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ú yǔ tiān qí
注音ㄈㄨˊ ㄩˇ ㄊ一ㄢ ㄑ一ˊ
解释齐:同,并。形容福运极佳。
出处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一折:“因当今福与天齐,行仁孝神圣皆知。”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等。
感情福与天齐是褒义词。
繁体福與天齊
近义福齐南山
动物生肖牛,虎,蛇
福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福气。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⒉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福。
⒊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福物。
⒋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荫。福佑。
⒌ 姓。
福字UNICODE编码U+798F,10进制: 31119,UTF-32: 0000798F,UTF-8: E7 A6 8F。
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副畗
blessing、good fortune
祸
形声
happiness, good fortune, blessing
详细解释◎ 福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2)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blessing;happiness]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4) 祭祀用的酒肉 [sacrifice]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5)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6)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 [used in letters in conveying good wishes]。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7) 姓
◎ 福的拼音: fú
〈词性:动〉
(1) 赐福,保佑 [bless and protect]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3)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salute]
刘姥姥便知是 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4) 通“副”( fù )。相称,符合 [match;fit]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5)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福地、福分、福晋、福利、福气、福如东海、福生于微、福寿年高、福寿齐天、福寿无疆、福相、福音、福佑、福祉、福至心灵、福州
与(與)的拼音:yǔ(ㄩˇ)
⒈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⒉ 给:赠与。与人方便。
⒊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⒋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⒌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与(與)的拼音:yù(ㄩˋ)
⒈ 参加:参与。与会。
与(與)的拼音:yú(ㄩˊ)
⒈ 同“欤”。
与字UNICODE编码U+4E0E,10进制: 19982,UTF-32: 00004E0E,UTF-8: E4 B8 8E。
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與
and、attend、get along with、give、help、offer、take part in、with
取
会意
and; with; to; for; give, grant
详细解释◎ 与的拼音:
(1) 與 yú
(2)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3) 另见 yǔ;yù
◎ 与的拼音:
與 yǔ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 yú ),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 与的拼音:
與 yǔ
〈词性: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 与的拼音:
與 yǔ
〈词性: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与的拼音:
與 yǔ
<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 与的拼音:
與 yǔ
〈词性: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2) 另见 yú;yù
与夺、与共、与虎谋皮、与民更始、与其、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与世长辞、与世沉浮、与世无争、与…无宁、与众不同
◎ 与的拼音:
與 yù
〈词性: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另见 yú;yǔ
与会、与闻
天的拼音:tiān(ㄊ一ㄢ)
⒈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⒉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⒊ 气候:天气。天冷。
⒋ 季节,时节:冬天。
⒌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⒍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⒎ 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⒏ 〔天干(gān )〕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⒐ 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天字UNICODE编码U+5929,10进制: 22825,UTF-32: 00005929,UTF-8: E5 A4 A9。
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䒶兲靝靔
day、God、Heaven、nature、sky、weather
地
指事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详细解释◎ 天的拼音: tiā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top]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tatto in front]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sky]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Heaven]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palace]。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day;period of timt in a day]。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god]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nature]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season]。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weather]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husband]。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defects of male]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emperor]。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major event;matter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front]。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 天的拼音: tiān
〈词性:形〉
