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隔皮断货的意思

duànhuò

隔皮断货



拼音gé pí duàn huò

注音ㄍㄜˊ ㄆ一ˊ ㄉㄨㄢˋ ㄏㄨㄛˋ

解释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出处《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说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隔皮断货是贬义词。

繁体隔皮斷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ㄍㄜ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BGKH  仓颉  NLMRB  郑码  YAJL  四角  71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133  区位  2484  统一码  9694  笔顺  フ丨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隔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遮断:隔开。隔离。隔绝。隔断。阻隔。

⒉ 相去有一段距离:隔壁。隔年。隔行(háng   )。隔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隔墙有耳。

⒊ 思想感情有距离:隔阂。隔膜。隔心。

统一码

隔字UNICODE编码U+9694,10进制: 38548,UTF-32: 00009694,UTF-8: E9 9A 94。

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膈融

汉英互译

after an interval of、at a distance from、partition、separate

造字法

形声:从阝、鬲声

English

separate, part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隔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鬲(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 同本义 [separate;impede;cut off;partition]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at a distance from;after or at an interval of]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block up;isolate]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not conform to]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restrain]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leave]。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打,敲打 [beat]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词性变化

隔的拼音:   

〈词性:名〉

(1) 界限 [limit;demarcation line]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window lattice]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diaphragm]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常用词组

隔岸观火、隔板、隔壁、隔别、隔舱、隔断、隔行、隔行如隔山、隔阂、隔距、隔绝、隔开、隔栏、隔离、隔邻、隔膜、隔年皇历、隔片、隔墙、隔墙有耳、隔热、隔日、隔三差五、隔山、隔扇、隔声、隔世、隔室、隔宿、隔条、隔外、隔心、隔靴搔痒、隔夜、隔音、隔音、隔音符号、隔栅、隔置

  拼音    注音  ㄆ一ˊ   
部首  皮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HCI  五笔98  BNTY  仓颉  DHE  郑码  XI  四角  40247  结构  单一电码  4122  区位  3804  统一码  76AE  笔顺  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皮的拼音:pí(ㄆ一ˊ)  

⒈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⒉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⒊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⒋ 表面:地皮。

⒌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⒍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⒎ 不老实,淘气:顽皮。

⒏ 指橡胶:胶皮。皮球。

⒐ 姓。

统一码

皮字UNICODE编码U+76AE,10进制: 30382,UTF-32: 000076AE,UTF-8: E7 9A AE。

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ll、husk、peel、skin、tegumen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皮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peel]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become soft and soggy]。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词性变化

皮的拼音:   

〈词性:名〉

(1) 兽皮 [hide]。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skin]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fur coat;leather]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cover]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sheet;film]。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皮的拼音:   

〈词性:形〉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surface;superficial]。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naughty]。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case-hardened]。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ginned]。如:皮棉

常用词组

皮袄、皮板、皮板儿、皮包、皮包公司、皮包骨,皮包骨头、皮鞭、皮尺、皮带、皮袋、皮蛋、皮筏、皮肤、皮肤病、皮革、皮猴儿、皮花、皮黄、皮婚、皮货、皮夹、皮夹子、皮匠、皮筋儿、皮开肉绽、皮里阳秋、皮脸、皮脸儿、皮毛、皮棉、皮面、皮囊、皮袍,皮袍儿、皮球、皮肉、皮肉之苦、皮褥子、皮软、皮绳、皮条、皮桶子、皮下、皮下注射、皮相、皮硝、皮笑肉不笑、皮鞋、皮鞋油、皮屑、皮癣、皮靴、皮牙孜、皮炎、皮衣、皮影戏、皮张、皮掌、皮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脂、皮纸、皮质、皮重、皮子

  拼音  duàn   注音  ㄉㄨㄢˋ   繁体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ONRH  仓颉  VDHML  郑码  UFZD  四角  227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1  区位  2247  统一码  65AD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断(斷)的拼音:duàn(ㄉㄨㄢˋ)  

⒈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⒉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⒊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⒋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统一码

断字UNICODE编码U+65AD,10进制: 26029,UTF-32: 000065AD,UTF-8: E6 96 AD。

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斷㫁

汉英互译

break、break off、give up、sever、snap、sto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cut 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break;snap]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intercept]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judge]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divide]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inhibit]。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abstain from]。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administer]。如:断遗(处理;处分)

词性变化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形〉

(1) 残缺;片断 [broken]。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abrupt]。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常用词组

断案、断案、断壁、断壁残垣、断编残简、断层、断肠、断炊、断代、断代史、断档、断点、断电、断定、断断、断断续续、断顿、断发文身、断根、断喝、断黑,断黑儿、断后、断鹤续凫、断乎、断魂、断火、断机、断齑画粥、断简残编、断交、断金、断经、断井颓垣、断句、断绝、断开、断口、断粮、断裂、断流、断垄、断路、断面、断命、断奶、断念、断片、断七、断气、断然、断水、断死、断送、断头、断头台、断瓦残垣、断弦、断线、断线风筝、断想、断行、断续、断言、断语、断狱、断垣残壁、断章取义、断折、断肢、断种、断子绝孙、断奏

  拼音  huò   注音  ㄏㄨㄛ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WXMU  仓颉  OPBO  郑码  NRLO  四角  24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03  区位  2785  统一码  8D27  笔顺  ノ丨ノフ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货(貨)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商品:货物。货主。货位。货栈。

⒉ 钱币:货币。通货。

⒊ 卖:货殖(经商)。货卖。

⒋ 贿赂。

⒌ 骂人或开玩笑的话:蠢货。宝货。

统一码

货字UNICODE编码U+8D27,10进制: 36135,UTF-32: 00008D27,UTF-8: E8 B4 A7。

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ods、money

造字法

形声:从贝、化声

English

goods, commodities, produc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货的拼音:

h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property]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money]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goods;cargo]。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person used as a term of revile with an abusive prefix]。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词性变化

货的拼音:

huò  

〈词性:动〉

(1) 买进,卖出 [buy or sell]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bribe]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buy]。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常用词组

货币、货驳、货仓、货舱、货差、货场、货车、货船、货单、货店、货柜、货机、货架子、货款、货郎、货郎鼓、货轮、货票、货品、货色、货声、货损、货摊、货位、货物、货源、货运、货栈、货真价实、货殖、货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