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篝灯呵冻的意思

gōudēngdòng

篝灯呵冻



拼音gōu dēng hē dòng

注音ㄍㄡ ㄉㄥ ㄏㄜ ㄉㄨㄥˋ

解释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篝灯呵冻是中性词。

繁体篝燈呵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ōu   注音  ㄍㄡ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TFJF  五笔98  TAMF  仓颉  HTTB  郑码  MELB  四角  88447  结构  上下电码  4645  区位  8384  统一码  7BDD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一丨丨一丨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篝的拼音:gōu(ㄍㄡ)  

⒈ 竹笼:篝火。篝灯。

统一码

篝字UNICODE编码U+7BDD,10进制: 31709,UTF-32: 00007BDD,UTF-8: E7 AF 9D。

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篝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ge

造字法

形声:从竹、声

English

bamboo basket; bamboo fr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篝的拼音: gōu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冓( gōu  )声。本义:竹笼) 同本义 [bamboo cage]

篝,笿也,可熏衣。——《说文》。方言注:“今熏笼也。”

夜篝火。——《史记·陈涉世家》

(2) 上大下小而长,可以盛物的竹笼。如:篝石(以竹笼盛石块);篝灯呵冻(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喻写作之勤奋);篝车(指水车);篝篓(竹筐)

(3) 指熏笼。如:篝衣(把衣服放在熏笼上烘干或烘暖)

常用词组

篝火

  拼音  dēng   注音  ㄉㄥ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OSH  仓颉  FMN  郑码  UOAI  四角  91820  结构  左右电码  9784  区位  2138  统一码  706F  笔顺  丶ノノ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灯(燈)的拼音:dēng(ㄉㄥ)  

⒈ 照明的器具:电灯。路灯。灯火(泛指亮的灯)。灯语(通讯方法之一)。灯标。

⒉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红绿灯。指示灯。酒精灯。

⒊ 装饰张挂的彩灯:灯节。灯市。河灯。冰灯。

统一码

灯字UNICODE编码U+706F,10进制: 28783,UTF-32: 0000706F,UTF-8: E7 81 AF。

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amp、light

造字法

形声:从火、丁声

English

lantern, lam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灯的拼音:

d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 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镫”在古代还作“盛熟食的器具”解。隶变以后,作照明器具用的写作“燈”,而“镫”多作马鞍两旁的铁脚踏讲)

(2) 同本义。亦指通电发光的照明器具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 [lamp;lantern;light]

月夜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油灯;电灯;日光灯;信号灯;探照灯;灯法(使用灯烛所作的幻术)

(4) 彩灯。特指元宵节挂的彩灯 [festoon lighting]。如:灯市(买卖花灯的市集);灯品(花灯的品类);灯期(元宵节前后赏灯的时节);灯楼(用以张挂花灯的彩楼)

(5) [收音机、电视机等的] 电子管的俗名 [valve]。如:五灯收音机

常用词组

灯标、灯彩、灯草、灯光、灯黑、灯红酒绿、灯花、灯会、灯火、灯火万家、灯节、灯具、灯笼、灯笼裤、灯谜、灯苗、灯捻,灯捻儿、灯泡、灯市、灯丝、灯塔、灯台、灯头、灯心、灯心绒、灯影,灯影儿、灯油、灯语、灯盏、灯罩、灯烛、灯座

  拼音  hē a kē   
注音  ㄏㄜ ˙ㄚ ㄎㄜ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KSKG  仓颉  RMNR  郑码  JAJ  四角  61020  结构  左右电码  0725  区位  2639  统一码  5475  笔顺  丨フ一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呵的拼音:hē(ㄏㄜ)  

⒈ 怒责:呵责。呵斥(亦作“呵叱”)。呵禁。

⒉ 吁气:呵冻(哈气使暧)。一气呵成。

⒊ 象声词,形容笑:呵呵。

⒋ 叹词,表示惊讶:呵,真不得了!

