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é wū cuān chuán
注音ㄍㄜˊ ㄨ ㄘㄨㄢ ㄔㄨㄢˊ
解释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出处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花木瓜长安少年,他每不斟量隔屋撺椽。”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隔屋撺椽是贬义词。
繁体隔屋攛椽
近义隔壁撺椽
动物生肖牛,虎,蛇
隔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遮断:隔开。隔离。隔绝。隔断。阻隔。
⒉ 相去有一段距离:隔壁。隔年。隔行(háng )。隔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隔墙有耳。
⒊ 思想感情有距离:隔阂。隔膜。隔心。
隔字UNICODE编码U+9694,10进制: 38548,UTF-32: 00009694,UTF-8: E9 9A 94。
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膈融
after an interval of、at a distance from、partition、separate
形声:从阝、鬲声
separate, partition
详细解释◎ 隔的拼音: gé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鬲( gé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 同本义 [separate;impede;cut off;partition]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at a distance from;after or at an interval of]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block up;isolate]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not conform to]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restrain]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leave]。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jī )。打,敲打 [beat]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 隔的拼音: gé
〈词性:名〉
(1) 界限 [limit;demarcation line]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window lattice]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diaphragm]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隔岸观火、隔板、隔壁、隔别、隔舱、隔断、隔行、隔行如隔山、隔阂、隔距、隔绝、隔开、隔栏、隔离、隔邻、隔膜、隔年皇历、隔片、隔墙、隔墙有耳、隔热、隔日、隔三差五、隔山、隔扇、隔声、隔世、隔室、隔宿、隔条、隔外、隔心、隔靴搔痒、隔夜、隔音、隔音、隔音符号、隔栅、隔置
屋的拼音:wū(ㄨ)
⒈ 房,房间:屋子。屋宇。房屋。
⒉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⒊ 车盖,覆盖物: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屋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⒋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屋字UNICODE编码U+5C4B,10进制: 23627,UTF-32: 00005C4B,UTF-8: E5 B1 8B。
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剭
house、room
会意:从尸、从至
house; room; building, shelter
详细解释◎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名〉
(1)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2) 同本义 [tent]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3)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4)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shelter]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淮南子》
(5) 房舍,房屋 [house]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屋山(屋脊);屋山头(堂屋两端的房檐);屋桷(房屋上的椽子);屋里巷(家里);屋除(阶下,房舍前的台阶);屋庑(房子的顶部);屋头(房屋的上面);屋庐(泛指居室);屋盖(屋顶);屋壁(房屋的夹墙);屋基(房屋的地基);屋山头(屋山。指屋脊或山墙);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7) 房间[room]。如:里屋;外屋
(8) 房顶 [roof]。如:屋上架屋;屋下架屋
(9) 室深处 [inner room]
屋,奥也。其中温奥也。——《释名》
(10) 车盖,车篷子 [canvas top on vehicle]
纪信乘黄屋车。——《史记》
◎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动〉
(1) 终止 [stop]
李纲用之于 靖康而 宋社屋。—— 沈德符《万历野荻编》
(2) 建屋,盖屋 [build]
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礼记》
屋场、屋顶、屋脊、屋架、屋里、屋面、屋上架屋,屋下架屋、屋舍、屋檐、屋宇、屋子
撺(攛)的拼音:cuān(ㄘㄨㄢ)
⒈ 抛掷。
⒉ 匆忙地做:临时现撺。
⒊ 〔撺掇〕怂恿,从旁鼓动人,如“他一再撺撺我学滑冰”。亦称“撺弄”、“撺怂”、“撺嗾”(“掇”、“弄”、“怂”、“嗾”均读轻声)。
⒋ 发怒:他撺儿了。
撺字UNICODE编码U+64BA,10进制: 25786,UTF-32: 000064BA,UTF-8: E6 92 BA。
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撺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攛
形声:从扌、窜声
hurry; to throw; to urge
详细解释◎ 撺的拼音:
攛 cuān
〈词性:动〉
(1) 〈词性:方〉∶抛;扔 [fling;throw]。如:撺箱(抛箱。宋元官府用箱子接纳状纸,告状人把状纸投入箱中,称撺箱)
(2) 匆匆忙忙地做 [do sth. in a hurry]。如:事前不做,临时现撺
(3) 长出 [grow]。如:撺茎(拔节)
(4) 怂恿,唆使别人去干坏事 [instigate]。如:撺哄(怂恿,哄骗)
(5) 〈词性:方〉∶发怒,发脾气 [get angry]。如:他撺儿了
(6) 紧握。用同“攥” [hold]。如:撺拳拢袖
(7) 跳。用同“蹿” [spring]。如:撺行(奔跑)
(8) 逃走;乱跑 [escape]。如:撺行(奔跑)
(9) 用同“汆”。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煮一下就捞出 [quick-boil]。如:撺香螺;撺小鸡
撺掇、撺哄鸟乱、撺弄、撺拳拢袖
椽的拼音:chuán(ㄔㄨㄢˊ)
⒈ 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椽子。椽笔。
⒉ 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东宇西房数十椽。”
椽字UNICODE编码U+693D,10进制: 26941,UTF-32: 0000693D,UTF-8: E6 A4 BD。
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椽字收录于 现通表 。
㯌
rafter
形声
beams, rafters, supports
详细解释◎ 椽的拼音: ch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彖( tuàn )声。本义:承屋瓦的圆木) 同本义 [rafter]
椽,榱也。——《说文》
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左传·桓公十四年》
采椽不斫。——《韩非子·五蠹》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椽杙(椽子和小木桩);椽桷(承屋瓦用的圆木与方木。圆的叫椽,方的叫桷。泛指椽子);椽笔(大笔);椽栋(椽子与正梁)
椽条、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