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ī gēn jiū dǐ
注音ㄍㄨㄟ ㄍㄣ ㄐ一ㄡ ㄉ一ˇ
解释追究底细。
出处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五幕:“归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张大户。”
用法作状语、分句;指归结到根本上。
感情归根究柢是中性词。
繁体歸根究柢
近义归根结底、归根结蒂、归根结柢
动物生肖牛,虎,蛇
归(歸)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⒉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⒊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⒋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⒌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⒍ 结局:归宿(sù )。
⒎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⒏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⒐ 自首。
归字UNICODE编码U+5F52,10进制: 24402,UTF-32: 00005F52,UTF-8: E5 BD 92。
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歸帰㱕䢜
go back to、return、turn over to
原为形声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详细解释◎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动〉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of a woman) get married]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go back;return]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 )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return sth. to;give sth. back to;restore sth. to]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resign]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pass away]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surrender]。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put togethe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tend]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settle accounts]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 )。饷,赠送 [give as a gift]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div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digit divisor]。如:九归
◎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形〉
羞惭 [ashamed;abashed]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归案、归并、归程、归除、归档、归队、归服、归附、归根、归根结蒂、归公、归国、归航、归化、归还、归回、归结、归结、归咎于、归口、归来、归类、归理、归里包堆、归拢、归路、归谬法、归纳、归纳、归宁、归期、归齐、归侨、归去、归趣、归人、归山、归属、归顺、归思、归宿、归天、归田、归途、归西、归降、归向、归心、归心如箭、归省、归依、归依、归因于、归隐、归于、归葬、归赵、归着、归真返璞、归整、归置、归终、归舟、归总、归罪
◎ 归的拼音:
歸 kuì
〈词性:动〉
(1) 通“馈”。赠送 [present]。如:归示(赠送嘉示);归赈(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
(2) 惭愧 [feel ashamed]。如:归色(愧色)
(3) 另见 guī
根的拼音:gēn(ㄍㄣ)
⒈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根植。根茎。根瘤。根毛。根雕。须根。块根。扎根。叶落归根。
⒉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根底。根基。墙根儿。
⒊ 事物的本源:根源。根由。根本。知根知底。
⒋ 彻底:根除。根究。根治。
⒌ 依据,作为根本:根椐。
⒍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根筷子。
⒎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⒏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⒐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根。硫酸根。
根字UNICODE编码U+6839,10进制: 26681,UTF-32: 00006839,UTF-8: E6 A0 B9。
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ase、cause、radicel、radicle、radix、root、rootage
形声:从木、艮声
root, base(d on); foundation
详细解释◎ 根的拼音: g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艮( gèn )声。本义:草木之根)
(2)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root]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根荄(根。荄: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4)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 [origin;source;cause;root]
根,始也。——《广雅·释诂一》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韩非子·解老》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
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后汉书·宋弘传》
然病之生也,有根有柢。——陈亮《与彭子寿祭酒》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宋· 苏轼《李君山房记》
(5) 又如:祸根(祸事的根源;引起灾祸的人或事物);根浅门微(根基浅,门第低微);根儿(根本);根气(根基。指禀赋、气质);根儿里(根本;本来);根苗(兆头,开头)
(6) 物体的下部,基部 [base;foot]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唐· 白居易《早春》
(7) 又如:根下(物体的根基附近);墙根;堤根;根前(跟前)
(8) 痼疾 [chronic illness]
自去夏侵暑,入此秋变,头齿眩疼,根痼渐剧。——《宋书·颜延之传·自陈表》
(9) 又如:根疵(痼疾)
(10) 佛学名词。佛家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 [nature]。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做“根”。根能雕刻叫做“器”,泛指禀赋);根力(指五根和五力);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根缘(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
(11) 数学名词。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式的解;方根的简称 [root]
(12) 化学名词。即带电的基 [radical]。如:硫酸根;氨根
(13) 延续后代的子孙 [offspring]
夏堪……零陵太守之根嗣也。——《相府小史夏堪碑》
(14) 又如:根嗣(长子);根谱(犹族史);根祖(祖宗)
◎ 根的拼音: gēn
〈词性:动〉?