其他字义

呵的拼音:a(˙ㄚ)  

⒈ 同“啊”。

其他字义

呵的拼音:kē(ㄎㄜ)  

⒈ 〔呵叻〕地名,在泰国。

统一码

呵字UNICODE编码U+5475,10进制: 21621,UTF-32: 00005475,UTF-8: E5 91 B5。

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呵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哈啊訶嗬

汉英互译

breathe out、scold

造字法

形声:从口、可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呵的拼音:   

〈词性:动〉

(1) 弯 [下] [bend;stoop]

他很大方地呵一呵腰,就走出去了。——茅盾《子夜》

(2) 另见 ā;a;hē;kē  

基本词义

呵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可声。本义:怒责,大声发怒地喝斥)

(2) 同本义 [abuse;berate]

訶,大言而怒也。从言,可声,字亦作呵。——《说文》

訶,怒也。——《广雅·释诂二》

纵而弗呵虖。——《汉书·食货志》。注:“责怒也。”

青邶之山有鸟焉,其音若呵。——《山海经·南山经》

呵,责也。——《玉篇》

王出而訶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厉声以呵。——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呵咄(大声斥责;吆喝);呵怒(怒斥);呵格(喝斥殴打);呵索(呵叱搜查);呵辱(辱骂);呵逐(斥骂驱逐);呵问(责问;盘究)

(4) 喝道,喝令行人让路 [hoot]

武夫前呵,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5) 又如:呵引(呵道);呵卫(喝道护卫的人);呵道(亦作“呵导”。古时贵人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

(6) 呼叫 [yell]。如:呵噪(众声呼叫);呵吓(喧哗)

(7) 嘘气;哈气 [breathe out with the mouth open] 。如: 呵手(向手嘘气使暖);呵冻(冬天手指冻僵或笔砚成冰,呵气使温暖或融解);呵砚(天寒嘘气使砚中墨汁解冻)

(8) 喝 [drink]

次日早辰,小鸦儿吃了几个冷饼,呵了两碗热水,依旧挑了担子出去。——《醒世姻缘传》

你不吃,呵嗏儿罢。——《金瓶梅词话》

词性变化

呵的拼音:

  

<叹>

表示惊讶 [aha]。如:呵,这小伙子真棒!呵会(幸会)

呵的拼音:   

〈词性:象〉

(1) 笑声 [laugh]

有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词

(2) 又如:呵呵(笑声);呵呵大笑

(3) 另见 ā;a;hā;kē  

常用词组

呵斥、呵呵、呵喝、呵禁、呵欠、呵责

基本词义

呵的拼音:   

(1) ——译音用字。如:呵罗单,古国名,故地在今苏门答腊岛

(2) 另见   

基本词义

呵的拼音: ā  

〈词性:叹〉

(1) 表示惊异或赞叹。同“啊” [ah]

呵,青春,愿你光芒四射。——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2) 另见 a;hā;hē;kē  

基本词义

呵的拼音: a  

〈词性:助〉

(1) 表示感叹或惊讶的语气 [ah]

安家立业了,日子过好了,可是不能忘本呵。——周立波《暴风骤雨》

(2) 另见 ā;hā;hē;kē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AIY  仓颉  IMKD  郑码  TDHK  四角  34194  结构  左右电码  0408  区位  2219  统一码  51BB  笔顺  丶一一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冻(凍)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⒉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⒊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统一码

冻字UNICODE编码U+51BB,10进制: 20923,UTF-32: 000051BB,UTF-8: E5 86 BB。

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eeze、jelly

造字法

形声:从冫、东声

English

freeze; cold, congeal; je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冻的拼音:

d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仌( bīng  ),东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freeze]

冻,仌也。——《说文》

壮冰曰冻。——《风俗通》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冻柱(冻住);冻浦(结了冰的河川)

(4) 受冻;感到寒冷 [get frozen]

夜冻寒。——《管子·五辅》

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冻草(使草受冻);冻树(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冻笔(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词性变化

冻的拼音:

dòng  

〈词性:名〉

(1) 厚冰 [ice]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2) 又如:冻合(冰封);冻冻(冰);冻轮(冰轮);冻雪(冰雪)

(3) 汁液或其他含水物质受冷而凝成的固体或半固体 [jelly]。如:肉皮冻;鱼冻

(4) 姓

冻的拼音:

dòng  

〈词性:形〉

(1) 寒冷,受冷或感到冷 [be very col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冻刺刺(冻钦钦。冷得发颤的样子);冻冽(冰冷;极冷);冻剥剥(寒冷透凉地);小心冻着

(3) 水晶般的,形容像冰一般晶莹润泽的 [crystal]

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文彭《印章杂说》

(4) 又如:冻珠;亦为冻石的简称;冻石(一种可制成印章或工艺品的石头);冻云(冬天下雪前凝聚的阴云)

(5) 寒凉 [cool]。如:冻酒(寒凉的酒);冻泉(寒凉的泉水);冻醴(冷酒)

常用词组

冻冰、冻疮、冻豆腐、冻风、冻干、冻害、冻僵、冻结、冻醪、冻裂、冻馁、冻肉、冻伤、冻死、冻土、冻硬、冻雨、冻原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