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ān chǔ xià liú
注音ㄍㄢ ㄔㄨˇ ㄒ一ㄚˋ ㄌ一ㄡˊ
解释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出处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感情甘处下流是中性词。
繁体甘處下流
近义甘居人后、甘居下流
反义不甘落后
英语rest content with lagging behind
动物生肖牛,虎,蛇
甘的拼音:gān(ㄍㄢ)
⒈ 甜,味道好:甘甜。甘苦。甘冽。甘落。甘之如饴。同甘共苦。甘旨(美味的食物)。
⒉ 美好:甘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甘霖。
⒊ 自愿,乐意:甘愿。甘拜下风。
⒋ 姓。
甘字UNICODE编码U+7518,10进制: 29976,UTF-32: 00007518,UTF-8: E7 94 98。
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柑酣㤌
pleasant、sweet、willingly
苦
指事:像口含食物
sweetness; sweet, tasty
详细解释◎ 甘的拼音: gān
〈词性:形〉
(1) (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2) 同本义 [delicious]
甘,美也。——《说文》
稼穑作甘。——《书·洪范》
以甘养肉。——《周礼·疡医》
甘胜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秦王饮食不甘。——《韩非子·存韩》
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甘肥(味美香浓的食品);甘味(甘肥。美味);甘膳(珍馐美味);甘馨(美味佳肴)
(4) 甜 [sweet]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
开明北又有甘水。——《山海经·海内西经》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 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明· 刘基《苦斋记》
(5) 又如:甘醴(甘甜美味的酒);甘豆羹(一种甜豆羹);甘瓠(甘甜可食的瓠瓜);甘木(所结果实甜美的果树);甘辛(甜而微辣)
(6) [言词] 甜蜜动听的 [honey]
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左传·昭公十一年》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好,及时 [good]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诗·小雅·甫田》
(8) 又如:甘泽(甘霖,甘雨);甘澍(甘雨);甘膏(甘雨,膏雨);甘霈(甘雨)
(9) 甘愿;乐意 [be willing;willingly]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清· 刘开《问说》
(10) 又如:不甘落后;甘分(甘心于本分);甘伏(甘心降伏);甘罪(自愿承担罪过)
◎ 甘的拼音: gān
〈词性:名〉
(1) 美味的食品 [delicious food]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甘食(鲜美的食物);甘软(鲜美柔软的食物);甘鲜(鲜美的食品)
(3) 甘味,甜味 [sweetness]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墨子·非攻上》
(4) 通“柑”。果名,橘属 [orange]
卢橘夏熟,黄甘橙楱。——司马相如《上林赋》
◎ 甘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通“酣”。嗜好;爱好 [hobby]
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庄子·徐无鬼》
残仁贼义,甘财悦色。——曹植《藉田说》
(2) 又如:甘酒(嗜酒);甘嗜(嗜好);甘乐(喜好);甘利(好利;贪利);甘得(贪得)
甘拜下风、甘草、甘脆、甘当、甘芳、甘汞、甘贵、甘井先竭、甘居、甘苦、甘蓝、甘霖、甘露、甘美、甘泉、甘薯、甘甜、甘心、甘油、甘于、甘雨、甘愿、甘蔗、甘旨
处(處)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居住:穴居野处。
⒉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⒊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⒋ 决定,决断:处理。
⒌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⒍ 止,隐退:处暑。
处(處)的拼音:chù(ㄔㄨˋ)
⒈ 地方:处处。处所。
⒉ 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⒊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处字UNICODE编码U+5904,10进制: 22788,UTF-32: 00005904,UTF-8: E5 A4 84。
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处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処處䖏
deal with、get along with、locate、departmentalism
形声
place, locale; department
详细解释◎ 处的拼音:
處、処 ch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 hū )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 hù )”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2) 同本义 [stop]
処,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系辞上》
处者处。——《礼记·射义》。注:“犹留也。”
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国语·楚语》。注:“止也。”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离。——三国 魏· 曹植《浮萍篇》
(3) 居住;生活 [dwell]
莫敢遑处。——《诗·召南·殷其靁》
占右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
淖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释文:“在室女也。”按,凡士或女未用皆称处。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穴居野处;处妇(居家的妇女);处处(居其所当居的地方);处势(居于有权势的高位);处逸(生活在安逸之中);处安思危(居安思危)
(5) 居家不仕,隐居 [withdraw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
处士横议。——《孟子》
处人以誉尊。——《淮南子·主术》。谓有道艺在家隐居不仕者。
(6) 又如:处人(居家不出之人;隐士);处家(居家;在家里)
(7) 惩罚 [punish]
议罪处罚。——《汉书·师丹传》
(8) 又如:处制(处罚);处斩(执行斩决)
(9) 治理;办理 [manage]
德以处事。——《左传·文公十八年》
(10) 又如:处制(处理;办理);处断(处理决断);处方(给病人开药方)
(11) 决断;定夺 [judge]
臣愚不能处也。——《汉书·谷永传》。注:“断决也。”
(12) 又如:处正(犹裁决);处变(处置事变)
(13) 主持;执掌[take charge of;preside over]。如:处位(居位);处势(所处的地位);处馆(在私塾中教书;做私熟先生);处实(务实)
(14) 对待 [treat]
何以处我?——《礼记·檀弓下》
(15) 又如:处待(处置;对待);处物(对待人和事物)
(16) 相交,交往 [get along;have social intercourses with]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7) 又如:处不来;处常(长远相处);处交(结交,社交)
◎ 处的拼音:
處 chǔ
〈词性:形〉
(1) 定,常 [steady]
喜怒无处。——《吕氏春秋·诬徒》。注:“处,常也。”
犹思故处。——《吕氏春秋·音初》
(2) 另见 chù
处罚、处方、处分、处境、处决、处理、处女、处世、处暑、处死、处心积虑、处刑、处于、处之泰然、处置
◎ 处的拼音:
處、処 chù
〈词性:名〉
(1)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location;place]
