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附膻逐腥的意思

shānzhúxīng

附膻逐腥



拼音fù shān zhú xīng

注音ㄈㄨˋ ㄕㄢ ㄓㄨˊ ㄒ一ㄥ

解释膻:羊肉的气味。依附、追逐有膻腥气味的东西。比喻巴结权贵,追逐个人利益。亦作“附膻逐秽”。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8回:“我们清白门第,断不至于设招权倚势之心,那无知小人,便看得咱家是附膻逐腥之地。”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感情附膻逐腥是贬义词。

繁体坿羶逐腥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WFY  仓颉  NLODI  郑码  YNDS  四角  74200  结构  左右电码  7096  区位  2429  统一码  9644  笔顺  フ丨ノ丨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附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⒉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⒊ 捎带:“一男附书至”。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⒌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统一码

附字UNICODE编码U+9644,10进制: 38468,UTF-32: 00009644,UTF-8: E9 99 84。

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孚坿駙

汉英互译

add、appose、attach、enclose

造字法

形声:从阝、付声

English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附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adhere]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wear;attatch]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bring]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词性变化

附的拼音:   

〈词性: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脏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常用词组

附带、附带、附点、附耳、附和、附会、附骥、附骥尾、附加、附加、附近、附录、附设、附属、附属国、附图、附言、附议、附庸、附庸风雅、附载、附则、附注、附着

  拼音  shān dàn   注音  ㄕㄢ ㄉㄢˋ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YLG  仓颉  BYWM  郑码  QSKA  四角  70216  结构  左右电码  5238  区位  7594  统一码  81BB  笔顺  ノフ一一丶一丨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膻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像羊肉的气味:膻气。膻味。腥膻。

其他字义

膻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袒露。

⒉ 胸中:膻中(a.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b.针灸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

统一码

膻字UNICODE编码U+81BB,10进制: 33211,UTF-32: 000081BB,UTF-8: E8 86 BB。

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膻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胆羶䍹

汉英互译

the smell of mutton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膻的拼音:

羶、羴 sh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亶( dǎn  )声。本义:羊臊气)

(2) 同本义。亦泛指臊气 [sheepy odor]

蚊慕羊肉,羊肉膻也。——《庄子·综无鬼》

(3) 又如:膻气(羊肉的气味);膻根(指羊);膻荤(指肉类或气味浓烈的食品。也作“荤羶”);膻芗(祭祀时焚烧牛羊肠间脂肪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膻腻(腥膻油腻)

(4) 类似羊臊气的恶臭 [odor]

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列子·周穆王》

(5) 又如:膻腥(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膻秽(又臭又脏。谓肮脏丑恶)

(6) 有膻味的兽肉 [meat]

膻,肉膻也。诗曰:膻裼暴虎。——《说文》

(7) 又如:膻肉(羊肉);膻食(膻荤。肉类食物);膻根(羊及羊肉的别称)

(8) 通“馨” [aroma]。如:膻芗(膻,通“馨”;芗,通“香”。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

(9) 羊油 [mutton oil](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 唐· 皮日休《喜鹊》)

  拼音  zhú   注音  ㄓㄨ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EPI  五笔98  GEPI  仓颉  YMSO  郑码  GQW  四角  31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32  区位  5480  统一码  9010  笔顺  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逐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强迫离开:逐客令。放逐。驱逐。

⒉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

⒊ 追赶:逐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  )逐(争相取胜)。追逐。笑逐颜开。

统一码

逐字UNICODE编码U+9010,10进制: 36880,UTF-32: 00009010,UTF-8: E9 80 90。

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se、drive out、expel、pursue

造字法

会意:从辶、从豕

English

chase, expel; one by 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chase;pursue]

逐,追也。——《说文》

丧马勿逐。——《易·暌》

良马逐。——《易·大畜》

乘白龟兮逐文鱼。——《楚辞·河伯》

遂逐齐师。——《左传·左公十年》

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简子怒,驱车逐之。—— 马中锡

中山狼传》

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急逐弗失。——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逐逐(追逐;急于得利);逐驾(追随尊驾;跟随君主左右);逐胜(乘胜追击敌人);逐射(骑马追射以赌输赢);逐利(追逐利润);逐兔(追逐兔子。比喻争夺帝位)

(4) 驱逐 [expel;drive out;chase]

文公逐 卫侯而立 叔武。——《公羊传》

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唐· 冯著《燕衔泥》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谏逐客书》

(5) 又如:逐夫(被拼斥、放逐的人);逐客(驱逐由外国来本国游说或做官的人;指被朝廷贬谪外放的人;赶走来访的客人)

(6) 放逐;流放 [exile]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逐而浮湘。——柳宗元《吊屈原赋》

(7) 又如:逐迁(放逐贬谪)

(8) 竞争 [compete]

遂于计谋。——《韩非子·五蠹》

(9) 又如:逐兔(比喻争天下);逐势(竞逐权势);逐走(赛跑);逐争(争夺)

(10) 追求 [seek]

任君逐利轻汇海,莫把风涛似妾轻。——唐· 刘得仁《贾妇怨》

逐利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1) 又如:逐奇(追求新奇);逐文(追求辞藻文采);逐名趋势(追求名声和权势);逐利(求取好处)

(12) 流荡 [roam about]

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荀子》

(13) 随,跟随 [follow]

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唐· 储光羲《江南曲》

凉逐之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4) 又如:逐便(乘便,顺便);逐时(随时);逐队(随众而行);逐群(随群)

词性变化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副〉

依次,按顺序 [one by one;in order]。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一(一个一个地,逐个);逐句(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逐字(一字一字地)

常用词组

逐北、逐步、逐趁、逐臭、逐处、逐队、逐个、逐寒开窍、逐渐、逐客令、逐鹿、逐年、逐日、逐条、逐一、逐字、逐字逐句

  拼音  xīng   注音  ㄒ一ㄥ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JTG  仓颉  BAHM  郑码  QKMC  四角  76215  结构  左右电码  5206  区位  4840  统一码  8165  笔顺  ノフ一一丨フ一一ノ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腥的拼音:xīng(ㄒ一ㄥ)  

⒈ 像鱼的气味:腥气。血腥。腥膻。腥秽。腥臭。腥臊。腥风血雨。

⒉ 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腥。

⒊ 生肉:“君赐腥,必熟而蔫之”。

统一码

腥字UNICODE编码U+8165,10进制: 33125,UTF-32: 00008165,UTF-8: E8 85 A5。

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aw meat or fish、the smell of fish

造字法

形声:从月、星声

English

raw meat; rank, strong-smell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腥的拼音: xīng  

〈词性: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fishy) odor]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small polyp]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raw meat]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 [food with a smelling of fish]。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词性变化

腥的拼音: xīng  

〈词性:形〉

(1) 丑恶 [notorious]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 [raw]。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常用词组

腥臭、腥风血雨、腥秽、腥气、腥臊、腥膻、腥味儿

附膻逐腥: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