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é jīn bù páo
注音ㄍㄜˊ ㄐ一ㄣ ㄅㄨˋ ㄆㄠˊ
解释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隐士装束。
感情葛巾布袍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葛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葛布。葛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服)。葛履。
⒉ 表面有花纹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
葛的拼音:ɡě
⒈ 姓。
葛字UNICODE编码U+845B,10进制: 33883,UTF-32: 0000845B,UTF-8: E8 91 9B。
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匂
arrowroot、kudzu
形声:从艹、曷声
edible bean; surname
详细解释◎ 葛的拼音: g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曷( hé )声。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2) 植物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Pueraria lobata ),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根可提制淀粉,又供药用 [lobed kudzuvine]。如:葛屦(葛制的鞋子。贫贱人家所穿用。一说夏天所穿用);葛屦履霜(冬天穿夏季的鞋子。比喻非常俭啬);葛面(葛粉)
(3) 葛布。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衣、带等 [kohemp cloth]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敞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明史·海瑞传》
(4) 又如: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葛衣(葛布制成的衣服);葛帔(用葛制成的披肩);葛纱(以葛的纤维织成的纱布)
(5) 夏衣的代称 [summer clothing]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辛弃疾《水调歌头》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表面有横棱的纺织品,用丝或化纤卡丝作经,棉线或毛线作纬 [a kind of textile fabric]。如:毛葛;华丝葛
(7) 通“盖”。掩覆 [cover]。如:葛沟(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
(8) 另见 gě
葛布、葛根、葛粉、葛巾、葛藤
◎ 葛的拼音: gě
〈词性:名〉
(1) 姓。如:葛天氏(葛天。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2) 另见 gé
葛仙米
巾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巾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巾巾英雄”)。
巾字UNICODE编码U+5DFE,10进制: 24062,UTF-32: 00005DFE,UTF-8: E5 B7 BE。
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䘜
a piece of cloth
象形
kerchief; towel; turban; KangXi radical number 50
详细解释◎ 巾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2) 同本义 [towel]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巾短情长。——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
(4)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 [a piece of cloth]
巾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领巾;围巾;巾带(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巾车(有帷幕装饰的车子);巾衣(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又指古代送葬时引柩所用的布
巾待于阼阶下。——《仪礼》
(6) 头巾 [turban]
愆礼巾,所以饰首。——《风俗通》
巾,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玉篇》
羽扇纶巾。——苏轼《赤壁怀古》
首戴方山巾。——李白《嘲鲁儒》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7) 又如:巾帻(头巾);巾冠(巾和冠);巾絮(头巾);巾囊(包裹,布袋);巾帽(头巾和帽子);巾卷(古代士族所用的头巾和书卷。引申为士族的代称)
(8) 巾箱 [turban box]
巾卷充街。——《文选·皇太子释奠会诗》
(9) 又如:巾笈(存放巾帛、书卷的小箱子);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笥(即巾箱);巾箧(巾箱)
◎ 巾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包裹;覆盖 [wrap; cover]
巾,犹衣也。珠丛云:以衣被车谓之巾。——《周礼·巾车》注
巾以文绣。(用绣巾盖着。)——《庄子》
(2) 又如:巾幂(用来覆盖礼器的布帛。引申为“覆盖”)
巾帼、巾帼英雄、巾箱
布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⒉ 古代的一种钱币。
⒊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⒋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⒌ 流传,散播:布道。布施。
⒍ 做出安排:布置。布景。布局。
⒎ 姓。
布字UNICODE编码U+5E03,10进制: 24067,UTF-32: 00005E03,UTF-8: E5 B8 83。
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佈㱛
cloth、fabric
形声
cotton cloth, textiles, linen
详细解释◎ 布的拼音: bù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2)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hemp cloth]
坤为布。——《易·说卦》
抱布贸丝。——《诗·卫风·氓》
女有余布。——《孟子》
果布辐凑而常然。——左思《吴都赋》
商祝免袒,执功布入。——《仪礼·既夕礼记》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孟子·滕文公》
(3) 又如:布衣(平民,老百姓。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平为“布衣”);布槽(布制的马槽);布褐(粗布衣服;又指平民);布总(古代丧服,以麻布束发)
(4) 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cloth]
足缠白布。——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土布(手工纺织的布);布索(布制的绳);布衣交(贫贱之交);布裙荆钗(指民家的女子);布头笺(用碎片制成而品质优良的笺纸);布掸子(用布条札成的掸帚)
(6) 古代钱币 [coin]
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周礼·天官·外府》
(7) 又如:布儿(古代钱币的通称。亦作“泉布”);布缗(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
◎ 布的拼音:
佈 bù
〈词性:动〉
(1) 铺开 [be fully underway;spread]
收葱子,必薄布阴干。——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葱》
禹鲧是始布土。——《山海经·海内经》
敢私布之。——《左传·昭公十六年》
布币行礼。——《国语·鲁语上》
(2) 引申为散开,分布 [disperse;scatter;be distributed over an area]
天下英豪布在州郡。——《三国志·吴主权传》
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布陈(敷布陈设);布武(用小步疾走,使足迹散布,而不相重叠);布锦(铺展锦绣)
(4) 布列 [distribute and display]
千人者布列江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布阵(布列阵势);布兵(布戎。布甲。布列军队);布伍(部署军队)
(6) 布施;施行 [carry out]
阳春布德泽。——《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布德(广施恩德);布惠(布施恩惠);布化(施行教化)
(8) 公布,颁布 [promulgate]
法者,…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9) 又如:布按三司(布政、按察、都指挥史的总称);布露(公布,向众人布告披露);布谕(布告晓喻);布教(颁布教令)
(10) 伸开 [stretch]。如:布指(伸开手指);布展(伸展;扩展)
(11) 传布 [disseminate]
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时书未布。——《汉书·叙传》
(12) 又如:布旨(传布旨意);布种(撒籽栽种);布怨(播怨,结怨)
(13) 陈述 [state]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与陈伯之书》
(14) 又如:布达(陈述表达);布述(书信用语。陈述)
(15) 布置,安排 [arrange]。如:布席(铺设坐席);布致(布景致思);布摆(安排)
布帛、布帛菽粟、布菜、布达拉宫、布达佩斯、布道、布丁、布防、布告、布谷、布褐、布景、布局、布拉柴维尔、布拉格、布拉吉、布囊其口、布雷、布鲁塞尔、布匹、布琼布拉、布哨、布设、布施、布头,布头儿、布线、布洋娃娃、布衣、布衣韦带、布衣之交、布宜诺斯艾利斯、布阵、布置、布子
袍的拼音:páo(ㄆㄠˊ)
⒈ 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⒉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袍字UNICODE编码U+888D,10进制: 34957,UTF-32: 0000888D,UTF-8: E8 A2 8D。
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袌
gown、robe
形声:从衣、包声
long gown, robe, cloak
详细解释◎ 袍的拼音: páo
〈词性:名〉
(1)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Chinese-style robe or gown]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 又如:袍子
(3)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robe;gown]。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外衣 [jacket;outer garment]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 战袍 [war-gown]。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 衣的前襟 [the front part of a Chinese garment]。如:袍襟(衣襟)
袍服、袍哥、袍笏、袍笏登场、袍泽、袍罩儿、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