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肤粟股栗的意思

肤粟股栗



拼音fū sù gǔ lì

注音ㄈㄨ ㄙㄨˋ ㄍㄨˇ ㄌ一ˋ

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时。

感情肤粟股栗是中性词。

繁体膚粟股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EFWY  五笔98  EGY  仓颉  BQO  郑码  QBOD  四角  75280  结构  左右电码  5227  区位  2384  统一码  80A4  笔顺  ノ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肤(膚)的拼音:fū(ㄈㄨ)  

⒈ 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⒉ 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

⒊ 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统一码

肤字UNICODE编码U+80A4,10进制: 32932,UTF-32: 000080A4,UTF-8: E8 82 A4。

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kin

造字法

形声:从月、夫声

English

skin; superficial, shal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肤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2) 同本义 [skin]

肤受之愬。——《论语·颜渊》

衣不暖肤。——《商君书·算地》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3) 又如:肌肤(肌肉皮肤);肤革(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外面,表面);肤不生毛(皮肤上长满了厚茧而长不出毛)

(4) 树木、果实的表皮 [bark;skin]。如:肤部(表皮);肤果(可连皮吃的果实)

(5) 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sth.resembling skin]

纸光洁如玉,肤如卵膜。——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

(6) 又如:草皮;纸张

(7) 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sacrificial meat]

麋肤,鱼醢。——《礼记》。郑玄注:“肤,切肉也。”

(8) 古代长度单位,一指为寸,四指为肤 [measure unit of length]。如:肤寸(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

(9) 较短的距离 [short distance]。如:肤寸之地无得

(10) 外表 [appearance]

而短小精悍者,游侠之徒也。人何足以知之?此皆其肤也。——宋· 苏轼《王定国真赞》

(11) 通“簠”(   )。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a square grain receptacle]

剥床以肤,凶。——《易·剥卦》

词性变化

肤的拼音:

  

〈词性:形〉

(1) 浅薄 [superficial]

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汉·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肤见(浅陋的见解);肤学(浅学,所学浅陋);肤俗(肤浅庸俗);肤庸(浅薄平庸);肤语(肤辞,肤浅空泛的言语)

(3) 大 [big]

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4) 又如:肤功(大功)

(5) 肥美,美 [beautiful]

公孙硕肤。——《诗·豳风·狼跋》

(6) 又如:肤美(优美敏捷);肤敏(德行美好,行事敏捷)

常用词组

肤皮潦草、肤浅、肤色

  拼音    注音  ㄙㄨˋ   
部首  米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SOU  仓颉  MWFD  郑码  FJUF  四角  1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4725  区位  4358  统一码  7C9F  笔顺  一丨フ丨丨一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粟的拼音:sù(ㄙㄨˋ)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⒉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粟。

⒊ 姓。

统一码

粟字UNICODE编码U+7C9F,10进制: 31903,UTF-32: 00007C9F,UTF-8: E7 B2 9F。

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ille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unhusked millet; gr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粟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2) 同本义 [foxtail millet;millet]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 Setaria italica ),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粟,嘉谷实也。——《说文》

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旧唐书·食货志下》

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粟入(税粟的收入);粟粒(谷物的颗粒)

(4) 谷粒 [grain]。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明史·海瑞传》

(5) 又如:粟饭(糙米饭)

(6) 粮食的统称 [grain]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李斯《谏逐客令》

(7) 又如:粟土(宜于种植谷物的土壤);粟陈贯朽(粟红贯朽);粟红贯朽(粮有余而腐坏,钱久不用,穿钱的绳子也乱了,比喻太平盛世,钱粮丰饶)

(8) 颗粒如粟状的东西,比喻微小 [sand]。如:粟文(粟米状的花纹);粟金(粟状的小颗金粒);粟眉(用黛细点眉);粟粒(粟粒状之物);粟错(像粟那样细小的差错)

(9) 小疙瘩,因寒冷在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 [knot]。如:粟栗(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10) 俸禄 [salary]。如:粟秩(俸禄。古时以粟米支俸,故称)

  拼音    注音  ㄍㄨˇ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86  EMCY  五笔98  EWCY  仓颉  BHNE  郑码  QQX  四角  77247  结构  左右电码  5140  区位  2541  统一码  80A1  笔顺  ノフ一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股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股骨。股肱(亦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⒉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a.资金的一份,如“股份”,“股东”,“股票”;b.机关团体中的一个部门;c.其他,如“钗股”,“八股文”)。

⒊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⒋ 量词(a.指成条的,如“七股大水”;b.指气味,如“一股香味”;c.指力气,如“拧成一股劲”;d.批、部分,如“一小股敌军”)。

