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ē gǔ liáo qīn
注音ㄍㄜ ㄍㄨˇ ㄌ一ㄠˊ ㄑ一ㄣ
解释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妯娌两个商议,说要割股疗亲,可以回生起死。”
例子割股疗亲的故事感人,但行为不可取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孝子等。
感情割股疗亲是中性词。
繁体割股療親
近义割股救亲
动物生肖牛,虎,蛇
割的拼音:gē(ㄍㄜ)
⒈ 切断,截下,划分出来:割让。割地。割弃。割舍。割除。割断。割裂。割据。交割。割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
⒉ 灾害:天降割于我家。
割字UNICODE编码U+5272,10进制: 21106,UTF-32: 00005272,UTF-8: E5 89 B2。
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㓣
scalpel、shear、skive
形声:从刂、害声
cut, divide, partition; cede
详细解释◎ 割的拼音: gē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2)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cut]
割,断也。——《广雅·释诂一》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日钦劓割夏邑。——《书·多方》
(3) 又如:割鲜(割杀畜兽);割烹(割切烹调);割刀(切割之刀)
(4) 放弃 [give up]。如:割恩(弃绝私恩);割遣(舍弃;丢开)
(5) 分割;割取 [divide]
东割膏腴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割宅(划分宅区);割壤(划分土地;裂地分封)
(7) 杀,屠宰 [slaughter]。如:割杀(抹脖子;杀);割鸡;割头税
(8) 割,损害 [harm; rob]。如:割割剥(残害,掠夺);割剥元元(残害百姓。元元:百姓)
(9) 买 [buy]。如:割肉(上街买肉)
割爱、割地、割断、割肚牵肠、割鸡焉用牛刀、割胶、割炬、割据、割开、割礼、割裂、割弃、割青、割情、割让、割舍、割尾巴、割席、割线
股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股骨。股肱(亦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⒉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a.资金的一份,如“股份”,“股东”,“股票”;b.机关团体中的一个部门;c.其他,如“钗股”,“八股文”)。
⒊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⒋ 量词(a.指成条的,如“七股大水”;b.指气味,如“一股香味”;c.指力气,如“拧成一股劲”;d.批、部分,如“一小股敌军”)。
股字UNICODE编码U+80A1,10进制: 32929,UTF-32: 000080A1,UTF-8: E8 82 A1。
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骰
section、thigh
形声:从月、殳声
thighs, haunches, rump; share
详细解释◎ 股的拼音: gǔ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殳( shū )声。本义:大腿)
(2) 同本义 [thigh]
股,髀也。——《说文》
膝上曰股,膝下曰胫。——《论语·宪问》疏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战国策·秦策》
余皆股栗。——《史记·酷吏列传》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聊斋志异·狼三则》
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股掌(大腿与手掌);股弁(大腿发抖)
(4)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 [section]
注:“如淳曰:股,支别也。”——《汉书·沟洫志》。
(5) 又如:人事股;军需股
(6) 合股纱、线或绳的一组成部分 [strand]。如:六股的绣花丝线
(7) 资本或财物的一份 [stock]。如:普通股;优先股
(8) 不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the longer leg of a right triangle]
故折矩,以为句(即勾)广三,股修四,径隅(即弦)五。——《周髀算经》
(9) 又如:勾股弦
◎ 股的拼音: gǔ
〈词性:量〉
(1) 一阵气味或一阵随风飘至的气味或味道 [whiff]。如:一股香味;一股烟悬在休眼火山上空
(2) 喷出或吹出的气体或液体 [puff]。如:从烟斗喷出的股股烟
(3) 一队武装人员 [band]。如:一股游击队;一股强盗
(4) 一伙罪犯 [gang]。如:三股土匪
(5) 一阵突然而剧烈的爆发 [burst]。如:一股熊熊火焰正从屋顶冒出来;尤指一阵感情的激烈爆发。如:一股劲
(6) 流体从源或容器的流出 [stream]。如:一股热气
(7) 用于指道路等。如:两股道
股本、股东、股匪、股份、股份公司、股肱、股骨、股金、股利、股栗、股票、股市、股息、股癣、股长、股子
疗(療)的拼音:liáo(ㄌ一ㄠˊ)
⒈ 医治:医疗。治疗。疗程。疗效。疗养。
疗字UNICODE编码U+7597,10进制: 30103,UTF-32: 00007597,UTF-8: E7 96 97。
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療
cure、treat
形声:从疒、了声
be healed, cured, recover
详细解释◎ 疗的拼音:
療 li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疒( chuáng ),表示疾病有关,尞( liáo )声。本义:医治)
(2) 同本义(含有对症下药之意) [cure; heal; treat]
疗,治也。——《广雅·释诂》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周礼·天官·疡医》
不可救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后汉书·王符传》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疗治(治疗,调治);疗疾(疗病。治疗疾病);疗视(诊察治疗);疗护(治疗救护);疗妒(治疗嫉妒的病症);疗病(治病)
(4) 治愈,治好;止[cure]。如:疗狂(制止狂放或狂妄);疗贪(制止贪婪之心);疗忧(消除忧愁)
疗程、疗法、疗效、疗养、疗养院、疗治
亲(親)的拼音:qīn(ㄑ一ㄣ)
⒈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⒉ 婚姻:亲事。
⒊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⒌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⒍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⒎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亲(親)的拼音:qìng(ㄑ一ㄥˋ)
⒈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亲字UNICODE编码U+4EB2,10进制: 20146,UTF-32: 00004EB2,UTF-8: E4 BA B2。
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親媇
benignity、for oneself、parent、relative
疏
原为形声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详细解释◎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形〉
(1) (形声。从见,亲( shēn )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dear;beloved;intimate]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close;intimate]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accurate]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renew;replace]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bitter;intensive]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parent]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blood or marriage relation]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close person]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副〉
(1) 亲自,亲身 [in person]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动〉
(1) 亲近;接近 [be close to]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kiss]。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亲爱、亲本、亲笔、亲兵、亲串、亲代、亲丁、亲房、亲故、亲和力、亲驾、亲近、亲旧、亲眷、亲口、亲历、亲邻、亲临、亲密、亲睦、亲昵、亲朋、亲戚、亲切、亲热、亲如手足、亲善、亲上成亲、亲身、亲生子女、亲事、亲手、亲疏、亲疏贵贱、亲属、亲体、亲痛仇快、亲王、亲吻、亲狎、亲信、亲兄弟、亲眼、亲谊、亲迎、亲友、亲缘、亲在、亲征、亲知、亲炙、亲自、亲族、亲嘴
◎ 亲的拼音:
(1) 親 qìng
(2) 另见 qīn
亲家、亲家公、亲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