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根株附丽的意思

gēnzhū

根株附丽



拼音gēn zhū fù lì

注音ㄍㄣ ㄓㄨ ㄈㄨˋ ㄌ一ˋ

解释比喻依附权势。

出处明·唐顺之《与周约庵中丞论项守》:“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感情根株附丽是中性词。

繁体根株坿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ēn   注音  ㄍㄣ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SVEY  五笔98  SVY  仓颉  DAV  郑码  FXO  四角  47932  结构  左右电码  2704  区位  2489  统一码  6839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根的拼音:gēn(ㄍㄣ)  

⒈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根植。根茎。根瘤。根毛。根雕。须根。块根。扎根。叶落归根。

⒉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根底。根基。墙根儿。

⒊ 事物的本源:根源。根由。根本。知根知底。

⒋ 彻底:根除。根究。根治。

⒌ 依据,作为根本:根椐。

⒍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根筷子。

⒎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⒏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⒐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根。硫酸根。

统一码

根字UNICODE编码U+6839,10进制: 26681,UTF-32: 00006839,UTF-8: E6 A0 B9。

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se、cause、radicel、radicle、radix、root、rootage

造字法

形声:从木、艮声

English

root, base(d on); found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根的拼音: g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艮( gèn  )声。本义:草木之根)

(2)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root]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根荄(根。荄: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4)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 [origin;source;cause;root]

根,始也。——《广雅·释诂一》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韩非子·解老》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

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后汉书·宋弘传》

然病之生也,有根有柢。——陈亮《与彭子寿祭酒》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宋· 苏轼《李君山房记》

(5) 又如:祸根(祸事的根源;引起灾祸的人或事物);根浅门微(根基浅,门第低微);根儿(根本);根气(根基。指禀赋、气质);根儿里(根本;本来);根苗(兆头,开头)

(6) 物体的下部,基部 [base;foot]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唐· 白居易《早春》

(7) 又如:根下(物体的根基附近);墙根;堤根;根前(跟前)

(8) 痼疾 [chronic illness]

自去夏侵暑,入此秋变,头齿眩疼,根痼渐剧。——《宋书·颜延之传·自陈表》

(9) 又如:根疵(痼疾)

(10) 佛学名词。佛家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 [nature]。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泛指禀赋);根力(指五根和五力);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根缘(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

(11) 数学名词。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式的解;方根的简称 [root]

(12) 化学名词。即带电的基 [radical]。如:硫酸根;氨根

(13) 延续后代的子孙 [offspring]

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相府小史夏堪碑》

(14) 又如:根嗣(长子);根谱(犹族史);根祖(祖宗)

词性变化

根的拼音: gēn  

〈词性:动〉?

(1) 植根 [root]

半生无根着,飘转如断梗。——金· 元好问《出京》诗

(2) 又如:根着(植根于地)

(3) 杜绝;根除 [eradicate]

若攻之不根,是养疾疴于心腹也。——《后汉书·西羌传论》

(4) 又如:根株

(5) 根究;追究 [pursue]

其己为民间侵耕地土,更不根究,盖以本议欲以见在牧地,给与民耕,岂可却根究己耕之地,重为搔扰。——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剳子》

(6) 又如:根勘(彻底查究);根究着实(追根究底,打听清楚);根刷(根刮,彻底清查;彻底搜求);根穷(彻底追查)

(7) 通“跟” [follow]。如:根寻(跟踪查找);根捕(跟踪缉捕);根索(跟踪,搜求或追查)

根的拼音: gēn  

〈词性:量〉

(1) 用于条形物 [piece]。如:一根竹竿;三根电线杆

(2) 具有适合一定目的的长度、强度或结构的线、纱、带、绳、金属丝或电缆的数目 [strand]。如:一根带刺的铁丝网线也没有

常用词组

根本、根本、根本、根部、根插、根除、根底、根蒂、根雕、根端、根固、根号、根基、根脚、根茎、根究、根据、根据、根绝、根瘤、根瘤菌、根蔓、根苗、根皮,根被、根深蒂固、根深叶茂、根式、根系、根芽、根由、根源、根值、根指数、根株、根壮叶茂、根治、根子

  拼音  zhū   注音  ㄓㄨ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SRIY  五笔98  STFY  仓颉  DHJD  郑码  FMKO  四角  45990  结构  左右电码  2701  区位  5474  统一码  682A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株的拼音:zhū(ㄓㄨ)  

⒈ 露出地面的树根:守株待兔。株连。株戮。

⒉ 棵儿,指整个的植物体:植株。

⒊ 量词,指植物:一株桃树。

统一码

株字UNICODE编码U+682A,10进制: 26666,UTF-32: 0000682A,UTF-8: E6 A0 AA。

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dividual plant、trunk of a tree

造字法

形声:从木、朱声

English

numerary adjunct for trees; ro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株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2) 同本义 [stub]

株,木根也。——《说文》。今语转曰桩。

命曰株送徒。——《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

若厥株驹。——《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3) 又

释其来而守株。

(4) 又

皆守株之类。

(5) 又如:株橛(树桩、木根);株蘖(树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条)

(6) 泛指草木 [grass or tree]

泽涸无鱼,山童无株。——汉· 焦赣《易林》

(7) 植根 [root]

