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干干净净的意思

gāngānjìngjìng

干干净净



拼音gān gān jìng jìng

注音ㄍㄢ ㄍㄢ ㄐ一ㄥˋ ㄐ一ㄥˋ

解释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例子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将民众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等项自由权利剥夺得干干净净。”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污垢。

谜语二水干争

感情干干净净是中性词。

繁体干干凈凈

近义一干二净

反义邋里邋遢

英语be neat and tidy(clea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ān gàn   注音  ㄍㄢ ㄍㄢˋ   繁体  乾、幹  
部首  干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FGGH  仓颉  MJ  郑码  AED  四角  1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1626  区位  2441  统一码  5E72  笔顺  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干(乾)的拼音:gān(ㄍㄢ)  

⒈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⒉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⒊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⒋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⒌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⒍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⒎ 个数:若干。

⒏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⒐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⒑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⒒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⒓ 〔干将(jiàng  )〕古剑名。

⒔ 姓。

其他字义

干(幹)的拼音:gàn(ㄍㄢˋ)  

⒈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⒉ 做:干事。说干就干。

⒊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⒋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统一码

干字UNICODE编码U+5E72,10进制: 24178,UTF-32: 00005E72,UTF-8: E5 B9 B2。

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幹漧榦

汉英互译

do、work、able、dry、empty、for nothing、doing

相关字词

做、搞、湿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shield]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4) 岸;水畔 [bank]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5)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 [valley]。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6) 天干 [Stems;Heavenly Stems]。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幹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7) 姓

词性变化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捍卫 [defend;guard]

(2) 又如:干害(捍护)

(3) 触犯;冒犯;冲犯;冲 [offend]

干,犯也。——《说文》

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4)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 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 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6) 立,建立 [set up]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7) 求,求取 [seek for]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 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 干预;干扰 [intervene;interfere]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10) 关涉;牵扯 [involve; be connected]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1)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12) 怠慢,慢待 [neglect]。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干的拼音:

乾、乹、亁 g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 gàn  )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2) 同引申义 [dry]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3)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4) 枯竭 [exhausted]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6)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adopted]

赵氏干娘,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7)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8)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 [dry and coarse]。如:干哑(干涩嘶哑)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使干,竭尽 [dry;exhaust]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2) 怠慢;使对方难堪 [neglect]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3)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名〉

(1)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dried-up food]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2)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 韩愈《感春》

(2)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3) 虚假地,表面地 [falsely;superficially]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4)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5) 另见 gàn  

常用词组

干碍、干巴、干巴巴、干杯、干杯、干贝、干壁画、干瘪、干冰、干菜、干草、干草堆、干柴、干柴烈火、干产、干坼、干城、干处理、干脆、干打雷,不下雨、干瞪眼、干电池、干犯、干饭、干粪、干干净净、干戈、干股、干果、干旱、干号、干涸、干涸、干货、干急、干季、干姜、干将、干结、干净、干咳、干渴、干枯、干哭、干酪、干冷、干礼,干礼儿、干连、干粮、干裂、干妹子、干没、干娘、干呕、干亲、干扰、干扰、干热、干人、干涩、干涉、干尸、干瘦、干爽、干洗、干系、干笑、干薪、干眼症、干谒、干预,干与、干云蔽日、干着急、干燥、干燥剂、干燥症、干证、干支、干重

基本词义

干的拼音:

幹、榦 g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倝( gàn  )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 同本义 [end plank]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姚信、 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3)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4) 木名。柘树 [three-bristle cudrania]

词性变化

干的拼音:

gàn  

〈词性:名〉

(1) 主干 [trunk]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2)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3) 引申为本质 [essenee]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4) 胁 [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human body]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5) 效果;用处 [effect]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6) 地位低下的官吏 [low official]

(7)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8) 一种俸禄 [salary]。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9) 干部的简称 [cadre]。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10) 事情 [affair]。如:公干;有何贵干?

