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ǒng shǒu jiā é
注音ㄍㄨㄥˇ ㄕㄡˇ ㄐ一ㄚ ㄜˊ
解释拱手:双手合抱致敬;加额:以手加额表祝贺。形容致敬庆贺。
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日,海滨侯执帝手私语云云,帝拱手加额曰:‘皇天,皇天!’”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表庆贺。
感情拱手加额是中性词。
繁体拱手加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拱的拼音:gǒng(ㄍㄨㄥˇ)
⒈ 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拱手。拱揖。
⒉ 两手合围:拱抱。拱木。拱璧。
⒊ 环绕:拱卫。拱护。拱北(众星环卫北极星)。
⒋ 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拱肩缩背。拱顶。拱门。拱桥。
⒌ 向上或向前推,顶动:拱芽。虫子拱土。
⒍ 姓。
拱字UNICODE编码U+62F1,10进制: 25329,UTF-32: 000062F1,UTF-8: E6 8B B1。
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拱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共拲珙廾
arch、hump up、surround、cove
形声:从扌、共声
fold hands on breast; bow, salute
详细解释◎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2) 同本义 [salute with the hands folded]
拱,敛手也。——《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子路拱而立。——《论语》
颐羀垂拱。——《礼记·玉藻》
与我其拱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
拱把之桐梓。——《孟子·告子上》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3) 又如:拱默(拱手不言,以避免惹是非);拱伏(两手抱拳以示服从。伏:屈服);拱手听命(服从对方,不敢反抗);拱候(拱手相候;恭候);拱揖(拱手作揖以示敬意)
(4) 围绕,环绕 [surround]
众星拱北辰。——晋· 傅玄《明君》
(5) 又如:众星拱月;拱绕(环绕);拱斗(环卫北斗星);拱北(众星围绕北辰)
(6) 肢体弯曲成弧形 [hump up]
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西游记》
(7) 又如:拱肩缩背
(8) 动物的背向上突起 [arch]。如:猫拱了拱腰
(9) 用粗嘴脸向上或向前顶掀[dig earth with the snout]
野猪一夜工夫能拱完一亩红薯。——《猎户》
(10) 又如:猪拱土
(11) 向上或向外钻 [sprout up through the earth]。如:新出的芽儿把土都拱起来了
(12) 爬到身体上 [ride]。如:我的裙子拱到膝盖上面来了
◎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形〉
(1) 两手合围,常用来表达树木的粗细 [span with hands]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拱木(径围有两臂合围大的树);拱把(拱:两手合围;把:一手满握。常用来比拟树木枝干的大小)
(3) 建筑物呈弧形的 [arch]。如:拱桥;拱坝;拱己(垂拱)
◎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名〉
通“珙”。大璧 [big jade]
与我其拱璧,吾献其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老子·六十二章》
拱坝、拱抱、拱璧、拱顶、拱度、拱高、拱肩、拱廊、拱门、拱桥、拱手、拱手、拱卫、拱券、拱柱,拱墩
手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 )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⒉ 拿着:人手一册。
⒊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⒋ 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⒍ 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
手字UNICODE编码U+624B,10进制: 25163,UTF-32: 0000624B,UTF-8: E6 89 8B。
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扌
a bunch of fives、fist、hand、manus、mauley、pud
脚、足
象形:像手伸出五指
hand
详细解释◎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hand]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hand]。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a person good at a certain trade or doing a certain job]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skill;means;ability]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domain]。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副〉
(1)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形〉
(1)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手版、手板、手笔、手臂、手表、手脖子、手簿、手不释卷、手册、手抄本、手车、手创、手到病除、手到擒来、手电筒、手定、手段、手法、手风琴、手斧、手感、手高手低、手镐、手稿、手工、手工业、手工艺、手钩、手鼓、手函、手翰、手黑、手滑、手慌脚乱、手机、手疾眼快、手迹、手记、手技、手夹、手简、手键、手脚、手巾、手紧、手劲儿、手锯、手绢、手铐、手雷、手令、手榴弹、手炉、手轮、手忙脚乱、手面、手模、手帕、手旗、手气、手枪、手巧、手勤、手球、手软、手生、手势、手书、手术、手松、手谈、手套、手提包、手提箱、手头、手推车、手腕、手腕子、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手舞足蹈、手下、手下人、手相、手携手、手写体、手心、手续、手眼、手痒、手艺、手淫、手印、手语、手谕、手泽、手札、手掌、手杖、手诏、手植、手纸、手指、手肘、手镯、手足、手足无措、手足之情
加的拼音:jiā(ㄐ一ㄚ)
⒈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⒉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⒊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
⒋ 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
⒌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
⒍ 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⒎ 姓。
加字UNICODE编码U+52A0,10进制: 21152,UTF-32: 000052A0,UTF-8: E5 8A A0。
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dding、addition、plus、tote
减
会意:从力、从口
add to, increase, augment
详细解释◎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动〉
(1)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2) 同本义 [make a false report;slander]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4) 增加[increase;add]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6) 放在上面,加上 [put on]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8) 施加;强加 [impose;exert]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9)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10) 参加;加与 [take part in]。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11) 凌驾,侵凌 [bully]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副〉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more]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加二(— ní 方言。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名〉
(1) 益处;好处 [benefit;good]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姓
加班、加倍、加车、加车、加尔各答、加法、加封、加盖、加工、加固、加冠、加官、加官进禄、加害、加号、加急、加价、加减乘除、加紧、加劲、加剧、加快、加勒比海、加里曼丹、加料、加料、加仑、加码、加密、加冕、加农炮、加派、加气、加强、加热、加入、加深、加速、加速度、加速器、加添、加温、加薪、加压、加演、加以、加意、加油、加油站、加重、加重
额(額)的拼音:é(ㄜˊ)
⒈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jiǎo )。
⒉ 牌匾:门额。匾额。
⒊ 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额字UNICODE编码U+989D,10进制: 39069,UTF-32: 0000989D,UTF-8: E9 A2 9D。
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額頟
forehead、quantum、brow、frons
形声:从页、客声
forehead; tablet, plaque; fixed
详细解释◎ 额的拼音:
額、頟 é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2) 同本义 [forehead]
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说文》
封说为龙頟侯。——《汉书·卫青传》
龙额。——《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3) 又如:额颅(额头,前额);额颅盖(前额);额花(妇女用来贴在额上的以纸、绢、玉等做成的装饰花);额黄(六朝至唐时的妇女,喜欢在额间涂上黄颜色作为装饰,称为额黄。也称“额山”)
(4) 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牌匾 [horizontal tablet]。如:匾额;额名(在匾额上题写的名称);额籍(匾额与名录)
(5) 规定的数目 [quota]。如: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额外主事(明清各部中,等级最低的官员);额子(定额,规定的数目)
(6) 物体上首接近顶端的部分 [top]。如:额子(无顶的头巾);碑额;崖额
额蹙心痛、额定、额枋、额骨、额角、额门、额面、额娘、额手、额手称庆、额数、额头、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