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伏维尚飨的意思

wéishàngxiǎng

伏维尚飨



拼音fú wéi shàng xiǎng

注音ㄈㄨˊ ㄨㄟˊ ㄕㄤˋ ㄒ一ㄤˇ

解释古代祭文中的套语,指请享用祭品吧。

出处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例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禄多说了几句话,渐渐有声无气,挨到黄昏,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用法作分句;用于死亡的讽刺说法。

感情伏维尚飨是中性词。

繁体伏維尚饗

英语May you taste of this off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DY  仓颉  OIK  郑码  NGS  四角  23284  结构  左右电码  0126  区位  2392  统一码  4F0F  笔顺  ノ丨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伏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⒉ 低下去:此起彼伏。

⒊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⒋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⒌ 隐藏:伏兵。埋伏。

⒍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⒎ 姓。

统一码

伏字UNICODE编码U+4F0F,10进制: 20239,UTF-32: 00004F0F,UTF-8: E4 BC 8F。

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 over、hot seasons、subide、prona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犬

English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伏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 同本义 [lie prostrate]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多指杀死);伏肉(死尸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 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 又如: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伏惟(俯伏思惟,常用于书信中的敬词)

(6) 潜藏;埋伏 [ambush]

伏,藏也。——《广雅》

福兮祸所伏。——《老子》

物莫伏于蠱。——《国语·晋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伏莽(藏匿在丛林中的盗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龙(潜伏的龙;灶神);伏戎(埋伏军队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伏弩(埋伏弓箭手)

(8) 通“服”。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surrender;yield;knuckle under;admit]

许既伏其罪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明· 贾仲名《对玉梳》

(9) 又如:伏老(自认年龄老,精力衰退);伏死(甘愿舍弃生命);伏低(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别人屈服);伏礼(伏不是。认错);伏从(服从);伏辜(服罪)

(10) 通“服”。佩服,信服 [have respect for sb.;completely accept;be convinced]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 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三国演义》

(11) 又如: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12) 低下去 [go down]。如:此起彼伏;伏落(低头,屈服)

(13) 降伏,制伏 [subdue]。如:降龙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败敌人)

(14) 通“服”。从事 [be take up with]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一首》

(15) 又如:伏术(从事学术工作)

(16) 通“服”。保持 [remain;hold]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词性变化

伏的拼音:   

〈词性:名〉

(1)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dog days;hot season]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入伏(进入伏天);头伏(初伏);数伏(进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3) 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volt]

(4) 居处 [dwelling]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左传》

常用词组

伏安、伏案、伏笔、伏兵、伏尔加河、伏虎、伏击、伏流、伏牛山、伏特、伏特计、伏天、伏惟、伏卧、伏羲、伏诛、伏罪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XWYG  仓颉  VMOG  郑码  ZNI  四角  20115  结构  左右电码  4850  区位  4612  统一码  7EF4  笔顺  フ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维(維)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系,连结:维系。维絷。

⒉ 保持:维持。维护。维修。维生素。

⒊ 纲:纲维(总纲,亦指法度)。

⒋ 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

⒌ 思考:思维(亦作“思惟”)。

⒍ 以,因为:“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⒎ 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维新。维妙维肖。

⒏ 姓。

统一码

维字UNICODE编码U+7EF4,10进制: 32500,UTF-32: 00007EF4,UTF-8: E7 BB B4。

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mension、maintain、preserve、thought、tie up

造字法

形声:从纟、隹声

English

maintain, preserve, safegu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维的拼音:

wéi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隹( zhuī  )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2) 同本义 [cord]

维,紘也。——《玉篇》

维,车盖系也。——《说文》

维,系也。——《广雅》

斡维焉系。——《楚辞·天问》

维王之大常。——《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

居其维首。——《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

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训》

(3) 又如:维纲(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

(4) 隅,角落 [corner]

维,隅也。——《广雅》

东北为报德之维也。——《淮南子·天文》

(5) 又如:四维(四角);维那(寺院里地位次于首座的僧职);维岳降神(高山降其神灵)

(6) 关键 [key]

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后汉书·陈蕃传》

法令为维纲。——《管子·禁藏》

(7) 又如:维纲(纲纪;法度)