(11) 姓

干的拼音:

gàn  

〈词性:动〉

(1)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do;act;execute;work]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 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2)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3) 主管 [take charge of]

光武即位,知 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4)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5) 建立;求取 [set up;found;seek for]。如:干功(建功)

(6) 通“扞”( hàn  )。护卫,遮挡 [guard;keep out]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7)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干的拼音:

gàn  

〈词性:形〉

(1) 干练 [capable and experienced]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3) 通“扞”( hàn  )。乱 [disorderly]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

(4) 另见 gān  

常用词组

干部、干才,干材、干道、干掉、干活、干家、干将、干劲、干警、干练、干流、干路、干吗、干渠、干什么、干事、干事、干线、干校、干仗

  拼音  gān gàn   注音  ㄍㄢ ㄍㄢˋ   繁体  乾、幹  
部首  干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FGGH  仓颉  MJ  郑码  AED  四角  1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1626  区位  2441  统一码  5E72  笔顺  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干(乾)的拼音:gān(ㄍㄢ)  

⒈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⒉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⒊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⒋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⒌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⒍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⒎ 个数:若干。

⒏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⒐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⒑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⒒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⒓ 〔干将(jiàng  )〕古剑名。

⒔ 姓。

其他字义

干(幹)的拼音:gàn(ㄍㄢˋ)  

⒈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⒉ 做:干事。说干就干。

⒊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⒋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统一码

干字UNICODE编码U+5E72,10进制: 24178,UTF-32: 00005E72,UTF-8: E5 B9 B2。

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幹漧榦

汉英互译

do、work、able、dry、empty、for nothing、doing

相关字词

做、搞、湿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shield]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4) 岸;水畔 [bank]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5)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 [valley]。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6) 天干 [Stems;Heavenly Stems]。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幹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7) 姓

词性变化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捍卫 [defend;guard]

(2) 又如:干害(捍护)

(3) 触犯;冒犯;冲犯;冲 [offend]

干,犯也。——《说文》

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4)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 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 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6) 立,建立 [set up]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7) 求,求取 [seek for]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 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 干预;干扰 [intervene;interfere]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10) 关涉;牵扯 [involve; be connected]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1)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12) 怠慢,慢待 [neglect]。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干的拼音:

乾、乹、亁 g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 gàn  )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2) 同引申义 [dry]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3)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4) 枯竭 [exhausted]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6)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adopted]

赵氏干娘,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7)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8)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 [dry and coarse]。如:干哑(干涩嘶哑)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使干,竭尽 [dry;exhaust]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2) 怠慢;使对方难堪 [neglect]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3)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名〉

(1)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dried-up food]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2)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 韩愈《感春》

(2)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3) 虚假地,表面地 [falsely;superficially]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4)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5) 另见 gàn  

常用词组

干碍、干巴、干巴巴、干杯、干杯、干贝、干壁画、干瘪、干冰、干菜、干草、干草堆、干柴、干柴烈火、干产、干坼、干城、干处理、干脆、干打雷,不下雨、干瞪眼、干电池、干犯、干饭、干粪、干干净净、干戈、干股、干果、干旱、干号、干涸、干涸、干货、干急、干季、干姜、干将、干结、干净、干咳、干渴、干枯、干哭、干酪、干冷、干礼,干礼儿、干连、干粮、干裂、干妹子、干没、干娘、干呕、干亲、干扰、干扰、干热、干人、干涩、干涉、干尸、干瘦、干爽、干洗、干系、干笑、干薪、干眼症、干谒、干预,干与、干云蔽日、干着急、干燥、干燥剂、干燥症、干证、干支、干重

基本词义

干的拼音:

幹、榦 g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倝( gàn  )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 同本义 [end plank]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姚信、 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3)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4) 木名。柘树 [three-bristle cudrania]

词性变化

干的拼音:

gàn  

〈词性:名〉

(1) 主干 [trunk]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2)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3) 引申为本质 [essenee]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4) 胁 [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human body]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5) 效果;用处 [effect]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6) 地位低下的官吏 [low official]

(7)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8) 一种俸禄 [salary]。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9) 干部的简称 [cadre]。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10) 事情 [affair]。如:公干;有何贵干?

