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奉申贺敬的意思

fèngshēnjìng

奉申贺敬



拼音fèng shēn hè jìng

注音ㄈㄥˋ ㄕㄣ ㄏㄜˋ ㄐ一ㄥˋ

解释送礼单上的套语,以表达敬贺之意。

出处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

用法作分句;客套语。

感情奉申贺敬是中性词。

繁体奉申賀敬

英语exchange of polite greetings written on the present list to congratulat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èng   注音  ㄈㄥˋ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DWFH  五笔98  DWGJ  仓颉  QKQ  郑码  COBI  四角  50508  结构  上下电码  1144  区位  2378  统一码  5949  笔顺  一一一ノ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奉的拼音:fèng(ㄈㄥˋ)  

⒈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⒉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⒊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告。奉还(huán   )。奉陪。奉劝。奉迎(a.敬辞,迎接;b.奉承)。奉赠。

⒋ 信仰:信奉。素奉佛教。

⒌ 供养,伺候:奉养。供奉。侍奉。

⒍ 姓。

⒎ 古同“俸”,薪金。

统一码

奉字UNICODE编码U+5949,10进制: 22857,UTF-32: 00005949,UTF-8: E5 A5 89。

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俸捧

汉英互译

esteem、give with respect、recie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offer; receive; serve; re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 gǒng  ,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

(2) 同本义 [hold in both hands with respect]

奉,承也。——《说文》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礼记·檀弓下》

常山王奉头鼠窜。——《汉书·蒯通传》

项伯即入见 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战国策·燕策》

(3) 又如:奉书;奉地图;奉手(捧握长者之手)

(4) 恭敬地接受 [receive with respect]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奉教(接受教导);奉委(接受委任);奉制(接受天子的命令);奉玄(信奉道教)

(6) 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offer;present]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7) 又如:奉上新书一册;奉纳(交纳);奉呈(奉献,献上);双手奉上;奉贽(进献见面礼品)

(8) 送;给予,赐予 [give;grant]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庄子·说剑》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宋· 苏洵《六国论》

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宋· 苏轼《教战守》

(9) 为…效劳,侍候 [serve]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子》

(10) 又如:奉执箕帚(给你料理家务;许配于你);奉从(奉陪侍侯);奉巾栉(伺候洗沐梳发);奉问(侍奉问候);奉候(恭候)

(11) 奉承 [flatter]

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西游记》

(12) 又如:阳奉阴违;奉附(奉承依附);奉喜(奉承而讨人喜欢);奉顺(奉承顺应);奉循(奉承遵循)

(13) 贯彻,执行 [carry out]

谨奉法令。——《史记》

(14) 又如:奉天(奉行天命);奉元(遵奉天道);奉修(奉行);奉宪(奉行法令);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15) 尊奉 [respect and worship]

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背宋盟,无乃不可乎?——《左传·昭公十一年》

(16) 如:奉辞(奉命);奉天承运(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兴盛的时运);奉遵(遵守;遵从)

(17) 供奉,供养 [supply]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 黄宗羲《原君》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 河阳掌书记时。——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8) 持,拿 [hold]

奉甲执兵。——《墨子·非攻中》

(19) 辅助,拥戴 [assist;support]

郑伯使 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 许东偏。——《左传·隐公十一年》

词性变化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名〉

(1) 通“俸”。俸禄 [salary]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秦策》

吏皆送奉钱三。——《史记·萧相国世家》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后纪》

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汉书·王莽传上》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簿。——《汉书·宣帝纪》

(2) 又如:无劳之奉;奉粟;奉稍;奉饷;奉禄(俸禄)

(3) 待遇,事奉 [treatment]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孟子》

(4) 奉天的省称 [Fengtian]。1929年改名沈阳市

(5) 姓

奉的拼音: fèng  

〈词性:副〉

[敬词]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I beg to, I have the honor to]。如:奉款(款待。敬词);奉恳(谦词。拜托);奉揖(作揖;拱手为礼);奉屈(屈尊。奉:敬辞)

常用词组

奉承、奉告、奉公、奉公守法、奉还、奉命、奉陪、奉劝、奉若神明、奉申贺敬、奉送、奉天大鼓、奉献、奉行、奉养、奉迎、奉赠、奉召、奉旨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JHK  仓颉  LWL  郑码  KIC  四角  50006  结构  单一电码  3947  区位  4174  统一码  7533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申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⒉ 用于记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⒊ 陈述,说明:申述。申斥。申辩。申冤。三令五申。申请。申报。