(1) 天然的;天生的 [natural]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built on stilts;suspending in midair]。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天安门、天半、天宝、天崩地坼、天边、天兵、天禀、天不绝人、天不怕,地不怕、天不转地转、天才、天差地远、天长地久、天长日久、天朝、天赐之福、天赐良机、天从人愿、天大、天道、天敌、天底、天底下、天地、天地良心、天帝、天电、天顶、天罚、天翻地覆、天方、天方夜谭、天分、天府、天府之国、天父、天赋、天干、天高地厚、天高皇帝远、天高气爽、天各一方、天工、天公、天公地道、天宫、天沟、天钩、天光、天国、天寒地冻、天汉、天河、天黑、天候、天花、天花板、天花乱坠、天荒地老、天皇、天昏地暗、天昏地暗,天昏地黑、天鸡、天机、天极、天际、天假良缘、天骄、天经地义、天井、天镜、天开、天空、天籁、天蓝色、天朗气清、天老儿、天老爷、天理、天理教、天理良心、天理难容、天理昭彰、天良、天亮、天灵盖、天伦、天伦之乐、天罗地网、天麻、天马行空、天门、天门冬、天明、天命、天幕、天南地北,天南海北、天年、天牛、天怒人怨、天棚、天启、天平、天气、天气形势、天气预报、天遣、天堑、天桥、天穹、天球仪、天趣、天然、天然气、天壤、天壤之别、天人、天人相应、天日、天色、天山、天上人间、天生、天圣、天师、天时、天使、天授、天书、天数、天塌地陷、天坛、天堂、天梯、天体、天天、天条、天庭、天头地角、天外有天、天王、天王老子、天王星、天网恢恢、天威、天文、天文地理、天文数字、天文台、天文望远镜、天无二日、天无绝人之路、天物、天下、天下大乱、天下鼎沸、天下归心、天下太平、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无双、天下一家、天仙、天险、天线、天香国色、天象、天象仪、天晓得、天心、天性、天幸、天旋地转、天悬地隔、天涯、天涯海角、天涯若比邻、天呀、天演、天爷、天衣无缝、天意、天有不测风云、天哟、天渊、天渊之别、天缘、天缘奇遇、天运、天灾、天灾人祸、天葬、天造地设、天真、天真烂慢、天之骄子、天知道、天知地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值地值、天职、天质、天诛地灭、天竺、天主、天主教、天主堂、天姿、天姿国色、天资、天资雄厚、天资卓越、天子、天字第一号、天纵、天尊、天作之合
齐(齊)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⒉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⒊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⒋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⒌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⒍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齐(齊)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
⒉ 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
⒊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
⒋ 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
齐(齊)的拼音:zī(ㄗ)
⒈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齊)的拼音:zhāi(ㄓㄞ)
⒈ 同“斋”。
⒉ 斋戒:齐三日而后行。
⒊ 庄敬:齐庄。齐严。
齐字UNICODE编码U+9F50,10进制: 40784,UTF-32: 00009F50,UTF-8: E9 BD 90。
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齊亝斉斊
all ready、neat、similar、simultaneously、together、uniform
全
原为象形
even, uniform, of equal length
详细解释◎ 齐的拼音:
齊 jì
〈词性:名〉
(1) 通“剂”。调味品 [flavouring]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
(2) 合金 [alloy]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周礼·考工记·辀人》
(3) 通“跻”。登,升 [ascend]
帝命不违,至於汤齐。——《诗·商颂·长发》
(4) 另见 qí
◎ 齐的拼音:
齊 qí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2) 同本义 [neat;even]
齊,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立如齐。——《礼记·曲礼》
(3) 整齐 [in good order;neat;uniform]
其君齐明衷正。——《国语·周语》
为齐敬也。——《国语·楚语》
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王羲之《题笔阵图》
进退得齐焉。——《白虎通·礼乐》
(4) 又如:齐均(整齐均匀);齐贝(整齐的贝壳。即“编贝”);齐肃(整齐严肃)
(5) 平等 [equal]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无偏无颇也。”
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6) 又如:齐等(平等)
(7) 全,齐全 [all present;all ready;complete]
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史记·平准书》
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红楼梦》
(8) 又如:齐全人(指家里的长辈及丈夫都全的妇女,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都到齐了
(9) 好 [good]
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唐· 王勃《滕王阁序》
(10) 疾,敏捷 [quick;fast;speed]
齐,疾也。——《尔雅》
齐疾而均,速若飘风。——《商君书·弱民》
齐给如响。——《荀子·臣道》
多闻而齐给。——《尚书·大传》
(11) 通“斋”( zhai )。肃敬 [solemn and silence]
而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下》
◎ 齐的拼音:
齊 qí
〈词性:动〉
(1) 同等,相等 [equal; of the same class,rank,or status]
以给水火之齐。——《周礼·亨人》。注;“多少之量也。”
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
与日月齐光。——《楚辞·屈原·涉江》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齐生(指自然中万物生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齐死(指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贤愚,长寿短命,其死则同,死而必为腐骨亦同);齐同(一致,同等);齐物(万事万物从大道的眼光来看,没有生死、成毁、美丑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事都有其发生的意义)
(3) 整治 [govern]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4) 又如:齐正(平定)
(5) 达到同样高度 [be on a level with;reach a certain point or line]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使整齐 [trim]
马不齐髦。——《仪礼·既夕礼记》
(7) 又如:齐叶
(8) 集合 [assemble]。如:齐人(把人召集齐全)
(9) 正好对着 [right down to]。如:齐头子(劈头盖脸);把玉米秆齐着根儿砍断
(10) 通“斋”( zhāi )。斋戒 [fast]
齐则缁之。——《仪礼·士冠礼》
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述而》
(11) 通“资”。资助 [finance;subsidize;support]
◎ 齐的拼音:
齊 Qí
〈词性:名〉
(1) 朝代名 [Qi Dynasty]。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2) 齐国 [Qi state]。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3) 又
质于齐。
齐兵乃出。
齐楚之精英。—— 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齐刀(古代齐国的钱币名);齐人(齐国的人);齐言(齐国的语言)
(5) 通“脐”。肚脐 [umbilicus]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
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素问·奇病论》
(6) 通“脐”。中央 [centre]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注:“齐,中也。”
◎ 齐的拼音:
齊 qí
〈词性:副〉
(1) 同,并,一齐,皆 [same;in common;simultaneously]
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两儿齐哭。
百千齐作。
众枪齐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齐行(商人共同抬高市价);齐力(并力,合力);齐手(众人一致,同时动手);齐交(共同交往);齐叫(同声呼喊);齐肩(并肩,同等);齐首(头相齐并列);齐盟(同盟,诸国合盟);齐驱(并列驰驱)
◎ 齐的拼音:
齊 qí
〈词性:介〉
(1) 从 [from]
县官把那两通卷子都齐头看了,都圈点了许多,都在卷面上画了个大圈。——《醒世姻缘传》
(2) 又如:齐头(从头)
(3) 另见 jì
齐备、齐步、齐步走、齐唱、齐齿、齐楚、齐次、齐东野语、齐发、齐放、齐集、齐眉、齐民要术、齐名、齐平、齐巧、齐全、齐射、齐声、齐同、齐头、齐心、齐心协力、齐一、齐崭崭、齐账、齐整、齐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