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攻苦食俭的意思

gōngshíjiǎn

攻苦食俭



拼音gōng kǔ shí jiǎn

注音ㄍㄨㄥ ㄎㄨˇ ㄕˊ ㄐ一ㄢˇ

解释犹攻苦食淡。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攻苦食俭是中性词。

繁体攻苦食儉

近义攻苦食淡、攻苦食啖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  ATY  仓颉  MOK  郑码  BIMO  四角  18140  结构  左右电码  2396  区位  2505  统一码  653B  笔顺  一丨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攻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打击,与“守”相对:攻击。攻占。攻取。攻心。攻关。攻陷。

⒉ 指责,驳斥:攻难(nàn  )。群起而攻之。

⒊ 治病:以毒攻毒。

⒋ 致力学习或研究:攻读。攻书。专攻医学。

统一码

攻字UNICODE编码U+653B,10进制: 25915,UTF-32: 0000653B,UTF-8: E6 94 BB。

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ccuse、attack、study

相关字词

守、防

造字法

形声:从攵、工声

English

attack, assault; critic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2) 同本义(与“守”相对) [assail;attack;assault]

攻,击也。——《说文》

攻灵公于 桃园。——《左传·宣公二年》

宽则两军相攻。——《战国策·秦策》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公输盘为 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宋。——《墨子·公输》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谋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3) 又如:攻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于进攻);攻钞(攻打劫掠);攻围(攻敌时切断敌人要塞与外界的交通,予以四面包围);攻无不取(只要进攻,必能夺取)

(4) 指责 [censure;accuse;blame;bring charge against;rail at]

五曰攻,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攻者责也。——《论衡·顺鼓》

(5) 又如: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攻瑕索垢(批评不足,寻找缺点);攻摘(批评指摘)

(6) 引申为以药物治疗疾病 [cure]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周礼·天官·疡医》

(7) 又如:攻疗(治疗);攻治(医治);攻熨(原指以药物炒热敷患处,散寒止痛。引申为改正);攻泻(饮服烈性药物使之宣泻)

(8) 致力研究,专心从事 [assiduously study;specialize in]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 韩愈《师说》

(9) 又如:攻苦食淡(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引申为艰苦自励,一心求学);攻苦(从事于劳苦之事。多指苦心求学);攻习(攻读;奋力学习)

(10) 治理,加工 [administer;process;work]

攻,治也。——《广雅·释诂三》

庶民攻之。——《国语·楚语上》

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吕氏春秋·上农》

贤第新成,攻坚。——《汉书·董贤传》

(11) 又如:攻玉(琢磨玉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词性变化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通“功”。器物精好坚利 [firm]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诗·小雅·车攻》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荀子·议兵》

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淮南子·原道》

(2) 又如:攻牢(坚固);攻致(坚固紧密);攻完(坚固完好)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通“功”。功绩 [achievement]

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墨子·非攻下》

常用词组

攻必克,守必固、攻城打援、攻错、攻打、攻读、攻关、攻击、攻击行为、攻坚、攻坚战、攻讦、攻克、攻略、攻难、攻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攻取、攻势、攻守、攻守同盟、攻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袭、攻下、攻陷、攻心、攻占

  拼音    注音  ㄎㄨ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DF  仓颉  TJR  郑码  EEJ  四角  44604  结构  上下电码  5388  区位  3164  统一码  82E6  笔顺  一丨丨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苦的拼音:kǔ(ㄎㄨˇ)  

⒈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⒉ 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⒊ 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⒋ 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⒌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统一码

苦字UNICODE编码U+82E6,10进制: 33510,UTF-32: 000082E6,UTF-8: E8 8B A6。

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tter、hard、hardship、suffer from、suffering

相关字词

甘、乐、甜

造字法

形声:从艹、古声

English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苦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盬”。粗劣 [coarse]。如:苦盐(粗盐,颗粒盐);苦功(粗工艺);苦事(粗制滥造)

(2) 另见   

基本词义

苦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bitter edible plant]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illness;disease]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词性变化

苦的拼音:   

〈词性:形〉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bitter]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pain;suffering]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hard]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assiduous;hardworking]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poor]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苦的拼音:   

〈词性:动〉

(1) 困扰;困辱 [perplex;puzzle]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cause sb. suffering]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hate]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苦的拼音:   

〈词性:副〉

(1) 竭力;尽力 [painstakingly;energetically;hard]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very]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fortunately;luckily]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常用词组