统一码

股字UNICODE编码U+80A1,10进制: 32929,UTF-32: 000080A1,UTF-8: E8 82 A1。

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ction、thigh

造字法

形声:从月、殳声

English

thighs, haunches, rump; sha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股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殳( shū  )声。本义:大腿)

(2) 同本义 [thigh]

股,髀也。——《说文》

膝上曰股,膝下曰胫。——《论语·宪问》疏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战国策·秦策》

余皆股栗。——《史记·酷吏列传》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股掌(大腿与手掌);股弁(大腿发抖)

(4)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 [section]

注:“如淳曰:股,支别也。”——《汉书·沟洫志》。

(5) 又如:人事股;军需股

(6) 合股纱、线或绳的一组成部分 [strand]。如:六股的绣花丝线

(7) 资本或财物的一份 [stock]。如:普通股;优先股

(8) 不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the longer leg of a right triangle]

故折矩,以为句(即勾)广三,股修四,径隅(即弦)五。——《周髀算经》

(9) 又如:勾股弦

词性变化

股的拼音:   

〈词性:量〉

(1) 一阵气味或一阵随风飘至的气味或味道 [whiff]。如:一股香味;一股烟悬在休眼火山上空

(2) 喷出或吹出的气体或液体 [puff]。如:从烟斗喷出的股股烟

(3) 一队武装人员 [band]。如:一股游击队;一股强盗

(4) 一伙罪犯 [gang]。如:三股土匪

(5) 一阵突然而剧烈的爆发 [burst]。如:一股熊熊火焰正从屋顶冒出来;尤指一阵感情的激烈爆发。如:一股劲

(6) 流体从源或容器的流出 [stream]。如:一股热气

(7) 用于指道路等。如:两股道

常用词组

股本、股东、股匪、股份、股份公司、股肱、股骨、股金、股利、股栗、股票、股市、股息、股癣、股长、股子

  拼音    注音  ㄌ一ˋ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SSU  仓颉  MWD  郑码  FJF  四角  1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698  区位  3285  统一码  6817  笔顺  一丨フ丨丨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栗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栗色。火中取栗。

⒉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栗。

⒊ 坚实:“缜密以栗”。

⒋ 姓。

统一码

栗字UNICODE编码U+6817,10进制: 26647,UTF-32: 00006817,UTF-8: E6 A0 97。

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㮚傈粟慄

汉英互译

chestnut、millet、trembl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hestnut tree, chestnut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栗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2)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Chinese chestnut;hairy chestnut]

栗,栗木也。——《说文》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练主用栗。——《公羊传·文公二年》

哀公同社于 宰我, 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论语》

(3) 又如:栗主(用栗木做成的神牌位);栗跗(栗花)

(4) 任一种栗属的乔木或灌木结的可食的甜味坚果 [chestnut]

果至于梨栗枣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栗黄(即栗子。因其肉色鲜黄而得名);栗爆(栗子在火炉中烘煨而爆裂);栗犊(小牛。因小牛初生时角如栗而得名)

(6) 姓

词性变化

栗的拼音:   

〈词性:形〉

(1) 谷实饱满 [plump-eared]

实坚实好,实颖实栗。——《诗·大雅·民劳》

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天工开物》

(2) 坚实 [solid]

缜密以栗,知也。——《礼记·聘义》

(3) 又如:栗理(坚实有文理);栗然(坚实密致貌);栗密(谨严,缜密);栗温(质地密致而润泽)

(4) 庄敬,严肃 [respectful]

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书·舜典》

(5) 又如:栗斯(谨慎恭敬的样子)

栗的拼音:

  

〈词性:动〉

(1) 恐惧 [fear]

临其穴,惴惴其栗。——《诗·秦风·黄鸟》。毛传:“栗,惧也。”

吾甚栗之。——《庄子·人间世》

慄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慄,使层巅震惊。)——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股栗欲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恐栗。——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战栗(发抖);栗栗(戒惧的样子;众多的样子);栗缩(因恐惧而颤栗畏缩);栗斯(看人的脸色)

(3) 哆嗦,发抖 [shudder;tremble]

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素问》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韩非子·初见秦》

股战而栗。——《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战国策·楚策》

登高不栗。——《庄子》

(4) 又如:栗栗可惧(形容很害怕);不寒而栗

(5) 忧伤 [worry]

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怂兢。——《文选·张衡·西京赋》

(6) 通“历”。历阶 [surpass]

栗阶升,听命,降拜。——《仪礼·聘礼》

(7) 通“裂”。分开 [separate;divide]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诗·豳风·东山》

栗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凓”。寒、凉 [cold]

凓,寒也。——《说文》

二之二凓。——《诗·豳风·七月》

(2) 又如:栗冽(寒冷的样子);栗烈(凛冽。形容严寒)

常用词组

栗暴、栗黄、栗木、栗色、栗凿、栗子

肤粟股栗: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