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冠盖如云的意思

guāngàiyún

冠盖如云



拼音guān gài rú yún

注音ㄍㄨㄢ ㄍㄞˋ ㄖㄨˊ ㄩㄣˊ

解释官员们的礼帽和车篷密集得像一片云层。形容集合会场中官宦士绅聚集得很多。冠:礼帽;盖:车篷。二者借指官吏士绅。

出处东汉 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例子(1)贾母做寿的这一天,贾府门前车来人往,冠盖如云,十分热闹。
(2)抗战时,重庆的夜总会门前,冠盖如云,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正音“冠”,不能读作“guàn”。

辨形“如”,不能写作“茹”。

用法主谓式;作定语、补语;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感情冠盖如云是中性词。

繁体冠蓋如雲

近义冠盖云集、冠盖如市

英语gathering of dignitari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ān guàn   注音  ㄍㄨㄢ ㄍㄨㄢˋ   
部首  冖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PFQF  仓颉  BMUI  郑码  WWRD  四角  37214  结构  上下电码  0385  区位  2558  统一码  51A0  笔顺  丶フ一一ノフ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冠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⒉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其他字义

冠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⒉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⒊ 姓。

统一码

冠字UNICODE编码U+51A0,10进制: 20896,UTF-32: 000051A0,UTF-8: E5 86 A0。

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造字法

会意:从冖、从寸、从元

English

cap, crown, headg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冠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冖”( mì),  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hat]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cap-like object]。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常用词组

冠盖如云、冠盖相望、冠冕、冠冕堂皇、冠饰、冠心病、冠子

基本词义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动〉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precede]。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词性变化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champion]。如:夺冠

(5) [语]∶冠词的简称 [article]

(6) 另见 guān  

常用词组

冠军

  拼音  gài gě hé   
注音  ㄍㄞˋ ㄍㄜˇ ㄏㄜˊ   繁体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UGLF  仓颉  TGBT  郑码  UCLK  四角  8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5556  区位  2439  统一码  76D6  笔顺  丶ノ一一丨一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盖(蓋)的拼音:gài(ㄍㄞˋ)  

⒈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

⒉ 伞:雨盖。

⒊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

⒋ 压倒,超过:盖世无双。

⒌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

⒍ 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

⒎ 造(房子):盖楼。翻盖。

⒏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盖闻”;②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其他字义

盖(蓋)的拼音:gě(ㄍㄜˇ)  

⒈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⒉ 姓。

其他字义

盖(蓋)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统一码

盖字UNICODE编码U+76D6,10进制: 30422,UTF-32: 000076D6,UTF-8: E7 9B 96。

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葢蓋

汉英互译

about、annex、canopy、casing、cover、lid、top

相关字词

掀、揭

造字法

形声:从、皿声

English

cover, hide, prot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盖的拼音:

gài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盍(   )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 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straw mat]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左传·襄公十四年》

(3) 又如:苫盖(茅草覆盖物)

(4) 雨伞 [umbrella]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宋· 苏轼《教战守》

(5) 车篷 [awning on a carriage]

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己亭亭如盖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盖弓(车盖弓。古代车上支撑车盖的弓形木架)

(7) 容器的盖子 [lid;cover]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壶盖;盒盖;引擎盖;照像机镜头罩盖;窄口瓶盖;盖盅(一种有盖子的茶杯)

(9) 耢 [rake]。一种整地的农具。如:盖磨(即耢。平整土地的农具)

(10) 通“阖”(   )。门扇 [door leaf]

还复瞻被九盖皆继。——《荀子·宥坐》

词性变化

盖的拼音:

gài  

〈词性:动〉

(1) 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hide;cover]

盖,加也,加物上也。——《释名·释言语》

盆盖井口,毋令烟上泄。——《墨子·备穴》

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说林》

所盖多矣。——《左传·成公二年》

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荀子·王制》

治舍盖屋。——王褒《僮约》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盖脸(遮羞);盖抹(掩盖;遮掩);盖藏(掩盖;隐藏)

