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后汉书》

(11) 违背;违反 [violate]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犯令者,违命也。”

犷悍无赖,犯法当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2) 又如:犯干(违反;触犯);犯顺(违背情理);犯节(违背礼节);犯教(违背礼教)

(13) 值得(与不连用) [be worth of]

四丫头不犯罗唣你,却是谁呢?——《红楼梦》

(14) 发生(多指不好的事) [incur]。如:犯难;犯了什么错事;犯拙(弄僵)

(15) 制服;胜 [conquer]

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韩非子》

(16) 犯罪 [commit a crime]。如:犯乱(犯法于乱世);犯罚(犯法受罚);犯滥铺摸(作恶犯法)

(17) 落入;落到 [fall into]

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老残游记》

(18) 至,到 [arrive]

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西游记》

(19) 费 [expense]。如:犯些口舌;又不犯本钱

词性变化

犯的拼音: fàn  

〈词性:名〉

(1) 犯人,罪犯 [criminal;convict]

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惯犯;首犯;主犯;刑事犯;逃犯

常用词组

犯案、犯病、犯不上、犯不着、犯得着、犯法、犯规、犯讳、犯忌、犯节气、犯戒、犯禁、犯境、犯科、犯克、犯难、犯难、犯傻、犯上、犯事、犯罪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繁体  顏、顔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UTEM  仓颉  YHMBO  郑码  SUPG  四角  012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46  区位  4953  统一码  989C  笔顺  丶一丶ノ一ノノノノ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颜(顔)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

⒉ 色彩:颜料。五颜六色。

⒊ 姓。

统一码

颜字UNICODE编码U+989C,10进制: 39068,UTF-32: 0000989C,UTF-8: E9 A2 9C。

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顏顔

汉英互译

colour、face

造字法

形声:从页、彦声

English

face, facial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颜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彦( yàn  )声。从页( xié  ),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2) 印堂,两眉之间 [the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brows]

颜,眉目之间也。——《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3) 额头 [front]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班固《汉书》

(4) 又如:颜角(额角);颜题(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

(5) 面容,脸色 [face;countenance]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郑风》

(6) 又如:颜状(容颜状貌);颜厚(面有惭色,难为情);颜貌(容貌)

(7) 体面,容誉 [dignity;prestige]。如:颜汗(汗颜。惭愧的形像化说法);颜采(脸面上有光采);颜甲(指人脸皮厚如铁甲,不知羞耻);颜厚(脸皮厚,不知羞耻)

(8) 彩色 [color]。如:颜泽(颜色光泽)

(9) 前端,前头 [first]。如:颜行(先锋,在行伍的第一线)

(10) 姓

常用词组

颜料、颜面、颜色、颜体

  拼音  gǎn   注音  ㄍㄢˇ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攴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NBTY  仓颉  MJOK  郑码  XCMO  四角  184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13  区位  2450  统一码  6562  笔顺  フ一丨丨一一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敢的拼音:gǎn(ㄍㄢˇ)  

⒈ 有勇气,有胆量:勇敢。果敢。敢闯。敢死队。敢作敢为。敢怒而不敢言。

⒉ 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敢问。敢请。敢烦。

⒊ 方言,莫非:敢许。敢怕。敢是哥哥回来了?

统一码

敢字UNICODE编码U+6562,10进制: 25954,UTF-32: 00006562,UTF-8: E6 95 A2。

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certain、bold、courageous、dar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o dare, venture; bold, bra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敢的拼音: gǎn  

〈词性:形〉

(1)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bold;courageous]

敢,进取也。——《说文》

敢,勇也。——《广雅》

信理遂惔谓之敢。——《贾子道术》

洁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袭与 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三国志·董袭传》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敢毅(勇敢刚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勇);敢断(果敢决断)

词性变化

敢的拼音: gǎn  

〈词性:动〉

(1)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dare to]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国语·吴语》

人不敢与忤视。——《战国策·燕策》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敢说;敢想;敢干;敢士(敢死之士);敢勇当先(勇于承担责任)

敢的拼音: gǎn  

〈词性:副〉

(1) 〈词性:方〉∶莫非;大概;恐怕 [can it be possible that]。如:敢不(说不定);敢此(莫非);敢莫是(莫非是,难道是);敢道(难道,莫不是);敢怕(恐怕,或许)

(2) 自然,当然 [of course]。如:敢仔(当然,自然);敢仔好(敢情好;求之不得);敢只(当然)

(3) 谦词,自言冒昧 [venture]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敢言;敢请;我敢预言;敢问(请问;相问)

(5) 岂敢;哪敢 [would not dare;I don't deserve such honour]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物议既允,臣敢有词?——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大约 [about]

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水浒传》

  拼音  jiàn   注音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GLI  五笔98  YSLG  仓颉  IVDWF  郑码  SFLK  四角  35796  结构  左右电码  6169  区位  5841  统一码  8C0F  笔顺  丶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谏(諫)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统一码

谏字UNICODE编码U+8C0F,10进制: 35855,UTF-32: 00008C0F,UTF-8: E8 B0 8F。

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谏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postulate with

造字法

形声:从讠、柬声

English

remonstrate, admon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谏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 同本义 [admonish;remonstrate]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4) 匡正;挽回 [rectify;correct;retrieve;redeem]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5) 通“间”。离间 [sow seeds of discord]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皮日休《忧赋》

词性变化

谏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1) 谏官[imperial censors]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2)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3) 通“间”。间谍 [spy]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4) 姓

常用词组

谏官、谏劝、谏书、谏友、谏诤、谏阻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