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乖嘴蜜舌的意思

guāizuǐshé

乖嘴蜜舌



拼音guāi zuǐ mì shé

注音ㄍㄨㄞ ㄗㄨㄟˇ ㄇ一ˋ ㄕㄜˊ

解释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例子你不要被她的乖嘴蜜舌所迷惑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乖嘴蜜舌是褒义词。

近义甜言蜜语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āi   注音  ㄍㄨㄞ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FUX  仓颉  HJLP  郑码  METR  四角  20112  结构  单一电码  0041  区位  2552  统一码  4E56  笔顺  ノ一丨丨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乖的拼音:guāi(ㄍㄨㄞ)  

⒈ 不顺,不和谐:乖舛(谬误)。乖谬。乖戾(性情、言语、行为别扭,不合情理)。乖僻(怪僻)。乖张(怪僻,不讲情理)。出乖露丑。

⒉ 机灵,伶俐(多指小孩听话):乖乖。乖巧。卖乖。乖觉(jué  )。乖顺。

统一码

乖字UNICODE编码U+4E56,10进制: 20054,UTF-32: 00004E56,UTF-8: E4 B9 96。

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ert、clever、good、perverse、shrewd

造字法

会意:从千、从北

English

rebel; crafty, shrew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乖的拼音: guā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从“北”。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义:背离,违背,不和谐)

(2) 同本义 [perverse;violate]

乖,戾也。——《说文》

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贾子道术》

吾独乖刺而无当兮。——《楚辞·怨世》

乖,背也。——《广雅》

楚执政众而乖。——《左传·昭公三十年》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晁错《论贵粟疏》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汉· 王充《论衡·薄葬》

(3) 又如:乖礼(违背成礼、定制);乖角(违背抵触);乖贰(背离;违异);乖背(违背);乖则(违反法则)

(4) 分离;离别 [separate]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魏· 曹植《朔风》

(5) 又如:乖分(分离;分裂);乖别(分离;离别);乖拆(分离);乖析(分离,支离破碎)

(6) 断绝;隔绝 [break off]。如:乖绝(隔绝);乖隔(阻隔);乖梗(受阻而分离)

词性变化

乖的拼音: guāi  

〈词性:形〉

(1) 不同;差异 [different]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晋· 潘岳《西征赋》

(2) 又如:乖讹(差错;乖僻);乖越(差失,错误;不相当);乖舛(乖殊。乖异;不同)

(3) 反常;谬误 [abnormal;wrong]

朕醉中处事有乖。——《辽史·穆宗纪》

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太平广记·韩愈外甥》引《仙传拾遗》

(4) 又如:乖性儿(乖僻性格);乖和(不正常;不和谐);乖节(失常;过度);乘诞(乖戾荒诞);乖眼(怪眼)

(5) 不顺利;不如意 [untoward]。如:乖遇(逆境,不幸的境遇)

(6) 邪恶;奸滑 [wicked]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 乖龙左耳来。—— 唐· 韩愈《答张道士寄树鸡》诗

(7) 又如:乖滑(狡猾;调皮);乖子(狡猾的人);乖劣(暴戾;恶劣);乖气(邪恶之气);乖沴(邪气,不和之气);乖诡(奸滑怪诞);乖眼(怪眼;凶眼)

(8) 表现好,顺从,听话 [good;obdient;well-behaved]。如:不听话就不乖;这小孩真乖

(9) 灵巧,聪明,伶俐 [alert;clever]

行者的眼乖。——《西游记》十五回

上了一回当,他也学乖了

黄文炳是个乖觉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后走,望江里踊身便跳。——《水浒》第四十一回

(10) 又如:乖觉(机敏);乖人(机灵人);乖乖伶(聪明伶俐)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

(11) 〈词性:方〉∶漂亮 [handsome]。如:伢子乖

常用词组

乖舛、乖乖、乖乖、乖蹇、乖孩子、乖觉、乖剌、乖离、乖戾、乖谬、乖僻、乖巧、乖巧、乖顺、乖违、乖误、乖异、乖张

  拼音  zuǐ   注音  ㄗㄨㄟˇ   
简体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KHXE  仓颉  RYPB  郑码  JIRL  四角  62027  结构  左右电码  0878  区位  5576  统一码  5634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ノフノ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嘴的拼音:zuǐ(ㄗㄨㄟˇ)  

⒈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嘴巴。嘴头。嘴快。嘴严。嘴直。嘴软。嘴笨。嘴馋。张嘴。嘴甜心苦。

⒉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嘴。壶嘴儿。

统一码

嘴字UNICODE编码U+5634,10进制: 22068,UTF-32: 00005634,UTF-8: E5 98 B4。

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㭰咀觜

汉英互译

mouth、nib、puss、rostra、spigot、spile、bazoo、neb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mouth, li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嘴的拼音: zuǐ  

〈词性:名〉

(1)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 zuǐ  )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2) 同本义 [horn-like hair on the owl-head]

