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āo yì bó yún
注音ㄍㄠ 一ˋ ㄅㄛˊ ㄩㄣˊ
解释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例子逾数日得君遂手书,并墨银三百元,资助讼费,高义薄云,感激无量。(章炳麟《狱中与吴君遂、张伯纯书》)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很讲义气。
感情高义薄云是中性词。
繁体高義薄雲
近义义薄云天
英语One's high morality reaches up to the clouds.
动物生肖牛,虎,蛇
高的拼音:gāo(ㄍㄠ)
⒈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⒉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⒊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⒋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高质量。高消费。高价。高档。高手。高能物理。
⒌ 声音响亮:引吭高歌。
⒍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就。高论。高寿。高堂。高徒。
⒎ 热烈、盛大:高昂。兴高采烈。
⒏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高。清高。高风亮节。高尚。高雅。高洁。
⒐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高祖。
⒑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
⒒ 姓。
高字UNICODE编码U+9AD8,10进制: 39640,UTF-32: 00009AD8,UTF-8: E9 AB 98。
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髙
high、tall、highness、loftily、loftiness、tallness
下、低、矬、矮
象形:像楼台重叠之形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详细解释◎ 高的拼音: gāo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high;tall]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above the average;of a high degree;superior;advanced]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your]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empty;unrealist]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old;aged]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massy;tall;tall and big]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elated;loud]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fertile;rich]
[张禹]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be sweet and refreshing]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 高的拼音: gāo
〈词性: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height]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an elevated place]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the vitals]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open country;in the field]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 高的拼音: gāo
〈词性:动〉
(1) 加高,提高 [raise;highten]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respect]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far away from;live in seclusion]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高矮、高岸、高昂、高昂、高昂、高傲、高八度、高不成低不就、高不可攀、高才、高才生、高参、高层、高层建筑、高产、高敞、高唱、高唱入云、高超、高潮、高城深池、高程、高处、高矗、高大、高档、高档、高蹈、高等、高等教育、高等学校、高低、高低、高低潮、高低杠、高地、高调、高度、高额、高尔夫球、高尔基、高发、高飞远走、高分子、高风峻节、高峰、高干、高高手儿、高高兴兴、高高在上、高歌、高歌猛进、高阁、高跟鞋、高官、高官厚禄、高官显爵、高贵、高寒、高呼、高级、高级小学、高级职务、高级职员、高级中学、高技术、高加索、高加索山脉、高甲戏、高价、高架桥、高见、高脚杯、高教、高洁、高就、高举、高举远蹈、高峻、高亢、高考、高空、高空病、高空作业、高旷、高栏、高朗、高丽、高丽参、高粱、高邻、高龄、高楼、高楼大厦、高炉、高论、高迈、高慢、高帽子、高门、高锰酸钾、高棉族、高妙、高名、高明、高明、高难、高能、高年、高年级生、高攀、高朋满座、高频、高迁、高腔、高强、高跷、高情、高情厚谊、高情远致,高情远意、高擎、高秋、高热、高人、高人一等、高人逸士、高嗓门、高僧、高山病、高山反应、高山景行、高山流水、高山族、高尚、高尚娴雅、高烧、高射炮、高射炮、高深、高深莫测、高升、高声、高声、高士、高视阔步、高手、高寿、高爽、高水平、高耸、高速、高速公路、高抬贵手、高谈阔论、高汤、高堂、高挑儿、高统靴、高头、高徒、高位、高温、高卧、高屋建瓴、高下、高小、高校、高效能、高薪、高兴、高悬、高血糖、高血压、高压、高压电、高压线、高雅、高研、高扬、高阳酒徒、高谊、高义、高音喇叭、高原、高云、高燥、高瞻远瞩、高涨、高着儿、高真空、高枕、高枕无忧、高枝儿、高知、高致、高中、高中、高姿态、高足、高祖、高祖母、高座
义(義)的拼音:yì(一ˋ)
⒈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⒊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⒋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⒌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⒍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⒎ 姓。
义字UNICODE编码U+4E49,10进制: 20041,UTF-32: 00004E49,UTF-8: E4 B9 89。
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義
adopted、artificial、justice、meaning、relationship、righteousness
原为会意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详细解释◎ 义的拼音:
義 yí
〈词性:名〉
(1) (“仪”的古字)
(2) 仪容;状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已之威仪也。——《说文》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
(3) 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
(4) 仪制;法度 [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
(5) 另见 yì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meaning]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reason]。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 义的拼音:
義 yì
〈词性:形〉
(1) 名义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volunteer]。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good]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public]。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false]。如:义杖;义肢
(8) 另见 yí
义不容辞、义仓、义齿、义地、义愤、义愤填膺、义夫、义和拳,义和团、义举、义理、义卖、义郎、义旗、义气、义师、义士、义士民、义塾、义无反顾、义务、义务、义务兵役制、义务教育、义务劳动、义侠、义项、义兴、义形于色、义学、义演、义勇、义勇军、义蕴、义战、义正词严、义肢、义冢
薄的拼音:báo(ㄅㄠˊ)
⒈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⒉ 冷淡,不热情:薄待。
⒊ 味道淡:薄酒。
⒋ 土地不肥沃:薄田。
薄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⒉ 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
⒊ 不庄重,不厚道:薄夫。薄幸(负心)。薄情。轻薄。刻薄。
⒋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⒌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
⒍ 迫近:薄近。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⒎ 古同“箔”,帘子。
⒏ 姓。
薄的拼音:bò(ㄅㄛˋ)
⒈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薄字UNICODE编码U+8584,10进制: 34180,UTF-32: 00008584,UTF-8: E8 96 84。
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䙏泊簿亳箔
thin、flimsy、weak、cold
肥、浓、厚、深
形声:从艹、溥声〔字义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详细解释◎ 薄的拼音: báo
〈词性:形〉
(1) [口]∶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thin]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infertile]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indifferent;be cold toward sb.;lack in warmth]。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tasteless; weak]。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bó;bò
薄荷
云(雲)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云字UNICODE编码U+4E91,10进制: 20113,UTF-32: 00004E91,UTF-8: E4 BA 91。
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雲
cloud
象形
say, speak; clouds
详细解释◎ 云的拼音:
雲 yún
〈词性: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upper air;high altitude]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atmosphere]。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Yunnan]
(13) 姓
◎ 云的拼音:
雲 yún
〈词性:形〉
(1) 比喻盛多 [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动〉
(1) 说 [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代〉
如此;这样 [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云霭、云斑、云鬓、云彩、云层、云堤、云滴、云端、云朵、云尔、云帆、云海、云汉、云集、云际、云间、云脚、云街、云锦、云开雾散、云粒、云量、云锣、云母、云南、云泥之别、云片糕、云气、云雀、云散、云杉、云涛、云梯、云天、云头、云图、云土、云腿、云雾、云霞、云消雾散、云霄、云兴霞蔚、云崖、云烟、云翳、云涌、云游、云雨、云云、云遮、云遮雾障、云者、云蒸霞蔚、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