(1) 植根 [root]
半生无根着,飘转如断梗。——金· 元好问《出京》诗
(2) 又如:根着(植根于地)
(3) 杜绝;根除 [eradicate]
若攻之不根,是养疾疴于心腹也。——《后汉书·西羌传论》
(4) 又如:根株
(5) 根究;追究 [pursue]
其己为民间侵耕地土,更不根究,盖以本议欲以见在牧地,给与民耕,岂可却根究己耕之地,重为搔扰。——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剳子》
(6) 又如:根勘(彻底查究);根究着实(追根究底,打听清楚);根刷(根刮,彻底清查;彻底搜求);根穷(彻底追查)
(7) 通“跟” [follow]。如:根寻(跟踪查找);根捕(跟踪缉捕);根索(跟踪,搜求或追查)
◎ 根的拼音: gēn
〈词性:量〉
(1) 用于条形物 [piece]。如:一根竹竿;三根电线杆
(2) 具有适合一定目的的长度、强度或结构的线、纱、带、绳、金属丝或电缆的数目 [strand]。如:一根带刺的铁丝网线也没有
根本、根本、根本、根部、根插、根除、根底、根蒂、根雕、根端、根固、根号、根基、根脚、根茎、根究、根据、根据、根绝、根瘤、根瘤菌、根蔓、根苗、根皮,根被、根深蒂固、根深叶茂、根式、根系、根芽、根由、根源、根值、根指数、根株、根壮叶茂、根治、根子
究的拼音:jiū(ㄐ一ㄡ)
⒈ 推求,追查:研究。推究。讲究。追究。深究。有案必究。
⒉ 极,到底:究竟(a.到底,如“究究想干什么?”b.结果,如“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究”)。终究。
究字UNICODE编码U+7A76,10进制: 31350,UTF-32: 00007A76,UTF-8: E7 A9 B6。
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竅䆒
after all、investigate
形声:从穴、九声
examine, investigate
详细解释◎ 究的拼音: jiū
〈词性:形〉
(1) (形声。从穴,九声。本义:穷;尽) 同本义 [limit]
究,穷也。——《说文》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必须天道,[如日月]周旋无究。——《国语》
(2) 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比喻做事有始有终);究年(终年);究归(终归)
◎ 究的拼音: jiū
〈词性:动〉
(1) 谋划;研究;探求 [plan;study carefully]
究,谋也。——《尔雅》
不舒究之。——《诗·小雅·小弁》
爰究爰度。——《诗·大雅·皇矣》
莫可究详。——[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究讨(研究探讨);究理(推求事物的原理);究心(费力;用心钻研);究味(研究体会);究明(研究清楚);究索(研究探索)
(3) 系统调查或追查 [investigate]
是究是图。——《诗·小雅·棠棣》
不究其旧。——唐· 韩愈《原毁》
究其旧。
士之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孝经·援神契》
究主使者。——《明史》
(4) 又如:究讯(追查审问);究治(追究处治);究审(追究审问);究切(追究责备);究处(追究处分);究询(追究询问);究寻(追查)
(5) 达,贯彻 [carry out]
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韩非子》
◎ 究的拼音: jiū
〈词性:副〉
毕竟,到底 [after all]
其究安宅。——《诗·小雅·鸿雁》
独见环儿仍是先前,究不甚钟爱。——《红楼梦》
寒家在此虽住了三代,究系寄居,亲友甚少。——《镜花缘》
百姓究何辜。——《广东军务记》
究根儿、究诘、究竟、究竟、究问、究细儿、究真儿
柢的拼音:dǐ(ㄉ一ˇ)
⒈ 树木的根;引申为基础:根深柢固。他的英文很有根柢。
柢的拼音:chí(ㄔˊ)
⒈ 碓衡,杵柄。《集韻·支韻》:“柢,《字林》:碓衡。”
⒉ 桃。《集韻·支韻》:“柢,桃也。”
柢字UNICODE编码U+67E2,10进制: 26594,UTF-32: 000067E2,UTF-8: E6 9F A2。
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柢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秪氐楴㭽胝
形声
root, base; bottom of object
详细解释◎ 柢的拼音: dǐ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氐( dǐ )声。本义:树根,根柢)
(2) 同本义。特指直根 [root;toproot]
柢,本也。——《尔雅·释言》
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韩非子·解老》
蟠木根柢。——《汉书·邹阳传》
(3) 又
素无根柢之容。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老子》
(4) 比喻事物的本源或基础 [base]
后来村里的青年女人又要追问根柢了。——茅盾《残冬》