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ōu hún shè pò
注音ㄍㄡ ㄏㄨㄣˊ ㄕㄜˋ ㄆㄛˋ
解释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
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听,乡音入耳,已是关心;更兼那燕语莺声,勾魂摄魄,要走哪里走得过去?”
例子鲁迅《<朝花夕拾>后记》:“因为他帮同勾魂摄魄,大家就称之为‘无常’。”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事物极具吸引力。
感情勾魂摄魄是中性词。
繁体勾魂攝魄
反义平淡无奇
英语captivating(enchanting)
动物生肖牛,虎,蛇
勾的拼音:gōu(ㄍㄡ)
⒈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勾销。勾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
⒉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勾画。勾勒。
⒊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勾缝。
⒋ 调和使黏,调味:勾芡。
⒌ 牵引,招引:勾引。勾通。
⒍ 停留,逗留:勾留。
⒎ 摄取:勾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
⒏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勾股定理。
勾的拼音:gòu(ㄍㄡˋ)
⒈ 事情,多指坏事:勾当。
⒉ 古同“够”,达到,探取。
⒊ 姓。
勾字UNICODE编码U+52FE,10进制: 21246,UTF-32: 000052FE,UTF-8: E5 8B BE。
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句够
call to mind、cancel、collude、draw、induce、thicken、tick off
会意:从勹、从厶
hook, join, connect; entice
详细解释◎ 勾的拼音: gōu
〈词性:动〉
(1) 本作“句”。弯曲 [bend]。如:勾垂(弯曲低垂);勾着背;勾曲
(2) 删除或截取 [cancel]
谢安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撰策文,文成, 安辄勾点,令更治改。——《魏书·司马叡传》
把报上的新词勾出来
(3) 又如:勾除(勾销,除掉);勾抹(勾除;抹掉);勾却(勾销,取消)
(4) 勾勒(用笔先勾一个轮廓) [delineate]。如:勾染(勾勒渲染);勾填(勾勒填描)
(5) 勾结 [collude with]
都是这些和尚勾合光棍,在外诈作客商模样。——清· 艾衲居《豆棚闲话》
(6) 又如:勾哄(勾结哄骗);勾合(勾结;串通,结合)
(7) 勾引,引诱 [seduce]
他在王婆茶房里,和 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水浒传》
(8) 又如:勾将(引杀;纠集);勾惹(引逗,挑逗);勾挑(勾引挑逗);勾戏(勾引调戏);勾肆(勾拦瓦肆的简称。宋元时说书演戏的场所,后来也指妓院);勾拽(勾引)
(9) 捉拿,逮捕 [catch]
其实犯死罪免死充军者,以著伍后所生子孙替役,不许勾原籍子孙。——《明史·刑法志》
(10) 又如:勾提(捉拿,拘捕);勾摄公事(拘捕罪犯);勾追(追捕,捉拿);勾取(捉拿);勾致(拘捕)
(11) 调和使粘 [thicken]。如:勾点杂合面;勾一锅粥给大家吃
(12) 得到 [get]。如:勾唤(传唤);勾扰(传唤干扰);勾集(召集);勾军(征兵);勾迁(征调,调遣)
◎ 勾的拼音: gōu
〈词性:名〉
(1) 古代指不等腰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 [the shorter leg of a right triangle]。如:勾股弦定理
(2) 另见 gòu
勾搭、勾兑、勾缝、勾勾搭搭、勾股定理、勾画、勾绘、勾魂、勾结、勾践、勾栏,勾阑、勾勒、勾连、勾脸,勾脸儿、勾留、勾描、勾芡、勾取、勾惹、勾通、勾销、勾心斗角、勾引
◎ 勾的拼音: gòu
〈词性:名〉
圈套 [trap]。如:勾中(圈套)
◎ 勾的拼音: gòu
〈词性:形〉
(1) 用同“够”。足够;能够 [enough;sufficient;can]
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陈州粜米》
(2) 又如:你勾得着那么高吗?
