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革命创制的意思

mìngchuàngzhì

革命创制



拼音gé mìng chuàng zhì

注音ㄍㄜˊ ㄇ一ㄥˋ ㄔㄨㄤˋ ㄓˋ

解释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出处《汉书·叙传下》:“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

例子革命创制,竹素之道稍彰,纪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隋书·许善心传》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社会等。

感情革命创制是中性词。

繁体革命創制

近义改朝换代、革命反正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ㄍㄜˊ   
部首  革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FJ  仓颉  TLJ  郑码  EE  四角  44506  结构  单一电码  7245  区位  2479  统一码  9769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革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⒉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⒊ 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⒌ 姓。

统一码

革字UNICODE编码U+9769,10进制: 38761,UTF-32: 00009769,UTF-8: E9 9D A9。

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䩯䪂諽愅韚

汉英互译

change、hide、leather、transform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革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leather;hide]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leather armor and weaponry]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ornament on the front of cart]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headstall;halter]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词性变化

革的拼音:   

〈词性:动〉

(1) 变革,更改 [change]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常用词组

革出、革出教门、革除、革故鼎新、革履、革面洗心、革命、革命烈士、革囊、革新、革新、革新能手、革职、革制品

基本词义

革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亟”。[病情] 危急 [in a desperate sieuation;critical]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拼音  mìng   注音  ㄇ一ㄥ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WGKB  仓颉  OMRL  郑码  ODJY  四角  80627  结构  上下电码  0730  区位  3592  统一码  547D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命的拼音:mìng(ㄇ一ㄥˋ)  

⒈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⒉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

⒊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

⒋ 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

⒌ 指派,使用:命官。

统一码

命字UNICODE编码U+547D,10进制: 21629,UTF-32: 0000547D,UTF-8: E5 91 BD。

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sign、fate、life、order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令

English

life; destiny, fate, luck; an order, instru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命的拼音: mì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order]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nominat]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use]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form an alliance]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词性变化

命的拼音: mìng  

〈词性:名〉

(1) 命令;政令;教令 [order]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destiny;lot;fate]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life;lifetime]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life;existence]。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emperor's reward]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fame;renown]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常用词组

命案、命笔、命定、命妇、命根子、命官、命驾、命酒、命令、命令、命令句、命令式、命脉、命名、命数、命题、命题、命意、命运、命中

  拼音  chuàng chuāng   注音  ㄔㄨㄤˋ ㄔㄨㄤ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BJH  仓颉  OULN  郑码  ODYK  四角  827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82  区位  2020  统一码  521B  笔顺  ノ丶フ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创(創)的拼音:chuàng(ㄔㄨㄤˋ)  

⒈ 开始,开始做:创造。创制。首创。开创。创立。创演。创议。

其他字义

创(創)的拼音:chuāng(ㄔㄨㄤ)  

⒈ 伤:创伤。创口。创巨痛深(喻遭受重大的损失)。

统一码

创字UNICODE编码U+521B,10进制: 21019,UTF-32: 0000521B,UTF-8: E5 88 9B。

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創刱剏剙

汉英互译

set up

造字法

形声:从刂、仓声

English

establish, create; knife c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创的拼音:

chuāng  

〈词性:名〉

(1) (指事。从刀,仓声。金文,象一个躺着的人,手上脚上都有小竖,表示受了创伤,是个指事字。本义:创伤,伤口)

(2) 同本义 [damage;wound]

刅,伤也。——《说文》

创钜者其日久。——《礼记·三年问》

项王身亦被十八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不呼则杖其背,尽创。——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身受重创;创痕(伤痕);创病(伤病);创残(伤残);创瘢(伤疤)

(4) 疮疖。皮肤或粘膜上的溃烂处。通“疮” [scar]。如:创疤(伤疤);创痏(疮伤;受伤)

词性变化

创的拼音:

chuāng  

〈词性:动〉

(1) 损伤;伤害 [injure]

欲令创咸面目。——《汉书·薛宣传》

雄骏不创寿于旗幢。——《韩非子·大体》

(2) 又如:创刃(为刀剑之类所伤);创毒(伤害);创残(伤残)

(3) 斩;劈 [cut]。如:创戮(杀戮);创寿(丧生)

(4) 另见 chuàng  

常用词组

创口、创伤、创痛

基本词义

创的拼音:

chuàng  

〈词性:动〉

(1) 始造 [start (doing sth.);do (sth.for the first time)]

创,始也。——《广雅》

以创制天下。——《国语·周语》。注:“造也。”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

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顾炎武《复庵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首创;草创;创行(首创并施行);创垂(开创业绩);创基(创立基业);暂创一室;创造(建造;修造);创建

