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感慨系之的意思

gǎnkǎizhī

感慨系之



拼音gǎn kǎi xì zhī

注音ㄍㄢˇ ㄎㄞˇ ㄒ一ˋ ㄓ

解释有所感触;慨叹随之而生。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慨叹。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例子经过战乱,名园遗迹荡然无存,不禁感慨系之。

正音“系”,不能读作“jì”。

辨形“之”,不能写作“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情绪。

感情感慨系之是中性词。

繁体感慨繋之

近义感慨万端、感慨万千

反义无动于衷

英语heave a deep sigh over an emotional issu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ǎn   注音  ㄍㄢˇ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DGKN  仓颉  IRP  郑码  HMJW  四角  53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949  区位  2448  统一码  611F  笔顺  一ノ一丨フ一フノ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感的拼音:gǎn(ㄍㄢˇ)  

⒈ 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⒉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⒊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

统一码

感字UNICODE编码U+611F,10进制: 24863,UTF-32: 0000611F,UTF-8: E6 84 9F。

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fect、be obliged、feel、move、sense、touch

造字法

形声:从心、咸声

English

feel, perceive, emo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感的拼音: g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move]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4) 感应,影响 [response]

(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

(6) 感触;触动感慨 [touch]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

(8) 感谢;感激 [thank;feel grateful]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

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10) 感慨,感伤 [sigh with emotio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

(12) 思念 [miss]

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infect;be affected by]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

(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puzzle]

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

(17) 通“减”( jiǎn  )。减损,减少 [lessen;decrease]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

词性变化

感的拼音: gǎn  

〈词性:名〉

(1) 感触;情绪;意念 [thoughts and feelings]。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2) 另见 hàn  

常用词组

感触、感戴、感动、感恩、感恩戴德、感恩图报、感发、感奋、感愤、感官、感光、感化、感怀、感激、感激不尽、感激涕零、感觉、感觉、感觉器官、感慨、感愧、感喟、感冒、感念、感佩、感情、感情用事、感染、感染力、感人、感伤、感受、感受、感叹、感叹、感叹号、感叹句、感同身受、感悟、感想、感谢、感性、感性认识、感应、感遇、感召、感知、感知

基本词义

感的拼音: hàn  

〈词性:动〉

(1) 假借为“撼”。摇动 [shake]

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枚乘《七发》

(2) 又如:感突(冲撞奔突貌);无感(不能撼动);感帨(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感移(谓动摇之使其改变);感动(动摇)

(3) 假借为“憾”。怨恨 [hate]

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左传·昭公十一年》。注:“ 楚常恨其不服顺。”

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释感(化解仇恨);怀感(怀恨);感恨(怨恨,不满);感恚(愤恨)

(5) 另见 gǎn  

  拼音  kǎi   注音  ㄎㄞˇ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86  NVCQ  五笔98  NVAQ  仓颉  PAIU  郑码  UXHR  四角  91012  结构  左中右电码  1980  区位  3114  统一码  6168  笔顺  丶丶丨フ一一フ丶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慨的拼音:kǎi(ㄎㄞˇ)  

⒈ 情绪激昂,愤激:愤慨。慷慨。

⒉ 叹息,叹气:慨叹。感慨。

⒊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诺。慨然。

统一码

慨字UNICODE编码U+6168,10进制: 24936,UTF-32: 00006168,UTF-8: E6 85 A8。

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eply touched、indignant

造字法

形声:从忄、既声

English

sigh, regret; gener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慨的拼音: kǎ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2) 同本义 [indignant;vehement]

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说文》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愤慨;慨切(愤激而恳切);慨爽(慷慨爽朗);慨慷(情绪激昂)

(4) 疲惫的样子 [tired]

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礼记·檀弓下》。注:“慨,惫貌。”

词性变化

慨的拼音: kǎi  

〈词性:动〉

(1) 假借为“嘅”。感慨,叹息(因悲痛、不愉快而发出的叹息) [be deeply touched;sigh with deep feeling]

情慨慨而长怀兮。——《楚辞·怨思》。注:“叹貌。”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慨含唏而增愁。——《文选·张衡·思玄赋》

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晋书·谢安传》

万方声一慨,吾道竟何之?——杜甫《秦州杂诗》

(2) 又如:慨慷(感慨;激动);慨慨(叹息的样子);慨叹(感慨叹息);慨念(感慨,怀念);慨恨(感慨遗恨)

常用词组

慨诺、慨然、慨叹、慨允

  拼音  xì jì   注音  ㄒ一ˋ ㄐ一ˋ   繁体  系、係、繫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TXIU  仓颉  HVIF  郑码  MZVV  四角  20903  结构  上下电码  4762  区位  4721  统一码  7CFB  笔顺  ノ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系(係、繫)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有联属关系的:系统。系列。系数。水系。世系。

