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奉公正己的意思

fènggōngzhèng

奉公正己



拼音fèng gōng zhèng jǐ

注音ㄈㄥˋ ㄍㄨㄥ ㄓㄥˋ ㄐ一ˇ

解释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魏书 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严格要求自己。

感情奉公正己是褒义词。

近义奉公克己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èng   注音  ㄈㄥˋ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DWFH  五笔98  DWGJ  仓颉  QKQ  郑码  COBI  四角  50508  结构  上下电码  1144  区位  2378  统一码  5949  笔顺  一一一ノ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奉的拼音:fèng(ㄈㄥˋ)  

⒈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⒉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⒊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告。奉还(huán   )。奉陪。奉劝。奉迎(a.敬辞,迎接;b.奉承)。奉赠。

⒋ 信仰:信奉。素奉佛教。

⒌ 供养,伺候:奉养。供奉。侍奉。

⒍ 姓。

⒎ 古同“俸”,薪金。

统一码

奉字UNICODE编码U+5949,10进制: 22857,UTF-32: 00005949,UTF-8: E5 A5 89。

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俸捧

汉英互译

esteem、give with respect、recie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offer; receive; serve; re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 gǒng  ,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

(2) 同本义 [hold in both hands with respect]

奉,承也。——《说文》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礼记·檀弓下》

常山王奉头鼠窜。——《汉书·蒯通传》

项伯即入见 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战国策·燕策》

(3) 又如:奉书;奉地图;奉手(捧握长者之手)

(4) 恭敬地接受 [receive with respect]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奉教(接受教导);奉委(接受委任);奉制(接受天子的命令);奉玄(信奉道教)

(6) 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offer;present]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7) 又如:奉上新书一册;奉纳(交纳);奉呈(奉献,献上);双手奉上;奉贽(进献见面礼品)

(8) 送;给予,赐予 [give;grant]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庄子·说剑》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宋· 苏洵《六国论》

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宋· 苏轼《教战守》

(9) 为…效劳,侍候 [serve]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子》

(10) 又如:奉执箕帚(给你料理家务;许配于你);奉从(奉陪侍侯);奉巾栉(伺候洗沐梳发);奉问(侍奉问候);奉候(恭候)

(11) 奉承 [flatter]

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西游记》

(12) 又如:阳奉阴违;奉附(奉承依附);奉喜(奉承而讨人喜欢);奉顺(奉承顺应);奉循(奉承遵循)

(13) 贯彻,执行 [carry out]

谨奉法令。——《史记》

(14) 又如:奉天(奉行天命);奉元(遵奉天道);奉修(奉行);奉宪(奉行法令);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15) 尊奉 [respect and worship]

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背宋盟,无乃不可乎?——《左传·昭公十一年》

(16) 如:奉辞(奉命);奉天承运(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兴盛的时运);奉遵(遵守;遵从)

(17) 供奉,供养 [supply]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 黄宗羲《原君》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 河阳掌书记时。——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8) 持,拿 [hold]

奉甲执兵。——《墨子·非攻中》

(19) 辅助,拥戴 [assist;support]

郑伯使 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 许东偏。——《左传·隐公十一年》

词性变化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名〉

(1) 通“俸”。俸禄 [salary]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秦策》

吏皆送奉钱三。——《史记·萧相国世家》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后纪》

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汉书·王莽传上》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簿。——《汉书·宣帝纪》

(2) 又如:无劳之奉;奉粟;奉稍;奉饷;奉禄(俸禄)

(3) 待遇,事奉 [treatment]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孟子》

(4) 奉天的省称 [Fengtian]。1929年改名沈阳市

(5) 姓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副〉

[敬词]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I beg to, I have the honor to]。如:奉款(款待。敬词);奉恳(谦词。拜托);奉揖(作揖;拱手为礼);奉屈(屈尊。奉:敬辞)

常用词组

奉承、奉告、奉公、奉公守法、奉还、奉命、奉陪、奉劝、奉若神明、奉申贺敬、奉送、奉天大鼓、奉献、奉行、奉养、奉迎、奉赠、奉召、奉旨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CU  仓颉  CI  郑码  OZS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361  区位  2511  统一码  516C  笔顺  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公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⒉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⒊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⒋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⒌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⒍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⒎ 雄性的:公母。公畜。

⒏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⒐ 姓。

统一码

公字UNICODE编码U+516C,10进制: 20844,UTF-32: 0000516C,UTF-8: E5 85 AC。

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ir、general、impartial、public、father

相关字词

母、私、婆

造字法

会意:从八、从厶

English

fair, equitable; public; du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 同本义 [just]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4)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6)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public;collective]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8)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international]。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

词性变化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朝廷;国家 [the court;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highest-rank official]。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the revered Mr.]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father;husband’s father]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公布,让众人知道 [make known to;publish]。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公的拼音: gōng  

