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高头讲章的意思

gāotóujiǎngzhāng

高头讲章



拼音gāo tóu jiǎng zhāng

注音ㄍㄠ ㄊㄡˊ ㄐ一ㄤˇ ㄓㄤ

解释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辟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讲完。”

例子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经文等。

感情高头讲章是贬义词。

繁体高頭講章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āo   注音  ㄍㄠ   
部首  高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YMKF  仓颉  YRBR  郑码  SJLD  四角  0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59  区位  2463  统一码  9AD8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高的拼音:gāo(ㄍㄠ)  

⒈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⒉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⒊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⒋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高质量。高消费。高价。高档。高手。高能物理。

⒌ 声音响亮:引吭高歌。

⒍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就。高论。高寿。高堂。高徒。

⒎ 热烈、盛大:高昂。兴高采烈。

⒏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高。清高。高风亮节。高尚。高雅。高洁。

⒐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高祖。

⒑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

⒒ 姓。

统一码

高字UNICODE编码U+9AD8,10进制: 39640,UTF-32: 00009AD8,UTF-8: E9 AB 98。

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igh、tall、highness、loftily、loftiness、tallness

相关字词

下、低、矬、矮

造字法

象形:像楼台重叠之形

English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高的拼音: gāo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high;tall]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above the average;of a high degree;superior;advanced]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your]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empty;unrealist]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old;aged]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massy;tall;tall and big]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elated;loud]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fertile;rich]

[张禹]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be sweet and refreshing]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词性变化

高的拼音: gāo  

〈词性: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height]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an elevated place]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the vitals]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open country;in the field]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高的拼音: gāo  

〈词性:动〉

(1) 加高,提高 [raise;highten]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respect]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far away from;live in seclusion]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常用词组

高矮、高岸、高昂、高昂、高昂、高傲、高八度、高不成低不就、高不可攀、高才、高才生、高参、高层、高层建筑、高产、高敞、高唱、高唱入云、高超、高潮、高城深池、高程、高处、高矗、高大、高档、高档、高蹈、高等、高等教育、高等学校、高低、高低、高低潮、高低杠、高地、高调、高度、高额、高尔夫球、高尔基、高发、高飞远走、高分子、高风峻节、高峰、高干、高高手儿、高高兴兴、高高在上、高歌、高歌猛进、高阁、高跟鞋、高官、高官厚禄、高官显爵、高贵、高寒、高呼、高级、高级小学、高级职务、高级职员、高级中学、高技术、高加索、高加索山脉、高甲戏、高价、高架桥、高见、高脚杯、高教、高洁、高就、高举、高举远蹈、高峻、高亢、高考、高空、高空病、高空作业、高旷、高栏、高朗、高丽、高丽参、高粱、高邻、高龄、高楼、高楼大厦、高炉、高论、高迈、高慢、高帽子、高门、高锰酸钾、高棉族、高妙、高名、高明、高明、高难、高能、高年、高年级生、高攀、高朋满座、高频、高迁、高腔、高强、高跷、高情、高情厚谊、高情远致,高情远意、高擎、高秋、高热、高人、高人一等、高人逸士、高嗓门、高僧、高山病、高山反应、高山景行、高山流水、高山族、高尚、高尚娴雅、高烧、高射炮、高射炮、高深、高深莫测、高升、高声、高声、高士、高视阔步、高手、高寿、高爽、高水平、高耸、高速、高速公路、高抬贵手、高谈阔论、高汤、高堂、高挑儿、高统靴、高头、高徒、高位、高温、高卧、高屋建瓴、高下、高小、高校、高效能、高薪、高兴、高悬、高血糖、高血压、高压、高压电、高压线、高雅、高研、高扬、高阳酒徒、高谊、高义、高音喇叭、高原、高云、高燥、高瞻远瞩、高涨、高着儿、高真空、高枕、高枕无忧、高枝儿、高知、高致、高中、高中、高姿态、高足、高祖、高祖母、高座

  拼音  tóu tou   注音  ㄊㄡˊ ˙ㄊㄡ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DI  仓颉  YK  郑码  TDGD  四角  34800  结构  单一电码  7333  区位  4523  统一码  5934  笔顺  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统一码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相关字词

尾、脚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English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词性变化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常用词组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拼音  jiǎng   注音  ㄐ一ㄤˇ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FJH  仓颉  IVTT  郑码  SBND  四角  35700  结构  左右电码  6199  区位  2918  统一码  8BB2  笔顺  丶フ一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讲(講)的拼音:jiǎng(ㄐ一ㄤˇ)  

⒈ 说,谈:讲话。讲叙。

⒉ 把事情和道理说出来:讲说。讲学。讲武。讲演。讲义。讲师。讲坛。

⒊ 注重某一方面,并设法使它实现:讲求。讲团结。

⒋ 和解:“而秦未与魏讲也”。

⒌ 商量,商议:讲价儿。讲条件。

统一码

讲字UNICODE编码U+8BB2,10进制: 35762,UTF-32: 00008BB2,UTF-8: E8 AE B2。

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liver oneself of、relate、say

相关字词

道、说、谈、叙

造字法

形声:从讠、井声

English

explain; discuss; tal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讲的拼音:

ji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冓( gōu  )声。本义:和解)

