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ú yǐ huò fú
注音ㄈㄨˊ 一ˇ ㄏㄨㄛˋ ㄈㄨˊ
解释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福倚祸伏是中性词。
繁体福倚禍伏
动物生肖牛,虎,蛇
福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福气。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⒉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福。
⒊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福物。
⒋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荫。福佑。
⒌ 姓。
福字UNICODE编码U+798F,10进制: 31119,UTF-32: 0000798F,UTF-8: E7 A6 8F。
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副畗
blessing、good fortune
祸
形声
happiness, good fortune, blessing
详细解释◎ 福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2)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blessing;happiness]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4) 祭祀用的酒肉 [sacrifice]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5)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6)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 [used in letters in conveying good wishes]。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7) 姓
◎ 福的拼音: fú
〈词性:动〉
(1) 赐福,保佑 [bless and protect]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3)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salute]
刘姥姥便知是 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4) 通“副”( fù )。相称,符合 [match;fit]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5)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福地、福分、福晋、福利、福气、福如东海、福生于微、福寿年高、福寿齐天、福寿无疆、福相、福音、福佑、福祉、福至心灵、福州
倚的拼音:yǐ(一ˇ)
⒈ 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
⒉ 仗恃:倚势。倚恃。倚仗。
⒊ 偏,歪:不偏不倚。
⒋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倚字UNICODE编码U+501A,10进制: 20506,UTF-32: 0000501A,UTF-8: E5 80 9A。
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椅
against、biased、lean on、partial、rely on
形声:从亻、奇声
rely on, depend on; lean heavily
详细解释◎ 倚的拼音: yǐ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 同本义 [lean by]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4) 依靠;依赖 [rely on;depend on]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5) 又如:倚负(依附;跟从);倚叠(互相依靠勾结);倚人庐下(依靠别人生活);倚借(依赖;倚仗);倚任(倚重信任);倚信(倚重信任);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倚酒三分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6) 倾斜 [incline]。如:倚盖(倾斜的伞盖);倚风(随风倾侧摇摆);倚墙(倾侧的危墙)
(7) 靠近 [be near to]。如:倚翠(接近女性);倚负(靠近,偎依)
(8) 立 [stand]。如:倚石(耸立的石头);倚乘(站着乘车)
(9) 拄 [lean on sth.]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依照,合着[音乐],伴奏 [in accordance with]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 倚的拼音: Yǐ
〈词性:名〉
姓
倚此为命、倚叠、倚伏、倚靠、倚赖、倚老卖老、倚马千言、倚仗、倚重
祸(禍)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灾殃,苦难:祸殃。祸害。祸患。祸根。祸端。祸首。祸事。战祸。惹祸。祸从口出。祸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⒉ 危害,使受灾殃:祸国殃民。
祸字UNICODE编码U+7978,10进制: 31096,UTF-32: 00007978,UTF-8: E7 A5 B8。
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禍旤䄀
disaster、misfortune、ruin
福
形声:从礻、呙声
misfortune, calamity, disaster
详细解释◎ 祸的拼音:
禍、旤 h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楇( kuā )声。本义:灾祸,祸患)
(2) 同本义 [calamity]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祸基(灾祸根由);祸不旋踵(比喻祸害来势迅猛,连脚后跟都来不及掉转);祸至无日(比喻祸患的急迫);祸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crime]
罪祸有律。——《荀子·成相》。注:“祸,亦罪也。”
(5) 灾荒之处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
有祸则反。——《太玄经·玄文》
◎ 祸的拼音:
禍 huò
〈词性:动〉
(1) 作祸;加害 [bring calamity to]
子木有祸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传·昭公元年》
(2) 又如:祸国(加害于国);祸国殃民;祸世(危害社会);祸计(恶计);祸人(害人)
(3) 遭难;受害 [meet with disaster]
刘恭见 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后汉书》
祸不单行、祸从口出、祸从天降、祸端、祸根、祸国殃民、祸害、祸害、祸患、祸乱、祸起萧墙、祸事、祸首、祸水、祸胎、祸心、祸殃、祸因、祸种
伏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⒉ 低下去:此起彼伏。
⒊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⒋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⒌ 隐藏:伏兵。埋伏。
⒍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⒎ 姓。
伏字UNICODE编码U+4F0F,10进制: 20239,UTF-32: 00004F0F,UTF-8: E4 BC 8F。
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end over、hot seasons、subide、pronate
起
会意:从亻、从犬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详细解释◎ 伏的拼音: fú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 同本义 [lie prostrate]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多指杀死);伏肉(死尸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 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 又如: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伏惟(俯伏思惟,常用于书信中的敬词)
(6) 潜藏;埋伏 [ambush]
伏,藏也。——《广雅》
福兮祸所伏。——《老子》
物莫伏于蠱。——《国语·晋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伏莽(藏匿在丛林中的盗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龙(潜伏的龙;灶神);伏戎(埋伏军队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伏弩(埋伏弓箭手)
(8) 通“服”。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surrender;yield;knuckle under;admit]
许既伏其罪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明· 贾仲名《对玉梳》
(9) 又如:伏老(自认年龄老,精力衰退);伏死(甘愿舍弃生命);伏低(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别人屈服);伏礼(伏不是。认错);伏从(服从);伏辜(服罪)
(10) 通“服”。佩服,信服 [have respect for sb.;completely accept;be convinced]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 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三国演义》
(11) 又如: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12) 低下去 [go down]。如:此起彼伏;伏落(低头,屈服)
(13) 降伏,制伏 [subdue]。如:降龙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败敌人)
(14) 通“服”。从事 [be take up with]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一首》
(15) 又如:伏术(从事学术工作)
(16) 通“服”。保持 [remain;hold]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 伏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dog days;hot season]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入伏(进入伏天);头伏(初伏);数伏(进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3) 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volt]
(4) 居处 [dwelling]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左传》
伏安、伏案、伏笔、伏兵、伏尔加河、伏虎、伏击、伏流、伏牛山、伏特、伏特计、伏天、伏惟、伏卧、伏羲、伏诛、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