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诟谇谣诼的意思

gòusuìyáozhuó

诟谇谣诼



拼音gòu suì yáo zhuó

注音ㄍㄡˋ ㄙㄨㄟˋ 一ㄠˊ ㄓㄨㄛˊ

解释诟谇:辱骂;谣诼:造谣毁谤。造谣毁谤责骂别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毁谤。

感情诟谇谣诼是贬义词。

繁体詬誶謡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òu   注音  ㄍㄡ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RGK  仓颉  IVHMR  郑码  SPAJ  四角  32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110  区位  5824  统一码  8BDF  笔顺  丶フノ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诟(詬)的拼音:gòu(ㄍㄡˋ)  

⒈ 耻辱:“诟莫大于宫刑”。

⒉ 辱骂:诟骂。诟病(指责,辱骂)。诟谇(辱骂指斥)。诟厉。诟詈。诟辱。

统一码

诟字UNICODE编码U+8BDF,10进制: 35807,UTF-32: 00008BDF,UTF-8: E8 AF 9F。

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诟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詬訽

造字法

形声:从讠、后声

English

abuse, scold, berate, insul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诟的拼音:

gòu  

〈词性:名〉

(1) (形声。从言,后声。本义:耻辱) 同本义 [disgrace;shame]

詬,謑詬耻也。——《说文》

常以儒相詬病。——《礼记·儒行》

余不忍其詬。——《左传·昭公二十年》

诟,耻辱也。——《玉篇》

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报任安书》

公以晋诟语之。——《左传》

(2) 又如:诟耻(耻辱);诟丑(耻辱)

词性变化

诟的拼音:

gòu  

〈词性:动〉

诟,骂也。——《玉篇》

曹人诟之,不行。——《左传·哀公八年》

投龟诟天而呼。——《左传·昭公十三年》

重丘人闭门而诟之。——《左传·襄公十七年。注:“骂也。”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诟怒(怒骂);诟叱(责骂呵叱);诟悖(辱骂、悖逆);诟谩(辱骂,谩骂);诟谇谣诼(辱骂斥责,造谣中伤)

常用词组

诟病、诟厉、诟詈、诟骂

  拼音  suì   注音  ㄙㄨㄟ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YYWF  仓颉  IVYOJ  郑码  SSOE  四角  30748  结构  左右电码  6144  区位  5839  统一码  8C07  笔顺  丶フ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谇(誶)的拼音:suì(ㄙㄨㄟˋ)  

⒈ 责骂:谇语(埋怨,责备)。

⒉ 问,告。

⒊ 谏劝。

统一码

谇字UNICODE编码U+8C07,10进制: 35847,UTF-32: 00008C07,UTF-8: E8 B0 87。

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谇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誶譢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peak ill of, vilify; ber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谇的拼音:

s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卒声。本义:责骂)

(2) 同本义 [berate;scold]

谇,让也。——《说文》

立而谇语。——《汉书·贾谊传》

察士无凌谇之事。——《庄子·徐无鬼》

(3) 又如:谇语(骂人话);谇辱(辱骂);谇骂(责骂)

(4) 劝告;谏诤 [counsel against]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5) 责问;用责备的口气问 [call(或bring)sb.to account]

立而谇语。——《汉书·贾谊传》

察士无凌谇之事。——《庄子·徐无鬼》

(6) 又如:谇候(讯问);谇诟(责难辱骂)

词性变化

谇的拼音:

suì  

〈词性:名〉

古乐章的尾声。相当于“乱” [disorder]

谇曰:“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台郁其谁语!”——《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 张晏曰:谇,《离骚》下章乱也。”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繁体  謠、謡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YERM  五笔98  YETB  仓颉  IVBOU  郑码  SPEZ  四角  32772  结构  左右电码  6202  区位  5005  统一码  8C23  笔顺  丶フ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谣(謡)的拼音:yáo(一ㄠˊ)  

⒈ 大众编的反映生活的歌:民谣。歌谣。童谣。

⒉ 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谣言。谣传(chuán   )。谣诼(造谣诬蔑的话)。

⒊ 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我歌且谣”。

统一码

谣字UNICODE编码U+8C23,10进制: 35875,UTF-32: 00008C23,UTF-8: E8 B0 A3。

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謠謡䚺

汉英互译

ballad、hearsay、rumor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ing; folksong, ballad; rum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谣的拼音:

yáo  

〈词性:动〉

(形声。)

有章句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

辨妖祥于谣。——《国语·晋语》

其歌声比余谣。——《书·大传》

西王母为王谣。——《列子·周穆王》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魏风·园有桃》

词性变化

谣的拼音:

yáo  

〈词性:名〉

(1) 流言 [rumor]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楚辞·离骚》

(2) 又如:谣诱(花言巧语,诱人上当)

(3) 行歌,乐曲 [folk song]

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好为庐山谣。——李白《庐山谣》

(4) 又如:谣曲(谣言。风谣,歌谣);民谣;童谣

常用词组

谣传、谣风、谣俗、谣言、谣诼

  拼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YEYY  五笔98  YGEY  仓颉  IVMSO  郑码  SGS  四角  31732  结构  左右电码  6157  区位  5834  统一码  8BFC  笔顺  丶フ一ノフノ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诼(諑)的拼音:zhuó(ㄓㄨㄛˊ)  

⒈ 造谣毁谤:谣诼。

统一码

诼字UNICODE编码U+8BFC,10进制: 35836,UTF-32: 00008BFC,UTF-8: E8 AF BC。

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诼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讠、豕声

English

slander; gossip; rumo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诼的拼音:

zhu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豖( chù  )声。本义:造谣,谗谤) 同本义 [calumny;slander]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楚辞》

被诼谮兮虚获尤。——王逸《九思·逢尤》

(2) 又如:诼潜(造谣诬陷);诼谣(毁谤)

诟谇谣诼: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