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ǎo xiàng méi chǐ
注音ㄍㄠˇ ㄒ一ㄤˋ ㄇㄟˊ ㄔˇ
解释颈枯齿落。年老貌。
出处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是时科第既益重,豪儁之士,槁项没齿,冀得当于一试。”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感情槁项没齿是中性词。
繁体槀項没齒
动物生肖牛,虎,蛇
槁的拼音:gǎo(ㄍㄠˇ)
⒈ 枯干: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⒉ 古同“藁”,草。
槁字UNICODE编码U+69C1,10进制: 27073,UTF-32: 000069C1,UTF-8: E6 A7 81。
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槁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槀稿藁犒笴
形声:从木、高声
wither; withered, rotten, dead
详细解释◎ 槁的拼音:
槀 gǎo
〈词性:形〉
(1) (形声。从木,高声。本义:草木枯干)
(2) 同本义 [withered]
槀,木枯也。——《说文》
离为科上槁。——《易·说卦传》
形固可使如槁木。——《庄子·齐物论》
虽有槁暴。——《荀子·劝学》
草木摇落,时槁悴兮。——《楚辞·九叹·远逝》
则苗槁矣。——《孟子·梁惠王上》
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荀子·王霸》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索隐:“干叶也。”
(3) 又如:槁干(枯干。引申为贫穷);槁腐(枯朽);槁败(干枯衰败);槁落(枯落);败槁布地;槁箨(干枯的笋壳);槁枲(干枯的麻秆)
(4) 羸瘦;憔悴 [dry]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庄子·列御寇》
(5) 又如:槁面(憔悴衰老的面容);槁颈(羸瘦的样子);槁悴(枯萎;憔悴);槁瘠(枯瘦)
◎ 槁的拼音: gǎo
〈词性:动〉
(1) 死亡 [die]
文山负其马,立槁,至今马冢尚在。——明· 高攀龙《三时记》
(2) 又如:槁死(枯死;困死);槁丧(灭亡)
(3) 通“考”( kǎo )。击 [hit;strike;beat]
颎如槁石火。——潘岳《河阳县诗》
(4) 通“犒”( kào )。以酒肉等饮食慰劳 [express regards to]
◎ 槁的拼音: gǎo
〈词性:名〉
通“篙”( gāo )。撑船的竿 [punt-pole]
槁工楫师,选 自闽禺。——左思《吴都赋》
槁枯、槁木、槁木死灰、槁暴
项(項)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项。项链。项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项。
⒉ 量词,分类的条目,:项目。事项。
⒊ 钱款,经费:款项。进项。存项。
⒋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4ax2”。
⒌ 姓。
项字UNICODE编码U+9879,10进制: 39033,UTF-32: 00009879,UTF-8: E9 A1 B9。
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項
nape、item、sum、term
形声:从页、工声
neck, nape of neck; sum; funds
详细解释◎ 项的拼音:
項 xi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工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脖子的后部)
(2) 同本义 [nuque;nape of the neck]
项,头后也。——《说文》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曹植《洛神赋》
项背相望。——《后汉书·左雄传》
(3) 又如:项髻(挽发髻于颈后);项窝(脖子后部的凹处)
(4) 泛指人颈 [neck]
老魔将芭蕉扇插在后项衣领。——《西游记》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项头(头与脖项);项领(指颈部);项缩(缩颈。形容畏惧的样子)
(6) 代数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 [term]。如:内项;外项
(7) 款项 [sum (of money)]。如:进项;欠项;出项;项头(项目)
(8) 春秋时国名 [Xiang state]。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北
(9) 冠的后部 [hat back]
宾右手执项,左手执前进客。——《仪礼·士冠礼》
(10) 姓
◎ 项的拼音:
項 xiàng
〈词性:量〉
用于分项目的事物 [item;subparagraph]。如:八项注意;下列各项;一项任务;援引该法律的第六条第三款第二项
项背、项脊轩、项链、项目、项圈、项饰、项图、项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没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无:没有。没用。没关系。没词儿。没精打采。没心没肺。
⒉ 不曾,未:没有来过。
⒊ 不够,不如:汽车没飞机快。
没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隐在水中:沉没。没顶之灾。
⒉ 隐藏,消失:埋没。没落。
⒊ 漫过,高过:水没了头顶。淹没。
⒋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没收。抄没。
⒌ 终,尽:没世。没齿不忘。
⒍ 同“殁”。
没字UNICODE编码U+6CA1,10进制: 27809,UTF-32: 00006CA1,UTF-8: E6 B2 A1。
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殁圽沒
absence、confiscate、disappear、no、overflow、sink、there is a lack of、wanting、without
出、有
会意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详细解释◎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动〉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be without;have not;there isn't]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not as good as;inferior to]。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副〉
(1) 没有,不曾,未 [not,no]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mò
没边儿、没出息、没词儿、没多少、没法儿、没关系、没关系、没好气,没好气儿、没劲,没劲儿、没救、没空儿、没来由、没脸、没脸没皮、没门儿、没命、没命、没命、没皮没脸、没谱儿、没趣、没日没夜、没上没下、没深没浅、没什么、没事儿、没头没脸、没完没了、没味、没戏、没心没肺、没羞、没意思、没影儿、没用、没有、没有说的、没辙、没治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动〉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submerge;drown]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dive]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disappear]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destroy]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indulge in]。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confiscate]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die]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fall]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conceal;hide under cover]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not]。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never]。如:没想到
◎ 没的拼音: mò
〈词性:形〉
(1) 〈词性:方〉∶满 [full]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all]。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没齿、没齿不忘、没落、没落、没奈何、没入、没收、没药
齿(齒)的拼音:chǐ(ㄔˇ)
⒈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齿。齿腔。齿髓。齿龈。齿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齿齿”)。
⒉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齿轮。锯齿。梳子齿儿。
⒊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马齿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
⒋ 并列:不齿(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
⒌ 谈到,提及:齿及。不足齿数。
⒍ 触:齿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齿字UNICODE编码U+9F7F,10进制: 40831,UTF-32: 00009F7F,UTF-8: E9 BD BF。
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齒歯
tooth、a tooth-like part of anything
形声:上形下声
teeth; gears, cogs; age; simplified form of the KangXi radical number 211
详细解释◎ 齿的拼音:
齒 ch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2) 同本义 [tooth]
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
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
(3) 又如:齿吻(齿及唇);齿颊(牙齿与脸颊)
(4) 排列如齿状的物品 [tooth-like thing]
齿革羽毛。——《书·禹贡》。传:“象牙也。”
(5) 又如:锯齿;梳齿;羊齿(一种植物)
(6) 指年龄 [age]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齿序(年龄的大小顺序);齿力(年龄和体力)
◎ 齿的拼音:
齒 chǐ
〈词性:动〉
(1) 并列,次列 [juxtapose]
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
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
(2) 又如:齿列(与人同等并列);齿遇(以同等相对待);齿班(并列)
(3) 谈说,重视 [utter]。如:齿及(说及,挂齿);齿牙余论(言词之力;口舌之劳)
(4) 录用,收纳 [employ]
终身不齿。——《礼记·王制》。注:“犹录也。”按,齿有行列者。
(5) 又如:齿召(予以录用征召);齿用(录用);齿旧(录用旧臣)
(6) 挡,触 [touch]
吾谋适合意,几亦齿奸锋。——宋· 王安石文
(7) 又如:齿战(上下齿连连相击)
齿唇音、齿发、齿根、齿更、齿冠、齿后音、齿冷、齿录、齿轮、齿腔、齿舌、齿条、齿音、齿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