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奉命唯谨的意思

fèngmìngwéijǐn

奉命唯谨



拼音fèng mìng wéi jǐn

注音ㄈㄥˋ ㄇ一ㄥˋ ㄨㄟˊ ㄐ一ㄣˇ

解释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例子老舍《吊济南》:“奉命唯谨落个好官,我自为之,别无可虑。”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小心谨慎服从命令。

感情奉命唯谨是中性词。

繁体奉命唯謹

近义奉令唯谨

英语obey orders scrupulousl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èng   注音  ㄈㄥˋ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DWFH  五笔98  DWGJ  仓颉  QKQ  郑码  COBI  四角  50508  结构  上下电码  1144  区位  2378  统一码  5949  笔顺  一一一ノ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奉的拼音:fèng(ㄈㄥˋ)  

⒈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⒉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⒊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告。奉还(huán   )。奉陪。奉劝。奉迎(a.敬辞,迎接;b.奉承)。奉赠。

⒋ 信仰:信奉。素奉佛教。

⒌ 供养,伺候:奉养。供奉。侍奉。

⒍ 姓。

⒎ 古同“俸”,薪金。

统一码

奉字UNICODE编码U+5949,10进制: 22857,UTF-32: 00005949,UTF-8: E5 A5 89。

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俸捧

汉英互译

esteem、give with respect、recie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offer; receive; serve; re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 gǒng  ,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

(2) 同本义 [hold in both hands with respect]

奉,承也。——《说文》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礼记·檀弓下》

常山王奉头鼠窜。——《汉书·蒯通传》

项伯即入见 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战国策·燕策》

(3) 又如:奉书;奉地图;奉手(捧握长者之手)

(4) 恭敬地接受 [receive with respect]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奉教(接受教导);奉委(接受委任);奉制(接受天子的命令);奉玄(信奉道教)

(6) 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offer;present]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7) 又如:奉上新书一册;奉纳(交纳);奉呈(奉献,献上);双手奉上;奉贽(进献见面礼品)

(8) 送;给予,赐予 [give;grant]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庄子·说剑》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宋· 苏洵《六国论》

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宋· 苏轼《教战守》

(9) 为…效劳,侍候 [serve]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子》

(10) 又如:奉执箕帚(给你料理家务;许配于你);奉从(奉陪侍侯);奉巾栉(伺候洗沐梳发);奉问(侍奉问候);奉候(恭候)

(11) 奉承 [flatter]

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西游记》

(12) 又如:阳奉阴违;奉附(奉承依附);奉喜(奉承而讨人喜欢);奉顺(奉承顺应);奉循(奉承遵循)

(13) 贯彻,执行 [carry out]

谨奉法令。——《史记》

(14) 又如:奉天(奉行天命);奉元(遵奉天道);奉修(奉行);奉宪(奉行法令);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15) 尊奉 [respect and worship]

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背宋盟,无乃不可乎?——《左传·昭公十一年》

(16) 如:奉辞(奉命);奉天承运(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兴盛的时运);奉遵(遵守;遵从)

(17) 供奉,供养 [supply]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 黄宗羲《原君》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 河阳掌书记时。——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8) 持,拿 [hold]

奉甲执兵。——《墨子·非攻中》

(19) 辅助,拥戴 [assist;support]

郑伯使 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 许东偏。——《左传·隐公十一年》

词性变化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名〉

(1) 通“俸”。俸禄 [salary]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秦策》

吏皆送奉钱三。——《史记·萧相国世家》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后纪》

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汉书·王莽传上》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簿。——《汉书·宣帝纪》

(2) 又如:无劳之奉;奉粟;奉稍;奉饷;奉禄(俸禄)

(3) 待遇,事奉 [treatment]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孟子》

(4) 奉天的省称 [Fengtian]。1929年改名沈阳市

(5) 姓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副〉

[敬词]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I beg to, I have the honor to]。如:奉款(款待。敬词);奉恳(谦词。拜托);奉揖(作揖;拱手为礼);奉屈(屈尊。奉:敬辞)