(2) 同本义 [become reconciled]

讲,和解也。——《说文》

而秦未与 魏讲也。——《战国策·西周策》

与魏讲罢兵。——《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讲。——《大载礼记·千乘》

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战国策·秦策》

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战国策·赵策》

(3) 又如:讲息(和解息争);讲贡(讲和纳贡);讲款(讲和,议款);讲盟(订盟媾和)

(4) 讲习(共同讨论研习学问) [give lecture and study]

道士讲火经。——唐· 李朝威《柳毅传》

讲中外之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讲颂(讲习诵读);讲读(讲习诵读);讲肄(讲习);讲肆(讲舍);讲贯(讲习);讲帷(讲堂);讲筵(讲席;讲坛。筵:古人席地而坐所铺的席)

(6) 练习;操练 [train]

田猎以讲武。——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讲武(讲习武艺)

(8) 用 [use]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9) 评议;论说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如:讲戏(评戏);讲功(评功);讲树(在树下谈论);讲经(论究经义);讲动(传说开来,议论起来);讲古(谈论古人、古事)

(10) 说,用言语表达 [say;speak;tell]。如:少讲;讲学;讲析(讲话解析);讲英语;讲法语;讲倒(说妥);细讲;讲故事;这节课讲牛顿第一定律;讲课;讲章(高头讲章,八股文读本书眉上面的讲解文字)

(11) 协商、谈判 [negotiate]。如:讲盘子(讲条件,讲价钱);讲究(讲求精美;完善)

(12) 注意 [pay attention]。如:讲卫生;讲质量

(13) 讲求 [strive for]。如:讲图(讲求图谋);讲团结;讲速度

常用词组

讲道、讲法、讲稿、讲故事、讲和、讲话、讲价钱、讲解、讲解员、讲究、讲究、讲课、讲理、讲明、讲评、讲清、讲情、讲师、讲授、讲述、讲台、讲坛、讲堂、讲习、讲学、讲演、讲义、讲桌、讲座

  拼音  zhāng   注音  ㄓㄤ   
简体部首  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音部  
五笔  UJJ  仓颉  YTAJ  郑码  SUKE  四角  00406  结构  上中下电码  4545  区位  5334  统一码  7AE0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章的拼音:zhāng(ㄓㄤ)  

⒈ 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

⒉ 条目,规程: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

⒊ 修理:杂乱无章。

⒋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章。

⒌ 戳记:图章。盖章。

⒍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章。领章。徽章。像章。

⒎ 奏本:奏章。本章。

⒏ 古同“彰”,彰明。

⒐ 姓。

统一码

章字UNICODE编码U+7AE0,10进制: 31456,UTF-32: 00007AE0,UTF-8: E7 AB A0。

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嫜樟漳暲遧障鱆

汉英互译

badge、chapter、order、sura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mposition; chapter, se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量〉

(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 同本义。今称“乐章” [a song]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3)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4) 棵;根 [a tree]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词性变化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名〉

(1)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figure;decorative pattern]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章采(花纹和色彩);章服(按官品而花饰不同的官服);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章绣(华丽的刺绣品)

(3) 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colored silks]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

(4)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article;chapter;paragraph]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缁衣》章。——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章什(指诗歌的篇章);章指(于每篇文章之末,总括其大义,或用韵语写成,称为章指);章句(文章的段落称章;词意完整,可以成言的称句);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小儒生)

(6) 法规;规章[institutions;decrees and regulations]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 谢瞻《张子房》

(7) 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8) 法律条目 [clauses and subclauses]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

(9) 又如:约法三章;简章;党章

(10) 印章[seal]

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核舟记》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公章;图章;私章;章印(指官印);章组(官印以及佩带);章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12) 标记;徽章[badge;medal]

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刘向《说苑》

(13) 又如:章表(标记;象征)

(14) 指旌旗 [flag]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

(15) 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

(16) 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written report to the emperor]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17) 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驕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8) 大木材 [big timber]

东园主章。——《汉书·百官公卿表》

(19) 姓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形〉

(1)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 [remarkable]

平章百姓。——《书·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2) 又如:章灼(明白显著。光辉照耀);章章(显明的样子。同“彰彰”);章然(明显的样子)

(3) 条理化 [systematic]

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韩愈《送孟东野序》

章的拼音: zhāng  

〈词性:动〉

(1) 显示;表明[become visible]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

(2)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3) 通“彰”。彰明,表彰 [give commendation]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4)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

(5) 上奏章告发 [inform against]

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

(6)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常用词组

章程、章法、章甫、章回体、章节、章京、章句、章台、章鱼、章则、章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