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改往修来的意思

gǎiwǎngxiūlái

改往修来



拼音gǎi wǎng xiū lái

注音ㄍㄞˇ ㄨㄤˇ ㄒ一ㄡ ㄌㄞˊ

解释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出处《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例子是后又望将军改往修来,克己复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行为等。

感情改往修来是中性词。

繁体改往修來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ǎi   注音  ㄍㄞˇ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  NTY  仓颉  SUOK  郑码  YYMO  四角  18740  结构  左右电码  2395  区位  2436  统一码  6539  笔顺  フ一フ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改的拼音:gǎi(ㄍㄞˇ)  

⒈ 变更,更换:改变。更(gēng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

⒉ 姓。

统一码

改字UNICODE编码U+6539,10进制: 25913,UTF-32: 00006539,UTF-8: E6 94 B9。

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ter、change、correct、put right、rectify、revise、transform

造字法

会意:从攵、从己

English

change, alter; improve, remod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改的拼音: gǎi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   ),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2) 同本义 [change]

改,更也。——《说文》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文》

盖改葬也。——《公羊传·庄公三年》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改取一个挟之。——《仪礼·乡射礼》。注:“更也。”

改居则请退可也。——《仪礼·士相见礼》

执政未改。——《国语·鲁语下》

前图未改。——《楚辞·九章·怀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改容加饰(改变神气而加以奖饰);改适(改嫁);改教(改任执教);改律(改变法规);改视(改变看法;另眼相看);改节(改变节操)

(4) 改正;纠正 [correct]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改励(改过自勉);改悟(醒悟改过);改悛(改悔)

(6) 修改;修订 [revise]。如:衣服太大,往小里改一改;改作文;改文章;改纂(改写);改笔(指修改后的文字)

词性变化

改的拼音: gǎi  

〈词性:副〉

(1) 重新;再 [again;anew]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诗·郑风 ·缁衣》

(2) 又如:改卜(重新占卜;另行选择);改口沓舌(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改作(重制;另制);改析(重新划分);改撰(重新撰写)

(3) 另行;改任 [separately]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 南吏部右侍郎。——《明史·海瑞传》

(4) 又如:改聚(另行增加民众);改置(另行设置);改授(另行授予官职);改除(另行授官);改取(另行采择)

改的拼音: Gǎi  

〈词性:名〉

常用词组

改版、改扮、改编、改变、改朝换代、改称、改成、改道、改掉、改订、改动、改恶向善、改稿、改革、改观、改过、改过向善,改过迁善、改过自新、改行、改换、改悔、改嫁、改建、改进、改口、改良、改良主义、改判、改期、改任、改日、改色、改善、改天、改天换地、改头换面、改图、改土、改弦更张、改弦易辙、改邪归正、改写、改选、改样、改业、改移、改元、改造、改辙、改正、改制、改装、改锥、改组、改嘴

  拼音  wǎng   注音  ㄨㄤˇ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YGG  仓颉  HOYG  郑码  OISC  四角  20214  结构  左右电码  1766  区位  4589  统一码  5F80  笔顺  ノノ丨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往的拼音:wǎng(ㄨㄤˇ)  

⒈ 去,到:往返。往复。往还(huán   )。往来。交往。向往。勇往直前。

⒉ 过去:往昔。往日。往事。往古。往常。以往。一如既往。

⒊ 同“望”。

统一码

往字UNICODE编码U+5F80,10进制: 24448,UTF-32: 00005F80,UTF-8: E5 BE 80。

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徃徍迬

汉英互译

go、past、previous、toward、wend、fro

相关字词

来、返、复

造字法

会意:从彳、从主

English

go, depart; past, former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往的拼音:

wǎ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2) 同本义 [depart (head,leave,start) for;go to somewhere]

往,之也。——《说文》

大夫有所往。——《礼记·玉藻》

憧憧往来。——《易·咸》

吾言既往矣。——《国语·晋语》

往而不返。——《庄子·逍遥游》

往见老聃。——《庄子·天道》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欣然前往。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前往(前去;去);往造(前去拜访);往教(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往旋(往复回旋);往蹇来连(往来皆难);往人(派往的人);往至(前往);往程(去的路程);往夫(一往无前的战士)

(4) 彼此间来往 [contact]

往复一月间事,过城池已固。——《三侠五义》

(5) 又如:往回(来回;往返);往往来来(多次往返)

(6) 亡去 [die]

无以蓄之则往而不可止也。——《管子·权修》。注:“谓亡去也。”

(7) 又如:往化(死亡)

(8) 给予,送 [give]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泰嘉《留郡赠妇诗三首》

(9) 归向 [incline to]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词性变化

往的拼音: wǎng  

〈词性:名〉

(1) 昔时;过去 [the past]

不慕往。——《荀子·解蔽》。注:“古昔也。”

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往闻庸蜀之南。——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见往事耳。——《资治通鉴·汉纪》

叩以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俗语。从未有过冤仇);往哲(古代的哲人);往时(昔时);往代(前代);往岁(往年);往例(先例);往则(往昔的法则)

(3) 死者 [the dead]

送往事居。——《左传·僖公九年》。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4) 后;以后 [afterwards]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外,超过某种限度或范围 [outward]

阳山以往,皆北假也。——《水经注·河水》

往的拼音: wǎng  

〈词性:介〉

(1) 同“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相当于“朝”、“向” [toward;to]

叉开五指往店主人脸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了踉跄。——《水浒传》

(2) 又如:往虎口里探头(俗语。指冒失、危险的举动);往高枝儿上飞(借指依附上层人物,也有向上爬之意)