大株于土;萍于水。——晋· 干宝《搜神记》

(8) 又如:株榾(残根断树);株柢(根祗);株枸(枯树根)

(9) 植株,成长的植物体 [plant;individual plant]。如:株楹(树株作的屋柱。形容房屋简陋);株木(刑杖)

词性变化

株的拼音: zhū  

〈词性:动〉

牵连,株连 [involve others in a criminal case]。如:株引(株连);株累(株连牵累);株蔓(株连蔓引)

株的拼音: zhū  

〈词性:量〉

表示树木的根数。如:两株树

常用词组

株连、株守、株治、株洲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WFY  仓颉  NLODI  郑码  YNDS  四角  74200  结构  左右电码  7096  区位  2429  统一码  9644  笔顺  フ丨ノ丨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附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⒉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⒊ 捎带:“一男附书至”。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⒌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统一码

附字UNICODE编码U+9644,10进制: 38468,UTF-32: 00009644,UTF-8: E9 99 84。

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孚坿駙

汉英互译

add、appose、attach、enclose

造字法

形声:从阝、付声

English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附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adhere]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wear;attatch]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bring]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词性变化

附的拼音:   

〈词性: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脏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常用词组

附带、附带、附点、附耳、附和、附会、附骥、附骥尾、附加、附加、附近、附录、附设、附属、附属国、附图、附言、附议、附庸、附庸风雅、附载、附则、附注、附着

  拼音  lì lí   注音  ㄌ一ˋ ㄌ一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MYY  仓颉  MBIB  郑码  ALLD  四角  1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787  区位  3286  统一码  4E3D  笔顺  一丨フ丶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丽(麗)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好看,漂亮:美丽。秀丽。明丽。绚丽。富丽。丽质(女子美好的品貌)。风和日丽。

⒉ 附着:附丽。

其他字义

丽(麗)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高丽〕朝鲜历史上的王朝,旧时习惯上沿用指称朝鲜。

⒉ 古同“罹”,遭遇。

统一码

丽字UNICODE编码U+4E3D,10进制: 20029,UTF-32: 00004E3D,UTF-8: E4 B8 BD。

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麗婯

汉英互译

beautiful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eautiful, magnificent, eleg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丽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罹”。遭遇;落入 [fall into]

鱼丽于罶。——《诗·小雅·鱼丽》

(2) 另见   

常用词组

丽水

基本词义

丽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鹿,丽声。其字本作“丽”,后加“鹿”,成为形声字。鹿形丽声,鹿成对,并驾。本义:成群;结伴;成对)

(2) 成对。后作“俪” [forming a pair or couple;in pair]

丽,两也。——《小尔雅·广言》

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汉书·扬雄传上》。师古曰:“丽,并驾也。”

丽马一圉。——《周礼·夏官·校人》

良马五之。——《诗·鄘风·干旄》。孔颖达疏引 三国魏· 王肃曰:“ 夏后氏驾两谓之丽。”

自扬、 马、 张、 蔡,崇盛丽辞。—— 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丽限(指期限的上限与下限);丽偶(对偶);丽辞(对偶的辞句);丽泽(两个沼泽相连)

(4) 美丽,漂亮 [fine;beautiful]

状貌甚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天生丽质难自弃。——白居易《长恨歌》

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5) 又如:壮丽(雄壮而美丽);秀丽(清秀美丽);丽象(美丽的景象);丽姝(亦称姝丽。美女);丽春园(又叫丽春院。相传是名妓苏卿的住处,后因以称妓院或艺妓、歌女的住处)

(6) 华丽,华靡 [magnificent;gorgeous;resplendent]

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汉书·扬雄传下》

绮丽之艳说。——刘勰《文心雕龙》

(7) 又如:丽句(绮靡的文句);丽则(佳美而失法度);丽尔(华丽);丽谯(壮丽的高楼);丽靡(奢靡华丽)

(8) 通“厉”。猛烈 [violent]

西北曰厉风。——《淮南子·地形》

词性变化

丽的拼音:

  

〈词性:动〉

(1) 结伴而行 [go or travel in a group]

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汉· 张衡《西京赋》

(2) 依附;附着 [stick to;adhere to]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

丽土之毛。——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丽水(附着于水中);丽霄(附着在天空);丽紫(着上紫色)

(4) 施;加 [bring to bear on;impose]

越兹丽刑。——《书·吕刑》

(5) 又如:丽兵(将武器施加于人)

(6) 依法执行 [punish according to law]。如:丽法(施行法律);丽徒(服刑的犯人)

(7) 射中 [shoot home]

射麋丽龟。——《左传·宣公十二年》

(8) 又如:丽龟(射中禽兽中心脊椎)

(9) 依托 [depend on; rely on]

人无所丽。——《后汉书·张衡传》

(10) 系;拴 [tie]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礼记·祭义》

(11) 通“罹”。遭遇 [encounter;suffer]

鱼丽于罶。——《诗·小雅·鱼丽》

丽的拼音:

  

〈词性:名〉

(1) 数,数目 [figure;number]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不止十万。)——《诗·大雅·文王》

(2) 另见   

常用词组

丽都、丽人、丽日、丽质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