(3) 另见 gōu
勾当
魂的拼音:hún(ㄏㄨㄣˊ)
⒈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魂灵。鬼魂。魂不附体。
⒉ 指精神或情绪: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魂不守舍。
魂字UNICODE编码U+9B42,10进制: 39746,UTF-32: 00009B42,UTF-8: E9 AD 82。
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䰟
fetch
形声:从鬼、云声
soul, spirit
详细解释◎ 魂的拼音: h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 [soul]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4) 精神,神志 [spirit;mood]。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5) 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the lofty spirit of a nation]。如:民族魂;国魂
魂不附体、魂不守舍、魂飞魄散、魂魄、魂牵梦萦
摄(攝)的拼音:shè(ㄕㄜˋ)
⒈ 拿,吸取:摄取。摄像。摄影。摄食。
⒉ 保养:摄生。摄重(zhòng )。珍摄。
⒊ 代理:摄行(xíng )(代职务)。摄政(代君主管理国家)。
⒋ 捕捉:勾摄。
⒌ 迫近:“摄乎大国之间”。
⒍ 古同“慑”,怕,使害怕。
摄(攝)的拼音:niè(ㄋ一ㄝˋ)
⒈ 安静:“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摄字UNICODE编码U+6444,10进制: 25668,UTF-32: 00006444,UTF-8: E6 91 84。
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攝摂
absorb、act for、take a photograph of
形声:从扌、聂声
take in, absorb; act as deputy
详细解释◎ 摄的拼音:
攝 shè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2) 同本义 [drag]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4) 执;持 [hold]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5)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6) 拘捕 [arrest]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7) 辅助、佐助 [assist;help]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 吸引 [attract]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9) 拍照 [take a photograph of]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10)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represent]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12)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gather up]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13)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14) 治理 [treat]。如:摄事(治事,理事)
(15) 收敛,聚 [converge]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 黄宗羲《原君》
(16)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17) 整顿;整理 [arrange]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19) 管辖;统领 [govern]。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20) 控制 [control]。如:摄持(护持;控制)
(21) 保养 [maintain]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22)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23) 借贷 [borrow]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24) 夹,箝 [tweezers]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25)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fear;submit]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 摄的拼音:
攝 shè
〈词性:名〉
缘,边 [edge]。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
摄取、摄生、摄食、摄氏度、摄氏温标、摄提、摄卫、摄位、摄像、摄像管、摄像机、摄影、摄影棚、摄影师、摄影学、摄影者、摄政、摄政王、摄制、摄篆
魄的拼音:pò(ㄆㄛˋ)
⒈ 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丢魂落魄。魂飞魄散。
⒉ 精神,精力:魄力。气魄。体魄。
⒊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⒋ 古同“粕”,糟粕。
⒌ 古同“珀”,琥珀。
魄字UNICODE编码U+9B44,10进制: 39748,UTF-32: 00009B44,UTF-8: E9 AD 84。
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粕霸
soul、spirit、vigor
形声:从鬼、白声
vigor; body; dark part of moon
详细解释◎ 魄的拼音: bó
<象>
(1) 形容拍击声
竹外麦烟愁漠漠,短翅啼禽飞魄魄。——唐· 陆龟蒙《春思二首》
(2) 另见 pò;tuò
◎ 魄的拼音: pò
〈词性:名〉
(1) (形声。从鬼,白声。从鬼的字,常与灵魂、鬼怪有关。本义: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有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 [soul]
魄,阴神也。——《说文》
人生始化曰魄。——《左传·昭公七年》。注:“形也,既生魄,阳曰魂。疏:附形之灵为魄。”
其魄兆于民矣。魄意之精也。——《国语·晋语》
魄也者,鬼之盛也。——《礼记·祭义》。注:“耳目之聪明为魄。”
忽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魄(迷信者指附在人体内可以游离出去的精神);心魄(心灵);丧魂落魄;魄荡魂飞(魄散魂消、魄散魂飞等都形容惊恐万状);魄心(灵魂)
(4) 引申为人的形体 [body]
人之精气曰魂,形体曰之魄。——《太平御览》引《礼记外传》
(5) 精神;气质;神气 [spirit]。如:魄虑(神思,意念);魄光(喻人的精神)
(6) 精力;胆识 [energy;vigour;courage]。如:气魄;体魄
(7) 通“霸”。月出月没的微光 [morning or evening moonlight]
惟三月哉生魄。——《书·康诰》
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法言·五百》
(8) 又如:魄蜍(传说月亮中的蟾蜍);魄宝(魄渊。月亮);魄兔(传说中指月中的兔)
(9) 通“粕”。糟粕,酒滓 [distiller's grains]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10) 另见 bó;tuò
魄力、魄散魂飞
◎ 魄的拼音: tuò
(1) ——“落魄”的“魄”的又音
(2) 另见 bó;p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