⒋ 重复,一再:“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⒌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⒍ 姓。

统一码

申字UNICODE编码U+7533,10进制: 30003,UTF-32: 00007533,UTF-8: E7 94 B3。

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plain、express、state

造字法

象形:像电光闪烁之形

English

to state to a superior, report; extend; 9th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2) 同本义;约束 [restrain]

申,束身也。——《说文》

约车申辕。——《淮南子·原道》。注:“束也。”

畏忌自申。——《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

勒兵申教令。——《汉书·元帝纪》

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礼记·杂记》

申体防以自持。——曹植《洛神赋》

(3) 又如:申束(约束)

(4) 舒展。通“伸”。伸展,伸张 [stretch]

形可劫而使诎申。——《荀子·解蔽》

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礼记·郊特牲》

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说苑·正谏》

行止屈申,与时息兮。——班超《北征赋》

(5) 又如:申张(伸张;扩大);申水(商业用语。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申水”);申主(信主,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

(6) 表明,表达 [express;make known]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唐· 杜甫《兵车行》

(7) 又如:申敬(表明敬意);申意(表明、表达意思;致意);申布(宣布);申白(申明表白;禀明);申好(表示结好);申挺(辨明而从宽处理);申约(申明约令;重申缔盟);申奖(表示奖励);申酌(借杯酒而表达);申致(送达;送给;表达)

(8) 申诫;告诫 [warn]

即三令五申之。——《史记·孙武列传》

(9) 又如:申守(再次警诫加强守备);申救(告诫,郑重的训诫);申戒(告诫);申析(申说辨析);申敕(告诫);申诏(申令告诫);申禁(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申儆(儆;训戒);申宪(绳之以法;依法处理);申警(警戒;儆戒);申严(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

(10) 申雪;昭雪 [right a wrong]。如:申恨(诉说怨恨);申宥(施恩宽宥);申救(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申涤(申雪)

(11) 重复地说,重申 [repeat]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申志(一再表明心志);申命(重申教命;再命);申复(重申诉而使之恢复)

(13) 申报,旧时官府行文,下级对上级称申 [report to superior]

须先具价申禀。——沈括《梦溪笔谈》

(14) 又如:申解(申报;解送;上报的文书);申状(上报的文书);申达(下级官府对上级行文表述);申表(上报的奏章);申闻(向上级报告);申破(上报说明);申黜(申报上级予以开除);申文(行文呈报)

(15) 通“呻”。欠伸 [groan]

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庄子·刻意》

(16) 到,至[arrive]。如:申旦(通宵达旦);申旦达夕(自夜至晨,自晨到夜);申延(延长);申停(延缓执行)

(17) 施,用 [apply]。如:申用(采用);申行(推行);申究(追究);申拔(提拔);申威(施展神威);申舒(舒展。膨胀);申愤(伸张义愤);申泄(倾泄;抒发)

词性变化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地支的第九位 [the ninth of the twelve Earth Branches]

(2)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44年为甲申年

(3) 用以纪月,即农历七月

(4) 用以纪日

(5) 用以纪时,即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

申末酉初,虹亘中天,日气蒸云,竟天作黄金色。——《三元里抗英》

(6) 又如:申牌(十二时辰之一。指十五时至十七时);申酉戌亥(申:15—17时;酉:17—19时;戌:19—21时;亥:21—1时)

(7) 周时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Shen state]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

(8) 姓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形〉

明, 明白 [clear]

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后汉书》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重复,一再 [repeatedly;oftentimes;again and again]

伊尹申告于王。——《书·太甲》

(2) 又如:申告(反复告诫);申言(再次陈说;重复述说)

常用词组

申报、申辩、申斥、申饬、申购、申理、申领、申令、申论、申明、申请、申曲、申申、申时、申述、申说、申诉、申讨、申屠、申谢、申雪、申言、申冤、申状、申奏

  拼音    注音  ㄏㄜ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LKMU  五笔98  EKMU  仓颉  KRBO  郑码  YMJL  四角  46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20  区位  2656  统一码  8D3A  笔顺  フノ丨フ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贺(賀)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庆祝,祝颂:祝贺。贺喜。贺词。贺电。贺礼。