常用词组

奉承、奉告、奉公、奉公守法、奉还、奉命、奉陪、奉劝、奉若神明、奉申贺敬、奉送、奉天大鼓、奉献、奉行、奉养、奉迎、奉赠、奉召、奉旨

  拼音  mìng   注音  ㄇ一ㄥ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WGKB  仓颉  OMRL  郑码  ODJY  四角  80627  结构  上下电码  0730  区位  3592  统一码  547D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命的拼音:mìng(ㄇ一ㄥˋ)  

⒈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⒉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

⒊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

⒋ 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

⒌ 指派,使用:命官。

统一码

命字UNICODE编码U+547D,10进制: 21629,UTF-32: 0000547D,UTF-8: E5 91 BD。

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sign、fate、life、order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令

English

life; destiny, fate, luck; an order, instru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命的拼音: mì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order]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nominat]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use]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form an alliance]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词性变化

命的拼音: mìng  

〈词性:名〉

(1) 命令;政令;教令 [order]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destiny;lot;fate]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life;lifetime]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life;existence]。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emperor's reward]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fame;renown]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常用词组

命案、命笔、命定、命妇、命根子、命官、命驾、命酒、命令、命令、命令句、命令式、命脉、命名、命数、命题、命题、命意、命运、命中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WYG  仓颉  ROG  郑码  JNI  四角  60015  结构  左右电码  0787  区位  4608  统一码  552F  笔顺  丨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唯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义同“惟”:唯物论。唯心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理论。唯名论。

⒉ 答应的声音:唯唯(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唯唯”)。唯唯诺诺。唯唯否否。

统一码

唯字UNICODE编码U+552F,10进制: 21807,UTF-32: 0000552F,UTF-8: E5 94 AF。

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one、only

造字法

形声:从口、隹声

English

only; y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唯的拼音: wéi  

<象>

(1) (形声。从口,隹( zhuī  )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yes]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词性变化

唯的拼音: wéi  

〈词性: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3) 以,因为 [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唯的拼音: wéi  

<连>

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 弘、[ 张] 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唯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2)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常用词组

唯成分论、唯独、唯利是图、唯妙唯肖、唯唯否否、唯唯诺诺、唯我独尊、唯物论、唯物主义、唯心论、唯心主义、唯一

  拼音  jǐn   注音  ㄐ一ㄣˇ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YAKG  仓颉  IVTLM  郑码  SEJC  四角  34715  结构  左右电码  6210  区位  2987  统一码  8C28  笔顺  丶フ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谨(謹)的拼音:jǐn(ㄐ一ㄣˇ)  

⒈ 慎重,小心: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

⒉ 郑重,恭敬:谨启。谨祝。

统一码

谨字UNICODE编码U+8C28,10进制: 35880,UTF-32: 00008C28,UTF-8: E8 B0 A8。

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reful、cautious、sincerely

造字法

形声:从讠、堇声

English

prudent, cautious; attent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谨的拼音:

jǐn  

〈词性:形〉

(1) (形声。从言,堇( qín  )声。本义:谨慎,小心)

(2) 同本义 [careful;cautious]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 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4) 恭敬 [respectful]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诺。

谨奉神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谨呈(敬呈);谨启;谨致谢意;谨祈;谨恪(谨谨恭敬);谨白(敬告,敬启);谨禀(禀告);谨媚(恭顺柔媚)

(6) 谨严;严格 [careful and precise;strict;rigorous]。如:谨急(谨严急刻);谨细(谨严细密);谨质(谨严质朴)

词性变化

谨的拼音:

jǐn  

〈词性:动〉

(1) 严防;严禁 [be strictly on guard against;strictly forbid]。如:谨风(防风);谨盗(防盗)

(2) 严守;谨守 [strictly observe or abide by]。如:谨律(谨守戒律);谨户(严守门户);谨立(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常用词组

谨饬、谨防、谨密、谨上、谨身节用、谨慎、谨慎小心、谨小慎微、谨严、谨言慎行、谨愿

奉命唯谨: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