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风刀霜剑的意思

fēngdāoshuāngjiàn

风刀霜剑



拼音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注音ㄈㄥ ㄉㄠ ㄕㄨㄤ ㄐ一ㄢˋ

解释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例子这位老人两鬓斑白,黝黑的脸上刻满了风刀霜剑,说明老人受过不少磨练。

正音“霜”,不能读作“suāng”。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风刀霜剑是贬义词。

繁体風刀霜劍

近义风刀雪剑

英语wind like knives and frost like sword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ēng fěng   注音  ㄈㄥ ㄈㄥˇ   繁体    
部首  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MQI  五笔98  WRI  仓颉  HNK  郑码  QDOS  四角  7721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364  区位  2371  统一码  98CE  笔顺  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风(風)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⒉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⒋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⒍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⒏ 姓。

其他字义

风(風)的拼音:fěng(ㄈㄥˇ)  

⒈ 古同“讽”,讽刺。

统一码

风字UNICODE编码U+98CE,10进制: 39118,UTF-32: 000098CE,UTF-8: E9 A3 8E。

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風飌凨凬凮

汉英互译

wind

造字法

形声:从虫、凡声

English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general mood;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manner;style]。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news;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conduct and discipline]。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power]。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epilepsy]。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词性变化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1) 刮风;起风 [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干;散] [put out to dry;winnow]。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风的拼音:

fēng  

<形、副>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unground]。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dissolute]。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mad;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词性:副〉 通“凡”( fán  )。大凡,大概 [in most cases;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6) 另见 fěng;fèng  

常用词组

风暴、风波、风伯、风采、风餐露宿、风潮、风车、风尘、风尘仆仆、风驰电掣、风传、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雨打、风刀霜剑、风道、风笛、风动、风洞、风斗、风度、风范、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格、风骨、风光、风号雨泣、风和日丽、风和日暖、风花雪月、风华、风华正茂、风化、风鬟雨鬓、风纪、风纪扣、风景、风景画、风卷残云、风口、风口浪尖、风浪、风里来雨里去、风力、风凉话、风流、风流才子、风流倜傥、风流人物、风流韵事、风马牛不相及、风貌、风靡、风靡一时、风木之悲、风派人物、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气、风琴、风情、风趣、风骚、风骚娘们、风沙、风扇、风尚、风声、风声鹤唳、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风蚀、风势、风霜、风水、风水先生、风丝,风丝儿、风俗、风俗人情、风俗习惯、风速、风瘫、风调雨顺、风头、风头、风土、风土人情、风味、风味食品、风闻、风物、风险、风箱、风向、风行、风行一时、风雅、风烟、风言风语、风衣、风油精、风雨交加、风雨飘摇、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如磐、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雨衣、风月、风云变幻、风云人物、风云突变、风韵、风灾、风筝、风烛残年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ěng  

〈词性:动〉

(1) 讽刺;委婉劝告。通“讽” [mock;ridicule;satire;advise in mild 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盐铁论》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汉书·田蚡传》

(2) 又如: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3) 另见 fēng;fèng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吹拂 [blow]。如:春风风人

(2) 比喻感化 [reform a misguided person through persuasion,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

(3) 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4) 另见 fēng;fěng  

  拼音  dāo   注音  ㄉㄠ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VNT  仓颉  SH  郑码  YD  四角  17220  结构  单一电码  0430  区位  2122  统一码  5200  笔顺  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刀的拼音:dāo(ㄉㄠ)  

⒈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⒉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⒊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⒋ 姓。

统一码

刀字UNICODE编码U+5200,10进制: 20992,UTF-32: 00005200,UTF-8: E5 88 80。

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刂釖刁

汉英互译

falchion、reamer、swor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knife; old coin; meas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刀的拼音: dāo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knife;soldier's sword;sabre]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knife]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a knife]。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knife money],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boat]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词性变化

刀的拼音: dāo  

〈词性:量〉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one hundred sheets of paper]。如:我买了两刀

常用词组

刀把,刀把儿,刀把子,刀靶儿、刀背、刀笔、刀笔吏、刀币、刀兵、刀叉、刀刀见血、刀法、刀锋、刀耕火种、刀工、刀光剑影、刀具、刀锯、刀口、刀片、刀枪、刀枪不入、刀鞘、刀切、刀刃、刀山剑林、刀山火海、刀伤、刀削面、刀子、刀子嘴、刀俎

