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ù xiǎn rú yí
注音ㄈㄨˋ ㄒ一ㄢˇ ㄖㄨˊ 一ˊ
解释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出处《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不避艰险。
感情赴险如夷是中性词。
繁体赴險如夷
近义履险如夷
动物生肖牛,虎,蛇
赴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往,去:赴京。赴会。赴任。赴约。赴宴。
⒉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赴战。赴敌(加入对敌作战)。赴难(nàn )。赴义。
⒊ 古同“讣”,讣告。
赴字UNICODE编码U+8D74,10进制: 36212,UTF-32: 00008D74,UTF-8: E8 B5 B4。
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䟔
attend、betake、go to
形声:从走、卜声
go to; attend, be present
详细解释◎ 赴的拼音: fù
〈词性:动〉
(1) (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
(2) 同本义 [go to]
赴,趋也。——《说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以赴礼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赴水则接腋持颐。——《庄子·秋水》
(3) 又如:赴履(奔赴);赴质(奔赴目标);赴助(赴救);赴急(往救急难);赴援(赴救)
(4) 前往;去;到;至,到达 [get to;attend]
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赴吊(前往吊丧);赴市(到市集上去);赴考(前往应试);赴哀(奔丧);赴接(前往救援、接应)
(6) 通“讣”。报丧(古人讣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 [give obituary]
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
凡崩薨,不赴则不书。——《左传·文公十四年》
周烈王崩,诸侯皆吊, 齐后往。 周怒,赴于 齐曰。——《战国策·赵策三》
赴者未至,则哭于巷,哀于馆。——《仪礼·聘礼》
(7) 又如:赴闻(报丧);赴告(春秋时,各国将贵族丧亡祸福等事告诉别国。凶事叫赴,其他的事叫告。今俗称讣告)
(8) 跳进,举身投入 [jump into]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赴海归神(跳海而死);赴鼎(跳入汤镬而死);赴险(进入险地);赴蹈(赴汤蹈火。献身)
(10) 投身;参与 [join]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国俱死。——《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又如:赴命(奔命,拼命努力)
(12) 合,顺应 [accord with]。如:赴拍(应合节拍);赴度(应合节拍);赴趣(钻营;迎合)
(13) 游泳 [swim]。如:赴水(泅水,游泳)
(14) 通“仆”。向前倾跌 [topple and fall forword]
穷而无子者,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浍之中。——《管子·轻重甲》
(15) 又如:病赴(因病跌倒)
赴会、赴难、赴任、赴汤蹈火、赴宴、赴约
险(險)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
⒉ 可能发生灾难的: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
⒊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险隘。险厄。险固。天险。
⒋ 存心狠毒:险毒。阴险。
⒌ 几乎,差一点:险胜。险些。
险字UNICODE编码U+9669,10进制: 38505,UTF-32: 00009669,UTF-8: E9 99 A9。
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險険
danger、defile、narrow pass、nearly、sinister、vicious
夷
形声:从阝、佥声
narrow pass, strategic point
详细解释◎ 险的拼音:
險、嶮 xi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阜,佥( qiàn )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2) 同本义 [be rugged and rough]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high-abrupt]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unsmooth terrain]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vicious;venomous;evil]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difficult;hard]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strange]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sinister;treacherous]
[潘夫人]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risk;dangerous]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 险的拼音:
險 xiǎn
〈词性: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a place difficult of access;narrow pass]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road]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defence;fortification;defence works]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 险的拼音:
險 xiǎn
〈词性:副〉
(1) 几乎 [almost;by a hair’s breadth]。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nearly]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
险隘、险地、险毒、险厄、险恶、险峰、险关、险乎、险急、险技、险绝、险峻、险难、险僻、险峭、险情、险胜、险滩、险象、险些、险要、险韵、险诈、险兆、险阻
如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⒉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⒊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⒋ 到,往:如厕。
⒌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⒍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⒎ 与,和:“公如大夫入”。
⒏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⒐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⒑ 表示举例:例如。
⒒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⒓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⒔ 姓。
如字UNICODE编码U+5982,10进制: 22914,UTF-32: 00005982,UTF-8: E5 A6 82。
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ording to、as、as if、for instance、like、such as
