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焚枯食淡的意思

fénshídàn

焚枯食淡



拼音fén kū shí dàn

注音ㄈㄣˊ ㄎㄨ ㄕˊ ㄉㄢˋ

解释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焚枯食淡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én   注音  ㄈㄣˊ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SSOU  仓颉  DDF  郑码  FFUO  四角  44809  结构  上下电码  3539  区位  2357  统一码  711A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焚的拼音:fén(ㄈㄣˊ)  

⒈ 烧:焚烧。焚毁。焚化。焚香。焚书坑儒。焚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焚。

统一码

焚字UNICODE编码U+711A,10进制: 28954,UTF-32: 0000711A,UTF-8: E7 84 9A。

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焚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㷊炃燌燓燔

汉英互译

burn

相关字词

燃、烧

造字法

会意:从林、从火

English

bu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焚的拼音: fén  

〈词性:动〉

(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 用火烧山林宿草。 [burn weeds and till]

焚,烧田也。——《说文》

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

(3) 烧[burn]

焚,烧也。——《广雅》

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

(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burn]

焚炙忠良。——《书·泰誓上》

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

(6) 炙;烤 [roast]。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常用词组

焚化、焚毁、焚烧、焚书、焚书坑儒、焚香

  拼音    注音  ㄎㄨ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DG  仓颉  DJR  郑码  FEJ  四角  44960  结构  左右电码  2661  区位  3161  统一码  67AF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枯的拼音:kū(ㄎㄨ)  

⒈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⒉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统一码

枯字UNICODE编码U+67AF,10进制: 26543,UTF-32: 000067AF,UTF-8: E6 9E AF。

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橭秙

汉英互译

dried up、dull、interesting、wither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木、古声

English

dried out, withered, decay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枯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wither]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in ancient time criminals were executed in public squares and then abandoned there]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词性变化

枯的拼音:   

〈词性:形〉

(1) 干涸 [dried up]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empty]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dry]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haggard]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interestless]。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枯的拼音:   

〈词性:名〉

(1) 枯朽的树木 [withered tree]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skeleton]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dregs]。如:茶枯;菜枯

常用词组

枯肠、枯瘁、枯干、枯槁、枯骨、枯骸、枯涸、枯黄、枯寂、枯焦、枯竭、枯井、枯木逢春、枯荣、枯涩、枯瘦、枯树开花、枯水、枯萎、枯朽、枯燥、枯枝、枯坐

  拼音  shí sì yì   
注音  ㄕˊ ㄙˋ 一ˋ   
简体部首  飠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食部  
五笔86  WYVE  五笔98  WYVU  仓颉  OIAV  郑码  OX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7380  区位  4219  统一码  98DF  笔顺  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食的拼音:shí(ㄕˊ)  

⒈ 吃:食肉。食欲。

⒉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⒊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sì(ㄙˋ)  

⒈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yì(一ˋ)  

⒈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中国汉代人)。

统一码

食字UNICODE编码U+98DF,10进制: 39135,UTF-32: 000098DF,UTF-8: E9 A3 9F。

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蝕飠饣飼

汉英互译

eat、eclipse、food、edible、me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t; meal; food;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

(2) 同本义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4) 粮食 [grains]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6) 食物的通称 [food]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7)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8) 食禄,俸禄 [official's salary]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9)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10)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11)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词性变化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吃 [eat]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宋· 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   )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3)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depend on;rely on]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5)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6)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7) 垦耕 [reclaim]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8)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9) 背弃[诺言] [go back on]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10) 又如:食言而肥

(11) 接受,采纳 [accept]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12) 祭献,享祀 [offer sacrifice]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13)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14) 另见 sì;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词性:动〉

(1)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feed]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3) 使鬼神享受祭品 [enjoy sacrifice]。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4) 饲养 ;喂养;供养 [raise;rear;feed;make offerings to]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韩愈《杂记》

(5) 又如:食马(喂马)

(6) 引申为喂奶 [suckle]。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7) 宴请 [entertain at a banquet]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

(8) 另见 shí;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1)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2) 另见 shí,sì  

  拼音  dàn   注音  ㄉㄢ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OOY  仓颉  EFF  郑码  VUUO  四角  39189  结构  左右电码  3225  区位  2113  统一码  6DE1  笔顺  丶丶一丶ノ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淡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含盐分少,与“咸”相对:味淡。淡水。淡化。

⒉ 浅,薄,含某种成分少,与“浓”相对:淡酒。淡绿。淡薄。浅淡。淡雅。天高云淡。

⒊ 不热心:冷淡。淡泊(对名利不热心)。淡漠。淡忘。恬淡。

⒋ 营业不旺盛:淡季。

⒌ 无关紧要,无聊:扯淡。淡话。

统一码

淡字UNICODE编码U+6DE1,10进制: 28129,UTF-32: 00006DE1,UTF-8: E6 B7 A1。

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氮灩痰

汉英互译

light、tasteless、thin、weak

相关字词

浓、咸、深

造字法

形声:从氵、炎声

English

weak, watery; insipid, tastel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淡的拼音: dàn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2) 同本义 [tastless;weak]

淡,薄味也。——《说文》

淡而不厌。——《礼记·中庸》

君子淡以成。——《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

淡也者,五味之中也。——《管子·水地》

大味必淡。——《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

其水淡而清。——《世说新语·言语》

(3) 又如:淡酒;淡味;淡句(平淡乏味的诗句);淡而不厌(指诗文恬淡而不乏味);淡菜

(4) 稀薄 [thin;light]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5) 又如:淡水白酒(薄酒);淡蛾(淡眉);淡烟(轻烟);淡粥(稀粥)

(6) 颜色浅 [light;pale]。如:淡青;淡绿;淡服(淡素的衣服);淡蒙蒙(浅淡朦胧);淡扫蛾眉(轻画眉毛。形容妇女化妆清雅)

(7) 冷淡,不热情 [indifferent]

钧与人交,始若淡薄,既久乃益固。——《唐书·卢钧传》

(8) 又如:冷淡(不热情,不亲热);淡悠悠(不介意的样子);淡话(不痛不痒的话;可说可不说的话)

(9) 淡雅 [simple but elegant]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10) 又如:淡净(淡雅素净);淡妆浓抹(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11) 淡泊,不追求名利 [not seek fame and wealth]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

(12) 又如:淡如(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淡泊自甘(乐于恬淡生活,不以清贫为苦)

(13) 营业不旺盛 [slack;dull]。如:淡月;在淡季里解雇一些职员

常用词组

淡泊、淡泊明志、淡薄、淡淡、淡化、淡话、淡季、淡漠、淡然、淡食、淡水、淡水鱼、淡忘、淡雅、淡月、淡妆

焚枯食淡: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