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扶危翼倾的意思

wēiqīng

扶危翼倾



拼音fú wēi yì qīng

注音ㄈㄨˊ ㄨㄟ 一ˋ ㄑ一ㄥ

解释见“扶危定倾”。

出处《周书·武帝纪下》:“昔魏室将季,海内分崩,太祖扶危翼倾,肇开王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

感情扶危翼倾是中性词。

繁体扶危翼傾

近义扶危定倾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FWY  五笔98  RGY  仓颉  QQO  郑码  DBOD  四角  55080  结构  左右电码  2105  区位  2386  统一码  6276  笔顺  一丨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扶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⒉ 帮助,援助: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⒊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发扶手。

⒋ 姓。

统一码

扶字UNICODE编码U+6276,10进制: 25206,UTF-32: 00006276,UTF-8: E6 89 B6。

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㚘榑

汉英互译

help sb. up、support with ha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夫声

English

support, help; protect; hold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扶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 同本义 [support with the hand]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4) 扶持;护持 [support;shield and sustai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5)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持倾危的建筑物);扶拨(扶持倾斜);扶卫(扶持卫护)

(6) 通“辅”。辅助;帮助 [assist;help]

扶,佐也。——《说文》

若扶梁伐 赵。——《战国策·宋策》

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红楼梦》

(7) 又如:扶政(辅佐政事);扶携(扶助提携);扶奖(辅助)

(8) 护送 [escort]。如:扶灵;扶柩;扶丧(扶送灵枢)

(9) 靠近 [be closed to]

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挟疏。——《韩非子·杨权》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宋· 鲍照《拟古八首》

(10) 又如:扶疏(枝叶茂密,高低疏密有致)

(11) 攀缘 [creep]

扶摇抮抱羊角而上。——《淮南子·本纪》。注:“攀也。”

(12) 又如:扶服(伏在地上爬行);扶伏(伏地爬行);扶匐(伏地爬行)

(13) 勉力撑持[病、醉时的肢体] [in spit of;raise]。如:扶疾;扶羌(带病);扶同诖误(被牵连而做错了事)

(14) 沿,顺 [along]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5) 又如:扶向路(沿着原来的路)

(16) 通“浮”。在水上泛行 [go about in boat]

管子有扶舟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 曲菑。——《管子·轻重甲》

(17) 通“抚”。抚养,培育 [foster;raise]

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列女传》

词性变化

扶的拼音:   

〈词性:名〉

(1) 旁,旁侧 [side]。如:扶枝(旁枝)

(2) 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 [solemn courtesy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

拜,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释名》

(3) [量]∶古代长度计算单位。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 [fourfinger width]

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韩非子》

(4) 姓

常用词组

扶病、扶持、扶将、扶栏、扶老携幼、扶贫、扶弱抑强、扶桑、扶手、扶梯、扶危济困、扶摇、扶摇直上、扶掖、扶正、扶植

  拼音  wēi   注音  ㄨㄟ   
简体部首  㔾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卩部  
五笔  QDBB  仓颉  NMSU  郑码  RGYY  四角  27212  结构  上下电码  0604  区位  4603  统一码  5371  笔顺  ノフ一ノ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危的拼音:wēi(ㄨㄟ)  

⒈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nàn   )。危如累(lěi   )卵。

⒉ 损害:危害。危及。

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⒋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⒌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

⒍ 指人临死:病危。垂危。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⒏ 姓。

统一码

危字UNICODE编码U+5371,10进制: 21361,UTF-32: 00005371,UTF-8: E5 8D B1。

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anger、dying、endanger、high、prop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angerous, precarious; hi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 同本义 [phobia in high place]

危,在高而惧也。——《说文》

决危而美名者。——《鬼谷子》。注:“山高也。”

榣木不生危。——《国语·晋语》。注:“高险也。”

高而不危。——《孝经》。郑注:“殆也。”

(3) 恐惧;忧惧 [fear]

窃为君危之。——《战国策·西周策》

(4) 又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栗(恐惧战栗);危气(气馁;危惧);危悚(危悰,危惧);危视(惊视);危睇(俯视而感到惊恐)

(5) 威胁,摧败 [threaten]

能危山东者,强 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6) 使危险;伤害;损伤 [injure]

今先生之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问田》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孟子·梁惠王上》

(7) 又如:危国(危害国家)

(8) 败亡,灭亡 [be defeated;perish]

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9) 怀疑,疑虑 [doubt]

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词性变化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1) 高[high]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唐·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危楼(高楼);危巧(高峻而精巧);危邪(高而偏斜);危岑(高峻的山峰);危砌(高墙);危柯(高枝);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危冠(古时的高冠);危台(高台)

(3) 危险; 危难 [dangerous;perilous]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亡弗不能存,危弗能安。——《韩非子·十过》

危而不持。——《论语·李氏》

安危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

(4) 又如:危地(危险的地方);危急存亡之秋(危险急迫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危道(危险的措施);危行(危险的行动);危危(极其危险);危困(危急困穷);危脆(危险脆弱)

(5) 很陡峭的 [precipitous]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

(6) 又如:危径(险峻的山路);危狭(险峻狭窄);危峭(高峻峭拔);危峨(高峻的山岭);危峰(高峻的山峰);危崖(高峻的悬崖);危朗(高峻而开朗);危峦(险峻的山峦);危壁(陡峭的山崖)

(7) 特指人将死 [dying]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素问》。王冰注:“危者,言其近死犹有生者也。”

(8) 又如:病危;垂危

(9) 绷得紧;强劲 [tight]

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周礼》

(10) 端正 [upright]