⒉ 姓。

统一码

贺字UNICODE编码U+8D3A,10进制: 36154,UTF-32: 00008D3A,UTF-8: E8 B4 BA。

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gratulate

造字法

会意:从贝、从加

English

congratulate; send pres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贺的拼音:

  

〈词性:动〉

(1) 奉送礼物表示庆祝 [send a present with congratulation]

贺,以礼相奉庆也。——《说文》

不然,则重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诗·大雅·下武》

叔向贺之。——《国语·晋语》

是以贺。

何贺之有。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贺敬(贺礼);贺吊往还(庆贺吊唁往来应酬);贺冬(庆祝冬至节);贺厦(庆祝大厦落成)

(3) 嘉奖;犒劳 [award;reward]

今文余一人贺之。——《仪礼·觐礼》

(4) 又如:贺彩(奖品);贺功(庆功);贺军(犒劳将士);贺酒(表示庆贺的酒宴)

(5) 赞许;附和 [praise]。如:贺曰(赞许地说);齐贺(齐声附和);赞贺(赞许)

(6) 增加,增益 [increase;add]

贺之结于后。——《仪礼·士丧礼》

(7) 又如:贺人(增加人员)

词性变化

贺的拼音:

  

〈词性:名〉

(1) 锡的别名 [tin]。因古时以临贺(今广西贺县)出的锡最出名,因而称锡为贺

时珍曰:“…方术家谓之贺,盖锡以 临贺出者为美也。”——《本草纲目》

(2) 姓。如:贺拔(复姓);贺若(复姓)

常用词组

贺词、贺电、贺兰山、贺年片、贺喜、贺信、贺幛

  拼音  jìng   注音  ㄐ一ㄥˋ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攴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AQKT  仓颉  TROK  郑码  ERJM  四角  486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17  区位  3020  统一码  656C  笔顺  一丨丨ノフ丨フ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敬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敬。致敬。敬重(zhòng   )。敬爱。敬仰。恭敬。敬辞。敬慕。敬献。

⒉ 表示敬意的礼物:喜敬。寿敬。

⒊ 有礼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

⒋ 谨慎,不怠慢:慎始敬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

⒌ 姓。

统一码

敬字UNICODE编码U+656C,10进制: 25964,UTF-32: 0000656C,UTF-8: E6 95 AC。

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spect、respectfull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spect, honor; respectfu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敬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会意。从攴(   ),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   ),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2) 同本义 [respectfully]

敬,肃也。——《说文》

毋不敬何允。——《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礼记·少仪》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

敬德之聚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敬诺。——《战国策·赵策》

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敬闻命关。——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敬让(恭敬谦让);敬诚缉熙(恭敬诚实而光明);敬身(施礼);敬慎(恭敬谨慎)

(4) 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treat carefully]

敬,警也,恒自肃警也。——《释名·释言语》

既敬既戒。——《诗·大雅·常武》。笺:“敬之言警也。”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

居敬而行简。——《论语·雍也》

慎始而敬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敬事(谨慎做事;恭谨伺侯);敬信(慎重而守信);敬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敬逊(敬慎谦逊);敬虔(庄敬虔诚);敬明(谨慎严明)

(6) 尊重,尊敬 [respect]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北虽貌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7) 又如:敬学(尊重学问);敬服(敬伏。敬重佩服);敬事后食(先考虑国事然后考虑自己);敬老(尊敬老人);敬老慈幼(尊敬老人,慈爱儿童);敬老怜贫(尊敬年长的人,怜悯贫困的人)

(8) 有礼貌地送上 [茶、酒、烟等] [serve]。如:敬酒;敬烟;敬茶;敬奉(以物敬人的敬词);敬赵(完璧归赵;奉还)

词性变化

敬的拼音: jìng  

〈词性:名〉

(1) 敬意或谢意 [present]。如:喜敬;贺敬

(2) 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gift]

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冯梦龙《警世通言》

(3) 又如:节敬;茶敬

(4) 姓

常用词组

敬爱、敬辞、敬而远之、敬奉、敬服、敬告、敬鬼神而远之、敬酒不吃吃罚酒、敬老尊贤、敬贺、敬酒、敬老院、敬礼、敬慕、敬佩、敬若神明、敬颂、敬挽、敬畏、敬献、敬香、敬谢不敏、敬信、敬仰、敬养、敬意、敬语、敬赠、敬重、敬祝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