  拼音  shuāng   注音  ㄕㄨㄤ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FSHF  仓颉  MBDBU  郑码  FVFL  四角  10961  结构  上下电码  7208  区位  4310  统一码  971C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霜的拼音:shuāng(ㄕㄨㄤ)  

⒈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

⒉ 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

⒊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⒋ 喻高洁:霜操(高洁的节操)。霜骨。霜情。

统一码

霜字UNICODE编码U+971C,10进制: 38684,UTF-32: 0000971C,UTF-8: E9 9C 9C。

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st、hoarfrost

造字法

形声:从雨、相声

English

frost; crystallized; cand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霜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2) 同本义 [frost]

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文》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汉书·董仲舒传》

履霜坚冰至。——《易·坤》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霜雪(比喻高洁清白);霜瓦(覆盖着白霜的瓦片);霜旦(下霜的早晨);霜甲(沾着霜的战甲);霜衣(寒衣);霜妃(指霜);霜序(霜降的时序);霜信(寒霜将来的信息。也为雁的别名);霜砧(寒秋时节的捣衣声);霜草(因霜害而枯萎的草;草名,也叫“相思草”);霜气(寒霜);霜鸟(指在秋冬或日暮时的乌鸦);霜雪(霜和雪;比喻心志清纯洁净);霜雾(寒气);霜黄(指树叶遭受伤害而枯黄的颜色)

(4) 年岁,年岁的代称。犹言秋 [year]

客舍并州己十霜,归心日夜忆 咸阳。—— 贾岛《渡桑乾》

(5) 如霜的粉末 [frostlike powder]

冰盘若琥珀,何以糖霜美?——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

(6) 又如:柿霜。亦指润肤的化妆品。如:雅霜;白玉霜

词性变化

霜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形〉

(1) 譬喻白色 [white]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唐· 李白《古风》之四

(2) 又如:霜毫(白毫毛笔);霜鬓(耳边白发);霜毛(形容洁白的羽毛;比喻白发);霜衣(形容白鸟的羽毛);霜色(白色);霜侵(指白发渐渐增多);霜翎(白色的羽毛);霜絮(白棉絮);霜蓬(喻白发);霜须(形容须白如霜)

(3)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ullied]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 陆机《文赋》

(4) 又如:霜操(指高洁的操持);霜女(指梅花。比喻其高洁)

(5) 譬喻冷酷、严峻 [severe]

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南史·陆慧晓传》

(6) 又如:霜法(严厉的法禁);霜典(严厉的法典);霜威(指寒霜肃杀的威力;比喻严厉的威势);霜烈(比喻严厉);霜台(御史台的别称。御史掌职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也称“霜署”)

(7) 譬喻锋利 [sharp]

钢镞润,霜刃染。——左思《吴都赋》

(8) 又如:霜刀(指锋利雪亮的刀);霜刃(锋利雪亮的刀刃);霜爪(指锐利的爪子);霜矛(指锋利雪亮的矛);霜戈(指锋利雪亮的戈)

常用词组

霜晨、霜冻、霜害、霜露、霜鸟、霜淇淋、霜天、霜灾

  拼音  jiàn   注音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WGIJ  仓颉  OMLN  郑码  ODVK  四角  821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94  区位  2903  统一码  5251  笔顺  ノ丶一丶丶ノ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剑(劍)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剑。长剑。剑鞘。剑术。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剑。

统一码

剑字UNICODE编码U+5251,10进制: 21073,UTF-32: 00005251,UTF-8: E5 89 91。

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劍剣剱劎劒劔

汉英互译

blade、falchion、glaive、glave、sword

造字法

形声:从刂、佥声

English

sword, dagger, sab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剑的拼音:

劍、劒 j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刀,佥( qiān  )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 同本义 [sword;dagger;sabre]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4) 剑术 [swordplay]。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

词性变化

剑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以剑杀人 [kill with sword]

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

(2) 挟在胁下 [place in under axilla]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

常用词组

剑拔弩张、剑号、剑客、剑麻、剑眉、剑术、剑侠

风刀霜剑: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