(8) 几何学上指空间独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数,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或曲面有二维,直线或曲线只有一维 [dimension]

(9) 网 [net]

维,网也。——《集韵》

(10) 古地名 [Wei,an ancient place name]。故地在今四川省理县

(11) 生物体中的丝状组织 [fiber]。如:纤维(动、植物体中的丝状组织)

词性变化

维的拼音:

wéi  

〈词性:动〉

(1) 拴;系 [tie up]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诗·小雅·白驹》

诸侯维舟。——《尔雅》。李注:“中央左右相维持者曰维舟。”

牛马维娄。——《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系马曰维。”

(2) 又如:维舟(系船靠岸停泊);维絷(羁绊束缚,强被挽留);维娄(系缚;羁縻);维梢(系船停泊);维楫(系船之绳和船桨);维绳(用绳系缚。比喻加以束缚);维结(连结);维城(连接城池以藩卫邦国)

(3) 思考,计度。通“惟” [think]

维万世之安。——《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4) 又如:维度(思念;计度)

(5) 维持;维系 [hold together]

四方是维。——《诗·小雅·节南山》

(6) 又如:维匡(扶持匡正);维挽(维护,挽救)

(7) 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为” [be]

众维鱼矣。——《诗·小雅·谷风》

(8) 又如:维听(是听);维恭维敬(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维的拼音:

wéi  

〈词性:介〉

(1) 由于 [because]

维子之故。——《诗·郑风·狡童》

(2) 又如:维是(由于是…)

维的拼音:

wéi  

<连>

(1) 相当于“与” [and]

贲鼓维镛。——《诗·大雅·灵台》

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国语》

(2) 同“唯”。独 [only]

维予与女。——《诗·小雅·谷风》

(3) 又如:维能(唯独能够)

维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用于句首,无义

维以不永伤。——《诗·周南·卷耳》

维昔黄帝,法天则天。——《史记·太史公自序》

(2) 用于句中,帮助判断

我马维驹。——《诗·小雅·皇皇者华》

我马维骐》

常用词组

维持、维管束、维护、维生、维生素、维系、维新、维修、维也纳

  拼音  shàng   注音  ㄕㄤˋ   
部首  小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MKF  仓颉  FBR  郑码  KOLD  四角  9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424  区位  4148  统一码  5C1A  笔顺  丨丶ノ丨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尚的拼音:shàng(ㄕㄤˋ)  

⒈ 还(hái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⒉ 尊崇,注重:尚武。尚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

⒊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尚。时尚。

⒋ 矜夸,自负:自尚其功。

⒌ 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⒍ 庶几,差不多: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

⒎ 姓。

统一码

尚字UNICODE编码U+5C1A,10进制: 23578,UTF-32: 00005C1A,UTF-8: E5 B0 9A。

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儻尙

汉英互译

esteem、still、yet

造字法

会意:从八、从向

English

still, yet; even; fairly, ra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副〉

(1)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2) 同本义[still;yet;even]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3)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5) 还;仍然 [still;yet]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 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仆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希望 [wish] 表示命令或希望

鸣呼哀哉!伏惟尚飨。——柳宗元《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7) 差不多 [nearly]

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左传·昭公十三年》

(8) 往上;向上。通“上” [upper;up]。如:尚论(往上追论古人的行事。尚,通上);尚同(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即在政体中,下位者,必须对上服从,必须向上认同)

词性变化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动〉

(1) 尚假借为“上”,尊崇[worship;revere]

尚,上也。——《广雅》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书·孔安国序》

尚有晋国。——《国语·晋语》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史记·五帝纪》

尚论古之人。——《孟子·万章下》

尚三王只。——《楚辞·大招》

尚左。——《仪礼·觐礼》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崇尚(尊重;推崇);尚茅茨(崇尚茅屋);尚齿(尊崇年老的人);尚年(尊崇年长者);尚左(以左为尊);尚右(以右为尊);尚白(崇尚白色)

(3)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尚文(重视文治);尚气(重气节,重义气;负气)

(5) 仰慕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后辰而无及。——汉· 张衡《思玄曲》

(6) 佑,佑助 [assist]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易·泰》

(7) 给帝王管理事物 [administer (things for emperor)]

