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感激流涕的意思

gǎnliú

感激流涕



拼音gǎn jī liú tì

注音ㄍㄢˇ ㄐ一 ㄌ一ㄡˊ ㄊ一ˋ

解释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出处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例子宋·孔平仲《续世说·李光颜》:“堂下兵士数万,皆感激流涕。”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度感激。

感情感激流涕是中性词。

近义感激涕零、感激涕泗

英语be so grateful as to shed tea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ǎn   注音  ㄍㄢˇ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DGKN  仓颉  IRP  郑码  HMJW  四角  53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949  区位  2448  统一码  611F  笔顺  一ノ一丨フ一フノ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感的拼音:gǎn(ㄍㄢˇ)  

⒈ 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⒉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⒊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

统一码

感字UNICODE编码U+611F,10进制: 24863,UTF-32: 0000611F,UTF-8: E6 84 9F。

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fect、be obliged、feel、move、sense、touch

造字法

形声:从心、咸声

English

feel, perceive, emo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感的拼音: g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move]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4) 感应,影响 [response]

(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

(6) 感触;触动感慨 [touch]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

(8) 感谢;感激 [thank;feel grateful]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

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10) 感慨,感伤 [sigh with emotio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

(12) 思念 [miss]

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infect;be affected by]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

(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puzzle]

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

(17) 通“减”( jiǎn  )。减损,减少 [lessen;decrease]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

词性变化

感的拼音: gǎn  

〈词性:名〉

(1) 感触;情绪;意念 [thoughts and feelings]。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2) 另见 hàn  

常用词组

感触、感戴、感动、感恩、感恩戴德、感恩图报、感发、感奋、感愤、感官、感光、感化、感怀、感激、感激不尽、感激涕零、感觉、感觉、感觉器官、感慨、感愧、感喟、感冒、感念、感佩、感情、感情用事、感染、感染力、感人、感伤、感受、感受、感叹、感叹、感叹号、感叹句、感同身受、感悟、感想、感谢、感性、感性认识、感应、感遇、感召、感知、感知

基本词义

感的拼音: hàn  

〈词性:动〉

(1) 假借为“撼”。摇动 [shake]

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枚乘《七发》

(2) 又如:感突(冲撞奔突貌);无感(不能撼动);感帨(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感移(谓动摇之使其改变);感动(动摇)

(3) 假借为“憾”。怨恨 [hate]

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左传·昭公十一年》。注:“ 楚常恨其不服顺。”

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释感(化解仇恨);怀感(怀恨);感恨(怨恨,不满);感恚(愤恨)

(5) 另见 gǎn  

  拼音    注音  ㄐ一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RYT  仓颉  EHSK  郑码  VNSM  四角  38140  结构  左右电码  3423  区位  2804  统一码  6FC0  笔顺  丶丶一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激的拼音:jī(ㄐ一)  

⒈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冲激。激荡。激浊扬清(冲击污水,让清水上来,喻打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⒉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激酸菜。

⒊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刺激。激励。

⒋ 感情冲动:感激。激动。激昂慷慨。

⒌ 急剧的,强烈的:激烈。激进。

⒍ 过分直率:激厉。激切。

⒎ 〔激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激光”。亦称“莱塞”、“镭射”。

⒏ 〔激光器〕产生激光的装置。

⒐ 〔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

⒑ 鲜明:唇如激丹。

统一码

激字UNICODE编码U+6FC0,10进制: 28608,UTF-32: 00006FC0,UTF-8: E6 BF 80。

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徼滶

汉英互译

arouse、dash、fierce、sharp、stimulate、surge、swash、violent

造字法

形声:从氵、敫声

English

arouse, excite, incite; quick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激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2) 同本义 [surge]

激,水碍袤疾波也。——《说文》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势》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激激(急流声;水势湍急的样子);激浪(怒涛);激射(喷射,冲击)

(4) 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 [excite]

