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更仆难终的意思

gèngnánzhōng

更仆难终



拼音gèng pú nán zhōng

注音ㄍㄥˋ ㄆㄨˊ ㄋㄢˊ ㄓㄨㄥ

解释同“更仆难数”。

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凡此之类,更仆难终。”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很多。

感情更仆难终是中性词。

繁体更僕難終

近义更仆难数、更难仆数、更仆难尽

英语too many to coun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ēng gèng   注音  ㄍㄥ ㄍㄥˋ   
部首  曰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JQI  五笔98  GJRI  仓颉  MLWK  郑码  AKOS  四角  10506  结构  单一电码  2577  区位  2492  统一码  66F4  笔顺  一丨フ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更的拼音:gēng(ㄍㄥ)  

⒈ 改变,改换:更正。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更定(改订)。更迭(轮流更换)。更递。更番。更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⒉ 经历:少(shào   )不更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⒊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更时。更阑。更夫。更鼓。更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其他字义

更的拼音:gèng(ㄍㄥˋ)  

⒈ 愈加,再:更加。更好。更上一层楼。

统一码

更字UNICODE编码U+66F4,10进制: 26356,UTF-32: 000066F4,UTF-8: E6 9B B4。

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nge、even more、experience、furthermore、still、ye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ore, still further, much mo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更的拼音: g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2) 同本义 [change]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 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 晋武公。——《史记·晋世家》

(3) 又如:更故(更改;变改);更号(改变名位与称号);更步(改变行止);更元(更改年号);更移(变迁;改变);更徙(变迁);更法(变法);更革(变革;改革)

(4) 改,改正 [make correction]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5) 又如:更订(改订;修订);更议(改议);更窜(窜改,改动)

(6) 更换;替代 [replace]

更,代也。——《方言三》

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7) 又如:除旧更新(除去旧的,用新的来代替);更王(改换帝王);更置(变动,变换);更调(调换;改换)

(8) 经过,经历 [experience]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 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9) 又如:更世(更事。阅世,经历世事);更涉(经历);更尝(亲身经历,实际体验);更履(经历;遭遇)

(10) 连续,接续 [continue]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注:“续也。”

(11) 又如:更相(相继;相互)

(12) 轮流 [take turns;do sth. in turn]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3) 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14) 偿还;抵偿 [repay;compensate for]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15) 报,报答 [repay;requite]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国语·晋语三》

(16) 通“梗”( gěng  )。阻塞 [obstruct;block]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管子·九守》

词性变化

更的拼音: gēng  

〈词性:名〉

(1)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更鼓 [watchman's drum]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宋· 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

(2) 又如:更点(指更鼓之声);更钥(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

(3) 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watch]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半夜三更

(5) 另见 gèng  

常用词组

更次、更代、更递、更迭、更动、更番、更夫、更改、更鼓、更换、更楼、更漏、更名、更年期、更仆难数、更深、更深人静、更生、更始、更替、更新、更新换代、更衣、更衣室、更张、更正、更卒

基本词义

更的拼音: gèng  

〈词性:副〉

(1)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again]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更无六耳(再没有第三人。六耳:第三者的代称);更若(再如;倘若);更待(再等;再过)

(3)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further;further more;all the more;more]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相当于另外;也 [besides;also;anew]

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相当于“反而”“竟然”“还是” [on the contrary;unexpectedly]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词性变化

更的拼音: gèng  

<连>

(1) 与,和 [and]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宋· 杨万里《春兴》

(2) 另见 gēng  

常用词组

更加、更其、更上一层楼、更为

  拼音  pū pú   注音  ㄆㄨ ㄆㄨˊ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HY  仓颉  OY  郑码  NID  四角  23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091  区位  3845  统一码  4EC6  笔顺  ノ丨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仆的拼音:pū(ㄆㄨ)  

⒈ 向前跌倒:仆倒。前仆后继。

其他字义

仆(僕)的拼音:pú(ㄆㄨˊ)  

⒈ 被人雇佣差遣服务的人,与“主”相对:仆人。仆从。

⒉ 旧谦称“我”。

统一码

仆字UNICODE编码U+4EC6,10进制: 20166,UTF-32: 00004EC6,UTF-8: E4 BB 86。

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䞳掊踣僕㒒䑑

汉英互译

fall forward、servant

相关字词

奴、主

造字法

形声:从亻、卜声

English

fall forward; lie prostrate, prone; serv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仆的拼音:   

〈词性:动〉

(1) 向前跌倒 [fall forward]

仆,顿也。——《说文》。朱骏声曰:“前覆曰仆,后仰曰偃。”

仆表决漏。——《史记·司马穰苴传》。索隐:“卧其表也。”

度水跌仆。——《素问·经脉别论》

卒仆济北。——《汉书·邹阳传》。注:“僵仆也。”

卫士仆地。——《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前仆后继;仆然(扑通倒下的样子);仆顿(精疲力竭而倒仆);仆僵(跌倒;翻倒)

