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ān shàng jiā guān
注音ㄍㄨㄢ ㄕㄤˋ ㄐ一ㄚ ㄍㄨㄢ
解释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出处清 赵翼《陔馀丛考 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多此一举。
感情冠上加冠是贬义词。
近义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英语put on two hats
动物生肖牛,虎,蛇
冠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⒉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⒉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⒊ 姓。
冠字UNICODE编码U+51A0,10进制: 20896,UTF-32: 000051A0,UTF-8: E5 86 A0。
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会意:从冖、从寸、从元
cap, crown, headgear
详细解释◎ 冠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冖”( mì), 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hat]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cap-like object]。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冠盖如云、冠盖相望、冠冕、冠冕堂皇、冠饰、冠心病、冠子
◎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动〉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precede]。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champion]。如:夺冠
(5) [语]∶冠词的简称 [article]
(6) 另见 guān
冠军
上的拼音:shàng(ㄕㄤˋ)
⒈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⒉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⒊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⒋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⒌ 去,到:上街。
⒍ 向前进:冲上去。
⒎ 增加:上水。
⒏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⒐ 涂:上药。
⒑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⒒ 拧紧发条:上弦。
⒓ 登载,记:上账。
⒔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⒕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⒖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⒗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上的拼音:shǎng(ㄕㄤˇ)
⒈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上字UNICODE编码U+4E0A,10进制: 19978,UTF-32: 00004E0A,UTF-8: E4 B8 8A。
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丄
ascending、go to、go up、previous、submit、superior
下
指事
top; superior, highest; go up, send up
详细解释◎ 上的拼音: shǎng
—— 指上声,“上 2 ”( shàng )的又音
上声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 同本义 [high]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頡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下肩(上边和下边,也指左右两边)
(4) 上天;天帝[sky]
文王在上。——《诗·大雅·文王》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上方(天上仙界;皇帝);上干天怒(惹起上天震怒);上仙(天上的神仙);上穹(上天;天帝);上皇(天帝);上神(神灵;天神);上都(指天宫)
(6) 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superiors;higher-ups;higher authority]
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上流(上辈);上蒸下报(晚辈男人和长辈女子通奸叫“蒸”或“烝”;反之,叫“报”);上户(富家巨室);上厅(官署);上宪(上司;上级官员);上上乘(等级最高的);上位(高位,显达的职位;特指君位,帝位);上冢(指首辅,朝廷大臣);上坐,上席(受尊敬的席位)
(8) 君主;皇帝[emperor]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上用(皇帝用的规格);上裁(皇帝裁定);上国(汉代诸侯称帝室为上国,后多指国都京城);上苑(供帝王打猎、玩耍的园林);上林(泛指帝王的园囿)
(10) 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musical note do]
(11) 时间,时候 [time]
三岁上读得书,五岁上属得对。——宋·佚名《张协状元》
(12) 方位词,边,畔 [side]
送我乎淇之上矣。——《诗·鄘风·桑中》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形〉
(1) 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first-class;first-rate;superior]
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上色(上等;高级);上行首(色艺俱佳的妓女);上风官司(占优势能打赢的官司);上庠(古代的大学;太学);上色徒弟(高徒;出色的徒弟);上样(上等);上分(上等的福分);上厅行首(色艺最佳的官妓);上才(上等的才能;上等的材料);上卿(指大臣的最高官阶)
(3) 时间或次序在前[previous]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乐府诗《陌上桑》
(4) 又如:上件因依(上述因由);上项(前头);上方(前面);上宙(上古);上叶(前代;先世);上次(前次,上回);上首徒弟(入室弟子,大徒弟);上风头(风吹来的一方);上番(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5) 远;久远[faraway;distant]
上称帝喾,下道 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上世(远古时代);上皇(太古的帝皇)
(7) 犹正,主要意义[main]。如:上事(正业;指君事,国事);上国(京都;又指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国)
(8) 广大[vast;broad]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注:“大也。”
(9) 又如:上路(大路;通衢);上道(通衢;大路)
(10) 丰足[rich]
从其爵而上下之。——《周礼·司仪》。注:“犹丰杀也。”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
(11) 又如:上收(上等年成,丰收);上岁(丰年);上熟(上等收成)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动〉
(1) 登;上升;向上[go up;mount]
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流石蛇行而上。——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上圻(上岸);上升(升天);上高台盘(攀高位;向上爬);上仙(道家谓升天成仙);上征(上升);上假(上升,登天);上潮(涨潮)
(3) 上报;呈报[report]
凡死刑狱上,其刑者先俟于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上复(禀报;奉告);上控(上诉);上详(向上级呈报请示);上变(向朝廷密告谋反叛乱事件);上功(呈报功劳);上言(进呈言辞)
(5) 进献,送上[present to one’s superior]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明史·海瑞传》
