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g qiáng qiào zhǐ
注音ㄈㄥ ㄑ一ㄤˊ ㄑ一ㄠˋ ㄓˇ
解释墙高大而地基陡直。喻根基不牢。址,同“址”。
出处
繁体豐牆峭阯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丰(豐)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容貌好看:丰润。丰腴(a.身体丰满;b.富裕;c.丰饶)。丰盈。
⒉ 风度神采:丰采(亦作“风采”)。丰度(美好的举止姿态,风度)。
⒊ 盛,多,大:丰盛。丰碑(高大的石碑,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丰富。丰沛。丰饶。
⒋ 姓。
丰字UNICODE编码U+4E30,10进制: 20016,UTF-32: 00004E30,UTF-8: E4 B8 B0。
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仹䒠豐
abundant、great、plentiful
歉
象形
abundant, lush, bountiful, plenty
详细解释◎ 丰的拼音:
豐 fē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2)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 [bean-like vessel]
豐,豆之豐满者也。——《说文》
饮酒实于觯,加于丰。——《仪礼·公食大夫礼》
(3) 蒲草 [the stem of cattail]
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书·顾命》
(4) 地名
(5) 周国都名 [Feng capital]。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6) 秦沛县之丰邑,汉置县 [Feng county]。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7) 传说中的古侯国名 [Feng state]。如:丰侯(传说中的古代因喝酒而亡国的诸侯)
(8) 姓。春秋时鲁有丰愆。又如:丰将(复姓)
◎ 丰的拼音:
豐 fēng
〈词性:形〉
(1) 草木茂盛 [luxuriant]
豐,茂也,盛也。——《广韵》
在彼丰草。——《诗·小雅·湛露》
丰殖九薮。——《国语·周语下》
韭曰丰本。——《礼记·曲礼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又如:丰容(草木茂盛);丰彤(林木茂密的样子);丰林(丰茂的林木);丰荣(花木繁茂)
(3) 大;高大 [great;tall]
丰,大也。——《易·丰卦》
欲其丰也。——《周礼·考工记·函人》
(4) 又
羽丰则迟。
畜义丰功谓之仁。——《国语·周语中》
其亦必有丰败也哉!——《国语·楚语上》
铭功彝器,纪德丰碑。——《隋书·杨素传》
(5) 又如:丰石(高大的石碑);丰岸(大堤);丰居(高大的房屋);丰狐(大狐狸);丰祠(高大的祠堂);丰堂(高大的厅堂)
(6) 丰满;胖 [plump;full and round]
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红楼梦》
(7) 又如:丰肌(丰润的肌肤);丰壮(丰满健壮);丰洁(健壮;俊美);丰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
(8) 指农作物收成好 [bumper]
(9)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宋· 辛弃疾《西江月》
(10) 又如:丰稔(庄稼成熟、丰收);丰歉(收成好坏);丰成(丰收);丰信(丰收的音信);丰索(年成的好坏);丰虚(丰收与荒歉。偏指荒歉)
(11) 盛多。多指事物的数量 [numerous]
不为丰约举。——《国语·楚语》。注:“盛也。”
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荀子·君道》
(12) 又如:丰沛(盛多的样子);丰财(多财);丰融(盛多的样子);丰霈(盛多的样子);丰露(盛多的甘露)
(13) 丰厚;富裕 [be rich;thick]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4) 又如:丰利(丰厚的利益);丰施(丰厚的施与);丰秩(丰厚的俸禄);丰禄(优厚的俸禄);丰雍(丰厚雍和)
(15) 富饶 [richly endowed;fertile]
地沃野丰。——张衡《西京赋》
(16) 又如:丰阜(富饶);丰壤(肥沃富饶的土地);丰土(富饶的地方)
(17) 豆器所盛丰富的 [abundant]
故礼丰不足以效爱,而诚可以怀远。——《淮南子》
◎ 丰的拼音:
豐 fēng
〈词性:动〉
增大;扩大 [increase]
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班固《西都赋》
◎ 丰的拼音: fēng
〈词性:形〉
(1) 容貌丰满美好 [fine-looking;handsome]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诗·郑风·丰》
升长皆丰容。——谢灵运诗。注:“悦茂貌。”
(2) 又如:丰妍(丰美艳丽);丰容(容貌丰润美丽)
◎ 丰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通“风”。风度,风姿 [demeanor;graceful bearing]
一少年出,丰采甚都。(美好。)——《聊斋志异》。又如:丰雅(丰采文雅);丰裁(丰采,风姿,风度);丰格(风度格调);丰仪(风度仪表)
丰碑、丰采、丰产、丰登、丰富、丰富多彩、丰功伟绩、丰厚、丰满、丰年、丰盛、丰收、丰衣足食、丰盈、丰腴、丰韵、丰姿、丰足