(3) 惩治 [punish]

矛创若时。——《书·益稷》。传:“惩也。”

羌虏破散创艾。——《汉书·冯奉世传》。注:“谓惩惧也。”

(4) 又如:创惩(惩戒)

(5) 超出;扩大 [expand]。如:创大(扩大);创开(开扩);创辟(开扩)

(6) 撰写 [write]

裨谌草创之。——《论语》

(7) 又如:创述(创造;著述);创纂(编造);创撰(杜撰)

(8) 另见 chuāng  

常用词组

创办、创汇、创见、创建、创举、创巨痛深、创刊、创立、创利、创牌子、创设、创始、创世、创收、创新、创议、创意、创优、创造、创作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RMHJ  五笔98  TGMJ  仓颉  HBLN  郑码  MBLK  四角  2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55  区位  5438  统一码  5236  笔顺  ノ一一丨フ丨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制(製)的拼音:zhì(ㄓˋ)  

⒈ 规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⒉ 限定,约束,管束: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⒊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⒋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⒌ 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诰。

⒍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⒎ 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统一码

制字UNICODE编码U+5236,10进制: 21046,UTF-32: 00005236,UTF-8: E5 88 B6。

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ke、manufacture、restrict、system、work out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system; establish; overpow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 同本义 [cut;make]

制,裁也。——《说文》

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淮南子·主术》

制彼裳衣。——《诗·豳风·东山》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

(3) 又如:制割(裁剪切割);制义(制宜,裁断适宜);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研究制造);配制;提制(提炼制造);精制;中国制

(4) 制定,用文字规定 [formulate]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易·节》

今也,制民之产。——《孟子·梁惠王上》

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

周之王也,制礼。——《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制宜(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制则(制定法度);制立(建立制度);制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6) 控制;制服 [overpower;control]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威制豪强。——《汉书·赵广汉传》

制其兵。——汉· 贾谊《过秦论》

(7) 又

制六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8) 又

自制足之。

(9) 又如:制屈(制伏;使屈服);制地(控制土地);制驭(控制驾驭);制御(统治,控制)

(10) 抑制,限制,忍住 [control;restrict]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则出寡矣。——《商君书·画策》

(11) 又如:制劫(牵制);制使(制约);制遏(抑制);制约(限制约束);制限(限制);制缚(制约束缚);制防(限制防范)

(12) 主管 [be in charge of]。如:制兵(统辖军队);制局(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

(13) 裁决,决断 [adjudicate]

行无专制。——《淮南子》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 知伯, 晋哀公不得有所制。——《史记·晋世家》

(14) 通“质”。抵押[mortgage]

昔不谷先委制于越君。——《国语·吴语》

委制于吴。——《国语·越语》

词性变化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规章,制度 [system]

擅作典制。——《史记·礼书》

虽有典制。——《三国志·孙权传》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 又如:公制;制令(制度法令);制象(制度,法制);制号(制度号令);制节(制度适宜);全民所有制

(4) 式样 [style]

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陶潜《桃花源诗》

其制稍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制样(犹样式)

(6) 规模 [dimension;proportion;seale]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守父母之丧为制 [three years of mourning for parents]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

(8) 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imperial order]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

制曰:“下京兆尹治。”——《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

(10) 各种有关的重量单位制 [weight]。如:常衡制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2) 同本义 [cut out garments]

製,裁也。——《说文》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制芰荷以为衣兮。——《楚辞·离骚》。注:“制,裁也。”

服短衣楚制。——《汉书·叔孙通传》

旌性行以制珮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制裁(裁制的式样);制芰(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

(4) 制造,制作器物 [make]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所制蜡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制出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所制火药。——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制锦(制造美锦。引申为赞颂县令有政绩);制冷(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制琢(制造雕刻)

(6) 撰写 [write]。如:制文(撰写文章);制形(钩描轮廓);制作(写作;撰述);制述(著述);制碑(撰作碑文)

(7) 用炮炒等法炼成中药 [prepare Chinese medicine as by roasting,baking,simmering,etc.]。如:制剂(根据处方,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药剂)

制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作品,文章 [writing]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宋书》

(2) 又如:佳制;鸿篇巨制

(3) 式样 [style]

通儒服, 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制。——《汉书》

常用词组

制版、制备、制表、制裁、制成品、制导、制定、制动、制度、制伏、制服、制府、制高点、制革、制革厂、制海权、制剂、制浆、制空权、制冷、制品、制售、制糖、制糖厂、制图、制宪、制药厂、制艺、制约、制造、制造厂、制止、制作

革命创制: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