苦艾、苦熬、苦不唧,苦不唧儿、苦差、苦差事、苦楚、苦处、苦大仇深、苦胆、苦杕、苦迭打、苦干、苦根、苦工、苦功、苦瓜、苦果、苦海、苦寒、苦活,苦活儿、苦尽甘来、苦境、苦口、苦口婆心、苦苦、苦苦哀求、苦况、苦劳、苦力、苦楝、苦闷、苦命、苦难、苦恼、苦情、苦趣、苦肉计、苦涩、苦参、苦事、苦水、苦思、苦思冥想、苦痛、苦头、苦味、苦笑、苦心、苦心孤诣、苦心经营、苦行、苦行赎罪、苦刑、苦役、苦因、苦斋、苦战、苦中作乐、苦衷、苦竹、苦主

  拼音  shí sì yì   
注音  ㄕˊ ㄙˋ 一ˋ   
简体部首  飠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食部  
五笔86  WYVE  五笔98  WYVU  仓颉  OIAV  郑码  OX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7380  区位  4219  统一码  98DF  笔顺  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食的拼音:shí(ㄕˊ)  

⒈ 吃:食肉。食欲。

⒉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⒊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sì(ㄙˋ)  

⒈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yì(一ˋ)  

⒈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中国汉代人)。

统一码

食字UNICODE编码U+98DF,10进制: 39135,UTF-32: 000098DF,UTF-8: E9 A3 9F。

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蝕飠饣飼

汉英互译

eat、eclipse、food、edible、me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t; meal; food;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

(2) 同本义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4) 粮食 [grains]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6) 食物的通称 [food]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7)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8) 食禄,俸禄 [official's salary]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9)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10)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11)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词性变化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吃 [eat]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宋· 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   )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3)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depend on;rely on]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5)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6)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7) 垦耕 [reclaim]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8)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9) 背弃[诺言] [go back on]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10) 又如:食言而肥

(11) 接受,采纳 [accept]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12) 祭献,享祀 [offer sacrifice]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13)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14) 另见 sì;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词性:动〉

(1)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feed]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3) 使鬼神享受祭品 [enjoy sacrifice]。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4) 饲养 ;喂养;供养 [raise;rear;feed;make offerings to]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韩愈《杂记》

(5) 又如:食马(喂马)

(6) 引申为喂奶 [suckle]。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7) 宴请 [entertain at a banquet]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

(8) 另见 shí;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1)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2) 另见 shí,sì  

  拼音  jiǎn   注音  ㄐ一ㄢˇ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WWGI  五笔98  WWGG  仓颉  OOMM  郑码  NOBV  四角  28219  结构  左右电码  0313  区位  2883  统一码  4FED  笔顺  ノ丨ノ丶一丶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俭(儉)的拼音:jiǎn(ㄐ一ㄢˇ)  

⒈ 节省,不浪费:俭省。俭朴。勤俭。克勤克俭。

⒉ 贫乏,歉收:俭月。俭岁。俭腹(腹中空虚,喻知识贫乏)。

统一码

俭字UNICODE编码U+4FED,10进制: 20461,UTF-32: 00004FED,UTF-8: E4 BF AD。

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儉倹

汉英互译

frugal、thrift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佥声

English

temperate, frugal, economic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俭的拼音:

ji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佥( qiān  )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2) 同本义 [be cautious about;keep watch over]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4) 节俭,节省 [thrifty;frugal;economical]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上》

俭素为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以俭为美。

以俭相诟病。

由俭入奢易。

(5) 又如:俭克(勤俭而能克制);俭礼(俭约的礼仪);俭德(俭约的品德);俭戚(俭约而悲伤)

(6) 贫乏;贫苦 [poor]

时岁荒民俭。——《后汉书》

(7) 又如: 俭贫(贫乏);俭乏(贫乏,生活困难);俭腹(腹中空虚。喻指知识贫乏)

(8) 歉收 [bad-harvest]

丰则籴,俭则粜。——房玄龄《晋书》

荆扬稻收俭薄。——《后汉书·陈忠传》

(9) 又如:俭年(歉收的年景);俭时(歉收的时日);俭岁(荒年;歉收的年岁)

(10) 薄;少 [thin]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礼记》

(11) 又如:俭率(俭薄);俭葬(薄葬);俭薄(犹言微薄)

(12) 通“险”。险要 [strategicauy located and difficult of access]

俗险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

惠而不俭,直而不径。——《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不兴险行以徼幸。——《大戴礼·曾子本孝篇》

常用词组

俭腹、俭朴、俭省、俭约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