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风驰草靡的意思

fēngchícǎo

风驰草靡



拼音fēng chí cǎo mǐ

注音ㄈㄥ ㄔˊ ㄘㄠˇ ㄇ一ˇ

解释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出处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风驰草靡是中性词。

繁体風馳艸靡

近义风行草靡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ēng fěng   注音  ㄈㄥ ㄈㄥˇ   繁体    
部首  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MQI  五笔98  WRI  仓颉  HNK  郑码  QDOS  四角  7721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364  区位  2371  统一码  98CE  笔顺  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风(風)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⒉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⒋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⒍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⒏ 姓。

其他字义

风(風)的拼音:fěng(ㄈㄥˇ)  

⒈ 古同“讽”,讽刺。

统一码

风字UNICODE编码U+98CE,10进制: 39118,UTF-32: 000098CE,UTF-8: E9 A3 8E。

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風飌凨凬凮

汉英互译

wind

造字法

形声:从虫、凡声

English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general mood;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manner;style]。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news;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conduct and discipline]。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power]。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epilepsy]。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词性变化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1) 刮风;起风 [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干;散] [put out to dry;winnow]。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风的拼音:

fēng  

<形、副>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unground]。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dissolute]。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mad;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词性:副〉 通“凡”( fán  )。大凡,大概 [in most cases;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6) 另见 fěng;fèng  

常用词组

风暴、风波、风伯、风采、风餐露宿、风潮、风车、风尘、风尘仆仆、风驰电掣、风传、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雨打、风刀霜剑、风道、风笛、风动、风洞、风斗、风度、风范、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格、风骨、风光、风号雨泣、风和日丽、风和日暖、风花雪月、风华、风华正茂、风化、风鬟雨鬓、风纪、风纪扣、风景、风景画、风卷残云、风口、风口浪尖、风浪、风里来雨里去、风力、风凉话、风流、风流才子、风流倜傥、风流人物、风流韵事、风马牛不相及、风貌、风靡、风靡一时、风木之悲、风派人物、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气、风琴、风情、风趣、风骚、风骚娘们、风沙、风扇、风尚、风声、风声鹤唳、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风蚀、风势、风霜、风水、风水先生、风丝,风丝儿、风俗、风俗人情、风俗习惯、风速、风瘫、风调雨顺、风头、风头、风土、风土人情、风味、风味食品、风闻、风物、风险、风箱、风向、风行、风行一时、风雅、风烟、风言风语、风衣、风油精、风雨交加、风雨飘摇、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如磐、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雨衣、风月、风云变幻、风云人物、风云突变、风韵、风灾、风筝、风烛残年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ěng  

〈词性:动〉

(1) 讽刺;委婉劝告。通“讽” [mock;ridicule;satire;advise in mild 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盐铁论》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汉书·田蚡传》

(2) 又如: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3) 另见 fēng;fèng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吹拂 [blow]。如:春风风人

(2) 比喻感化 [reform a misguided person through persuasion,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

(3) 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4) 另见 fēng;fěng  

  拼音  chí   注音  ㄔˊ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CBN  五笔98  CGBN  仓颉  NMPD  郑码  XYI  四角  74112  结构  左右电码  7459  区位  1959  统一码  9A70  笔顺  フフ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驰(馳)的拼音:chí(ㄔˊ)  

⒈ 车马等奔跑,快跑:驰驱。驰骋。风驰电掣。

⒉ 向往:神驰。心驰神往。驰念。驰思。

⒊ 传播,传扬:驰名。驰誉。

⒋ 驱车马追逐:“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统一码

驰字UNICODE编码U+9A70,10进制: 39536,UTF-32: 00009A70,UTF-8: E9 A9 B0。

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馳䮈

汉英互译

gallop、speed、spread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go quickly or swiftly; hur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驰的拼音:

chí  

<动

(1) (形声。从马,也声。本义:车马疾行)

(2) 同本义 [speed;gallop]

驰,大驱也。——《说文》

弗驰弗驱。——《诗·唐风·山有枢》

车驰卒奔。——《左传·宣公十二年》

好驰马试剑。——《孟子·滕文公上》

啬夫驰。——《左传·昭公十七年》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3) 又驱使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

(4) 又如:驰车(古代战场上快速奔走的马车、轻车;驾车行走);驰马(骑马快跑);驰道(为帝王行驶马车所筑的马路);驰报(疾驰传报);驰夫(骑马送信的差役)

