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ān qīng dǐ shì
注音ㄍㄢ ㄑ一ㄥ ㄉ一ˇ ㄕˋ
解释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出处《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例子梁实秋《年龄》:“我用四个字回答他:‘干卿底事?’”
用法作谓语、分句;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感情干卿底事是中性词。
近义干卿何事
英语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动物生肖牛,虎,蛇
干(乾)的拼音:gān(ㄍㄢ)
⒈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⒉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⒊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⒋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⒌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⒍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⒎ 个数:若干。
⒏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⒐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⒑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⒒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⒓ 〔干将(jiàng )〕古剑名。
⒔ 姓。
干(幹)的拼音:gàn(ㄍㄢˋ)
⒈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⒉ 做:干事。说干就干。
⒊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⒋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干字UNICODE编码U+5E72,10进制: 24178,UTF-32: 00005E72,UTF-8: E5 B9 B2。
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乾幹漧榦
do、work、able、dry、empty、for nothing、doing
做、搞、湿
原为形声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详细解释◎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shield]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4) 岸;水畔 [bank]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5)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 [valley]。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6) 天干 [Stems;Heavenly Stems]。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幹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7) 姓
◎ 干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捍卫 [defend;guard]
(2) 又如:干害(捍护)
(3) 触犯;冒犯;冲犯;冲 [offend]
干,犯也。——《说文》
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4)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 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 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6) 立,建立 [set up]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7) 求,求取 [seek for]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 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 干预;干扰 [intervene;interfere]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10) 关涉;牵扯 [involve; be connected]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1)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12) 怠慢,慢待 [neglect]。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 干的拼音:
乾、乹、亁 g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 gàn )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2) 同引申义 [dry]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3)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4) 枯竭 [exhausted]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6)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adopted]
赵氏干娘,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7)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8)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 [dry and coarse]。如:干哑(干涩嘶哑)
◎ 干的拼音:
乾 gān
〈词性:动〉
(1) 使干,竭尽 [dry;exhaust]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2) 怠慢;使对方难堪 [neglect]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3)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 干的拼音:
乾 gān
〈词性:名〉
(1)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dried-up food]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2)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 干的拼音:
乾 gān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 韩愈《感春》
(2)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3) 虚假地,表面地 [falsely;superficially]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4)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5) 另见 gàn
干碍、干巴、干巴巴、干杯、干杯、干贝、干壁画、干瘪、干冰、干菜、干草、干草堆、干柴、干柴烈火、干产、干坼、干城、干处理、干脆、干打雷,不下雨、干瞪眼、干电池、干犯、干饭、干粪、干干净净、干戈、干股、干果、干旱、干号、干涸、干涸、干货、干急、干季、干姜、干将、干结、干净、干咳、干渴、干枯、干哭、干酪、干冷、干礼,干礼儿、干连、干粮、干裂、干妹子、干没、干娘、干呕、干亲、干扰、干扰、干热、干人、干涩、干涉、干尸、干瘦、干爽、干洗、干系、干笑、干薪、干眼症、干谒、干预,干与、干云蔽日、干着急、干燥、干燥剂、干燥症、干证、干支、干重
◎ 干的拼音:
幹、榦 g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倝( gàn )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 同本义 [end plank]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姚信、 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3)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4) 木名。柘树 [three-bristle cudrania]
◎ 干的拼音:
幹 gàn
〈词性:名〉
(1) 主干 [trunk]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2)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3) 引申为本质 [essenee]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4) 胁 [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human body]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5) 效果;用处 [effect]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6) 地位低下的官吏 [low official]
(7)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8) 一种俸禄 [salary]。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9) 干部的简称 [cadre]。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10) 事情 [affair]。如:公干;有何贵干?
(11) 姓
◎ 干的拼音:
幹 gàn
〈词性:动〉
(1)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do;act;execute;work]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 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2)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3) 主管 [take charge of]
光武即位,知 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4)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5) 建立;求取 [set up;found;seek for]。如:干功(建功)
(6) 通“扞”( hàn )。护卫,遮挡 [guard;keep out]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7)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 干的拼音:
幹 gàn
〈词性:形〉
(1) 干练 [capable and experienced]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3) 通“扞”( hàn )。乱 [disorderly]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
(4) 另见 gān
干部、干才,干材、干道、干掉、干活、干家、干将、干劲、干警、干练、干流、干路、干吗、干渠、干什么、干事、干事、干线、干校、干仗
卿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⒉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⒊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⒋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⒌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⒍ 姓。
卿字UNICODE编码U+537F,10进制: 21375,UTF-32: 0000537F,UTF-8: E5 8D BF。
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卿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会意
noble, high officer
详细解释◎ 卿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向食之形。《说文》:“从卯,皂( bī )声。”“卯,事之制也。”本义:飨食)
(2) 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a minister or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times]
卿,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说文》
诸侯之上大夫卿。——《礼记·王制》。注:“上大夫曰卿。”
卿大夫豹饰。——《管子·揆度》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礼记·王制》
有卿之名。——《国语·晋语》
五大夫三卿。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
荐笏言于卿士。——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王公卿相。——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有卿士。——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卿相(指中央行政机构的长官);卿贰(侍郎的别称;次于九卿的少卿。清代一般为三品到五品的虚衔)
(4) 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 [your]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资治通鉴》
卿今当塗。——《资治通鉴·汉纪 》
岂欲卿治经。
卿言多务。
卿今者不略。
(5) 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an emperor’s form of address for a minister]。如:爱卿
(6) 古代朋友、夫妇间的爱称 [a term of endearment formerly used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or among close friends]
卿子冠军。——《汉书·高帝纪》。集注:“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
卫人谓之庆卿。——《史记·刺客传》。索隐:“时人尊重之号。”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将领。秦以前天子、诸侯之将帅皆以卿为之[general]
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左传》
(8) 通“庆”。祥瑞,福泽 [blessing]
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尚书大传·虞夏传》
(9) 姓
卿卿、卿卿我我
底的拼音:dǐ(ㄉ一ˇ)
⒈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⒉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⒊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⒋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⒌ 何,什么:底事伤感。
⒍ 古同“抵”,达到。
底的拼音:de(˙ㄉㄜ)
⒈ 同“的”。
底字UNICODE编码U+5E95,10进制: 24213,UTF-32: 00005E95,UTF-8: E5 BA 95。
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㡳
bottom、fundus
顶
详细解释◎ 底的拼音: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dǐ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动〉
(1) (形声。从广( yǎn ),氐( d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stop]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hide]。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arrive]。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incur]。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grind]。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名〉
(1) 最下面,底端 [bottom;base]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foundation]。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rough draft]。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the ins and outs (of a matter)]。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end]。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base]。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record]。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background]。如:白底红花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代〉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what]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this]。如:底事(此事)
◎ 底的拼音: dǐ
〈词性:副〉
(1) 尽;极 [very]。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certainly]。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底版、底本、底边、底册、底层、底肥、底粪、底稿、底工、底火、底货、底角、底襟,底襟儿、底孔、底里、底梁、底码、底牌、底盘、底片、底漆、底气、底色、底墒、底数、底图、底土、底细、底下、底下人、底线、底薪、底样、底蕴、底账、底子、底座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㕝亊叓剚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形声:从史、之省声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