墙(墻)的拼音:qiáng(ㄑ一ㄤˊ)
⒈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⒉ 门屏: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⒊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墙字UNICODE编码U+5899,10进制: 22681,UTF-32: 00005899,UTF-8: E5 A2 99。
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墻廧牆
wall
形声:从土、啬声
wall
详细解释◎ 墙的拼音:
墻、牆 q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wall]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screen]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curtain]。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墙报、墙壁、墙倒众人推、墙垛、墙根、墙基、墙角、墙脚、墙里开花墙外香、墙裙、墙头草、墙外汉、墙垣、墙纸
峭的拼音:qiào(ㄑ一ㄠˋ)
⒈ 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峻峭。峭立。峭丽(a.陡峭而多姿;b.文辞遒劲华美)。峭拔。
⒉ 形容严峻:峭寒。峭急。峭劲。峭厉。
峭字UNICODE编码U+5CED,10进制: 23789,UTF-32: 00005CED,UTF-8: E5 B3 AD。
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峭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陗
形声:从山、肖声
steep, precipitous, rugged
详细解释◎ 峭的拼音: qi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2) 同本义 [steep]
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说文》
峭,高也。字亦作峭。——《广雅》
上峭山。——《淮南子·脩务》
涧深,峭如墙。——《韩非子·内储说上》
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高岩峭壁。
峭拔秀丽。——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峭拔(特立高耸);峭岸(陡岸);峭谷(险峻的山谷);峭坂(高陡的山坡);峭卓(高峻陡直);峭岫(陡峭的峰峦);峭削(陡峭如削);峭峙(耸立);峭峭(高峻,高)
(4) 挺拔;直立而高耸 [tall and straight]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李白《横江词》
披林入峭茜,攀磴陟崔嵬。——张说《过蜀道山》
(5) 又如:峭帆(耸立的船帆。亦借指驾船);峭危(高耸陡峭);峭崛(刚健挺拔);峭耸(高耸;陡峭);峭秀(挺拔秀丽)
(6) 严峻 [stern]
错为人峭直刻深。——《汉书·晁错传》
宰相刻削(峭)。——《四子讲德论》
(7) 又如:峭直(严峻刚直);峭鲠(严峻刚直);峭冷(严峻冷漠);峭刑(严刑);峭法(严峻的法令);峭洁(严峻高洁)
(8) 苛刻,严酷 [harsh]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孟郊《秋怀》
(9) 又如:冷峭(冷气逼人;比喻为人刻薄,话语尖刻);峭险(严酷阴险);峭薄(刻薄)
(10) 高超不凡 [outstanding]
西岳高僧名贯休,孤情峭拔凌清秋。——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11) 又如:峭异(特出不凡);峭特(峭拔独特);峭汉(特殊人物)
(12) 比喻文笔不凡、言词脱俗的。形容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 [vigorous]。如:峭刻(形容文笔锐利);峭削(形容文笔奇险);峭幽(遒劲沉郁);峭健(形容文笔刚健)
◎ 峭的拼音: qiào
〈词性:名〉
陡岩,坡度极大的山崖 [cliff]
独临青峭倚长松。——王安石《观王氏雪图》
峭拔、峭壁、峭峻、峭立
址的拼音:zhǐ(ㄓˇ)
⒈ 地基,地点:住址。地址。旧址(a.过去的住址;b.过去某个机构的建筑物所在的地址)。遗址。
址字UNICODE编码U+5740,10进制: 22336,UTF-32: 00005740,UTF-8: E5 9D 80。
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止阯
location、site
形声:从土、止声
site, location, land for house
详细解释◎ 址的拼音:
阯 zhǐ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地基,基部)
(2) 同本义 [foundation;ground]
阯,基也。从阜,止声,或从土。——《说文》
禅泰山下阯。——《汉书·郊祀志》。注:“阯者,山之基足。”
丰墙峭阯。——《汉书·太元大》
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宋· 苏轼《奖喻敕记》
废祠之址。——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地点;地址;处所 [locality;place;site]
树重置于西址,列骏骑手北垌。——汉· 王粲《羽猪赋》
(4) 又如:芙蓉镇故址;厂址;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