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纲挈目张的意思

gāngqièzhāng

纲挈目张



拼音gāng qiè mù zhāng

注音ㄍㄤ ㄑ一ㄝˋ ㄇㄨˋ ㄓㄤ

解释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

出处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用法作主语、补语、分句;比喻条理清楚。

感情纲挈目张是中性词。

繁体綱挈目張

近义纲举目张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āng   注音  ㄍㄤ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XMQY  五笔98  XMRY  仓颉  VMBK  郑码  ZLD  四角  27120  结构  左右电码  4854  区位  2457  统一码  7EB2  笔顺  フフ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纲(綱)的拼音:gāng(ㄍㄤ)  

⒈ 提网的总绳。

⒉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纲。纲领。纲目。纲要(a.提纲;b.概要)。

⒊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

⒋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

⒌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纲纪。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纲(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

统一码

纲字UNICODE编码U+7EB2,10进制: 32434,UTF-32: 00007EB2,UTF-8: E7 BA B2。

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綱㭃䌉

汉英互译

key link、outlin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纟、冈声

English

heavy rope, hawser; main poi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纲的拼音:

g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2) 同本义 [headrope of a fishing net]

纲,维紘绳也。——《说文》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四方之纲。——《诗·大雅·卷阿》

举其宏纲。——《书·序》

纪纲之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韩非记·外储说右下》

(3) 又如:纲挈目张(犹纲举目张);纲提领挈(提起网纲,挈住裘领。比喻抓住要领)

(4) 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outline]

为政贵当举纲。——《北史·源贺传》

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揽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文心雕龙·诸子》

熔则纲领昭畅。——《文心雕龙·熔裁》

法令为维纲。——《管子·禁藏》

(5) 又如:纲辖(朝廷中枢总要之职。唐、宋多指尚书省执政官);大纲(内容要点);一部两卷本的世界史纲

(6) 纲维;法度 [key link;guiding principe]。如:纲条(法纪);纲理(纲纪;法度);纲网(纲维;法度);纲宪(法纪;法度)

(7) 生物分类中的一个大类,位于目之上,在现代分类中位于门或部之下,而在林奈分类法中为最高种类 [class]。如:鱼纲;鸟纲;哺乳纲

(8) 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transportation of goods under convoy]。如:茶纲;盐纲;纲盐(编队运送的大批食盐);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一纲)

词性变化

纲的拼音:

gāng  

〈词性:动〉

系束 [tie;bind]

纲恶马。——《周礼·夏官》

常用词组

纲常、纲纪、纲举目张、纲领、纲目、纲要

  拼音  qiè   注音  ㄑ一ㄝˋ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DHVR  仓颉  QHQ  郑码  CIYM  四角  57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173  区位  7492  统一码  6308  笔顺  一一一丨フノ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挈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用手提着:提挈。提纲挈领。

⒉ 带,领:挈带。挈眷。扶老挈幼。

⒊ 古同“锲”,刻。

统一码

挈字UNICODE编码U+6308,10进制: 25352,UTF-32: 00006308,UTF-8: E6 8C 88。

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挈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ake along

造字法

形声:下形上声

English

assist, help, lead by h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挈的拼音: qiè  

〈词性:名〉

通“契”。契约,书契 [contract]

今内史稻田租挈重。——《汉书·沟洫志》

书挈所录帝王遗事。——卫觊《魏受禅表》

词性变化

挈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提起)

(2) 同本义 [lift]

挈,县持也。——《说文》

挈,提也。——《广雅》

若挈裘领。——《荀子·劝学》

挈壶氏。——《周礼》

班白不提挈。——《礼记·王制》

信挈其手。——《汉书·韩信传》

龙尾车者,河滨挈水之器也。——《农政全书》

(3) 又如:挈瓶(谓提瓶汲水);挈领(提起衣领);提纲挈领;挈壶(悬壶);挈辔(县辔)

(4) 带领 [take along]

挈国之辞也。——《谷梁传·宣公十一年》

挈其妻子以奔曹。——《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

元兵哨马报知蛮子 海牙,他便挈兵而待。——《英烈传》

挈家侨居邑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西游记》

(5) 又如:挈家(携家带眷);挈累(携带家室);挈眷(携带家眷);挈囊(古代尚书携带的紫色袷囊称挈囊,因而也称掌文书之官为挈囊);挈带(带领);挈引(带领引导);挈领(带领)