(3) 引申为胜过、超出 [surpass]

功盖天下。——《庄子·应帝王》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4) 又如:盖代(绝代,绝世)

(5) 建造 [build]。如:盖新房;盖造(建造)

(6) 通“害”( hài  )。伤害,杀害 [damage;injure;kill and destroy]

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书·吕刑》

谟盖都君,咸我绩。——《孟子·万章上》

(7) 又如:相盖(相害;加害)

(8) 通“阖”。关闭 [close]

盖天下,视海内,长举而无止,为之有道乎?——《管子·山权数》

盖的拼音:

gài  

<连>

(1) 因为,由于 [because]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盖缘(因为);盖因(因为);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3) 发语词 [oh]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西游记》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盖的拼音:

gài  

〈词性:副〉

(1)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about;probably]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却,则 [but]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通“盍”(   )

(4) 何 [why]

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5) 何不 [why not]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

(6) 另见   

常用词组

盖板、盖杯、盖菜、盖饭、盖棺论定、盖然论、盖然判断、盖然性、盖世、盖世太保、盖世无双、盖头、盖章、盖子

基本词义

盖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地名 [Ge town]。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另见 gài  

  拼音    注音  ㄖㄨˊ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KG  仓颉  VR  郑码  ZMJ  四角  46400  结构  左右电码  1172  区位  4071  统一码  5982  笔顺  フ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如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⒉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⒊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⒋ 到,往:如厕。

⒌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⒍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⒎ 与,和:“公如大夫入”。

⒏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⒐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⒑ 表示举例:例如。

⒒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⒓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⒔ 姓。

统一码

如字UNICODE编码U+5982,10进制: 22914,UTF-32: 00005982,UTF-8: E5 A6 82。

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ccording to、as、as if、for instance、like、such as

造字法

会意:从女、从口

English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如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go]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meet]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should]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词性变化

如的拼音:   

〈词性:介〉

(1) 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如的拼音:   

<连>

(1) 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and]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or]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but]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then]。如:如许;如是

如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常用词组

如臂使指、如常、如潮涌至、如出一辙、如初、如此、如此而已、如此这般、如次、如弟、如堕五里雾中、如堕烟海、如法、如法炮制、如风过耳、如故、如果、如何、如虎添翼、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画、如火如荼、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如箭在弦、如胶似漆、如今、如旧、如君、如来佛、如狼似虎、如雷贯耳、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芒在背、如梦初醒、如鸟兽散、如期、如其、如泣如诉、如日方升、如日中天、如入无人之境、如若、如丧考妣、如上、如实、如使、如是、如释重负、如数家珍、如数、如汤沃雪、如同、如晤、如下、如心、如兄如弟、如许、如一、如仪、如蚁附膻、如意、如意算盘、如饮醍醐、如蝇逐臭、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鱼离水、如愿、如愿以偿、如醉如痴、如坐针毡

  拼音  yún   注音  ㄩㄣˊ   繁体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CU  仓颉  MMI  郑码  BDZS  四角  10732  结构  单一电码  0061  区位  5238  统一码  4E91  笔顺  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云(雲)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统一码

云字UNICODE编码U+4E91,10进制: 20113,UTF-32: 00004E91,UTF-8: E4 BA 91。

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u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ay, speak; clou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upper air;high altitude]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atmosphere]。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Yunnan]

(13) 姓

词性变化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形〉

(1) 比喻盛多 [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动〉

(1) 说 [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代〉

如此;这样 [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常用词组

云霭、云斑、云鬓、云彩、云层、云堤、云滴、云端、云朵、云尔、云帆、云海、云汉、云集、云际、云间、云脚、云街、云锦、云开雾散、云粒、云量、云锣、云母、云南、云泥之别、云片糕、云气、云雀、云散、云杉、云涛、云梯、云天、云头、云图、云土、云腿、云雾、云霞、云消雾散、云霄、云兴霞蔚、云崖、云烟、云翳、云涌、云游、云雨、云云、云遮、云遮雾障、云者、云蒸霞蔚、云柱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