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ān méi shuō yǎn
注音ㄍㄨㄢ ㄇㄟˊ ㄕㄨㄛ 一ㄢˇ
解释指看人家脸色。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这丫头绣春,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的观眉说眼在这屋里,教人骂没主子的奴才。”
例子叫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得观眉说眼,在这屋里叫人骂没主子的奴才。(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看人家脸色。
感情观眉说眼是中性词。
繁体觀眉説眼
近义观颜察色
动物生肖牛,虎,蛇
观(觀)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⒉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⒊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
观(觀)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道教的庙宇:白云观。紫阳观。
⒉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⒊ 楼台:楼观。台观。
⒋ 姓。
观字UNICODE编码U+89C2,10进制: 35266,UTF-32: 000089C2,UTF-8: E8 A7 82。
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觀覌観
look at、sight、view、watch
瞅、顾、看、瞥、瞧、视、望、瞻
形声:从又、见声
see, observe, view;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观的拼音:
觀 gu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见,雚( guàn )声。本义:仔细看)
(2) 同本义[observe;watch]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 观察,审察 [obser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 示范;显示 [display;show]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 游览 [go sightseeing;visit]。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赏;观赏 [play]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 佛家语 [study]。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 通“劝” [advise]。如:观王(劝说帝王)
(13) 阅读 [read]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 观的拼音:
觀 guān
〈词性:名〉
(1) 容饰,外观 [appearance;looks]。如:观美(外观美好)
(2) 景象,情景 [sight;view]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concept;outlook]。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见 guàn
观测、观察、观察力、观察哨、观察员、观点、观风、观感、观光、观光、观火、观看、观客、观览、观礼、观摩、观念、观赏、观世音、观望、观象台、观音、观瞻、观战、观者如堵、观阵、观止、观众、观众席
◎ 观的拼音:
觀 guàn
〈词性:名〉
(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watchtower on either side of a palace gate]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3) 台榭 [platform]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5) 鸟名。通“鹳” [stork]。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6) 京观 [temple]。如:筑观(建筑京观)
(7) 道教的庙宇 [Taoist temple]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9) 古国名 [Guan state]。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0) 通“鹳”。雚雀鸟 [a kind of bird]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12) 另见 guān
眉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眼上额下的毛:眉毛。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寿(长寿)。眉睫。扬眉吐气。
⒉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眉。眉批。
眉字UNICODE编码U+7709,10进制: 30473,UTF-32: 00007709,UTF-8: E7 9C 89。
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睂
eyebrow、the top margin of a page
象形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详细解释◎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brow;eyebrow]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top margin of a page]。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beauty]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Mei prefecture]。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形〉
(1) 形容隆起 [swelling]。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old]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量〉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眉黛、眉端、眉飞色舞、眉尖、眉间、眉睫、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毛、眉毛胡子一把抓、眉目、眉批、眉清目秀、眉梢、眉头、眉眼、眉眼传情、眉宇、眉月
说(説)的拼音:shuō(ㄕㄨㄛ)
⒈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⒉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⒊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⒋ 责备:数说。
⒌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説)的拼音:shuì(ㄕㄨㄟˋ)
⒈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说(説)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古同“悦”。
说字UNICODE编码U+8BF4,10进制: 35828,UTF-32: 00008BF4,UTF-8: E8 AF B4。
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說説
say、speak、talk、tell、explain、persuade、theory
道、讲、谈、叙
形声:从讠、兑声
speak, say, talk; scold, upbraid
详细解释◎ 说的拼音:
説 shuì
〈词性:动〉
(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说客
◎ 说的拼音:
説 shuō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兑( duì )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comment on;discuss;talk about]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believe]。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 说的拼音:
説 shuō
〈词性:名〉
(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storytelling]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说白、说不得、说不定、说不过去、说不来、说不上、说长道短、说唱、说穿、说辞、说错、说大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做到、说东道西、说短论长、说法、说法、说服、说好、说好说歹、说合、说话、说黄道黑、说谎、说教、说理、说漏嘴、说媒、说明、说明书、说明文、说破、说七说八、说亲、说情、说舌、说时迟,那时快、说实话、说书、说说而已、说死、说头儿、说文解字、说戏、说闲话、说咸道淡、说项、说笑、说一不二、说嘴、说嘴郎中
◎ 说的拼音:
説 tuō
〈词性:动〉
(1) 解脱 [free oneself]
舆说辐,夫妻反目。——《易·小畜》
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降,说履,开坐,修爵无数。——《荀子·乐论》
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公羊传·定公八年》
(2) 另见 shuō;shuì;yuè
◎ 说的拼音:
(1) 説 yuè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我心则说。——《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另见 shuì;shuō
眼的拼音:yǎn(一ㄢˇ)
⒈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帘。眼目。眼疾手快。
⒉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眼光远大。眼界开阔。
⒊ 孔洞,窟窿:炮眼。针眼儿。泉眼。
⒋ 关节,要点:节骨眼儿。字眼儿。
⒌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眼。
⒍ 当前:眼前利益。眼下。
⒎ 量词:一眼井。
⒏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眼字UNICODE编码U+773C,10进制: 30524,UTF-32: 0000773C,UTF-8: E7 9C BC。
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眼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perture、eye、key point、look、small hole
形声:从目、艮声
eye; eyelet, hole, opening
详细解释◎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目,艮( gèn )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eyeball]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eye]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sight;vision]。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light]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witness;testimony]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aperture;small hole]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mesh]。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key point]。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trap]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量〉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眼巴巴、眼白、眼柄、眼波、眼不见为净、眼岔、眼馋、眼成穿、眼眵、眼虫、眼穿肠断、眼底、眼底下、眼点、眼风、眼福、眼高手低、眼格、眼光、眼过劳、眼红、眼红、眼红素、眼花、眼花缭乱、眼犄角儿、眼疾手快、眼尖、眼睑,眼皮、眼见得、眼角、眼界、眼睛、眼镜、眼镜蛇、眼看、眼孔、眼库、眼快、眼眶、眼蓝、眼泪、眼离、眼里、眼力、眼帘、眼眉、眼明手捷、眼泡,眼泡儿、眼皮、眼皮底下、眼皮子、眼皮子浅、眼前、眼球、眼热、眼色、眼梢、眼神、眼生、眼时、眼屎、眼熟、眼跳、眼窝、眼下、眼线、眼压、眼药、眼晕、眼罩、眼睁睁、眼中刺,眼中钉、眼珠,眼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