会意:从女、从口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详细解释◎ 如的拼音: r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go]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meet]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should]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 如的拼音: rú
〈词性:介〉
(1) 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 如的拼音: rú
<连>
(1) 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and]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or]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but]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then]。如:如许;如是
◎ 如的拼音: rú
〈词性:助〉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如臂使指、如常、如潮涌至、如出一辙、如初、如此、如此而已、如此这般、如次、如弟、如堕五里雾中、如堕烟海、如法、如法炮制、如风过耳、如故、如果、如何、如虎添翼、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画、如火如荼、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如箭在弦、如胶似漆、如今、如旧、如君、如来佛、如狼似虎、如雷贯耳、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芒在背、如梦初醒、如鸟兽散、如期、如其、如泣如诉、如日方升、如日中天、如入无人之境、如若、如丧考妣、如上、如实、如使、如是、如释重负、如数家珍、如数、如汤沃雪、如同、如晤、如下、如心、如兄如弟、如许、如一、如仪、如蚁附膻、如意、如意算盘、如饮醍醐、如蝇逐臭、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鱼离水、如愿、如愿以偿、如醉如痴、如坐针毡
夷的拼音:yí(一ˊ)
⒈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⒉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 )。
⒊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夷。
⒋ 弄平:夷为平地。
⒌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⒍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夷”。
⒎ 古代的锄类工具。
⒏ 古同“怡”,喜悦。
⒐ 古同“痍”,创伤。
⒑ 姓。
夷字UNICODE编码U+5937,10进制: 22839,UTF-32: 00005937,UTF-8: E5 A4 B7。
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夷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㹫侇跠恞痍
exterminate、foreigner、raze、safe、smooth
险
ancient barbarian tribes
详细解释◎ 夷的拼音: yí
〈词性:名〉
(1)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 同本义 [Yi nationality]。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萊夷也。”
四夷八蠻。——《周礼职方式》
(3)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蠻(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稱)
(4) 旧时往往用以稱外囶或外囯人 [foreign country;foreigner]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东军务记》
与夷决战。
馀夷脱逃。
(5) 又如:夷场(即“洋场”。旧时上海人指租界地);夷馆(清代称外囯人在中囯的馆舍)
(6) 倚輩;同輩 [same kind]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夷,猶倚也。”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候世家》
(7) 又如:夷等(同列,同辈)
(8) 古囯名 [Yi state]。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9) 姓
◎ 夷的拼音: yí
〈词性:形〉
(1) 平坦 [level]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
驰骋夷道。——《淮南子原道》
船背稍夷。——明魏学洢《核舟記》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記》
(2) 又如:夷延(地势平坦而广阔);夷阻(平坦和险阻)
(3) 太平 [peaceful]。如:夷一(太平統一);夷世(太平之世)
(4) 平和;平易 [gentle;modest]
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夷坦(平和坦蕩);夷伍(平易而放达);夷易(平易,平正);夷泰(平和闲靜);夷淡(性情平和淡泊);夷雅(平和闲雅);夷道(平易之道);夷远(平和而高远);夷为(平和通达);夷粹(平和纯正);夷澹(平易恬靜);夷简(平易質人)
(6) 平正 [flat;level]。如:夷姡(公平美好);夷陂(平正和偏頗);夷易(平易,平正);夷庭(平正,平直)
(7) 经常,常道 [usual]
王极之传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順。——《史記》
(8) 傲慢 [arrogant]
由礼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
(9) 安闲 [leisurely]。如:夷由(从容自得);夷白(安于清贫,洁身自好);夷坦(安祥自若的样子)
(10) 通“怡”。喜悅 [happy;joyful]
云胡不夷?——《诗歌郑风风雨》
我心则夷。——《诗.召南.草蟲》
羡馀术兮可夷。——《楚辞.九怀》
◎ 夷的拼音: yí
〈词性:动〉
(1) 使平,拉平;铲平 [level to the ground]
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往而夷夫。——《吕氏春秋.似顺》
芟夷大乱。——《资治通鉴》如:夷为平地;夷岳;夷拔(鏟平攻破)平定 [put down]
乱生不夷,靡囯不泯。——《诗.大雅.桑柔》
实靖夷我邦。——《诗.大雅.召》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2) 又如:夷难(平定祸乱)
(3) 伤,受伤 [be wounded]
夷于左股。——《易.明夷》
芟夷我农功。——《左传.成公十三年》
(4) 又如:夷伤(创伤;死伤)
(5) 攻破 [capture]。如:夷拔(攻破);夷破(攻破)
(6) 铲除;消灭;诛灭 [exterminate;put to death]
是以人夷其宗庙。——《囯语.周语下》
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苏建传》
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三囯演义》
(7) 又如:夷三族(古代的酷刑。一人犯罪,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同坐)
(8) 毁灭 [ruin]。如:夷毁(毁灭)
(9) 犹豫,迟疑 [hesitate]。如:夷由(犹豫;迟疑不前);夷与(迟疑不前)
(10) 锄草 [root out]
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周礼.秋官》
夷旷、夷戮、夷陵、夷门、夷灭、夷平、夷然、夷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