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隔宿之仇的意思

zhīchóu

隔宿之仇



拼音gé sù zhī chóu

注音ㄍㄜˊ ㄙㄨˋ ㄓ ㄔㄡˊ

解释宿:夜。隔夜的仇怨。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8回:“谁家两口子没有言差语错呀?夫妻们有隔宿之仇么?”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感情隔宿之仇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ㄍㄜ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BGKH  仓颉  NLMRB  郑码  YAJL  四角  71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133  区位  2484  统一码  9694  笔顺  フ丨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隔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遮断:隔开。隔离。隔绝。隔断。阻隔。

⒉ 相去有一段距离:隔壁。隔年。隔行(háng   )。隔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隔墙有耳。

⒊ 思想感情有距离:隔阂。隔膜。隔心。

统一码

隔字UNICODE编码U+9694,10进制: 38548,UTF-32: 00009694,UTF-8: E9 9A 94。

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膈融

汉英互译

after an interval of、at a distance from、partition、separate

造字法

形声:从阝、鬲声

English

separate, part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隔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鬲(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 同本义 [separate;impede;cut off;partition]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at a distance from;after or at an interval of]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block up;isolate]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not conform to]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restrain]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leave]。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打,敲打 [beat]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词性变化

隔的拼音:   

〈词性:名〉

(1) 界限 [limit;demarcation line]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window lattice]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diaphragm]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常用词组

隔岸观火、隔板、隔壁、隔别、隔舱、隔断、隔行、隔行如隔山、隔阂、隔距、隔绝、隔开、隔栏、隔离、隔邻、隔膜、隔年皇历、隔片、隔墙、隔墙有耳、隔热、隔日、隔三差五、隔山、隔扇、隔声、隔世、隔室、隔宿、隔条、隔外、隔心、隔靴搔痒、隔夜、隔音、隔音、隔音符号、隔栅、隔置

宿  拼音  sù xiǔ xiù   
注音  ㄙㄨˋ ㄒ一ㄡˇ ㄒ一ㄡ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PWDJ  仓颉  JOMA  郑码  WDAN  四角  30262  结构  上下电码  1372  区位  4362  统一码  5BBF  笔顺  丶丶フノ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宿的拼音:sù(ㄙㄨˋ)  

⒈ 住,过夜,夜里睡觉:住宿。留宿。露宿。宿舍(shè  )。宿营。

⒉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宿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宿儒。名宿。

⒊ 平素,素有的:宿愿。宿志。宿疾。宿敌。宿心。

⒋ 隔夜的,隔年的:宿雨(昨夜的雨)。宿根。宿草。

⒌ 姓。

其他字义

宿的拼音:xiǔ(ㄒ一ㄡˇ)  

⒈ 夜:一宿。两宿。

其他字义

宿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星座:星宿。

统一码

宿字UNICODE编码U+5BBF,10进制: 23487,UTF-32: 00005BBF,UTF-8: E5 AE BF。

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odge for the night、old

造字法

形声:从宀,佰声

English

stop, rest, lodge, stay overnight; constell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宿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据甲骨文,象人睡在室内席子上。本义:住宿;过夜)

(2) 同本义 [stay overnight]

宿,止也。——《说文》

出宿于干。——《诗·邶风·泉水》

言就尔宿。——《诗·小雅·我行其野》

戒及宿之日。——《周礼·大史》

孟子去 齐,宿于昼。——《孟子·公孙丑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得已,度姓名,诡蹄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宿歇(住宿,睡觉);宿坛(住宿);宿泊(住宿;安歇);宿夜然诺(存留过夜的诺言);宿客(投宿的旅客);宿宿(连住两夜);宿顿(临时寄住);宿止(住宿);宿地(住宿的地方);宿所(住宿过夜的处所)

(4) 值宿守卫,守夜 [keep watch at night]

哀王三弟,其弟 章,入宿卫于 汉,吕太守封为朱虚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5) 又如:宿直(值夜);宿卫(在宫中值宿护卫)

(6) 处于 [be in]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唐· 韩愈《三星行》

(7) 拖延;停留 [delay]。如:宿食(积食);宿留(停宿,停留)

(8) 驻扎,特指军队的停留与驻扎 [be stationed]。如:宿兵(驻扎军队)

(9) 隐含;寄寓 [imply]

在西洋有一句成语,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10) 安心;安于 [be content with]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

(11) 谋取 [seek for]。如:宿名(获取名声)

词性变化

宿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代官道上设立的住宿站 [lodging station]

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周礼》

(2) 又如:宿息(上古称宾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处)

(3) 住所,供人休息的处所 [residence]。如:宿头(借宿之处);代付…食宿和回家的路费

(4) 夜 [night]

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宿露(夜露);宿雾(夜雾);宿膳(夜餐);宿夕(一个晚上。比喻短时间内);宿烟(夜里的烟雾);宿云(夜晚的云气)

(6) 栖宿之鸟 [lodging birds]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7) 有名望的人 [famous person]

迟先生有制礼作乐之才,乃是 南邦名宿。——《儒林外史》

(8) 从前,往日 [former]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三国魏· 嵇康《幽愤》

(9) 又如:宿意;宿传(往昔的传说);宿孽(前世的罪孽);宿顾(以往的关照)

