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恭候台光的意思

gōnghòutáiguāng

恭候台光



拼音gōng hòu tái guāng

注音ㄍㄨㄥ ㄏㄡˋ ㄊㄞˊ ㄍㄨㄤ

解释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例子张恨水《啼笑姻缘》第六回:“敬于月之十日正午,在舍下恭候台光,小酌爽叙,勿却是幸。”

用法作谓语;用于请人的客套话。

感情恭候台光是中性词。

近义恭候光临

英语We await your approach respectfull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简体部首  小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AWNU  仓颉  TCP  郑码  EAOU  四角  44338  结构  上下电码  1872  区位  2507  统一码  606D  笔顺  一丨丨一ノ丶丨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恭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肃敬,谦逊有礼貌:恭敬。恭谨。恭候。恭维。恭贺。打恭(拱揖)。洗耳恭听。

统一码

恭字UNICODE编码U+606D,10进制: 24685,UTF-32: 0000606D,UTF-8: E6 81 AD。

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㳟龏

汉英互译

respectful、reverent

造字法

形声:从、共声

English

respectful, polite, rever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恭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 同本义 [respectful and submissive]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恭,敬也。——《尔雅》

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

(4) 通“洪”。大 [great]。如:恭德 (大德)

(5) 工整 [neat]。如:恭笔(工整的笔画)

词性变化

恭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奉行 [follow]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书·甘誓》

(2) 又如:恭承(敬奉)

(3) 拱手致礼 [bow]

请过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常用词组

恭凳、恭贺、恭候、恭谨、恭敬、恭敬、恭敬不如从命、恭请、恭顺、恭肃、恭维、恭喜、恭正

  拼音  hòu   注音  ㄏㄡ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HND  仓颉  OLNK  郑码  NIXM  四角  27284  结构  左右电码  0230  区位  2682  统一码  5019  笔顺  ノ丨丨フ一ノ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候的拼音:hòu(ㄏㄡˋ)  

⒈ 等待:等候。候车室。候选人。守候。候补。候场。候审。候诊。

⒉ 看望,问好:伺候。问候。

⒊ 时节:时候。气候。候鸟。候虫。

⒋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候儿。症候。

⒌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候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

统一码

候字UNICODE编码U+5019,10进制: 20505,UTF-32: 00005019,UTF-8: E5 80 99。

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wait、inquire、season、time、wait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wait; expect; visit; gre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候的拼音: hòu  

〈词性:动〉

(1)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2) 同本义 [reconnoitre]

矦,伺望也。——《说文》

矦,覗也。——《广雅·释诂三》

市有候馆。——《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

(3) 又如:候馆(用以瞭望的高楼);候楼(用以瞭望的楼);侯遮(侦探敌情);候徼(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

(4) 观测 [observe]。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

(5) 等候 [wait for]

稚子候门。——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即候苗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候春发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移顺天府羁候。

(6) 又如:候时(等候时机);候对(等候帝王召对);候结(等候审判;结案);候补道(等候实缺的候补道员)

(7) 敬候 [respectly wait]

彼矦人兮。——《诗·曹风·候人》。传:“道路迎送宾客者。”

(8) 又如:候拜(迎候拜见);候人(周礼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宾客等事);候驾(迎候帝王)

(9) 看望;问候 [visit;send one's respects to]

遣人候问。——《汉书·李广苏建传》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

(11) 预测;占验 [forecast]

梦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12) 又如:候天(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候物(占验物候);候星(占验星象);候气(占验节气的变化)

(13) 服侍 [attend]

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

(14) 诊察 [examine]。如:候脉

(15) 〈词性:方〉∶支付 [pay]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老舍《茶馆》

词性变化

候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scout]。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2)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fortress]。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3) 官吏 [official]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5)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6)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7) 驿站,驿馆 [station]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8)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9)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pentad;five days]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10) 引申为节候,时令 [climate]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11) 症候 [sign]

[马嗣明]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12) 时节 [season]。如:时候;气候;候鸟

(13) 征兆 [omen]。如:症候;火候

常用词组

候补、候场、候车室、候风地动仪、候鸟、候缺、候审、候选人、候诊

  拼音  tái tāi   注音  ㄊㄞˊ ㄊㄞ   简体    繁体  檯、臺、颱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CKF  仓颉  IR  郑码  ZSJ  四角  23600  结构  上下电码  0669  区位  4408  统一码  53F0  笔顺  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台(臺、檯、颱)的拼音:tái(ㄊㄞˊ)  