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尚食(掌帝王膳食);尚宝(明代官名。掌理宝玺、金银、符牌等事);尚衣(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尚席(官名。掌理宫中筵席);尚宫(宫中女官名。为宫官的首长,掌管导引皇后及闺阁廪赐)

(9) 夸耀 [show off]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10) 超过;高出 [surpass]

得闻先生之余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张衡《东京赋》

(11) 奉;承 [present]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

(12) 仰攀婚姻 [match]

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 司马长卿晚。——《史记》

(13) 加上,往…上补充东西 [increase]

尚之以琼华乎而。——《诗·齐风·著》

(14) 又如:尚絅(穿锦衣时加上罩袍,以使华美不显耀于外)

(15) 荐举;选拔 [value highly]

尚者,《五制》:“上贤以崇德”,“上贤谓举贤也”。上与尚通。——《广雅》王念孙疏证

(16) 喜欢;爱好 [like]。如:尚诙谑(喜欢戏谑)

(17) 娶帝王之女为妻 [marry a princess]

诸男皆尚秦公主。——《史记·李斯列传》

(18) 又如:尚主(娶公主为妻)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名〉

(1) 志向;愿望 [aspirations]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李白《登峨眉山》

(2) 姓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形〉

(1) 久远;古远 [remote;ages ago]

乐所由来者尚矣。——《吕氏春秋·古乐》

(2) 又如:尚远(久远)

(3) 自负;骄傲 [be conceite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4) 上,高尚 [noble]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常用词组

尚存、尚方宝剑、尚古、尚好、尚可、尚且、尚书、尚书、尚武

  拼音  xiǎng   注音  ㄒ一ㄤˇ   繁体    
部首  飠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XTWE  五笔98  XTWV  仓颉  VHOIV  郑码  ZZOX  四角  28232  结构  左右电码  7440  区位  8747  统一码  98E8  笔顺  フフノ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飨(饗)的拼音:xiǎng(ㄒ一ㄤˇ)  

⒈ 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飨会。飨宴。飨客。

⒉ 祭祀。

⒊ 同“享”。

统一码

飨字UNICODE编码U+98E8,10进制: 39144,UTF-32: 000098E8,UTF-8: E9 A3 A8。

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飨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食、从乡、乡亦声

English

host banquet; banqu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飨的拼音:

xiǎ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食,从乡,乡亦声。本义:乡人相聚宴饮)

(2) 同本义 [feast]

飨,乡人饮酒也。——《说文》

飨,歆飨。——《广韵》

尚蚃。——《仪礼·少牢馈食礼》

将弗克飨为人而已。——《国语·晋语一》

君其飨之。——《国语·晋语四》

先祭而后飨。——《淮南子·说山》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豳风》。毛传:“飨,乡人饮酒也。”

(3) 设盛宴待宾客 [provide dinner for;entertain]

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小雅·彤弓》

及飨日,帷诸门左。——《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夫人姜氏飨 齐侯。——《谷梁传·庄公四年》。注:“飨,食也,两君相见之礼。”

飨礼九献。——《周礼·大行人》

壹食再飨。——《仪礼·聘礼》

而后飨冠者。——《礼记·曾子问》

(4) 又如:飨客;以飨群臣;飨日(宴请之日);飨赐(宴请宾客);飨会(宴会)

(5) 祭献 [sacrifice]

[曹丕]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 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三国演义》

(6) 又如:飨牢(祭献神灵或祖先的牺牲);飨坟(用酒食祭扫坟茔)

(7) 犒赏,赏赐 [grant]。如:飨祚(赐福。特指给予帝位)

(8) 用酒食慰劳 [offer food and drink]

旦日飨士卒。——《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飨士(以酒饭款待兵士)

(10) 享受。通“享” [enjoy]

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左传·哀公十五年》

王飨礼,命之宥。——《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飨德怀恩。——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飨国(国君在位期间。同享国);飨福(享受福祉。即享福);以飨读者;飨国(享国);飨年(统治国家的年数)

(12) 接受酒食 [receive entertainment]

神飨而民听。——《国语·周语上》

飨,受食亦曰飨。——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伏维尚飨: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