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上本(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上表(上奏章);上章(向皇帝上书)
(7) 崇尚,提倡 [advocate]
上笃厚。——《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匡衡传》
上慎旃哉!——《诗·魏风·陟岵》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史记·秦始皇本纪》
(8) 上缴;交纳[pay]。如:上印(上缴官印)
(9) 增加;添补[add]。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上测(站测,施用测刑)
(10) 向前;前进 [advance]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11) 又如: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
(12) 去;到[go]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13) 又如:上地(下地耕作);上门怪人(到人家里去责怪人家);上桩(上场;赌博);上花台(戏曲俗语。逛妓院,嫖妓);上城(进城);上墓(扫墓);上冢(上坟;扫墓);上馆子(去酒楼、饭店吃喝);上边(到边远的地方去)
(14) 到任;就职[take up]。如:上任;上官(受命上任);上台
(15) 当值[be on duty]。如:上直(上班;当值);上宿(值夜);上番(上班)
(16) 放到;放进[put into]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17) 又如:上腰(装进腰包。多指赚取非分的钱财)
(18) 安装;装上 [install]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稗类钞·战事类》
(19) 陷入,遭受[fall into]。如:上了竿儿(上了钩;中了圈套);上鬼当(中圈套);上船(设圈套陷害他人)
(20) 合符[accord with]。如:上不上,下不下(犹言正好;恰恰);上时(最合适的时令)
(21) 教授;学习 [conduct;study]。如:上书(私熟先生教课);上馆(塾师到东家授课)
(22) 燃点 [fire]。如:上火(点灯);上纸(焚化冥钱;吊丧);上灶(烧饭煮菜);上香(烧香祭祀);上炎(向上燃烧);上锅(烹煮食物;把食物放入锅内烧热)
(23) 拧紧 [wind up]。如:上弦;上绳(捆绑);
(24) 敬辞,犹进用[visit]。如:上谒
(25)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等。如:爬上顶峰;登上飞机;考上大学;赶上队伍;种上庄稼
(26) 记住 [remember,bear in mind]。如:上心
(27) 涂;搽;敷 [paint]。如:上药;上色
(28) 另见 shǎng
上岸、上班、上半晌、上半身、上报、上辈子、上边、上标、上膘、上宾、上菜、上苍、上操、上策、上层、上层建筑、上场、上朝、上乘、上船、上床、上唇、上蹿下跳、上达、上当、上当受骗、上等、上帝、上吊、上调、上方宝剑、上房、上访、上坟、上分、上粪、上峰、上风、上浮、上纲、上告、上工、上弓、上供、上钩、上古、上官、上海、上好、上浣、上火、上货、上级、上计、上将、上交、上缴、上街、上届、上界、上进、上举、上卷、上客、上课、上口、上款、上来、上来、上了贼船、上联、上脸、上梁、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流、上路、上马、上门、上面、上命、上年、上年纪、上爬、上品、上坡、上铺、上气、上气不接下气、上切、上情、上去、上人、上任、上山、上上、上身、上升、上声、上士、上市、上世、上首、上寿、上书、上疏、上述、上闩、上水、上税、上司、上诉、上溯、上算、上锁、上台、上堂、上膛、上套、上体、上天、上天入地、上调、上头、上头、上推下卸、上屋、上西天、上下、上下打量、上下翻腾、上下浮动、上下其手、上下水、上下文、上弦、上限、上相、上校、上鞋、上心、上刑、上行下效、上学、上旬、上演、上夜、上谒、上衣、上瘾、上映、上游、上谕、上元节、上涨、上账、上阵、上冢、上装、上奏、上座
加的拼音:jiā(ㄐ一ㄚ)
⒈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⒉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⒊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
⒋ 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
⒌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
⒍ 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⒎ 姓。
加字UNICODE编码U+52A0,10进制: 21152,UTF-32: 000052A0,UTF-8: E5 8A A0。
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dding、addition、plus、tote
减
会意:从力、从口
add to, increase, augment
详细解释◎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动〉
(1)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2) 同本义 [make a false report;slander]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4) 增加[increase;add]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6) 放在上面,加上 [put on]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8) 施加;强加 [impose;exert]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9)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10) 参加;加与 [take part in]。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11) 凌驾,侵凌 [bully]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副〉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more]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加二(— ní 方言。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名〉
(1) 益处;好处 [benefit;good]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姓
加班、加倍、加车、加车、加尔各答、加法、加封、加盖、加工、加固、加冠、加官、加官进禄、加害、加号、加急、加价、加减乘除、加紧、加劲、加剧、加快、加勒比海、加里曼丹、加料、加料、加仑、加码、加密、加冕、加农炮、加派、加气、加强、加热、加入、加深、加速、加速度、加速器、加添、加温、加薪、加压、加演、加以、加意、加油、加油站、加重、加重
冠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⒉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⒉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⒊ 姓。
冠字UNICODE编码U+51A0,10进制: 20896,UTF-32: 000051A0,UTF-8: E5 86 A0。
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会意:从冖、从寸、从元
cap, crown, headgear
详细解释◎ 冠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冖”( mì), 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hat]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cap-like object]。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冠盖如云、冠盖相望、冠冕、冠冕堂皇、冠饰、冠心病、冠子
◎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动〉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precede]。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champion]。如:夺冠
(5) [语]∶冠词的简称 [article]
(6) 另见 guān
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