⒈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⒉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⒊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⒋ 量词:一台戏。

⒌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⒍ 姓。

⒎ 桌子、案子:写字台。

⒏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其他字义

台的拼音:tāi(ㄊㄞ)  

⒈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统一码

台字UNICODE编码U+53F0,10进制: 21488,UTF-32: 000053F0,UTF-8: E5 8F B0。

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㣍邰怡檯瓵臺颱鮐

汉英互译

broadcasting station、dais、desk、platform、stage、support

造字法

形声:从厶、口声

English

platform; unit; term of add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台的拼音: Tāi  

〈词性:名〉

(1) 地名。“台州”的简称 [Taizhou prefecture]。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南发交广东温台。——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2) 另见 tái  

基本词义

台的拼音: tái  

〈词性: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   ))

(2)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如: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意为职位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重臣);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台臣(指宰辅重臣)

(3)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chub mackerel]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大雅·行苇》

(4) 另见   

词性变化

台的拼音:

tái  

〈词性:名〉

(1) (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 同本义 [platform]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stage;terrace]。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 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 站;单位 [station]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 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 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11) 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 台湾省的简称 [Taiwan Province]。如:台胞

(14) 姓

台的拼音:

tái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机器。 如: 一台车床; 一台拖拉机

(2) 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如: 一台话剧; 两台戏对唱

台的拼音:

tái  

〈词性:名〉

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desk;table]。如:手术台;梳妆台;写字台;台历;台球台;乒乓球台

台的拼音:

tái  

〈词性:名〉

(1) 台风的简称 [typhoon]。 如: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台抗台

(2) 另见 tāi  

常用词组

台安、台胞、台北、台布、台步、台臣、台秤、台词、台灯、台地、台风、台甫、台阁、台光、台驾、台鉴、台阶、台览、台历、台面、台命、台启、台球、台扇、台钟、台柱子、台子、台座

  拼音  guāng   注音  ㄍㄨㄤ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IQB  五笔98  IGQB  仓颉  FMU  郑码  KOGR  四角  90212  结构  上下电码  0342  区位  2566  统一码  5149  笔顺  丨丶ノ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光的拼音:guāng(ㄍㄨㄤ)  

⒈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

⒉ 荣誉: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

⒊ 使显赫:光大。光宗耀祖。

⒋ 景物:春光明媚。

⒌ 光滑:光滑。光洁。光泽。

⒍ 完了,一点不剩:杀光烧光。吃光用光。

⒎ 露着:光膀子。

⒏ 单,只:光剩下一口气。

⒐ 姓。

统一码

光字UNICODE编码U+5149,10进制: 20809,UTF-32: 00005149,UTF-8: E5 85 89。

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㫕灮炗炚炛烡

汉英互译

light、ray、honou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

造字法

会意:从小、从兀

English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light;ray]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color and lustre]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honor;glory]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time]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scenery]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favor]。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sun,moon,star]。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grace the occasion with sb.'s presence]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词性变化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形〉

(1) 光明,明亮 [bright]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smooth]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naked;bare]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with nothing left]。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  )。广大,宽阔 [vast]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动〉

(1) 照耀 [shine;illuminate]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glorify]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副〉

仅仅,单 [alone;merely;only]。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常用词组

光巴、光斑、光板、光板儿、光标、光波、光彩、光彩、光彩夺目、光灿灿、光程、光赤、光大、光导纤维、光点、光电、光度、光风霁月、光缝、光复、光杆儿、光感应、光顾、光怪陆离、光光、光棍、光棍儿、光合作用、光盒、光华、光华、光滑、光环、光辉、光辉、光辉灿烂、光火、光降、光洁、光解、光解、光景、光景、光阑、光缆、光亮、光量、光临、光溜、光溜溜、光芒、光面、光明、光明、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光能、光年、光谱、光气、光前裕后、光圈、光热、光荣、光润、光栅、光束、光速、光堂堂、光趟、光天化日、光头、光头、光秃、光秃秃、光雾、光纤、光鲜、光线、光学、光压、光艳、光焰、光焰万丈、光洋、光耀、光耀、光耀、光阴、光阴似箭、光源、光晕、光泽、光照、光照、光针、光锥、光子、光宗耀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