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ào lǎo huán jiā
注音ㄍㄠˋ ㄌㄠˇ ㄏㄨㄢˊ ㄐ一ㄚ
解释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
例子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还家。(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
感情告老还家是中性词。
繁体告老還家
近义告老还乡
英语retire and return to one's hometown
动物生肖牛,虎,蛇
告的拼音:gào(ㄍㄠˋ)
⒈ 说给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
⒉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告状。控告。
⒊ 表明,请求:告老。告急。自告奋勇。
⒋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告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告。
告字UNICODE编码U+544A,10进制: 21578,UTF-32: 0000544A,UTF-8: E5 91 8A。
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叝吿誥勂
accuse、ask for、inform、notify、tell
会意:从牛、从口
tell, announce, inform; accuse
详细解释◎ 告的拼音: gào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2) 同本义 [report]
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乃告太王王季文王。——《书·金滕》
告公用圭。——《易·益》
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以告于乡先生君子。——《仪礼·乡射礼》
告,请也。——《尔雅·释言》
敢以告于先君。——《吕氏春秋·赞能》
敢敬告天子。——《书·康王之诰》
予誓告汝。——《书·甘誓》
诞告万方。——《书·汤诰》
不告而娶。——《列子·杨朱》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资治通鉴·唐纪》
(3) 又如:告事(报告情况);告报(报告;禀报);告变(报告发生变故);告荒(报告灾情)
(4) 把话说给别人听,告诉 [tell]
告,语也。——《玉篇》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史记·滑稽列传》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转告;电告;正告(严正地告诉);告讼(告诉);告称(告诉;告说);告托(告诉,嘱托)
(6) 揭发,告状,控告 [accuse]
点纸连名,我可便直告到中书省。——《陈州粜米》
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红楼梦》
(7) 又如:上告(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诬告;控告;告首(告发);告引(互相告发;牵连而出)
(8) 请求 [ask for]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礼记》
(曹操)佯怒 夏侯杶,亦欲斩之。众官告免。——《三国演义》
(9) 又如:告致(官员告老退休);告饮(请饮);告籴(请求买粮);告请(申请,请求);告命(请命)
(10) 谕告,宣告。后作“诰” [declare]
告,教也。——蔡邕《独断》
燕居告温温。——《礼记·玉藻》。注:“谓教使也。”
天子告朔于诸侯。——《谷梁传·文公十六年》
(11) 又如:告誓(宣誓;祷告);告教(告喻教诲);告匮(宣告物质短缺);告谴(宣示谴责之意)
(12) 告别,辞行 [ask for leave]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三国演义》
(13) 又如:告诀(告别);告行(告别,辞行)
◎ 告的拼音: gào
〈词性:名〉
(1) 向公众通知情况、事件、规定、法令等的书面形式 [statement]。如:文告;通告;广告;告敕(委任状);告词(委任状上的文词)
(2) 姓
◎ 告的拼音: gào
〈词性:形〉
通“皓”( hào )。光亮,洁白 [bright;be pure white]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楚辞》
告白、告便、告别、告禀、告病、告成、告辞、告吹、告贷、告贷无门、告倒、告发、告官、告急、告假、告捷、告借、告诫、告警、告绝、告竣、告劳、告老、告密、告罄、告饶、告示、告送、告诉、告退、告慰、告语、告谕、告知、告终、告状、告罪、告坐
老的拼音:lǎo(ㄌㄠˇ)
⒈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老当益壮。老朋友。老练。老化。少年老成。老马识途。
⒉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大爷。
⒊ 极,很:老早。老羞成怒。
⒋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携幼。老有所为(wéi )。
⒌ 晚年:老年。老境。
⒍ 敬老,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⒎ 总是,经常:老是生病。
⒏ 原来的:老地方。
⒐ 与“嫩”相对:黄瓜长老了。
⒑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老大。老鹰。老倭瓜。
⒒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⒓ 死的讳称:老了。
⒔ 〔老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⒕ 姓。
老字UNICODE编码U+8001,10进制: 32769,UTF-32: 00008001,UTF-8: E8 80 81。
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耂
aged、always、old、outdated、tough、very