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庄子》

(11) 又如:危坐(端坐;正坐)

(12) 不正 [not straight]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屋脊 [ridge (of a roof)]

痤( 范痤)因上屋骑危。——《史记·魏世家》

(2) 艰难困苦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3) 姓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副〉

几乎;差点儿 [almost]

我危得之。——《汉书》。颜师古注: 孟康曰:“危,殆也。我殆得为天子也。”

常用词组

危辞耸听、危殆、危笃、危而不持、危害、危机、危急、危境、危局、危难、危迫、危如累卵、危若朝露、危途、危亡、危亡关头、危险、危象、危言、危言耸听、危言危行、危言正色、危在旦夕、危重

  拼音    注音  一ˋ   
简体部首  羽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羽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NLAW  仓颉  SMWTC  郑码  YTEO  四角  1780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5065  区位  5077  统一码  7FFC  笔顺  フ丶一フ丶一丨フ一丨一一丨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翼的拼音:yì(一ˋ)  

⒈ 翅膀:翼翅。比翼双飞。卵翼。羽翼。翼护。翼蔽。

⒉ 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左翼。侧翼。

⒊ 帮助,辅佐:翼助。

⒋ 古同“翌”,明天,明年。

⒌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⒍ 〔翼翼〕a.谨慎,如“小心翼翼”;b.严整有秩序;c.繁盛,众多。

⒎ 姓。

统一码

翼字UNICODE编码U+7FFC,10进制: 32764,UTF-32: 00007FFC,UTF-8: E7 BF BC。

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䋚冀

汉英互译

ala、limb、pinna、vane、wing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wings; fins on fish; shel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翼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羽,異(   )声。《说文》小篆从飞,異声。本义:翅膀)

(2) 同本义 [wing]

翼,翅也。——《说文》

六足四翼。——《战国策·楚策》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韩非子·喻老》

南方有比翼鸟焉。——《尔雅》

振鳞奋翼。——宋玉《高唐赋》

(3) 又如:翼虎(添上翅膀的老虎);翼张(如鸟展翅。形容分布的样子);翼膀(翅膀);翼翮(翅膀)

(4) 鸟的翅膀

明夷于飞,垂其翼。——《易·明夷》

(5) 飞机的两翼。如:翼型

(6) 昆虫的翅膀

以翼鸣者。——《周礼》

(7) 一个队形(如战线、散兵线、行进纵队)左侧或右侧 [flank]

韩、 魏翼而击之。——《韩非子·十过》

(8) 又如:从左右两翼夹攻敌人;翼室(路寝旁的左右室。路寝为天子或诸侯的正室);翼卫(辅翼护卫)

(9) 星名 [star's name],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六宿,有星二十二颗。如:翼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翼轸(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

(10) 量词。用于禽鸟。如:双翼

词性变化

翼的拼音:   

〈词性:动〉

(1) 分成两翼或分列左右 [divide into two wings]。如:翼列(分列两旁);翼夹(如两翼相夹)

(2) 辅助 [render assistance to a ruler]

予欲左右民,汝翼。——《书·益稷》

(3) 又如:翼扶(辅佐,扶助);翼助(辅助);翼佐(辅佐);翼善(辅助善行);翼辅(辅佐);翼成(辅助完成,助成);翼宣(辅助并加以发扬);翼亮(辅佐并发扬光大);翼戴(辅助拥戴)

(4) 遮护 [shelter]

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翼瓦(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翼蔽(像鸟用翅膀那样遮黄海掩护);翼卵(以翼覆卵。喻抚育)

(6) 借助;凭借 [with the help of]。如:翼冯(倚凭)

翼的拼音:   

〈词性:形〉

(1) 迅疾 [fast;quick]。如:翼尔(鸟张翼疾飞的样子)

(2) 恭敬,谨肃 [respectful]。如:翼翼小心(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3) 通“翌”,第二天 [next day]

越翼日乙丑,王崩。——《书·顾命》

王翼日乃瘳。——《书·金滕》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聊斋志异·促织》

常用词组

翼侧、翼手龙、翼翼、翼然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XDM  仓颉  OPMO  郑码  NRGO  四角  21282  结构  左右电码  0282  区位  3967  统一码  503E  笔顺  ノ丨一フ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倾(傾)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斜,歪:倾斜。倾侧。倾塌。倾圮。倾跌。

⒉ 趋向:倾向。倾心。倾慕。倾注。左倾。右倾。

⒊ 倒塌:倾颓。倾覆。倾轧(  )(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⒋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倾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倾盆大雨。倾城。倾洒。倾销。

⒌ 用尽(力量):倾听。倾诉。倾吐。

统一码

倾字UNICODE编码U+503E,10进制: 20542,UTF-32: 0000503E,UTF-8: E5 80 BE。

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careen、collapse、do one's best、empty、incline、lean

English

upset, pour out, overf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倾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bend;incline;lean]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collapse]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admire whole-heartedly]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die]。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empty;overturn and pour out]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discord]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do all one can;use up all one's resources]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surpass]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decay]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词性变化

倾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deviation;tendency]。如:右倾;左倾

常用词组

倾侧、倾巢、倾巢而出、倾城、倾倒、倾动、倾耳而听、倾服、倾覆、倾盖、倾家、倾家荡产、倾角、倾慕、倾囊、倾佩、倾盆大雨、倾诉、倾谈、倾听、倾吐、倾吐衷肠、倾颓、倾陷、倾羡、倾箱倒箧、倾向、倾向、倾向性、倾销、倾斜、倾斜度、倾泻、倾泄、倾卸、倾心、倾心吐胆、倾轧、倾注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