〈词性:副〉

(1) 公然;公开地 [openly]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常用词组

公安、公案、公报、公报私仇、公倍[数,式]、公布、公厕、公差、公车、公称、公尺、公畜、公道、公道、公德、公敌、公地、公爹、公断、公断、公而忘私、公法、公房、公费、公分、公愤、公府、公干、公告、公共、公共财产、公共厕所、公共场所、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公、公股、公馆、公国、公海、公害、公函、公会、公鸡、公积金、公祭、公家、公假、公检法、公交、公斤、公举、公决、公爵、公开、公开、公开信、公款、公里、公理、公历、公立、公立学校、公粮、公路、公论、公马、公买公卖、公猫、公民、公母俩、公亩、公墓、公牛、公判、公平、公平合理、公婆、公仆、公顷、公请、公然、公认、公伤、公伤事故、公设、公社、公审、公升、公使、公式、公式化、公室、公事、公事公办、公署、公司、公私、公私合营、公私兼顾、公诉、公堂、公推、公文、公务、公务员、公物、公心、公休、公演、公议、公益、公益金、公因式、公因子、公营、公映、公用、公有、公有制、公寓、公元、公园、公约、公约数、公允、公债、公债券、公章、公正、公证、公之于众、公职、公职人员、公制、公众、公诸同好、公诸于世、公主、公转、公子、公子哥儿

  拼音  zhèng zhēng   注音  ㄓㄥˋ ㄓㄥ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GHD  仓颉  MYLM  郑码  AII  四角  10101  结构  上下电码  2973  区位  5393  统一码  6B63  笔顺  一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正的拼音:zhèng(ㄓㄥˋ)  

⒈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⒉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⒊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⒋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⒌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⒍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⒎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⒏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⒑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⒒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

⒓ 姓。

其他字义

正的拼音:zhēng(ㄓㄥ)  

⒈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统一码

正字UNICODE编码U+6B63,10进制: 27491,UTF-32: 00006B63,UTF-8: E6 AD A3。

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政㱏

汉英互译

correctitude、just、positive

相关字词

反、邪、负、侧、歪、倒、副、偏

造字法

指事:上面是符号表示方向,下面是止(足)

English

right, proper, corr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正的拼音: zhēng  

〈词性: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bull’s eye]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target]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词性变化

正的拼音: zhēng  

〈词性:动〉

(1) 通“征”

(2) 征税[levy]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常用词组

正旦、正朔、正月

基本词义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形〉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central]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regular]。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honest;upright]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pure]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main]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fair]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positive]。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plus]。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sharp;be punctual in time]。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obverse side]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词性变化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动〉

(1) 通“整”( zhěng  )。使正;整理;端正 [rectify]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renovate]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correct]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execute]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decide]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名〉

(1) 官长;君长 [officer]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normal age at death]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wife's elder son]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wife]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reason;law]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politics;political affairs]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evidence;proof]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副〉

(1) 正好,恰好 [just;precisely]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in process of;in course of]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only]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regularly;upright;straight]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just now; exactly;just]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openly]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always]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正的拼音: zhèng  

〈词性:代〉

(1) 这么;这样 [so;this way]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另见 zhēng  

常用词组

正本、正本清源、正比、正比例、正步、正餐、正册、正产、正常、正出、正大、正大光明、正旦、正当、正当时、正当中、正道、正点、正殿、正电、正电荷、正多边形、正法、正方、正方形、正房、正告、正割、正宫、正骨、正规、正规军、正轨、正果、正好、正号、正极、正价、正教、正经、正觉、正考父、正课、正理、正零、正路、正门、正面、正面人物、正牌,正牌儿、正派、正品、正气、正巧、正切、正确、正儿八经、正人君子、正色、正身、正史、正式、正视、正事、正室、正数、正四面体、正堂、正题、正体、正调、正厅、正统、正途、正位、正文、正屋、正午、正误、正弦、正线、正向、正像、正凶、正压力、正言厉色、正颜厉色、正眼、正业、正义、正义性、正音、正用、正在、正则、正直、正职、正中、正中下怀、正传、正支、正字、正字法、正宗、正座,正座儿

  拼音    注音  ㄐ一ˇ   
部首  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NGN  仓颉  SU  郑码  YY  四角  17717  结构  单一电码  1569  区位  2826  统一码  5DF1  笔顺  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己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⒉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统一码

己字UNICODE编码U+5DF1,10进制: 24049,UTF-32: 00005DF1,UTF-8: E5 B7 B1。

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neself、personal

相关字词

人、彼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lf, oneself; personal, private; 6th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己的拼音:   

〈词性: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oneself]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词性变化

己的拼音:   

〈词性:名〉

(1) 天干的第六位 [the six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己的拼音:   

〈词性:动〉

借作“给” [give]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常用词组

己方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