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ǒu jí tiào qiáng
注音ㄍㄡˇ ㄐ一ˊ ㄊ一ㄠˋ ㄑ一ㄤˊ
解释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
出处《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例子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辨析狗急跳墙和“垂死挣扎”;都含有“不顾一切地进行抵抗”的意思。但狗急跳墙强调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垂死挣扎”强调是在临近死亡时。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狗急跳墙是贬义词。
繁体狗急跳牆
近义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困兽犹斗
英语Desperation drives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
俄语в крáйности собáка бросáется на стéну
日语窮鼠(きゅうそ)猫(ねこ)をかむ
德语ein gehetzter Hund springt über die Mauer(ein Mensch in Not ist zu allem fǎhig)
动物生肖牛,虎,蛇
狗的拼音:gǒu(ㄍㄡˇ)
⒈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猪)。狗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狗盗(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狗字UNICODE编码U+72D7,10进制: 29399,UTF-32: 000072D7,UTF-8: E7 8B 97。
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㺃豿
dog、doggie、mut、mutt、pooch、purp
形声:从犭、句声
dog, canis familiaris
详细解释◎ 狗的拼音: gǒu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句( gōu )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2) 同本义 [dog;canine]
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说文》
艮为狗。——《易·说卦传》
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
以狗御蛊。——《史记·秦本纪》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属于犬科(Canidae)的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Canis familiaris),自史前时期以来就被人类豢养,无疑源自某种不知名的犬属(Canis)野兽,可能就是普通狼,由人工培养出来的品种之多,超过任何其他兽类(在形状、大小、颜色、毛皮的长短和性质等各方面)。又如:狗犀(狗尸);狗矢(狗粪);狗屠(以屠杀狗为业者);狗窦(狗洞);狗彘(狗与猪。比喻行为卑劣的人)
(4) 古代特指未长毛的小狗崽 [pup;puppy]
(犬)未成豪,狗。——《尔雅》。郝懿行义疏:“狗,大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今亦通名犬为狗矣。”
貂不足, 狗尾续。——《晋书》
(5) 比喻坏人 [a bad person;evildoer]
我要早知道这是个狼心狗肺的家伙,当初哪会去管他是死是活
(6) 又如:狗心狗行(比喻坏心肠、恶劣行为);狗鼠(比喻品行卑劣的人)
(7) 十二生肖之一 [dog]。如:老大娘七十四了,属狗的
◎ 狗的拼音: gǒu
〈词性:形〉
(1) 詈词。该死的。表示极端蔑视 [cursed]。如:狗汉奸;狗腿子;狗爪牙;狗才(狗材。骂人的话。狗东西);狗杀才(骂人的话。该杀的狗东西)
(2) 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 [dejected]
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 狗的拼音: gǒu
〈词性:动〉
谄媚,奉承 [flatter]。如:狗事(奉承,巴结);这帮人专会狗着他
狗吃屎、狗胆包天、狗洞、狗苟蝇营、狗急跳墙、狗拿耗子、狗屁、狗屁不通、狗舍、狗屎堆、狗头军师、狗腿子、狗尾续貂、狗窝、狗熊、狗血喷头、狗咬狗、狗咬耗子、狗咬吕洞宾、狗仗人势、狗彘不若、狗彘不食、狗嘴吐不出象牙
急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焦燥:急燥。着急。焦急。
⒉ 气恼,发怒:急眼。
⒊ 使着急:这件事真急人。
⒋ 匆促:急促。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⒌ 迅速,又快又猛:急流。急进。急先锋。急风暴雨。
⒍ 迫切,要紧:急切。急诊。急事。
⒎ 严重:告急。
⒏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急人之难。
急字UNICODE编码U+6025,10进制: 24613,UTF-32: 00006025,UTF-8: E6 80 A5。
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㤂伋忣㥛
urgent、annoyed、anxious、impatient、irritated、rapid
慢、缓
会意:从心、从刍
quick, quickly; urgent, pressing
详细解释◎ 急的拼音: jí
〈词性:形〉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2) 紧,紧缩 [tight; compact]
遂生缚 布, 布曰:“缚太急,小缓之。——《三国志·吕布传》
(3) 又如:急亲戚(最接近的亲戚);急持(紧紧抱持);急窄(犹紧缩);急装(扎缚紧凑的装束);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4) 急躁,着急 [annoyed;irritated;impatient;anxious]
曰急。——《书·洪范》。郑注:“急促自用也。”
急缮其怒。——《礼记·曲礼》
国无六年之蓄曰急。——《礼记·王制》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韩非子·观行》
(5) 又如:急吼吼(性急慌忙的样子);急撮(因受人摆弄而急躁);急屎狗(性急的狗);急杀人(极其着急);急脚鬼(性情特别急躁的人)
(6) 迫切;紧急 [urgent;pressing]
时恐急。——《战国策·燕策》
甚急。——《史记·项羽本纪》
事急而不断。——《资治通鉴》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事急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急口(急忙开口);急脚(亦作“急脚子”、“急足。送紧急文书的仆役);急递铺(元代在军事紧急时,设置急递铺作传递文书的驿站,每天最快要跑四百里);急且(急切,仓猝);急处从宽(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
