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浮笔浪墨的意思

làng

浮笔浪墨



拼音fú bǐ làng mò

注音ㄈㄨˊ ㄅ一ˇ ㄌㄤˋ ㄇㄛˋ

解释谓多余累赘的文字。

出处清·恽敬《答来卿》:“禹之功德从何处赞扬?故止此数言唱叹之。知此,虽著述汗牛充栋,岂有浮笔浪墨耶?”

例子他的文章很精练,很少有浮笔浪墨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感情浮笔浪墨是贬义词。

繁体浮筆浪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EBG  仓颉  EBND  郑码  VPYA  四角  32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187  区位  2401  统一码  6D6E  笔顺  丶丶一ノ丶丶ノ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浮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⒉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⒊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⒋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⒌ 暂时的:浮记。浮支。

⒍ 可移动的:浮财。浮荡。浮吊。浮动。

⒎ 超过,多余:人浮于事。

⒏ 呈现,涌现:浮现。浮想。

⒐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浮脉。

统一码

浮字UNICODE编码U+6D6E,10进制: 28014,UTF-32: 00006D6E,UTF-8: E6 B5 AE。

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酻㳇

汉英互译

float、on the surface、unsta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孚声

English

to float, drift, waft; to exceed; superflu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浮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孚(   )声。本义:漂流,漂浮)

(2) 同本义 [float]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4)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swim]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6) 超过 [exceed]

罪俘于桀。——《书伪泰誓》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7)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假冒)

(8) 游荡,游手好闲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9) 用满杯酒罚人 [punish sb.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10)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词性变化

浮的拼音:   

〈词性:形〉

(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表记》

(2)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3) 暂时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4) 轻薄;轻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6)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浮的拼音:   

〈词性:名〉

(1) 疏松细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葫芦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3) 通“蜉”。虫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常用词组

浮标、浮冰块、浮财、浮沉、浮雕、浮动、浮泛、浮光掠影、浮华、浮滑、浮家泛宅、浮夸、浮力、浮靡、浮萍、浮桥、浮生若梦、浮图、浮现、浮想联翩、浮游、浮云、浮躁、浮肿、浮子

  拼音    注音  ㄅ一ˇ   繁体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TTFN  五笔98  TEB  仓颉  HHQU  郑码  MMH  四角  88714  结构  上下电码  4581  区位  1742  统一码  7B14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笔(筆)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⒉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⒊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⒋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⒌ 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⒍ 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⒎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统一码

笔字UNICODE编码U+7B14,10进制: 31508,UTF-32: 00007B14,UTF-8: E7 AC 94。

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en、stock、write

造字法

会意:从竹、从毛

English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笔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笔的拼音:

  

〈词性: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的拼音:

  

〈词性:量〉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常用词组

笔触、笔答、笔底生花、笔底下、笔调、笔端、笔法、笔锋、笔杆子、笔耕、笔供、笔画,笔划、笔迹、笔记、笔记、笔架、笔尖,笔尖儿、笔力、笔录、笔录、笔路、笔帽[儿]、笔名、笔墨、笔墨官司、笔舌、笔试、笔势、笔受、笔顺、笔算、笔谈、笔挺、笔筒、笔头,笔头儿、笔误、笔洗、笔下、笔心,笔芯、笔削、笔译、笔意、笔友、笔札、笔战、笔者、笔直、笔致、笔资、笔走龙蛇

  拼音  làng   注音  ㄌㄤ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YVE  五笔98  IYVY  仓颉  EIAV  郑码  VSXO  四角  33132  结构  左右电码  3186  区位  3243  统一码  6D6A  笔顺  丶丶一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浪的拼音:làng(ㄌㄤˋ)  

⒈ 大波:波浪。海浪。巨浪。风浪。浪涛。浪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浪静。

⒉ 像波浪起伏的:麦浪。声浪。

⒊ 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流浪。浪费。浪迹。浪人。孟浪。

统一码

浪字UNICODE编码U+6D6A,10进制: 28010,UTF-32: 00006D6A,UTF-8: E6 B5 AA。

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llow、dissolute、wave

造字法

形声:从氵、良声

English

wave; wasteful, reckl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名〉

(1)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wave]

风起浪涌。——《世说新语·雅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温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赋》

(2) 又如: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激浪(汹涌急剧的波浪);浪波(浪头。波浪);浪淘淘(波浪翻滚的样子)

(3) 像波浪起伏的样子 [sth.resembling wave]。如:热浪;林浪;麦浪

词性变化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动〉

(1) 逛,无事到处遛 [wave;wander]。如:他没事到处浪;浪走(无目的胡乱走);浪跄(走路不稳);浪迹萍踪(四方漫游,行踪无定)

(2) 勾引,劝…发生性关系 [seduce]。如:浪汉(挑逗男人)

(3) 〈词性:方〉∶敞开,亮出来 [open]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茅盾《春蚕》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形〉

(1) 放荡;放纵 [unrestrained;dissolute]

谑浪笑敖。——《诗·邶风·终风》

(2) 又如:浪弟子(称行为放荡、不知检束的青年人);浪事(不好的事;令人生厌的事);浪荡鬼(对放荡不检的人的鄙称)

(3) 言词不干净;随口说脏话 [dirty]

小岭这个令,浪得很!好好的说一个飞觞解秽罢。——清· 魏子安《花月痕》

(4) 空 [empty]。如:浪广(犹空泛);浪荡(空阔);浪荡灯(悬空挂着的灯,吊灯)

(5) 无用 [useless]

你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这府里希罕你的那扔不了的浪东西!——《红楼梦》

(6) 破烂 [tattered;ragged;worn-out]

这府里希罕你的那朽不了的浪东西?——《红楼梦》

(7) 轻易;随便 [freely]。如:浪舌(随意乱说);浪骂(乱骂);浪侃(胡侃。胡说,瞎扯);浪使(乱花费);浪语(胡说,乱说)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如:浪死(徒然死去;白白送死);浪泊(徒然停留);浪度(虚度)

(2) 〈词性:方〉∶极 [extremely]

我女儿一见就喜浪了。——韩起祥《刘巧团圆》

常用词组

浪潮、浪荡、浪荡子、浪费、浪花、浪迹、浪漫、浪漫主义、浪人、浪声浪气、浪涛、浪头、浪游、浪子、浪子回头

  拼音    注音  ㄇㄛˋ   
简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黑部  
五笔  LFOF  仓颉  WGFG  郑码  LKUB  四角  60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75  区位  3611  统一码  58A8  笔顺  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墨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⒉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⒊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

⒋ 贪污:贪墨。墨吏。

⒌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墨刑。

⒍ 姓。

⒎ 古同“默”,缄默。

统一码

墨字UNICODE编码U+58A8,10进制: 22696,UTF-32: 000058A8,UTF-8: E5 A2 A8。

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lack、Chinese ink、ink、learni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ink; wri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Chinese ink,sumi]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tattooing]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Mohist School]。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rope;cord;string]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词性变化

墨的拼音:   

〈词性:形〉

(1) 黑色 [black]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corrupt]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silent;tacit]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常用词组

墨宝、墨斗鱼、墨盒、墨黑、墨迹、墨家、墨家流、墨镜、墨客、墨吏、墨守成规、墨水、墨刑、墨鸭、墨鱼、墨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