激而发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激于义而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激烦(麻烦);激作(振奋激励);激拔(激励提拔);激奖(激励劝勉);激聒(嘟囔);激激聒聒(嘟嘟囔囔)

(6) 抑制 [restrain]。如:激贪(抑制贪婪);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7) 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 [fall ill from getting wet]。如:他被雨水激着了

(8) 快速变冷 [chill]。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激一激

词性变化

激的拼音:   

〈词性:形〉

(1) 迅疾;猛烈 [rapid;acute;fierce]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史记·游侠列传》

(2) 又如:激水(湍急的水流);激矢(急飞的箭);激合(迅速集合);激迫(急迫);激辞(激烈的言辞)

(3) 高亢;激昂 [resoundirg;reverating;aroused]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激卬(振奋昂扬);激楚(声音高亢凄凉;又为古代歌曲名);激抗(高亢);激壮(激昂雄壮);激宕(激越跌荡)

常用词组

激昂、激变、激辩、激潮、激磁、激刺、激荡、激动、激发、激奋、激愤、激光、激化、激活、激将、激进、激进派、激剧、激浪、激励、激烈、激流、激恼、激怒、激起、激切、激情、激赏、激使、激素、激醒、激扬、激涌、激越、激增、激战、激子

  拼音  liú   注音  ㄌ一ㄡ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IYCQ  五笔98  IYCK  仓颉  EYIU  郑码  VSZN  四角  30112  结构  左右电码  3177  区位  3387  统一码  6D41  笔顺  丶丶一丶一フ丶ノ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流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⒉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⒊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⒋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⒌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⒍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⒎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⒏ 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⒐ 指不正派:二流子。

统一码

流字UNICODE编码U+6D41,10进制: 27969,UTF-32: 00006D41,UTF-8: E6 B5 81。

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low、stream、current、stream of water、class

相关字词

淌、源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flow]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lead a wandering life]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propagate;diffuse]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reveal;betray]。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indulge in]。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banish]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change]。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paint]。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stay]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seek;take]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的拼音: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river;stream of water]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current]。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trend]。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school; sect]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school;class]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refugee]。如:盲流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流畅 [smoothly]。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常用词组

流辈、流弊、流变、流别、流播、流布、流产、流畅、流程、流传、流窜、流弹、流宕忘反、流荡、流动、流动资金、流毒、流毒、流芳、流芳后世、流放、流感、流光、流滑、流会、流火、流金铄石、流口水、流寇、流览、流浪、流浪儿、流浪汉、流泪、流离、流离失所、流离遇合、流里流气、流利、流连、流连忘返、流量、流露、流落、流氓、流氓集团、流氓无产者、流民、流明、流脑、流年、流脓、流派、流盼、流配、流痞、流气、流憩、流洒、流散、流沙、流失、流石、流食、流矢、流逝、流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无情、流水席、流水账、流水作业法、流送、流苏、流苏金镂鞍、流俗、流速、流汤滴水、流淌、流体、流涕、流通、流亡、流涎、流线型、流向、流泻、流星、流星雨、流行、流行歌曲、流刑、流血、流血漂橹、流言、流言蜚语、流寓、流域、流贼、流质食物、流转、流转

  拼音    注音  ㄊ一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UXT  仓颉  ECNH  郑码  VUYZ  四角  38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99  区位  4473  统一码  6D95  笔顺  丶丶一丶ノフ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涕的拼音:tì(ㄊ一ˋ)  

⒈ 眼泪:痛哭流涕。感激涕零。涕泣。

⒉ 鼻子里分泌的液体:鼻涕。涕泪(鼻涕和眼泪)。

统一码

涕字UNICODE编码U+6D95,10进制: 28053,UTF-32: 00006D95,UTF-8: E6 B6 95。

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tears

造字法

形声:从氵、弟声

English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涕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tears]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snivel]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phlegm]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词性变化

涕的拼音:   

〈词性:动〉

(1) 流泪;哭泣 [shed tears]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常用词组

涕零、涕泣、涕泗横流、涕泗滂沱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