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敷衍了事的意思

yǎnliǎoshì

敷衍了事



拼音fū yǎn liǎo shì

注音ㄈㄨ 一ㄢˇ ㄌ一ㄠˇ ㄕˋ

解释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例子我们办事要认真负责,不应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正音“了”,不能读作“le”。

辨形“敷”,不能写作“浮”。

辨析敷衍了事和“敷衍塞责”;都有“办事马虎;不负责任”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敷衍了事指随便应付一下;草草了结;“敷衍塞责”有搪塞自己应负责任的意思;敷衍了事没有。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办事不认真。

谜语泥水匠补耗子洞

感情敷衍了事是中性词。

近义敷衍塞责

反义尽心竭力

英语muddle through one's work

俄语формáльно относиться к дéлу

德语etwas flüchtig erledigen(jn kurz abfertigen)

造句expédier une affaire vaille que vaille(gǎcher la besogn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86  GEHT  五笔98  SYTY  仓颉  ISOK  郑码  FBSM  四角  582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21  区位  2383  统一码  6577  笔顺  一丨フ一一丨丶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敷的拼音:fū(ㄈㄨ)  

⒈ 布置,铺开,摆开:敷设。敷陈(铺陈,详细叙述)。敷衍(a.叙述并发挥,亦作“敷演”;b.做事不够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c.勉强维持)。

⒉ 涂上,搽上:敷药。敷粉。

⒊ 足够:入不敷出。

⒋ 古同“肤”,表面的。

统一码

敷字UNICODE编码U+6577,10进制: 25975,UTF-32: 00006577,UTF-8: E6 95 B7。

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敷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尃旉

汉英互译

apply、be sufficient for、sprend

造字法

形声:左声右形

English

spread, diffuse; apply, pai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敷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表示与动作有关。“搏”是“布列”的意思,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rant;carry out]

勘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书·康王之诰》

敷政优优,百禄是道。——《诗·商颂·长发》

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 皮日休《原弈》

(3) 又如:敷民(施于人民。敷:布施);敷施(布施);敷锡(施赐);敷教(布施教化)

(4) 铺展;铺开 [spread out;unfold]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牖间南向,敷重篾席。——《书·顾命》

敷宴席。——《穆天子传》

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汉书·陈汤传》。师古曰:“傅,读曰敷。敷,布也。”

(5) 搽,涂上 [apply]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6) 又如:敷粉;敷药

(7) 通“布”(   )。宣告;陈述 [narrate in detail]

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后汉书·张网传》

善敷者辞殊而义显。——《文心雕龙·鎔裁》

(8) 又如:敷布(陈述);敷文(铺陈文藻);敷畅(敷陈发扬);敷奏(敷陈上奉);敷释(铺叙阐释);敷布(叙陈)

(9) 开[花] [open]

用花者取花初敷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10) 又如:敷英(开花);敷秀(敷英;敷披。开放);敷荣(繁荣;开花);敷华(开花)

(11) 传布 [propagate]。如:敷弘(传布弘扬);敷展(展布,传播);敷扬(传播宣扬);敷显(传布显扬)

(12) 宣布;公布 [make public to]。如:敷宣(宣布);敷政(推行政事);敷纶(宣诏);敷露(公布,披露)

(13) 足,够 [be sufficient for]

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入不敷出;敷余(多余;多出)

(15) 通“溥”。分布;散布 [spread]

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诗·周颂·赍》

(16) 又如:敷芬(发散香气);敷条(展枝);敷闻(使名声远扬);敷兴(广布而使人高兴)

(17) 生长 [grow]

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书·禹贡》

(18) 通“傅”(   )。附着 [stick to]

郭门在外为衡,以两木当门,凿其木,维敷上堞。——《墨子·备城门》

词性变化

敷的拼音:   

〈词性:形〉

(1) 普遍 [general;overall]

敷天之下。——《诗·周颂·般》

(2) 又如:敷求(广求;遍求);敷洽(广布);敷寻(广泛寻访);敷广(广泛传播);敷光(普照)

(3) 通“肤”。浅薄 [meagre;shallow]

末学敷浅,诚所未详。——顾野王《上呈<玉篇>启》

常用词组

敷陈、敷粉、敷料、敷设、敷霜、敷贴、敷衍、敷衍了事、敷衍塞责

  拼音  yǎn   注音  一ㄢˇ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TIFH  五笔98  TIGS  仓颉  HOEMN  郑码  OIV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5888  区位  4960  统一码  884D  笔顺  ノノ丨丶丶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衍的拼音:yǎn(一ㄢˇ)  

⒈ 延长,开展:衍绎。衍生。推衍。展衍。敷衍。衍生物。

⒉ 多余的(指文字):衍文(书籍中因缮写、刻板、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⒊ 低而平坦之地:衍沃(土地平坦肥美。亦作“沃衍”)。

