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ù jì pān lín
注音ㄈㄨˋ ㄐ一ˋ ㄆㄢ ㄌ一ㄣˊ
解释比喻追随有名望的人左右,依附其成名。
出处宋 释惠洪《代夏均甫宴人致语》诗:“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骥攀龙志未摧。”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附骥攀鳞是贬义词。
繁体坿驥攀鱗
近义攀龙附凤
动物生肖牛,虎,蛇
附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⒉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⒊ 捎带:“一男附书至”。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⒌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附字UNICODE编码U+9644,10进制: 38468,UTF-32: 00009644,UTF-8: E9 99 84。
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孚坿駙
add、appose、attach、enclose
形声:从阝、付声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详细解释◎ 附的拼音:
坿 fù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fù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bù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adhere]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wear;attatch]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bring]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fǔ )。体恤,抚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 附的拼音: fù
〈词性: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脏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附带、附带、附点、附耳、附和、附会、附骥、附骥尾、附加、附加、附近、附录、附设、附属、附属国、附图、附言、附议、附庸、附庸风雅、附载、附则、附注、附着
攀的拼音:pān(ㄆㄢ)
⒈ 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高。攀越。攀桂(古代指科举考试登第)。攀折(zhé )。攀附。攀援。
⒉ 拉扯,拉拢,结交:攀交。攀扯。攀谈。攀亲。
攀字UNICODE编码U+6500,10进制: 25856,UTF-32: 00006500,UTF-8: E6 94 80。
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㐴扳
clamber、climb、shin
形声:从手、樊声
climb; pull; hang on to
详细解释◎ 攀的拼音: p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樊声。本义:拉,牵)
(2) 同本义 [draw]
攀,引也。——《广雅》
右手攀右趾。——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攀恋(攀住车辕,恋恋不舍);攀辕(拉住车把)
(4) 攀援,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climb]
将士皆攀木援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攀草牵棘,…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攀引(攀援);攀延(攀附他物延伸);攀沿(犹攀缘);攀云(攀附青云而上升。后比喻仕进);攀倚(攀援依傍);攀进(攀缘行进)
(6) 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 [seek connections in high places]
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唐· 罗隐《乌程》
(7) 又如:攀教(高攀求教);攀风(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攀亲托熟(认作亲戚熟友)
(8) 攀比 [compare unrealistically]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杜甫《戏为六绝句》
(9) 又如:攀引(犹攀比);攀追(攀比追随;攀高追远)
(10) 依附 [depend on]
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宋史·张逊传》
(11) 又如:攀依(攀附,依附);攀陪(依附);攀违(谦词,谓有违于依附);攀鳞(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
(12) 援引 [cite]。如:攀引(援用;引用);攀扶(援引扶助);攀例(援引为例)
(13) 牵涉;牵扯 [implicate;involve]
此人曾攀下王子服等四人,我已拿下廷尉。——《三国演义》
(14) 又如:攀指(诬供牵连);攀染(诬供牵连);攀连(诬供牵连);攀诬(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攀害(诬供陷害)
(15) 追;赶 [pursue]
燕、 许有作,方欲上攀 秦、 汉。—— 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
(16) 摘取 [pick;pull down and break off]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南朝梁· 江淹《别赋》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17) 又如:攀玩(折取玩赏);攀搴(折取)
攀比、攀缠、攀扯、攀登、攀附、攀高结贵、攀高枝儿、攀高枝儿、攀供、攀桂、攀花折柳、攀话,攀话儿、攀龙附凤、攀配、攀亲、攀谈、攀援、攀缘、攀缘白珠树、攀辕卧辙、攀摘、攀折、攀枝花
鳞(鱗)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⒉ 鳞状的:鳞爪(zhǎo )。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⒊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即书信)。
鳞字UNICODE编码U+9CDE,10进制: 40158,UTF-32: 00009CDE,UTF-8: E9 B3 9E。
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鳞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鱗䚬
squama
形声:左形右声
fish scales
详细解释◎ 鳞的拼音:
鱗 lín
〈词性:名〉
(1) (形声。从鱼,粦( lìn )声。本义:鱼甲)
(2) 同本义 [scale of fish,etc.]
鳞,鱼甲也。——《说文》
鳞罗布烈。——扬雄《羽猎赋》
鳞浪层层。——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朱鳞大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鳞爪(喻残存、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鳞沦(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鳞接(密接如鱼鳞);鳞萃(荟萃如鱼鳞)
(4) 鳞片状物 [sth.shaped like the scales of a fish]
鳞,甲也。——《广雅》
其动物宜鳞物。——《周礼·大司徒》
(5) 动物学名词。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是一种多样性的构造。如:鳞鼠(野鼠的一种。身有鳞甲,故名)
(6) 植物学名词。如:鳞叶
(7) 鱼的代称[fish]
鳞集仰流。——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鳞集,相次也。”
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锦鳞游泳。——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鳞族(鱼类);鳞羽(泛指鱼类和鸟类);鳞物(指鱼类);鳞鸿杳绝(杳无音信);鳞集仰流(鱼群迎向上游。比喻四方之民慕德来归)
(9) 有鳞动物的总称 [scaly animal]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介鳞夏食冬蛰。——《易·主命》
(10) 又如:鳞介(泛指有鳞片介甲的水生动物);鳞虫(有鳞的动物)
(11) 姓
鳞比、鳞波、鳞次、鳞次栉比、鳞集、鳞甲、鳞茎、鳞浪、鳞鳞、鳞片、鳞片、鳞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