小、少、幼、新、嫩
象形
old, aged; experienced
详细解释◎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2)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old;aged]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3)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家);老行(老年男子);老姐(年老的女仆);老杜(指杜埔。与后来的杜牧相对而言);老羸(年老瘦弱);老口(年老的人;亦指牲口年龄老)
(4) 历时长久 [long-standing]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老工厂,老房子;老亲(多年的或世代的姻亲关系);老晴(天晴得牢,不会很快转阴);老酒(陈年的酒);老桧(老刺柏);老牧(旧称久任地方官者);老相识(相识已久的人)
(6) 娴熟,富有经验,阅历深 [experienced]。如:老辣(老练而有锋芒);老落(成熟,老练);老道(老练);老粉嘴(老驴。即在拉磨时老是偷吃面粉的驴)
(7) 厚 [thick]。如:老脸皮(老面皮。脸皮厚);老着脸(厚着脸皮);老趼(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
(8) 大 [great]。如:老大小(偌大;老大的);老汗(大汗);老劲(很大的气力)
(9) 排行在最后的 [youngest]
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西游记》
(10) 又如:老生女儿(最后的一个女儿);老女儿(最小的女儿)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名〉
(1) 老年;晚年 [old age]
皆羸老之卒。——《资治通鉴·唐纪》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
独与老翁别。
欲言国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老生(老年之人);老况(老年的景况);老耋(老迈)
(4) 老年人 [old people;the aged]。如:男女老幼;敬老院;老儿(老人家);老老(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先(对年长者的尊称,老先生);老老头(老头儿)
(5) 对先辈、年长者的尊称 [your]
(6) 对老人的尊称。如:老太(老太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官(尊称年长的人);老底(父亲);老阿妈(女真语称祖父);老郎(对前辈艺人的尊称;教头;老练);老先儿(老先。老先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7) 敬词。多不表示年岁。如:老办(老板);老先生(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老大人(尊称年老位尊的人);老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年老男子的敬称)
(8) 自称 [I]。如:老妾(年老妇女的谦称);老媳妇(老妇人的谦称);老爹(自称是对方父亲。詈词)
(9) 古时对某些臣僚的尊称 [term of honor and respect for some feudal officials]
(10) 指上公
(11) 指上卿
(12) 指大夫
(13) 指大夫的家臣
(14) 指群吏之尊者
(15) 指父母或兄长 [parents or brothe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朱熹注:“吾老,谓我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兄。”
(16) 又如:老母(年老的母亲);老子娘(指父母双亲);老亲(年老的父母)
(17) 老子及其哲学的省称 [Lao zi ]。如:老氏(指老子);老生(指老子);老易(老子与周易的并称);老庄(老子与庄子的并称)
(18) 姓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动〉
(1) 死的讳称 [die]
老于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红楼梦》
(2) 又如:老去(死去);老家(指阴间。俗语以“回老家”比喻死亡)
(3) 敬爱,敬重 [respect and love;hono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第一个老。)——《孟子》
(4) 告老 [retire from age]
余将致政焉…乃老。——《国语》
范武子将老。——《左传·宣公十七年》
(5) 变老;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醉汉歌》
(6) 衰老;衰颓 [old and feeble;senil;decrepit]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
(7) 又如:老色(衰老之色);老拙(老朽愚拙);老气(暮气);老背悔(老背晦。老胡涂);老货(骂老人的话)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副〉
(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一直持续不断发生或时常重复出现,有“经常”、“时常”的意思;有时“老”和“是”连用,有强调的意味 [always]。如: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你老说这些,有啥用!
(2) 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极” [very]。如:老早;老长;老咎晚(很晚);老大(极,甚。如今俗语老大不愿意、老大不甘心);老咱晚(很晚);老大无成(年岁已很大,毫无建树)
(3) 很久 [for a long time]。如:老没见你啊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前缀〉
(1) 加在姓、名和某些称谓的前面。如:哎呀!原来是老弟;老杨,快走哇!