宿的拼音:   

〈词性:形〉

(1) 老的,积久的 [old;long-standing]

民有宿逋不可诚于上供者,必代而输之。——唐· 杜牧《吏部尚书·崔公行状》

(2) 又如:宿气(旧怨;旧仇);宿愤(旧怨;旧恨);宿罪(旧有的罪过);宿好(老交情);宿恩(以往的恩德);宿嫌(旧日的嫌隙);宿旧(旧友);宿威(素有的威名);宿老(老前辈);宿齿(年老之人)

(3) 隔夜的,前一夜的 [overnight]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唐· 王维《田园乐》

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史记·淮阴侯列传》

(4) 又如:宿料(隔夜的草料);宿雨(隔夜的雨);宿租(隔年的租税);宿酲(酒醉隔夜未醒)

(5) 前一年的,隔年的 [last year]

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月水灾郡种宿麦。——《汉书·武帝纪》

(6) 又如:宿麦(隔年成熟的麦);宿雪(积留过冬的雪)

(7) 老成阅历久的 [experienced]

王肃以宿德显授。——三国魏· 应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

(8) 又如:宿兵(宿素习练之兵);宿艾(老成长者);宿生(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吏(阅历多的官吏);宿彦(老成而有才德之士)

(9) 前世注定的 [predestined]

以此常欲焚笔弃砚为喑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

(10) 又如:宿业(指前世行善或作恶所造成而见于今世的后果);宿慧(前世带来的慧根);宿殃(前世注定的灾殃);宿败(注定要失败);宿福(前世注定的福分)

(11) 旧欠的 [overdue]

逋租宿债勿复收。——《宋书·武帝纪》

(12) 又如:宿债(旧欠的债务);宿值(久欠的债);宿赋(积欠的赋税)

(13) 大的 [big]。如:宿恶(大恶人);宿浪

宿的拼音:   

〈词性:副〉

(1) 通“夙”。平素,平日 [usually]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

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后汉书·王霸妻传》

宿志在人外,清心游物初。——宋· 陆游《幽居》

表招诱有力,威怀兼洽 ,其 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青。——《后汉书·刘表传》

(2) 又如:宿愿;宿容(平日的容颜);宿寇(惯匪);宿心,宿志(平日的心愿)

(3) 预先;早先 [in advance]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三国志·王粲传》

(4) 又如:宿构(预先构思);宿闻(早已知闻);宿虑(预先思考、谋划);宿读(预先读过)

(5) 另见 xiǔ;xiù  

常用词组

宿弊、宿草、宿仇、宿处、宿敌、宿分、宿根、宿恨、宿疾、宿见、宿将、宿酒、宿命、宿命论、宿儒、宿舍、宿昔、宿夜、宿营、宿营地、宿缘、宿怨、宿愿、宿债、宿主、宿醉

基本词义

宿的拼音: xiǔ  

(1) 用于计算夜 [night]

军士今夜且歇一宿,以养锐气。——《三国演义》

(2) 又如:住了一宿

(3) 另见 sù;xiù  

基本词义

宿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星座的古名。星宿 [constellation]。二十八宿:坐落在黄道的星宿,按照中国古代的分法,共有二十八个。黄道是日在星际所行的路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列子》

(2) 另见 sù;xiǔ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chóu qiú   注音  ㄔㄡˊ ㄑ一ㄡ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VN  仓颉  OKN  郑码  NQY  四角  24217  结构  左右电码  0092  区位  1980  统一码  4EC7  笔顺  ノ丨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仇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其他字义

仇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古同“逑”,匹配。

⒉ 姓。

统一码

仇字UNICODE编码U+4EC7,10进制: 20167,UTF-32: 00004EC7,UTF-8: E4 BB 87。

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㐜讎

汉英互译

enemy、enmit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九声

English

enemy, hate, hatred, enm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仇的拼音:

讎、讐 ch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九声。( qiú  )本义:匹偶,同伴)

(2) 怨恨 [hatred;resentment]

仇者,讐也。——《史记·晋世家》

葛伯仇饷。——《孟子》

多仇少与。——《汉书·盖宽饶传》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仇忌(怨恨憎恶);仇嫌(怨仇;怨恨)

(4) 仇恨 [hatred]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 韩报仇。——《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杀父之仇;仇疾(仇恨);仇害(因仇恨而伤害)

(6) 仇人;仇敌 [enemy]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智法之士与当塗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韩非子·孤愤》

(7) 又如:仇仇(怨敌)

词性变化

仇的拼音: chóu  

〈词性:动〉?

(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高启《书博鸡者事》

(2) 校对 [proofread;check against the original]。如:仇校(校对)

(3) 另见 qiú  ;“雠”

(4) 另见 chóu  

常用词组

仇敌、仇雠、仇恨、仇人、仇杀、仇视、仇外、仇隙、仇冤、仇怨

基本词义

仇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2) 同本义 [companion]

仇,雠也。——《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

仇,匹也,合也。——《尔雅·释诂》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诗·周南·无衣》

公侯好仇。——《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

君子好仇。——《礼记·缁衣》

(3) 配偶 [spouse]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三国魏· 曹植《浮萍篇》

(4) 姓

(5) 另见 chó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