(3) 下坠;倾倒 [fall]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旧碑断折,其半仆地。——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

(4) 又如:仆旗(放倒战旗。借指休战)

(5) 败灭 [be shattered;vanish]。如:随起随仆(随时发生,随遭败灭)

(6) 另见   

基本词义

仆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2) 同本义 [servant]

僕,给事者。——《说文》

景命有仆。——《诗·大雅·既醉》

(3) 又

其仆维何。

隶臣僚,隶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

则是臣仆庶孽之事也。——《公羊传·宣公二十七年》

仕于家曰仆。——《礼记·礼运》

得僮仆贞。——《易·旅》

(4) 又如:男仆;女仆;忠仆;仆童(未成年的仆人);仆斋(执役室中之仆人);仆马(仆从与乘马);仆乘(仆从与舆马);仆旅(跟随出行的仆从);仆舆(仆从与车乘)

(5) 驾车的人 [cart-driver]

召彼仆夫。——《诗·小雅·出车》

(6) 又如:仆御(驾车马者)

词性变化

仆的拼音:

  

〈词性:动〉

(1) 驾车 [drive]

子适卫, 冉有仆。——《论语·子路》

(2) 又如:仆夫(驾车的人);仆圉(驾车养马)

仆的拼音:

  

〈词性:代〉

(1) 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I]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战国策·燕策》

仆非敢如是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另见   

常用词组

仆从、仆从国、仆从军、仆妇、仆仆、仆人、仆役

  拼音  nán nàn nuó   
注音  ㄋㄢˊ ㄋㄢˋ ㄋㄨㄛˊ   繁体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CWYG  仓颉  EOG  郑码  XSNI  四角  704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81  区位  3649  统一码  96BE  笔顺  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统一码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常用词组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常用词组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拼音  zhōng   注音  ㄓㄨ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TUY  仓颉  VMHEY  郑码  ZRTD  四角  27133  结构  左右电码  4807  区位  5453  统一码  7EC8  笔顺  フフ一ノフ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终(終)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末了(liǎo   ),完了(liǎo  ),与“始”相对: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⒉ 从开始到末了:终年。终生。饱食终日。

⒊ 人死:临终。送终。

⒋ 到底,总归:终归。终究。终于。终将成功。

⒌ 姓。

统一码

终字UNICODE编码U+7EC8,10进制: 32456,UTF-32: 00007EC8,UTF-8: E7 BB 88。

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終㣎

汉英互译

death、end、eventually、finis

相关字词

末、初、始

造字法

形声:从纟、冬声

English

end; finally, in the 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2) 同本义 [wind silk tightly]

终,絿丝也。——《说文》

旋终在项。——《睡虎地秦墓竹简》

(3) 终了;结束。与“始”相对 [end;finish]

终,极也;终,穷也。——《广雅》

天禄永终。——《论语》

君子以永终知敝。——《易·象下传》。虞注:“坤为永终。”

终朝三拕之。——《易·讼》

庶人终食。——《国语·周语》

妇怨无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继五国迁灭。——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

用武而不终。

终亦不顾。——《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不终岁。——《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月终(月底);年终(一年的末了);始终(从开始到最后);终服(父母之丧,服满三年。同终制);终献(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奠酒为终献);终覆(复试结束)

(6) 死 [death;die]

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终吾身而已。——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终誉(死后的声名);终没(寿终);终具(送终之具,指棺、槨等);终服(终丧);终丧(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

(8) 完成 [complete]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9) 相当 [equal]

出载而立,其广终队。——《墨子·备梯》

词性变化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歌诗一篇,乐一成为一终 [piece]。如:终篇(写完或读完一篇文章)

(2) 古代历法指称“闰月” [leap month]

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史记》

(3) 通“众”。众人[everyone]

终莫能就。——《战国策·韩策》

以义终。——《礼记·祭法》

终生之化。——《汉书·杨王孙传》

(4) 姓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形〉

(1) 整;全,尽 [all;entire;whole]

终宵刺探。(终宵:通夜。刺探:探问。)——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终夕(整夜,通宵);终夜(整夜,全夜);终风(整日刮风);终朝(整个早上;整天,整日)

(3) 通“众”( zhòng  )。多[many]

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副〉

(1) 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 [consistently;thoughtout;from start to finish]

愿终守之。——《战国策·魏策》

终无所成。——《世说新语·自新》

终不敢搏。——唐· 柳宗元《三戒》

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终究,到底 [after all]

终不可强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终遣之。——汉· 刘向《列女传》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终不蒙见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终乖(到底违背);终究(毕竟,也作“终久”);终须(终究,毕竟);终于(终究;到底);终久(终究);终归(终究;毕竟)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常”、“久” [often;for a long time]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

(5) 又如:终古(久远;经常)

常用词组

终场、终点、终端、终伏、终归、终极、终将、终结、终究、终久、终局、终老、终了、终年、终期、终日、终身、终身大事、终审、终生、终霜、终岁、终席、终宵、终已不顾、终于、终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