(2) 加在兄弟姐妹排行次序上。如:老二去了哪里?;老大还没回来
(3) 加在某些动植物名词前面。如:老虎;老鼠;老玉米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后缀〉
代指人(含有轻视意)。也作“佬”。如:庄稼老;外国老
老八辈子、老白干儿、老百姓、老板、老板娘、老伴、老保守、老鸨、老本、老鼻子、老表、老兵、老伯、老伯伯、老财、老残游记、老巢、老臣、老成、老成持重、老处女、老粗、老搭档、老大、老大难、老大娘、老大爷、老旦、老当益壮、老到、老道、老底、老弟、老雕虫、老调、老掉牙、老爹、老豆腐、老儿子、老佛爷、老夫、老父、老妇、老疙瘩、老庚、老公、老公公、老姑娘、老古板、老古董、老闺女、老汉、老好人、老糊涂、老虎、老花眼、老化、老皇历、老黄牛、老火、老伙伴、老几、老骥伏枥、老家、老监、老奸巨猾、老茧、老将、老交情、老景、老境、老酒、老君、老客、老来俏、老辣、老来少、老老、老脸、老练、老路、老妈子、老马识途、老迈、老毛病、老面子、老谋深算、老姥、老奶奶、老年、老年人、老娘、老牛破车、老牛舐犊、老农、老牌、老派、老婆、老婆婆、老婆子、老气、老气横秋、老前辈、老腔、老亲、老秋、老拳、老人、老人斑、老人家、老人山、老弱残兵、老少、老身、老生、老生常谈、老师、老师傅、老实、老实巴脚、老实疙瘩、老式、老视、老手、老鼠、老鼠尾巴、老叟、老太公、老太婆、老太太、老太爷、老态龙钟、老饕、老套、老套子、老天、老天爷、老头儿、老头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外、老顽固、老问题、老翁、老乡、老相好、老相识、老小、老兄、老朽、老秀才、老学究、老鸦、老眼光、老幺、老爷、老爷爷、老爷子、老一套、老鹰、老油条、老油子、老于世故、老妪、老玉米、老早、老账、老丈、老者、老着脸皮、老拙、老资格、老子、老子、老总、老祖宗
还(還)的拼音:huán(ㄏㄨㄢˊ)
⒈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还乡。还俗。衣锦还乡。返老还童。
⒉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手。还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⒊ 偿付:归还。偿还。还本。原物奉还。
⒋ 古同“环”,环绕。
⒌ 姓。
还(還)的拼音:hái(ㄏㄞˊ)
⒈ 依然,仍然:这本书还没有看完。
⒉ 更加:今天比昨天还冷。
⒊ 再,又:锻炼身体,还要注意休息。
⒋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还好。
⒌ 尚且:他还搬不动,何况我呢?
还字UNICODE编码U+8FD8,10进制: 36824,UTF-32: 00008FD8,UTF-8: E8 BF 98。
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還
give back、return、also、even、still、too、yet
借
原为形声
still, yet, also, besides
详细解释◎ 还的拼音:
還 hái
〈词性:副〉
(1) ——表示某些语气,有时兼有连接前后分句的作用。“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扬、抑三类
(2) 表示平的语气,不含轻重抑扬的意思
(3)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 [still;yet]
白头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取酒还独倾。——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樽还酹江月。——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又如:还在原位;我的脚还痛
(5) 跟“虽然、尽管”等连用,表示行为状况不因别的条件改变而改变。如:虽然已经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争论(表示行为重复,有“重新、再”的意思。如:京剧团明天还演一场)
(6) 表示扬的语气,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
(7) 更加 [even more]。如: 二勇比他哥哥大勇还壮
(8) 表示项目、数量增加,范围扩大 [as well]。如:除了他们三个以外,小组里还有我
(9) 不但(不仅,不光)…还… [also]。如:小伙子不仅会开拖拉机,还会修理电器
(10) 表示抑的语气,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
(11) 表示勉强过得去 [fairly]。如:这根绳子还较结实;还算不错,电话最后打通了
(12) 表示数量小,时间不到,等等 [still]。如:人还太少,编不成队
(13) 还…就… [only]。如:还不过五点钟,他就已经起床了
(14) 还+没(不到)…就… [yet]。如:我还没说话,他就说“知道了”
(15) 尚且 [even]。如:小车还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
(16) 表示感情为主,意思有的可以用前面三项来解释,但那是次要的
(17) 表示超出预料,有赞叹的语气 [notwithstanding]。如:下这么大雨,没想到你还真准时到了
(18) 表示应该怎样而不怎样,名不副实,有责备或讥讽的语气 [unworth of]。如:亏你还是大哥哥呢,也不让着点妹妹!
(19) 用于反问 [why]。如:都十二点了,你还说早!
