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覆宗绝嗣的意思

zōngjué

覆宗绝嗣



拼音fù zōng jué sì

注音ㄈㄨˋ ㄗㄨㄥ ㄐㄩㄝˊ ㄙˋ

解释覆宗:倾毁祖庙。指倾覆宗庙,断绝后代。

出处《隋书·李安传》:“不意叔父无状,为凶党之所蛊惑,覆宗绝嗣,其甘若荠。”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灭亡。

感情覆宗绝嗣是贬义词。

繁体覆宗絶嗣

近义覆宗灭祀

英语One's ancestral temple is destroyed and one's family line cut off.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简体部首  覀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  襾部  
五笔  STTT  仓颉  MWHOE  郑码  FJKR  四角  10247  结构  上下电码  6010  区位  2418  统一码  8986  笔顺  一丨フ丨丨一ノノ丨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覆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遮盖,蒙:覆盖。覆溺。覆蔽。覆被(遮盖,喻恩荫)。覆庇。

⒉ 翻,倾倒,败,灭:覆舟。颠覆。覆灭。覆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覆没(  )。覆水难收。覆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⒊ 同“复”

统一码

覆字UNICODE编码U+8986,10进制: 35206,UTF-32: 00008986,UTF-8: E8 A6 86。

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復覄

汉英互译

cover、overturn

造字法

形声:从西、復声

English

cover; tip over; return; rep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覆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2) 同本义 [c apsize;overturn]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覆舟斟寻。——《楚辞·天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庄子·逍遥游》

虽天地覆坠。——《庄子·德充符》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3) 又如: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蒙冤不能辩白);覆手(把手反转过来。比喻事情容易办到);覆杯(倒置的杯子;倾杯畅饮);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覆篑(倒一筐土);覆醢(倒去肉酱);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覆瓶(喻著作毫无价值,不被重视)

(4) 覆盖;遮蔽 [cover]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被覆(遮盖;蒙);覆荐(覆盖铺垫);覆罩(覆盖笼罩);覆裹(覆盖包裹);覆墓(把土覆在墓上。也指扫墓);覆帱(遮盖)

(6) 颠覆;灭亡 [destroy]

括既行,代 廉颇三十余日,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7) 又如:覆邦(亡国);覆亡(灭亡);覆陈(覆军败阵,败仗);覆军(覆灭全军);覆族(灭族);覆国(亡国);覆师(覆灭全军)

(8) 保护;庇护 [protect;shelter]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9) 又如:覆庇(关怀;照顾;袒护;包庇);覆庇(庇护;保佑);覆荫(庇护);覆帱(犹覆被。谓施恩,加惠);覆露(荫庇)

(10) 伏击;袭击 [ambush;assault]。如:覆荡(谓扫荡平定);覆陷(攻占);覆拔(攻占)

(11) 审察;查核 [investigate;check]。如:覆问(审察讯问);覆勘(审核);覆案(审查;查究);覆实(审察核实);覆算(覆核账目);覆核(审核;核对)

(12) 回报;答复 [reply]。如: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覆音(回音);覆信(回信);覆函(回信)

(13) 通“孵”(   )。孵化 [incubate;hatch]

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春秋繁露·实性》

(14) 通“复”。还,返回 [go back;return]

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易·乾卦》

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汉书·冯唐传》

词性变化

覆的拼音:   

〈词性:副〉

再,重 [again]。如:覆校(复查;校对);覆检(再次检查、检验);覆考(再行查核);覆奏(再度向上级禀奏);覆按(重加察验);覆讯(再加审问);覆试(初试以后再行测试)

常用词组

覆巢无完卵、覆盖、覆灭、覆没、覆水难收、覆亡、覆压、覆辙

  拼音  zōng   注音  ㄗㄨㄥ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FIU  仓颉  JMMF  郑码  WDBK  四角  309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50  区位  5558  统一码  5B97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宗的拼音:zōng(ㄗㄨㄥ)  

⒈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庙。宗祠。

⒉ 家族:宗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

⒊ 派别:宗派。禅宗(佛教的一派)。

⒋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宗旨。开宗明义。

⒌ 尊奉:宗仰。

⒍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宗师。

⒎ 量词,指件或批:一宗心事。

⒏ 姓。

统一码

宗字UNICODE编码U+5B97,10进制: 23447,UTF-32: 00005B97,UTF-8: E5 AE 97。

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ncestor、clan、model、principal aim、purpose、sect

造字法

会意:从宀、示

English

lineage, ancestry; ancestor, cla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2) 同本义 [ancestral temple]

宗,尊祖庙也。——《说文》

汝作秩宗。——《虞书》。传:“主郊庙之官。”

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周礼·肆师》

承我宗事。——《仪礼·士昏礼》

既燕于宗。——《诗·大雅·凫鹥》

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孔子家语》

(3) 又如:宗守(宗庙所在);宗邑(宗庙所在的城邑);宗稷(宗庙社稷);宗仪(有关宗庙的典章礼仪);宗彝(宗庙祭祀所用的酒器);宗器(宗庙祭器)

(4)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ancestor]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左传·成公三年》。注:“嗣其祖宗之职位。”

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盐铁论·结和》

(5) 又如:列祖列宗;宗公(先公);宗祀(对祖宗的祭祀);宗绪(祖先的绪业);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宗灵(祖宗灵位)