(11) 姓

干的拼音:

gàn  

〈词性:动〉

(1)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do;act;execute;work]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 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2)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3) 主管 [take charge of]

光武即位,知 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4)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5) 建立;求取 [set up;found;seek for]。如:干功(建功)

(6) 通“扞”( hàn  )。护卫,遮挡 [guard;keep out]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7)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干的拼音:

gàn  

〈词性:形〉

(1) 干练 [capable and experienced]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3) 通“扞”( hàn  )。乱 [disorderly]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

(4) 另见 gān  

常用词组

干部、干才,干材、干道、干掉、干活、干家、干将、干劲、干警、干练、干流、干路、干吗、干渠、干什么、干事、干事、干线、干校、干仗

  拼音  jìng chēng   注音  ㄐ一ㄥˋ ㄔㄥ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UQVH  仓颉  IMNSD  郑码  TDRX  四角  37157  结构  左右电码  0403  区位  3027  统一码  51C0  笔顺  丶一ノフ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净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清洁:净化。净水。净土。净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净院(佛寺。亦称“净宇”)。干净。洁净。窗明几净。

⒉ 使干净:净面。净手(大小便)。

⒊ 空,什么也没有:净尽。

⒋ 单纯,纯粹的:净利。净值。净价。净重(zhòng   )。纯净。

⒌ 单,只,全:满地净是树叶。

⒍ 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净角(亦称“花脸”、“黑头”)。

其他字义

净的拼音:chēng(ㄔㄥ)  

⒈ 冷的样子。

统一码

净字UNICODE编码U+51C0,10进制: 20928,UTF-32: 000051C0,UTF-8: E5 87 80。

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淨浄凈瀞

汉英互译

clean、completely、net、only

相关字词

洁、脏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lean, pure; clean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争声。本义: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

(2) 同本义 [Jing moat]

净,鲁北城门池也。——《说文》。按,北城之门曰净门,当因池水名净而命也。公羊传所谓鹿门、争门、吏门,盖以争为之。

(3) 京剧中的一类角色 [actor with a painted face]。如:生旦净末;净角(净脚。戏剧角色之一,一般扮演性格刚烈粗鲁或奸险的人物,俗称“花脸”)

词性变化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形〉

(1) 假借为“瀞”。清洁,洁净。亦用于形容抽象事物。亦指明净 [clean]

风烟俱净。——吴均《与朱元思书》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又如:窗明几净;白净(白而洁净);净本(唐人称誊写清楚的文书);净袜(白色布袜);净色(明净的月色);净衣(洁净的衣服)

(3) 空无所有,无余 [exhausted]

北累既除,表里俱净。——萧子良《开物归信门》

(4) 又如:净办(净辨。消静,干净利索);净光(一点不剩);净尽(一点不剩)

(5) 纯,纯粹 [net;simple]。如:净利;净壹(指德性纯一)

(6) 同“静”。宁静;不烦扰 [tranguil]。如:净办(清净,安闲);净了(僻静,隔绝尘世);净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净神(静神,使心神安静)

(7) 佛教语。清静 [quiet]。如:净食(佛教用语。依佛戒,禁止比丘啖食生物。草、菜、瓜果等,必以火烧煮,或以刀、以爪甲除去皮核后食用,故称净食);净瓶(指佛教徒用来储水饮用或洗手的澡瓶)

(8) [指颜色]∶不混有其他颜色的;纯净的 [clear]。如:净红和净蓝

(9) 冷 [cold]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唐· 李贺《走马引》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洗净;清除 [wash;clense]。如:净面(洗脸);净面水(洗脸水);净耳(挖取耳垢);净发(剃掉头发);净扫(打扫干净;扫除净尽)