⒉ 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中文系。化学系。

⒊ 关联:干系。关系。

⒋ 联结,栓:系缚。系绊。系马。维系。名誉所系。

⒌ 牵挂:系恋。系念。

⒍ 是:确系实情。

⒎ 把人或东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从井下把土系上来。

⒏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汉藏(zàng   )语系。寒武系(地质学名词)。

其他字义

系(繫)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结,扣:把鞋带系上。

统一码

系字UNICODE编码U+7CFB,10进制: 31995,UTF-32: 00007CFB,UTF-8: E7 B3 BB。

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system、series、department、t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ystem; line, link, conne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系的拼音:

  

〈词性:动〉

(1) 拴;系结 [tie;fasten;button up]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系之苇召。——《荀子·劝学》

(2) 又如:系腰(腰带);系鞋带;把晾衣服绳系在树上;她的头发上系了一根红缎带;腰上系了一根紫色的…腰带;把卡片系在包上;把衣服扣系上

(3) 约束;羁绊 [restrain]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 贾谊《鹏鸟赋》

(4) 拘囚 [arrest]

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5) 留意;挂念 [be careful;look out]。如:系人情思

(6) 牵涉;关连 [involve;drag in]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唐· 白居易《谕友》

(7) 另见   

常用词组

系泊、系带、系留、系绳

基本词义

系的拼音:

  

〈词性:动〉

(1)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2) 同本义 [hang]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

(3) 又如:系璧(系在带间的小玉璧);系滞(悬挂弃置)

(4) 拴;绑 [tie;fasten]

繫,约束也。——《说文》

繫,系也。——《易·系辞》释文

以九两繫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繫,联缀也。”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史记》

(5) 又如:系足(借指婚姻);系裹(穿戴衣帽);系舟(指船靠岸。也作“系船”)

(6) 拘囚;关进牢狱 [imprison]

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老母系保宫。

利系者之多。——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拘系(拘禁);系縻(束缚)

(8) 牵挂 [be anxious about]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宋· 陆游《读史》

(9) 又如:系怀(心中牵挂某事或某人)

(10) 依附 [depend on]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汉· 刘向《列女传》

(11) 又如:系援(依附求助);系象(寄托意象);系命(犹言寄托性命)

(12) 关联 [relate to]

足有系帛书。——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系亲(联姻,结亲);系络(联结);系联(联系);系属(联缀)

〈词性:名〉

∶系物的带、绳 [band;rope;cord]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后汉书·舆服志下》

词性变化

系的拼音:   

〈词性:名〉

(1) 世系;系统 [lineage;line;system]

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新唐书》

(2) 又如:系望(世系郡望);系孙(指后代子孙);系族(一姓世代相传的序列);系录(谱牒。记录一姓世系的书);系世(记载世系的谱牒);谱系;管系;层系;坐标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奥陶系;碳系;志留系

(3)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 [family]。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4) 高等学校按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单位 [department]。如:数学系;历史系

(5) 地质学名词 [system]。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小于界,相当于地质年代的纪

系燕王父子。——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姓。楚有系益

系的拼音:

  

〈词性:动〉

(1) 束缚;捆绑 [tie;fasten]

系,繫也。——《说文》

系,连也。——《广雅》

系,繫也,相联繫也。——《释名·释衣服》

系曰。——《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系,繫也,言繫一赋之前意也。”

系隆我汉。——《后汉书·光武纪下》。注:“犹繫也。”

係,繫束也。——《说文》

係妻孥。——《国语·越语上》注:“係,繫也。”

係马舌。——《国语·吴语》。又注:“係,缚也。缚马舌恐有声也。”

係累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注:“係累,犹缚结也。”

百越之君,俯首係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系累(束缚);系锁(用锁索捆绑);系颈(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3) 继续;接续 [carry on;continue]

汎海而至,风波艰阻,沈溺相係。——《后汉书·郑弘传》

邓、 唐、 蔡、 陈,驰捷系踵。—— 宋· 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

(4) 又如:系进(接续进发);系道(相继于道,络绎不绝)

(5) 维系;关联 [maintain;relate to;miss]

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三国演义》

(6) 又如:系属(联系,关联);系心(犹归心;挂心)

(7) 是 [be]。如:纯系虚构;系是(是,乃是)

(8) 另见   

常用词组

系绊、系词、系颈、系累、系恋、系梁、系列、系列剧、系念、系谱、系囚、系数、系统、系心、系狱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感慨系之: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