(5) 疾行 [run;rush to]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反。——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6) 又如:风驰电掣;驰说(往来劝说);驰求(奔走追求);驰兵(迅速进兵)

(7) 追逐 [pursue]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左传·庄公十年》

(8) 又如:驰竞(追逐,竞争)

(9) 向往 [look forward to]

抑志而弥节兮,神高驰之邈邈。——《楚辞·离骚》

身在边隅,情驰魏阙。——《隋书·史祥传》

(10) 又如:驰结(挂念,想念);驰义(向往忠义而奔驰来归;归义,臣服)

(11) 消逝迅速 [pass]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诸葛亮《诫子书》

(12) 又如:驰年(快速流逝的岁月);驰晖(疾驰的日光)

(13) 传播 [spread]

名驰三江外,峻节贯云霄。——李白《赠从孙义与宰铭》

驰东皋之素谒。——《北山移文》。注:“犹宣布也。”

(14) 又如:驰芳(散播芳香);驰声(声誉远播)

常用词组

驰骋、驰名、驰驱、驰思、驰思遐想、驰骛、驰誉、驰逐

  拼音  cǎo   注音  ㄘㄠ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AJJ  仓颉  TAJ  郑码  EKED  四角  44406  结构  上下电码  5430  区位  1861  统一码  8349  笔顺  一丨丨丨フ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草的拼音:cǎo(ㄘㄠˇ)  

⒈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⒉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⒊ 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⒋ 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⒌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⒍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⒎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统一码

草字UNICODE编码U+8349,10进制: 33609,UTF-32: 00008349,UTF-8: E8 8D 89。

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艸艹騲

汉英互译

grass、hasty、rough

造字法

形声:从艹、早声

English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grass]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ha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wasteland]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draft]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script type of calligraphy]。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词性变化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形〉

(1) 粗糙;粗劣 [rough;coarse]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hasty]。如:草蹙(匆促)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动〉

(1) 割草,除草 [mow]。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create]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draft]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名〉

雌马 [mare]。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常用词组

草案、草坂、草包、草本植物、草标儿、草草、草草了事、草测、草场、草创、草丛、草地、草甸子、草垫,草垫子、草垛、草房、草稿、草菇、草荒、草灰、草鸡、草菅人命、草荐、草芥、草窠、草寇、草料、草庐、草驴、草绿、草马、草码、草莽、草帽、草莓、草昧、草木灰、草木皆兵、草拟、草皮、草坪、草签、草书、草率、草索、草台戏、草堂、草图、草席、草鞋、草写、草药、草野、草野、草鱼、草原、草约、草泽、草纸、草字

  拼音    注音  ㄇ一ˊ   
部首  非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86  YSSD  五笔98  OSSD  仓颉  ICLMY  郑码  TGFK  四角  00211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7238  区位  3550  统一码  9761  笔顺  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靡的拼音:mí(ㄇ一ˊ)  

⒈ 浪费,奢侈:靡荡。靡费。侈靡。

⒉ 分散:靡散(消灭)。

⒊ 古同“糜”,糜烂。

统一码

靡字UNICODE编码U+9761,10进制: 38753,UTF-32: 00009761,UTF-8: E9 9D A1。

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靡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lown away by wind、waste

造字法

形声:从非、麻声

English

divide, disperse, sca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靡的拼音:   

〈词性:名〉

通“湄”。水边,河岸 [bank of waters]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靡的拼音:   

〈词性:动〉

(1) 浪费 [waste]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3) 消失 [die out]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4)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5) 通“糜”。烂 [rot;fester]

子胥靡。——《庄子·胠箧》

(6) 通“摩”。切磋,研究 [compare notes;research]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7) 摩擦,接触 [rub;scrape]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8) 另见   

常用词组

靡费

基本词义

靡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非,麻声(   )。本义:无;没有)

(2) 同本义 [no;not]。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4) 散乱;顺风倒下 [disperse;blown away by the wind]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6) 蔓延 [spread]。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词性变化

靡的拼音:   

〈词性:形〉

(1) 细腻;细密 [meticulous]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2)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3) 华丽,美好 [tender;fine]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4)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5) 缓 [slow]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6)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7) 另见   

常用词组

靡及、靡靡之乐、靡衣玉食

风驰草靡: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