(2) [佛家用语]∶指破除情欲、无所沾染 [purify]。如:六根已净

…为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后汉书》

(3) 为男子去掉睾丸 [castrate]。如:净身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副〉

只有,仅 [only]。如:这几天净下雨;桌上净是书;净情(净拿;净赚)

常用词组

净白、净得、净高、净化、净火、净价、净洁、净尽、净空、净口、净跨度、净利、净身、净室、净手、净水、净桶、净土、净心、净意、净赢、净油、净余、净院、净重、净赚

  拼音  jìng chēng   注音  ㄐ一ㄥˋ ㄔㄥ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UQVH  仓颉  IMNSD  郑码  TDRX  四角  37157  结构  左右电码  0403  区位  3027  统一码  51C0  笔顺  丶一ノフ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净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清洁:净化。净水。净土。净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净院(佛寺。亦称“净宇”)。干净。洁净。窗明几净。

⒉ 使干净:净面。净手(大小便)。

⒊ 空,什么也没有:净尽。

⒋ 单纯,纯粹的:净利。净值。净价。净重(zhòng   )。纯净。

⒌ 单,只,全:满地净是树叶。

⒍ 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净角(亦称“花脸”、“黑头”)。

其他字义

净的拼音:chēng(ㄔㄥ)  

⒈ 冷的样子。

统一码

净字UNICODE编码U+51C0,10进制: 20928,UTF-32: 000051C0,UTF-8: E5 87 80。

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淨浄凈瀞

汉英互译

clean、completely、net、only

相关字词

洁、脏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lean, pure; clean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争声。本义: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

(2) 同本义 [Jing moat]

净,鲁北城门池也。——《说文》。按,北城之门曰净门,当因池水名净而命也。公羊传所谓鹿门、争门、吏门,盖以争为之。

(3) 京剧中的一类角色 [actor with a painted face]。如:生旦净末;净角(净脚。戏剧角色之一,一般扮演性格刚烈粗鲁或奸险的人物,俗称“花脸”)

词性变化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形〉

(1) 假借为“瀞”。清洁,洁净。亦用于形容抽象事物。亦指明净 [clean]

风烟俱净。——吴均《与朱元思书》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又如:窗明几净;白净(白而洁净);净本(唐人称誊写清楚的文书);净袜(白色布袜);净色(明净的月色);净衣(洁净的衣服)

(3) 空无所有,无余 [exhausted]

北累既除,表里俱净。——萧子良《开物归信门》

(4) 又如:净办(净辨。消静,干净利索);净光(一点不剩);净尽(一点不剩)

(5) 纯,纯粹 [net;simple]。如:净利;净壹(指德性纯一)

(6) 同“静”。宁静;不烦扰 [tranguil]。如:净办(清净,安闲);净了(僻静,隔绝尘世);净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净神(静神,使心神安静)

(7) 佛教语。清静 [quiet]。如:净食(佛教用语。依佛戒,禁止比丘啖食生物。草、菜、瓜果等,必以火烧煮,或以刀、以爪甲除去皮核后食用,故称净食);净瓶(指佛教徒用来储水饮用或洗手的澡瓶)

(8) [指颜色]∶不混有其他颜色的;纯净的 [clear]。如:净红和净蓝

(9) 冷 [cold]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唐· 李贺《走马引》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洗净;清除 [wash;clense]。如:净面(洗脸);净面水(洗脸水);净耳(挖取耳垢);净发(剃掉头发);净扫(打扫干净;扫除净尽)

(2) [佛家用语]∶指破除情欲、无所沾染 [purify]。如:六根已净

…为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后汉书》

(3) 为男子去掉睾丸 [castrate]。如:净身

净的拼音: jìng  

〈词性:副〉

只有,仅 [only]。如:这几天净下雨;桌上净是书;净情(净拿;净赚)

常用词组

净白、净得、净高、净化、净火、净价、净洁、净尽、净空、净口、净跨度、净利、净身、净室、净手、净水、净桶、净土、净心、净意、净赢、净油、净余、净院、净重、净赚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