统一码

衍字UNICODE编码U+884D,10进制: 34893,UTF-32: 0000884D,UTF-8: E8 A1 8D。

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衍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velop、redundant、spread out

造字法

会意:从氵、从行

English

overflow, spill over, spread 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衍的拼音: yǎn  

〈词性:动〉

(1) (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2) 水循河道流汇于海 [flow into sea]

衍,水朝宗于海貌也。——《说文》

至今衍于四海。——《书大传》。注:“犹溢也。”

水直衍。——《太玄·法》。注:“达也。”

(3) 溢出,水满而出 [overflow]

东注太湖,衍溢陂池。——司马相如《上林赋》

在中也。——《易·需》。虞注:“流也。”

(4) 又如:衍溢(水满溢);衍涝(谓雨水满溢)

(5) 散开 [disperse]

衍溢漂疾。——汉· 枚乘《七发》

(6) 分布 [be distributed]

千乘方毂,万骑骈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后汉书》

(7) 通“演”。推演;演述 [deduce]

大衍之数五十。——《易·系辞上》

(8) 又如:衍说(讲说);衍声(谓文字从声音上演变);衍形(谓文字从形体上演变);衍算(推算数字);衍忒(推算过失)

(9) 扩展,扩充 [expand]

丘明衍传, 迁、 固承流,史书始粲然大备。—— 章炳麟语

(10) 又如:衍文义书(借题发挥的文章);衍功(谓广建功业);衍食(扩大食邑)

(11) 动植物孳生繁茂 [lush]

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管子》

(12) 通“延”( yán  )绵延 [be continuous]

二曰衍祭。——《周礼·春官·大祝》。郑注:“衍,当为延。”

无迁无衍,命乃长久。——《管子·白心》

(13) 又如:衍曼(绵延不绝貌);衍嗣(绵延,继续);衍庆(绵延吉庆)

词性变化

衍的拼音: yǎn  

〈词性:形〉

(1) 以盛、多、过多、多余为特点的 [redundant;superfluous]

国富人衍。——杜笃《论都赋》

(2) 又如:衍文(因抄刊古书而误增的字);衍溢;衍辞(多余的辞藻);衍句(因缮写、刻版、排牍等错误而多出的句子);衍字(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的字);衍误(增衍和讹误)

(3) 丰富的, 种类多、数量大的 [rich]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荀子》

(4) 富足的 [plentiful]

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后汉书》

(5) 多余 [surplus]

岁衍百余万缗,淮俗若之。——宋之莹《玉壶诗话》

衍的拼音: yǎn  

〈词性:名〉

(1) 山坡。山顶和山脚之间的部分 [hillside]

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 鄜衍。——《史记·封禅书》

(2) 一片软湿的土地;沼泽 [marsh]

巡陆夷之曲衍隙兮。——《楚辞

(3) 低而平坦之地 [low and smooth land]

民之有口…犹其原湿衍活也,衣食于是乎生。——《国语》

常用词组

衍变、衍射、衍生、衍生物、衍文

  拼音  liǎo le   注音  ㄌ一ㄠˇ ˙ㄌㄜ   
简体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繁体部首  亅部  
五笔  BNH  仓颉  NN  郑码  Y  四角  17207  结构  单一电码  0055  区位  3343  统一码  4E86  笔顺  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了的拼音:liǎo(ㄌ一ㄠˇ)  

⒈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⒉ 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⒊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⒋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其他字义

了的拼音:le(˙ㄌㄜ)  

⒈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了。

⒉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

统一码

了字UNICODE编码U+4E86,10进制: 20102,UTF-32: 00004E86,UTF-8: E4 BA 86。

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d、finish、know clearly、oversee、settle、understand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了的拼音: le  

〈词性:助〉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used after the verb or adj. to indicate completion]。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词性变化

了的拼音: le  

〈词性:语气〉

(1) 表示肯定语气 [indicates future certainty]。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indicates the speeding up or stopping]。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indicates interj.]。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基本词义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动〉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of hand) bend]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understand]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end]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词性变化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形〉

(1) 聪敏,颖慧 [wise]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clear]。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light]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副〉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没有]”、“完全[不]” [entirely]。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used after a verb as a complement with“得”or“不”to indicate possibility or finality]。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常用词组

了不得、了不起、了得,了的、了断、了结、了解、了局、了了、了却、了如指掌、了悟、了账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GKVH  仓颉  JLLN  郑码  DJXB  四角  50007  结构  上下电码  0057  区位  4234  统一码  4E8B  笔顺  一丨フ一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统一码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㕝亊叓

汉英互译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造字法

形声:从史、之省声

English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词性变化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常用词组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