(6) 宗族;同族 [clan]

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7) 又如:宗英(宗族中杰出的人才);宗缘(宗族因缘);宗党(宗族党羽);宗女(同宗的女儿);宗支(同宗族的、支派);宗氏(同族,宗族);宗表(同族远房兄弟互称宗表)

(8) 宗派;派别 [faction;sect]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客。——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

(9) 又如:宗门(佛教名宗的通称);禅宗;正宗;宗风(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

(10) 宗子,即嫡长子 [eldest son of the legal wife]

以妾代妻,以孽代宗。——《诗·小雅》

(11) 又如:宗潢(皇族的子孙);宗主(宗子。一姓的继承人)

(12) 即品系 [strain]。一个种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种,如异宗配合的霉菌有两个宗:(十)宗和(一)宗,前者以其较强壮的生长势而区别于相应的后者

(13) 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 [purport]

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吕氏春秋》

(14) 生物的种内分类单位 [race]。如:地理宗;生态宗

(15) 尊祭之神 [honoured gods]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6) 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 [title conferred on an emperor after his death]

玄宗回马 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郑畋《马嵬坡》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史记·孝文帝本纪》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孔子家语·庙制解》

(17) 诸侯夏天朝见天子之礼 [appearance of feudal princes at court in summer]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周礼》

(18) 姓。如:宗泽

词性变化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动〉

(1) 尊崇 [honour]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杜甫《咏怀古迹》

(2) 尊敬 [respect]

宗尔父母之言。——《仪礼·士昏礼》

(3) 又如:宗附(宗仰依附);宗臣(国人敬重之臣);宗奉(宗仰敬奉);宗长(尊崇长者);宗敬(尊敬)

(4) 取法 [follow]

室家遂宗。——《楚辞·招魂》

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宗。——李渔《闲情偶寄》

(5) 又如:宗尚(推崇;效法)

(6) 归往 [go toward]

江汉朝宗于海。——《书·禹贡》

(7) 又如:宗归(宗尚,归依)

(8) 归向 [yield to]

武王已平 殷乱,天下宗 周。——《史记》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量〉

——用于事情等。如:一宗心事

常用词组

宗祠、宗匠、宗教、宗老、宗庙、宗派、宗谱、宗器、宗亲、宗社、宗师、宗室、宗旨、宗主国、宗主权、宗族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繁体  絕、絶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XQCN  仓颉  VMNAU  郑码  ZRYI  四角  27117  结构  左右电码  4815  区位  3088  统一码  7EDD  笔顺  フフ一ノフ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绝(絶)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⒉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⒊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⒋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绝技。绝伦。绝唱。绝代。

⒌ 一定的,肯定的:绝对。绝然。

⒍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⒎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绝句。五绝。

统一码

绝字UNICODE编码U+7EDD,10进制: 32477,UTF-32: 00007EDD,UTF-8: E7 BB 9D。

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絕絶㔃㔢

汉英互译

absolutely、desperate、exhausted、hopeless、making no allowa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纟、从色

English

to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break off]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sever;cut off]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cut off]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die]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discontinue]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cross]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fall]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completely eradicate;wipe out]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surpass]。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stop]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exhaust]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词性变化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形〉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unique;superb;excellent]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distant]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poor]。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副〉

(1) 绝对;全然 [absolutely]——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extremely]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绝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1) 绝句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hungry poor]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绝的拼音:

jué  

<语气>

罢了,了 [that's all]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常用词组

绝版、绝笔、绝壁、绝产、绝唱、绝尘、绝代、绝代佳人、绝倒、绝地、绝调、绝顶、绝对、绝非、绝根、绝后、绝户、绝迹、绝技、绝交、绝经、绝景、绝境、绝裾、绝口、绝粒、绝路、绝伦、绝门、绝密、绝妙、绝灭、绝品、绝棋、绝情、绝然、绝色、绝食、绝世、绝世佳人、绝嗣、绝望、绝无仅有、绝响、绝续、绝学、绝艺、绝育、绝域、绝缘、绝缘体、绝招、绝症、绝种、绝子绝孙

  拼音    注音  ㄙ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KMAK  仓颉  RBSMR  郑码  JLAJ  四角  67220  结构  左右电码  0843  区位  4335  统一码  55E3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丨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嗣的拼音:sì(ㄙˋ)  

⒈ 接续,继承: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⒉ 子孙:后嗣。嗣子。

统一码

嗣字UNICODE编码U+55E3,10进制: 21987,UTF-32: 000055E3,UTF-8: E5 97 A3。

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嗣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司孠

汉英互译

heir、succeed

造字法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

English

to connect, inherit; descendants, hei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嗣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2) 同本义 [inherit sovereignty]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3)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4) 继承;接续 [inherit;continue]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6) 过继 [adopt]。如:嗣母(继母)

(7) 通“司”。主持,掌管 [take charge of;direct]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词性变化

嗣的拼音:   

〈词性: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inheritor]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progeny]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5) 姓

嗣的拼音:   

〈词性:形〉

(1) 次,第二的 [second]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大雅·生民》

(2) 又如:嗣岁(来年)

嗣的拼音:   

〈词性:副〉

接着,随后 [later on]。如:嗣后(自此以后)

覆宗绝嗣: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