(8) 疾速;快捷;匆忙 [fast;rapid;at high speed]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急应河阳役。—— 唐· 杜甫《石壕吏》
急挥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急逐弗失。
(9) 又如:急离披(急急忙忙落荒而逃);急玲(机灵);急率(匆忙之间);急簌簌(亦作“急飕飕”。急速的);急手(急速;快手,动作敏捷)
(10) 猛烈;剧烈 [vigorous]。如:急进(猛力进取);急风(狂风);急世(剧烈变革的时代);急风骤雨(急风暴雨。急剧的风雨)
(11) 重要,要紧 [important]。如:急疾(指紧要之事);急溜(紧要);急变(指事关重大的紧要奏疏)
(12) 指声音急促 [rapid]
大弦嘈嘈如急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促弦弦转急。
东南风急。——《资治通鉴》
(13) 又如:急三台(唐时一种节拍急促的曲调名);急拍繁弦(急管繁弦。形容节拍急促,演奏热闹的乐奏);急杵(急促的捣衣声)
◎ 急的拼音: jí
〈词性:动〉
(1) 着急;使焦虑 [worry]
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水许传》
(2) 又如:真把人急死了;干急;心急;发急
(3) 以…为急,关切;赶快帮助 [offer to help at once;be eager to help]
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而能急之。——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急人之难;急病让夷(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5)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6) 又如:急公(热心公益);急农(重视农业);急义(重义气);急贤(重贤;急于求贤)
(7) 缩紧 [shrink]。如:急徽(拧紧琴徽);急带(紧束腰带)
◎ 急的拼音: jí
〈词性:名〉
(1) 急难,危急的事 [grave danger]
先国家之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事有急。——《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有急。——《史记·魏公子列传》
边境有急。——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假期;休假 [holiday;vacation]
又不请急。——沈约《宋书》
急案、急暴、急变、急病、急不可待、急不择言、急步、急茬儿、急潮、急扯白脸、急匆匆、急促、急电、急放、急风、急风暴雨、急公好义、急功近利、急功近名、急管繁弦、急急巴巴、急煎煎、急件、急进、急进、急景流年、急救、急救站、急剧、急遽、急口令、急溜溜、急流勇退、急脉缓受、急忙、急难、急难、急拍拍、急派、急迫、急切、急人之困、急如风火、急如星火、急三火四、急刹车、急事、急速、急湍、急弯、急务、急袭、急先锋、急行军、急性、急性病、急性人、急性子、急需、急眼、急要、急用、急于、急躁、急诊、急智、急中生智、急骤、急转、急转弯、急转直下、急嘴急舌
跳的拼音:tiào(ㄊ一ㄠˋ)
⒈ 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 )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⒉ 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⒊ 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跳的拼音:táo(ㄊㄠˊ)
⒈ 古同“逃”。
跳字UNICODE编码U+8DF3,10进制: 36339,UTF-32: 00008DF3,UTF-8: E8 B7 B3。
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䂽䟭逃趒
jump、leap、bounce、skip、tread
形声:从足、兆声
jump, leap, vault, bounce; dance
详细解释◎ 跳的拼音: ti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2) 同本义 [jump;leap;spring]
跳,…一曰跃也。——《说文》
特跳此者。——《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狂生跳掷叫号
(3)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又如:跳蹋(由生气或着急而顿足);跳索(杂技中的一种绳技);跳鳞(跳出水面的鱼);跳踯(上下跳跃)
(5) 越过障碍 [skip over]。
(6) 如:跳墙;跳过篱笆;跳读(跳越章节读书);跳墙蓦圈(指偷盗的行为);跳门限(另换门庭);跳河(越过河;投河)
(7) 内动;一起一伏地跳 [move up and down;beat;twitch]。
(8) 如:心跳;眼皮跳;跳跃(跳动);跳踉(跳跃;跳动);跳峦(喻指起伏的山峦);跳萧(扑腾,跳动)
(9) 上冒;冒出 [emerge;send up]。
(10) 如:跳显(显露;显示);跳浪(冲动,激动);跳蹙(形容水势汹涌奔腾);跳波(翻腾的波浪);跳沫(飞沫);跳花(溅起来的水花);跳石(矗出水面的石头)
(11) 通“逃”。逃走 [flee]
汉王跳。——《史记·高祖纪》
(12) 又如:跳驱(疾速奔驰);跳追(疾速追逐);跳攻(快速奔袭)
跳班、跳板、跳变、跳槽、跳动、跳房子、跳高、跳行、跳火坑、跳级、跳井、跳坑、跳栏、跳踉、跳梁小丑、跳马、跳皮筋、跳伞、跳伞塔、跳伞员、跳神、跳升、跳绳、跳水、跳水池、跳台、跳腾、跳舞、跳箱、跳远、跳跃、跳越、跳蚤、跳闸、跳子
墙(墻)的拼音:qiáng(ㄑ一ㄤˊ)
⒈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⒉ 门屏: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⒊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墙字UNICODE编码U+5899,10进制: 22681,UTF-32: 00005899,UTF-8: E5 A2 99。
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墻廧牆
wall
形声:从土、啬声
wall
详细解释◎ 墙的拼音:
墻、牆 q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wall]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screen]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curtain]。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墙报、墙壁、墙倒众人推、墙垛、墙根、墙基、墙角、墙脚、墙里开花墙外香、墙裙、墙头草、墙外汉、墙垣、墙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