(20) 另见 huán
还差、还好、还好、还是
◎ 还的拼音:
還 hu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ó ,表示与行走有关),瞏( huán )声。本义:返回)
(2) 同本义 [come back;go back;return]
还,復也。——《说文》
还,返也。——《尔雅·释言》
还而不入。——《诗·小雅·何人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资治通鉴》
既罢,还内。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便要还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自南海还。——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还首(自动回来请罪);还云(飘回的云朵;指回信);还函(回信);还转(回转,返回);还复(返回)
(4) 回头;回顾 [turn around;turn round]
羽还叱之。——《汉书·项籍传》
视无还。——《国语·周语》
(5) 又如:还顾(回顾;回头看);还睇(回头看);还视(回头看)
(6) 通“环”。环绕 [surround]
左还授师。——《礼记·内则》
还辟再拜稽首。——《礼记·曲礼》
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国语·吴语》。注:“还,转也。”
引车右还。——《楚辞·招魂》
道还公宫。——《左传·哀公三年》
诸侯之师,还郑而来。——《左传·襄公十年》
还庐树桑,菜茹有畦。——《汉书·食货志上》
三人还射。——《史记·李将军传》
还柱而走。——《战国策·燕策》
方还柱走。
以地还之也。——《公羊传·庄公十年》
水潦所还,埒丘。——《尔雅·释丘》
(7) 又如:还绕(环绕);还会(交互缠绕的样子);还旋(环绕)
(8) 恢复;还原 [recover;restore]
吏以过误罢者还其职。——《明史·太祖本纪》
(9) 又如:还惺(歇息一会而恢复精力);还质(恢复丽质);还睦(恢复和睦);还童(恢复青春);还级(恢复到原等级)
(10) 来,到来 [come;arrive]
舜禹还至,王业还起。——《荀子·王霸》
(11) 又如:春还(春天到来;春天来了);时还(时来运转)
(12) 交还;归还 [give back;return]
当奉还土地民人。——《三国志·吴主传》
还矢先王。——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率夺还之。——《明史》
(13) 又如:还璧(归还玉璧;归还原物或辞谢馈赠之物);还珠(物归原地与原主);还归(归还)
(14) 偿还;交付 [give sth. in return;repay]
割慈忍爱还租庸。——杜甫《岁晏行》
(15) 又如:还付(归还交付);还偿(偿还);还款(归还所欠的债款或偿付所欠的贷款);还直(偿还价值)
(16) 回报;回击 [repay;fight back]。如:还报(还手,报复;报应;报答);还兵(用兵器还击);还骂(挨骂者回骂对方)
(17) 后退 [draw back;fall back]
主人答拜还。——《仪礼·乡饮酒礼》
(18) 又如:还走(返身后退而走);还流(回流;回旋或倒流之水)
(19) 罢歇;止息 [pause;stop]。如:雨还(雨止);流弊不还(流弊不止息)
(20) 包;保证 [guarantee]。如:还你名实兼收(包你名利双收);还有雨下(保证有雨下)
(21) 通“营”
(22) 经营;谋画 [administer;manage;plan;scheme]
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外则诸侯连朋合舆。——《管子·山至数》
(23) 又如:还秩(谋求私利);还私(谋私)
(24) 惑乱 [in disorder]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荀子·成相》
周环中规,折还中矩。——《礼记·玉藻》
(25) 又如:还主(惑乱君主)
◎ 还的拼音:
還 huán
〈词性:副〉
(1) 仍然;重复 [still;yet;again]
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柳宗元《田家》
(2) 反而 [on the contrary;instead;but]
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3) 通“旋( xuán )”。迅速 [fast;swift]
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反之。——《管子·任法》
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吕氏春秋·爱士》
鬼魅不能自还兮,半长途而下颠。——《汉书·扬雄传上》
(4) 另见 hái
还本、还魂、还击、还价、还口、还礼、还清、还手、还俗、还席、还原、还原、还愿、还债、还账、还嘴
家的拼音:jiā(ㄐ一ㄚ)
⒈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⒉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⒊ 居住:“可以家焉”。
⒋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⒌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⒍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⒎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⒏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⒐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⒑ 姓。
家的拼音:jia(˙ㄐ一ㄚ)
⒈ 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家。
⒉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
家的拼音:jie(˙ㄐ一ㄝ)
⒈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家字UNICODE编码U+5BB6,10进制: 23478,UTF-32: 00005BB6,UTF-8: E5 AE B6。
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傢宊
a school of though、a specialist in certain field、family、home、tame
野
会意:从宀、从豕
house, home, residence; family
详细解释◎ 家的拼音: gū
〈词性:名〉
(1) 古通“姑” [the mother of one's husband]。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 另见 jiā
◎ 家的拼音: jiā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 ),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2) 同本义 [home;domicile;dwelling place]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
家人内也。——《易·杂卦传》
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夙夜浚明有家。——《书·皋谟》
开国承家。——《易·师》
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诗·周南·桃夭》注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3)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house;residence]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又如:家堂(正屋中间的堂屋);家所(家居处所);家堂菩萨(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家第(家宅;私邸);家间(家里;家中)。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如: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所长在家主持工作