处,所也。——《广韵》
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
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住处;别处;停车处
(3) 部分;方面 [part;point]。如:好处;益处
(4)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 [department;section]。如:业务处;办事处;政策处
(5) 另见 chǔ
处处、处所
下的拼音:xià(ㄒ一ㄚˋ)
⒈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⒉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⒊ 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⒋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⒌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⒍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⒎ 进入:下海。
⒏ 投送:下书。
⒐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⒑ 谦辞:在下。下官。
⒒ 颁布:下令。
⒓ 攻克:攻下。
⒔ 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⒕ 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⒖ 退让:争执不下。
⒗ 做出判断:下结论。
⒘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⒙ 用在名词后边(①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②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⒚ 用在动词后边(①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②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③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⒛ 少于:不下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下蛋。
下字UNICODE编码U+4E0B,10进制: 19979,UTF-32: 00004E0B,UTF-8: E4 B8 8B。
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丅
below、descend、down、give birth to、give in、go to、leave off、lower、next、take
上、高、停
指事
under, underneath, below; down; inferior; bring down
详细解释◎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名〉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below;under;underneath]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4) 地 [ground]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5)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6) 指下巴 [the lower jaw]。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7) 臣下;百姓;群众 [the masses;inferior]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8)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9) 方面 [side]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10)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11) 下一次 [the next time]。如:下不为例
(12) 特指湖泽 [lake]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13) 地表之下 [underground]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14) 里面 [inside]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15)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o’clock]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6) 指时间、处所、范围 [time;place;area;scope;field]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7) 位在下的人 [subordinate]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与其群下
◎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动〉
(1) 下来 [descend]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下见小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客驰下。——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3) 落下;降下 [fall]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5) 离开 [get out]。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6) 弯屈 [bow]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7)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8) 卸下 [take off]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9)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10) 放入;投入 [put in]。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11) 施行;使用 [apply;use]。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12) 完成;结束 [finish;end]。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13) 递送 [send;deliver]。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14) 发表、宣告 [issue]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谕旨将下
而卒不下
(15)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16) 去;到 [go to]
便下襄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7)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18) 做饭 [cook]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19)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20)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 [lay]。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21)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 [play]。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22)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capture]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 燕,下 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23) 又如:连下数城