(6) 提携 [promote]

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燕易矣。——《汉书》

(7) 又如:挈带(提携);挈扶(提携扶助);挈提(提携,扶植);挈维(提携护持);挈携(提携;携带);挈持(扶持)

(8) 通“契”。刻 [carve]

旦算祀于挈龟。——《汉书·叙传上》

(9) 通“洯”。刀刻 [carve;engrave]

廷尉挈令。——《汉书·张汤传》

常用词组

挈挈

  拼音    注音  ㄇㄨ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HHHH  仓颉  BU  郑码  LA  四角  6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4158  区位  3631  统一码  76EE  笔顺  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目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⒉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⒊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  )(亦指箭靶的中心)。

⒋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

⒌ 名称:数目。巧立名目。

⒍ 标题:目录。

⒎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⒏ 孔眼:网目。

⒐ 指为首的人:头目。

统一码

目字UNICODE编码U+76EE,10进制: 30446,UTF-32: 000076EE,UTF-8: E7 9B AE。

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目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ye、item、ord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目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eye]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eye-sight]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mesh]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item]。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catalogue]。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chieftan]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order]。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name of a thing;number;row]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词性变化

目的拼音:   

〈词性:动〉

(1) 观看,注视 [look;regard]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give a hint with the eyes]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treat with;regard as]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常用词组

目标、目不见睫、目不交睫、目不忍见、目不忍视、目不识丁、目不暇接、目不转睛、目测、目测、目成、目怆有天、目瞪口呆、目的、目睹、目光、目光短浅、目击、目击者、目今、目镜、目空四海、目空一切、目力、目录、目迷五色、目前、目送、目挑心招、目无全牛、目无组织、目下、目眩、目语、目睁口呆、目中无人、目眦

  拼音  zhāng   注音  ㄓㄤ   繁体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XTAY  仓颉  NPO  郑码  YZCH  四角  12234  结构  左右电码  1728  区位  5337  统一码  5F20  笔顺  フ一フノ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张(張)的拼音:zhāng(ㄓㄤ)  

⒈ 开,展开:张开。张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张张”)。张榜。铺张。张灯结彩。纲举目张。

⒉ 商店开业:开张。

⒊ 拉紧:紧张。张力。

⒋ 扩大,夸大:夸张。

⒌ 放纵,无拘束:乖张。嚣张。

⒍ 料理,应酬:张罗。

⒎ 惊惶,慌忙:张惶失措。

⒏ 看,望:张望。

⒐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⒑ 量词:一张纸。三张桌子。几张嘴。两张弓。

⒒ 姓。

统一码

张字UNICODE编码U+5F20,10进制: 24352,UTF-32: 00005F20,UTF-8: E5 BC A0。

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aggerate、open、set out、sheet、spread

相关字词

驰、合、弛

造字法

形声:从弓、长声

English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draw;string]。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draw back]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open]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put up]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post]。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unfold;spread]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net]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set up]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look]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fill]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enlarge]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exaggerate; magnify; overestimate]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词性变化

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名〉

(1) 主張 [proposal]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opening of a new shop]。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plant’s name]。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Zhang state]。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张的拼音:

zhāng  

〈词性:量〉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sheet;piece]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3) 另见 zhàng  

常用词组

张榜、张弛、张楚、张大、张灯结彩、张飞、张挂、张冠李戴、张皇、张家长李家短、张开、张口、张口结舌、张力、张罗、张目、张声、张贴、张王李赵、张望、张牙舞爪、张扬

基本词义

张的拼音:

zhàng  

〈词性:名〉

通“帐”。帐幔,帷幕 [canopy;curtain]

居则设张容。——《荀子·正论》

张饮三日。——《史记·高祖本纪》

供张东都门外。——《汉书·疏广传》

词性变化

张的拼音:

zhàng  

〈词性:动〉

(1) 通“胀”。胀满[swell]

将食,张,如厕。——《左传·成公十年》

张脉偾兴。——《左传·僖公十五年》

亭历愈张。——《淮南子·缪称》

(2) 另见 zhāng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