(5) 家庭,人家 [family]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墨子·尚同下》
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家绘像祀之。——《明史》
(6) 又如:养家;持家;安家;家第(对对方家庭的敬称);家数(家族;武艺招数、招式);家庙(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家缘(家业,家产);家私(家产);家赀(家私财产);家计(家业,家产)
(7) 指夫或妻 [husband or wife]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
(8) 又如:家婆(家主婆;当家婆);家公(丈夫);家花(喻自己的妻子);家婆(妻子;主妇)
(9) 家家;每家 [every family]。如:家户(每家每户,家家户户);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10)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minister and high official or theirs feud]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家甲(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家主(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家老(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
(12) 娘家 [married woman's maiden home]
卿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谢家来贵门。
今日还家去。
且暂还家去。
(13) 学术或艺术流派 [school]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14) 又如:家数(流派风格;家法传统。多用于诗、文、技艺等);家言邪学(自成一家的偏见。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
(15)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a person or family engaged in a certain trade]
农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
(16) 又如:农家;厂家;渔家;行家;东家;庄家
(1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expert;specialist in a certain field]
地学之家。——[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8) 又如:政治家;艺术家;专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
(19) 民族 [nation]。如:苗家;侗家;傣家
(20) 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group]。 如: 三家条约
(21) 家财,财产 [property]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22) 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23) 朝廷 [court]
争先入公家。——《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24) 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25) 都城 [capital]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周礼》。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作帝家。—— 唐· 李商隐《隋宫》
(26) 帝王或太子 [emperor]
三家,三皇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27) 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8) 某人 [a person]。如:家伙;家头(一个人叫一家头)
(29) 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patient]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30) “傢”的古字 [utensil]。如:家生;家伙点(锣鼓家什的节奏);家器(家庭日常用具)
◎ 家的拼音: jiā
〈词性:形〉
(1) 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 [domestic]。如:家羽(家养的鸟);家兔;家禽;家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如猪、牛、羊、马、骆驼、家兔、猫、狗等)
(2) 私家的,个人的 [individual],与“公”相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记·礼运》
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 我的 [my]——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母(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家岳(对人称自己的丈人);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家堂(对母亲的称呼)
(4) 内部的;家中的 [internal]。与“外”相对。如:家生哨(亦作“家中哨”、“家生肖”。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家贼(家庭内部的败类。亦指汉奸)
◎ 家的拼音: jiā
〈词性:量〉
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如:三家商店;两家人家
◎ 家的拼音: jiā
〈词性:动〉
(1) 娶妻;成家 [marry]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 虞之二姚。——《楚辞·离骚》
(2) 又如:家道(成家之道)
(3) 安家;定居 [settle down]
家,居其地曰家。——《正志通》
既去职,遂家于汝州。—— 唐· 韩愈《崔评事墓志铭》
(4) 养家,持家 [support a family]。如:家克计(持家之道);家法(治家的礼法)
(5) 通“稼”。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sow grains]
弊也者家也。——《管子·侈靡》
陶家事亲。——《大戴礼·五帝德篇》
(6) 另见 jie
家财、家产、家长里短、家常、家常便饭、家常话、家仇、家丑、家畜、家传、家祠、家慈、家当、家道、家底、家丁、家法、家访、家风、家父、家规、家伙、家给人足、家计、家祭、家家、家家户户、家教、家景、家境、家居、家具、家眷、家君、家累、家里、家门、家庙、家母、家娘、家奴、家贫如洗、家破人亡、家谱、家雀儿、家禽、家人、家舍、家生、家声、家乘、家史、家世、家事、家室、家什、家书、家塾、家属、家数、家私、家天下、家庭、家庭作业、家童、家徒四壁、家务、家务活、家务事、家系、家下、家乡、家小、家信、家兄、家学、家训、家严、家养、家业、家用、家喻户晓、家园、家贼、家贼难防、家宅、家长、家长制、家珍、家政、家种、家主、家传、家姊、家子、家族
◎ 家的拼音: jie
〈词性:助〉
(1) 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成年家;整天家
(2) 另见 ji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