(24) 歇宿;收留 [stay]
徐孺下 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25)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6) 以菜肴佐食 [go with]。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27) 投降 [surrender]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28)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9) 居人之下;谦让 [modestly decline]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 韩愈《师说》
(30)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31) 安扎 [camp]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32) 拍 [beat;clap]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形〉
(1) 身分、地位低 [lower]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2)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3) 幼小 [young]。如:上下(长幼;尊卑)
(4) 次序或时间在后 [latter;next]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下颇惊。——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5)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6) 低于,少于 [inferior]。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 下的拼音: xià
〈词性:量〉
(1)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2)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下巴、下巴颏儿、下摆、下班、下半场、下半旗、下半晌、下半天、下半夜、下辈、下辈子、下本儿、下笔、下边,下边儿、下标、下不来、下不来台、下不为例、下部、下操、下策、下层、下层林、下场、下场、下场门、下车、下车伊始、下沉、下陈、下衬、下乘、下程、下处、下船、下垂、下垂、下唇、下次、下存、下达、下蛋、下道,下道儿、下道齐桓、下等、下地、下地幔、下第、下店、下调、下跌、下定义、下毒、下饭、下方、下房,下房儿、下放、下风、下浮、下纲、下岗、下工、下工、下工夫,下功夫、下沟、下关、下官、下跪、下锅、下海、下颌、下黑儿、下户、下级、下家、下嫁、下贱、下江、下降、下脚,下脚儿、下脚、下脚、下脚货、下脚料、下街、下界、下劲、下九、下九流、下酒、下课、下口、下苦、下款、下来、下来、下里巴人、下力、下吏、下里、下僚、下列、下劣、下令、下流、下流、下落、下落、下马、下马看花、下马威、下面、下奶、下女、下品、下聘、下坡、下铺、下棋、下气、下气、下欠、下窍、下切、下情、下去、下去、下山、下山、下身、下神、下乘、下士、下世、下世、下手、下手、下首、下书、下水、下水道、下死劲、下宿、下榻、下台、下堂、下体、下田、下调、下帖、下同、下头、下推、下脱、下文、下问、下午、下洗、下细、下弦、下限、下陷、下乡、下泻、下泄、下心意、下行、下学、下旬、下咽、下药、下野、下夜、下邑、下意识、下饮黄泉、下游、下余、下愚、下雨、下狱、下院、下月、下葬、下账、下诏、下政、下中农、下中天、下种、下逐客令、下箸、下装、下坠、下子、下作、下作
流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⒉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⒊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⒋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⒌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⒍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⒎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⒏ 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⒐ 指不正派:二流子。
流字UNICODE编码U+6D41,10进制: 27969,UTF-32: 00006D41,UTF-8: E6 B5 81。
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㳅
flow、stream、current、stream of water、class
淌、源
形声:左形右声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详细解释◎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flow]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lead a wandering life]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propagate;diffuse]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reveal;betray]。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indulge in]。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banish]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change]。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paint]。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stay]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seek;take]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的拼音:◎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river;stream of water]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current]。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trend]。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school; sect]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school;class]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refugee]。如:盲流
◎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流畅 [smoothly]。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流辈、流弊、流变、流别、流播、流布、流产、流畅、流程、流传、流窜、流弹、流宕忘反、流荡、流动、流动资金、流毒、流毒、流芳、流芳后世、流放、流感、流光、流滑、流会、流火、流金铄石、流口水、流寇、流览、流浪、流浪儿、流浪汉、流泪、流离、流离失所、流离遇合、流里流气、流利、流连、流连忘返、流量、流露、流落、流氓、流氓集团、流氓无产者、流民、流明、流脑、流年、流脓、流派、流盼、流配、流痞、流气、流憩、流洒、流散、流沙、流失、流石、流食、流矢、流逝、流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无情、流水席、流水账、流水作业法、流送、流苏、流苏金镂鞍、流俗、流速、流汤滴水、流淌、流体、流涕、流通、流亡、流涎、流线型、流向、流泻、流星、流星雨、流行、流行歌曲、流刑、流血、流血漂橹、流言、流言蜚语、流寓、流域、流贼、流质食物、流转、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