常用词组

往常、往返、往复、往古、往后、往还、往迹、往来、往脸上抹黑、往泥里踩、往年、往日、往时、往事、往岁、往往、往昔

  拼音  xiū   注音  ㄒ一ㄡ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HTE  仓颉  OLHH  郑码  NIRP  四角  27222  结构  左右电码  0208  区位  4862  统一码  4FEE  笔顺  ノ丨丨ノフ丶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修的拼音:xiū(ㄒ一ㄡ)  

⒈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⒉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⒊ 剪或削:修剪。

⒋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⒌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⒍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⒎ 长(cháng   ),高:修长。

⒏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⒐ 姓。

统一码

修字UNICODE编码U+4FEE,10进制: 20462,UTF-32: 00004FEE,UTF-8: E4 BF AE。

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脩㣊

汉英互译

repair、build、decorate、mend、trim

相关字词

建、筑

造字法

形声:从彡、攸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修的拼音: xiū  

〈词性:动〉

(1) (形声。从彡( shān  ),攸( yōu  )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 同本义 [embellish;decorate]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 整修;修理 [repair]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 兴建;建造 [build]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7) 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 [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study]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 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 修行 [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 整治 [put in order;administer]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 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

地之不休。——《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 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 编纂;撰写;写 [compile]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 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 设。置备 [be ready]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8) 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 循;遵循 [follow]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 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 通“休”。休整;休养 [rest]。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 修订,修改,改正 [revise;amend]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词性变化

修的拼音: xiū  

〈词性:形〉

(1) 长 [long]

修,长也。——《广雅》

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纪》。索隐:“修亦长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促织》

庞然修尾。

(2) 又如:修龄(长龄,长寿);修短固天(生命的长短本由天定);修亘(连绵不断);修篁(修筠。长长的竹子)

(3) 高;大 [tall;big]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又如:修茂(树木高而繁茂);修波(大波);修峻(高峻);修雅(高雅,不粗俗);修皙(身材高而皮肤白)

(5) 远 [distant]。如:修阻(路途遥远而阻隔)

(6) 善;美好 [good]

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7) 又如:修名(美好的名声);修直(高尚正直);修眸(漂亮的眼睛;美目);修禀(良好的禀赋)

修的拼音: xiū  

〈词性:名〉

(1) 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present]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钱宫詹云:“即仪礼之升堂乃羞,今之修爵。”

(2) 又如:修金(学费);修脡(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脩”。干肉);修脯(旧时称送给教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馔(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脩,束修)

(3) 修正主义 [revisionism]。如:防修反修;帝、修、反

(4) 姓

常用词组

修边、修补、修布、修长、修饬、修辞、修道院、修订、修复、修改、修好、修剪、修建、修脚、修教、修旧利废、修理、修炼、修门、修面、修明、修女、修配、修平、修葺、修色、修缮、修身、修身洁行、修士、修饰、修手、修书、修行、修省、修学、修养、修业、修凿、修造、修整、修正、修枝、修治、修竹、修筑、修纂

  拼音  lái   注音  ㄌㄞ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OI  五笔98  GUSI  仓颉  DT  郑码  BDKV  四角  5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171  区位  3220  统一码  6765  笔顺  一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来(來)的拼音:lái(ㄌㄞˊ)  

⒈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⒉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⒊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⒋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⒌ 做某个动作:胡来。

⒍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⒏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⒐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⒑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⒒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⒓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⒔ 姓。

统一码

来字UNICODE编码U+6765,10进制: 26469,UTF-32: 00006765,UTF-8: E6 9D A5。

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來逨

汉英互译

arrive、come、come round、ever since、next

相关字词

去、回、往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wheat]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 未来,将来 [future;next;incoming]

来日方长。——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 姓

词性变化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动〉

(1)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come;arrive]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 归,回来,返回 [make a round trip;go to a place and come back]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 归服;归顺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e]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 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 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incur;give rise]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 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 加入[一群人] 中 [join]。如:你来不来?

(10) 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 [需要] [let’s do]。如:来五斤;来两盘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 [crop up]。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2) 产生;开始;发生 [happen;begin;start]。如:来路(来历;来源);来历(来由;原委);来情(情由);来情去意(来去的情由与意向);来方(来源);来龙(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即龙脉的来源)

(13) 追溯来源、血统或起源 [derive]。如:来方(来源,进项);来煞(来劲;出息)

(14) 相当于做 [do]。如:来不得

(15)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 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 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 〈词性:方〉∶在 [in;at]。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 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 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 假借为“釐”(   )。赐予 [bestow;grant]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 假借为“赉”。赐予 [bestow;grant]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代〉

(1) 你的;你们的 [your]。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 这 [this]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 杨志头低。—— 元·佚名《黄花峪 》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助〉

(1) 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在数量上接近精确 [about]。如:两米来高

(3) 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 [around]。如:二十来个

(4) 从头到尾过去地 [over the past]。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5) 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ever since]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 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来的拼音:

lái  

<语气>

(1)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2) 另见 lài  

常用词组

来宾、来不得、来潮、来到、来得、来得、来得及、来得早、来电、来犯、来访、来稿、来稿、来归、来函、来回、来火,来火儿、来件、来今、来劲、来客、来历、来历不明、来临、来龙去脉、来路、来路不明、来路货、来年、来去、来去匆匆、来人、来日、来日方长、来生、来使、来事、来世、来势、来头、来往、来信、来信、来意、来由、来源、来者、来者不拒、来着、来自

基本词义

来的拼音:

來、勑 lài  

〈词性:动〉

(1) 慰劳 [appreciate sb.'s services and present gifts]

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说文》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

劳俫有意者。——《汉书·平当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莫我肯勑。——《诗·魏风·硕鼠》

贤者勑其材。——《韩非子·王道》

(2) 另见 lái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