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集韵》

(3) 鸟嘴 [beak]

(二郎)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西游记》

(4) 中古时期,嘴引申指人或动物的口腔器官 [mouth]

有一鱼,可长丈余,粗细大于臂…嘴尖,状如鲟鱼。——唐· 王度《古镜记》

他嘴头子又来得,左话右转,右话左转,翻蛆搭舌头的侪是他说话分。——《何典》

(5) 又如:嘴片子(嘴皮子。嘴唇);嘴瓜(嘴部附近的部位);嘴皮(嘴唇);嘴壳子(指鸟喙);嘴犄角(嘴角);嘴筒(嘴巴);嘴卢都(撅着嘴,鼓着嘴)

(6) 从鸟嘴外形突出引申出表示物体的突出部分 [sth.shaped or functioning like a mouth]

两盘一山嘴,转出东南。——《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7) 又如:山嘴;瓶嘴;茶壶嘴

(8) 脸 [face]。如:嘴鼻(面貌);嘴吃屎(脸向下跌倒);嘴啃地(指脸向下跌倒);嘴抢地(嘴啃地)

词性变化

嘴的拼音: zuǐ  

〈词性:动〉

(1) 说话 [speak]

要你们去献殷勤塌嘴?——《西游记》

真真这凤丫头越发贫嘴了。——《红楼梦》

(2) 又如:嘴喳喳(多嘴);嘴花捩撇(能说会道);嘴巴巴的(叽叽喳喳的);嘴舌(口舌争执);嘴打人(话说得生硬,厉害,刺伤人);嘴呐(说话吞吞吐吐);嘴抹儿(指口才,说话的能力);嘴骨弄(多言多语);嘴强(能说会道);嘴钝(话说迟钝;不善言辞);嘴短(形容话说不响);嘴清舌白(话说得明确清楚);嘴甜心苦(出言和善而居心狠毒);嘴痒(一有说话的机会就要说,不说觉得不痛快)

常用词组

嘴巴、嘴笨、嘴岔,嘴岔儿、嘴馋、嘴长、嘴唇、嘴大喉咙小、嘴多舌长、嘴尖、嘴角、嘴紧、嘴快、嘴懒、嘴里牙多、嘴脸、嘴皮子、嘴贫、嘴勤、嘴软、嘴上春风、嘴是两张皮、嘴松、嘴碎、嘴损、嘴甜、嘴头,嘴头儿、嘴稳、嘴严、嘴硬、嘴直、嘴子

  拼音    注音  ㄇ一ˋ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PNTJ  仓颉  JPHI  郑码  WDMI  四角  30136  结构  上下电码  5778  区位  3559  统一码  871C  笔顺  丶丶フ丶フ丶ノ丶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蜜的拼音:mì(ㄇ一ˋ)  

⒈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蜜。蜜饯。蜜供(把油炸的短面条拌上蜜或糖制成的糕点)。蜜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蜜的植物)。蜜丸。

⒉ 甜美:甜言蜜语。口蜜腹剑。

统一码

蜜字UNICODE编码U+871C,10进制: 34588,UTF-32: 0000871C,UTF-8: E8 9C 9C。

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oney、sweet

造字法

形声:从虫、宓声

English

honey; sweet; nect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蜜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宓(   )声。本义:蜂蜜,蜜蜂采取花液酿成的甜汁)

(2) 同本义 [honey]

蜜为蜂液,食蜜少多,则令人毒。——汉· 王充《论衡》

(3) 又如:蜜勺(蜜酒);蜜供(涂有蜜汁的糕点);蜜酒(以蜂蜜酿造而成的酒);蜜浆(以蜂蜜制作的饮料);蜜饵(在米面中加蜜调制而成的糕饼)

(4) 像蜂蜜的甜东西 [sweet]。如:糖蜜;蜜蜡(即蜡烛);蜜炬(蜡烛)

词性变化

蜜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甘美 [sweet;honeyed]。如:蜜甜(犹甜蜜);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蜜煎煎(形容极甜);蜜蜜甜(形容极甜)

(2) 同“密” [secret]。如:蜜勿(机密,机要)

常用词组

蜜蜂、蜜柑、蜜剂、蜜饯、蜜橘、蜜露、蜜囊、蜜色、蜜甜、蜜语、蜜源

  拼音  shé   注音  ㄕㄜˊ   
部首  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DD  仓颉  HJR  郑码  MI  四角  20604  结构  单一电码  5286  区位  4164  统一码  820C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舌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⒉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⒊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⒋ 铃或释中的锤。

⒌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统一码

舌字UNICODE编码U+820C,10进制: 33292,UTF-32: 0000820C,UTF-8: E8 88 8C。

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ingua、tongu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舌的拼音: shé  

〈词性: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language]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sth.resembling a tongue]。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hammer;spring]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常用词组

舌敝唇焦、舌边音、舌根音、舌耕、舌尖音、舌面前音、舌伤、舌苔、舌头、舌战、舌子

乖嘴蜜舌: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